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知道点中国文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娇娜、莲香等。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如《画皮》、《劳山
道士》等。

    蒲松龄(公元1640年—1715年),字留仙,号柳泉,山东淄川人。蒲松龄从
小有文才,可惜年长后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在家中教书
为业,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自言“才
非干宝,雅爱搜神,情同黄州,喜人谈鬼,闲则命笔,因以成编。久之,四方同
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76岁过世,所著有《文集》4 卷,
《诗集》6 卷,《聊斋志异》8 卷等。

    《聊斋志异》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它们一方面把花妖狐
魅和幽冥世界等非现实事物组织到现实社会生活中来,他的花妖狐魅大多秉具人
情,和霭可亲;但又行动鹘突,擅长形变,并非常人。这种因素促使作品想像丰
富奇特,故事变幻莫测,境界神异迷人。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上。
以婴宁为例,真个是她到那里,笑声就跟到那里。作者在描写花妖狐魅所幻化的
人物时,常能掌握妖魅原型的特点,也有助于人物的个性化。如《绿衣女》中写
绿衣女是“绿衣长裙”,“腰细殆不盈掬”,其声娇细,活画出一个绿蜂幻化的
女子形象。

    故事情节倏忽变化、离奇曲折,也是《聊斋志异》的突出成就。《聊斋志异
》虽基本上是传记体,但并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述人物的经历,而是注意故事构造
的曲折有味,以紧紧吸引读者。如《西湖主》中陈弼教在洞庭湖中遇风翻船,逃
到岸上,误走入湖君妃子的园亭。当他在花丛中偷窥到公主之后,不觉着迷,正
巧拾到公主遗落的红巾,便在上面题诗。公主派来寻找红巾的女子发现后大惊曰
:“汝死无所矣!此公主所常御,涂鸦若此,何能为地为。”生失色,哀求脱免。
女曰:“窃窥宫仪,罪已不赦。念汝儒冠蕴藉,欲以私意相全;今孽乃自作,将
何为计!”遂皇皇持巾去。

    读到这里,人们为陈生捏了一把汗。但当这女子第二次来时却传来“公主看
巾三四遍,冁然无怒容”的消息,心情也随之一松。过一会,这女子又来送酒食,
但是“公主不言杀,亦不言放”。正当令人悬念之际,却又传来噩耗:王妃见巾
大怒,祸不可测。跟着是“数人持索,汹汹入户”。人们不禁又担忧。可是却出
现了意想不到的场面:

    内一婢熟视曰:“将谓何人,陈郎耶?”遂止持索者,曰:“且勿且勿,待
白王妃来。”返身急去。少间来,曰:“王妃请陈郎入。”

    结果王妃见了陈郎,当面把公主许配给他。原来陈生曾在洞庭湖中释放一只
被捕的猪婆龙,龙即王妃,婢即衔龙尾同时遇难的小鱼。作者在这个简短过程中
安排了曲折的情节,一收一纵,步步扣人心弦。

    《聊斋志异》还善于描写景色,不只画面鲜明,而且常常造成一种气氛、境
界,更好地烘托出人物的性格。《聊斋志异》语言精炼,词汇丰富,句法更多变
化。作者既创造性地运用古代文学语言,又适当吸收和提炼当代口语方言。在单
行奇句中,间用骈词俪语,典雅工丽而又生动活泼,极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
聊斋志异》刻画人物注意个性和细节的描述;安排情节注意故事的曲折有味,文
章的波澜起伏,语言的摇曳多姿。

    /* 89 */第六部分避席畏闻———清朝的文字狱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龚自珍《咏史》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徐骏

    诗人龚自珍《咏史》一诗中说:“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此
诗反映的是那时文人做文章只为谋生存,提及文字狱,就面有异色,真是谈虎色
变。其实文字狱古已有之,只是在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文字狱案件
为数之多,规模之大,在历史上是空前的。那时,封建统治者动辄指斥人们“语
含怨望”,“狂悼讥刺”,大兴文字之狱。揭发检举此类案件者有功,隐瞒不报
或办理不力者有罪。一时告密诬陷之风大盛。有些人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告密
邀功;有些人挟嫌诬陷,以报私怨。文网密布,冤狱频起,文人士子人人自危,
惟恐一不小心,陷于罗网,或是受到株连,祸从天降。

    清代的文字狱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愈演愈烈,前后100 多年,有案可
查的大小案件不下100 起。在这些案件中,被判处死刑的200 多人,受到株连而
被判处各种刑罚的更不可胜数。文字狱的“罪犯”,既有政府的官员,也有各阶
层知识分子和平民,上至朝廷大员(包括个别的满洲贵族),下至一般生员、乡
愚迂儒,以及江湖术士、轿夫、船工等等。在清朝前期,大体上说来,随着政治
形势的演变,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步下降,文字狱打击的对象也随着发生变化。
在康熙、雍正年间,主要打击汉族上层分子和政府官员。目的是镇压反清力量,
排除政府内部的异己势力。而到了乾隆年间,主要为了打击下层知识分子和平民
百姓,同时也株连各级官员。乾隆帝为了进一步压制反动力量,强化中央专制统
治,变本加厉大兴文字狱。正是在编纂《四库全书》,大肆宣扬文治之际,趁机
各处搜集书籍,也焚烧、毁掉了许多稍有反动眉目的典籍、著作。文字狱因此达
到了高潮。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八年的十年间,因文字狱而产生的案件就近50起。

    早期最大的文字狱案件,是庄氏明史案和戴名世南山集案,都是由于编写前
朝、当朝的历史而招祸的。可看作是一次有意识的小题大作,其目的是给具有反
清思想的汉族知识分子一个暴力的威胁。而雍正年间的吕留良、曾静之狱,算是
清代文字狱中唯一的谋反案件,但是其实并未有真正的行动。这个反抗的力量是
十分微弱的。

    清代最著名的文字狱首先发生在康熙一朝,共有两起:一起是“明史狱”。
浙江乌程(今吴兴)富商庄廷拢买得邻居明大学士朱国桢的明史遗稿《列朝诸臣
传》,邀集许多名士加以编辑,并增补了明末天启、崇祯两代史事,其中多有指
斥满洲的文句,定名为《明书》,作为自己的著作。书中直书清朝先人的名字,
指斥明将降清者为叛逆;不使用清朝年号,而用南明永历等朝的年号。书编成后,
庄廷拢已经去世,其父庄允城将之刊行。不料有人向朝廷告发,庄允城被逮入京,
死于狱中,庄廷拢被掘墓开棺焚骨,所有作序者、校阅者及刻书、卖书、藏书者
都被处死。先后因此狱牵连被杀者达70余人,被充军边疆者达几百人。

    另一起是《南山集》狱。方孝标曾经到云南在吴三桂部下做官,后来及早投
降清朝而免除一死,著有《滇黔纪闻》等书。戴名世见其书,在所著《南山集》
中加以引用,被认为有“大逆”语。其实二人著作并无什么诋毁清朝的“大逆”
之语,只是方孝标的书中说到南明永历政权不算为伪朝,戴名世的书中提到南明
弘光帝及其年号,又揭露了康熙帝杀掉明太子的真相;以略微倾向明朝的口气叙
述了明末清初的抗清事件,对南明诸王寄以同情。结果此狱也波及数百人,戴名
世被斩首,方孝标已死被戮尸,两家男子16岁以上者均被杀,女眷等则被没收为
奴婢,方氏同族人都被充军到黑龙江。

    清代文字狱中惟一的谋反案件,吕留良、曾静之狱,发生在雍正皇朝。吕留
良是一个学者,明朝灭亡以后,他参加反清斗争失败,就在家里收子弟教书。有
人推荐他博学鸿词,他坚决拒绝了,后来他索性到寺院里,剃头当和尚,躲在寺
院里著书立说。书里有反对清朝统治的内容,幸好书写成了,没有流传开去,吕
留良死后,更没被人注意。湖南曾静偶然见到吕留良的文章,对吕留良的学问十
分敬佩,就派学生张熙,从湖南跑到吕留良的老家浙江去打听他遗留的文稿。张
熙一到浙江,不但打听到文稿的下落,还找到吕留良的两个学生。张熙跟他们一
谈,很合得来。他向曾静汇报后,曾静也约俩人见了面,4 个人议论起清朝统治,
并商量怎样推翻清王朝。曾静打听到担任陕甘总督的汉族大臣岳钟琪,掌握很大
兵权,颇受重用。要是能劝说岳钟琪反清,成功就大有希望。曾静写了一封信,
派张熙去找岳钟琪。岳钟琪收到信后,大吃一惊,在威逼张熙交待同谋不成之下,
假装答应,张熙于是将他们的计划、主谋人员一一交待。岳钟琪马上上奏雍正,
报告这起谋反事件。雍正帝将他们严加查办。吕留良已经死了,雍正把吕留良的
坟刨了,棺材劈了,又把吕留良的后代和他的两个学生满门抄斩。还有不少相信
吕留良的读书人也受到株连,被罚到边远地区充军。

    直到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文字狱高潮已经过去,还发生了所谓《笃国
策》案。由于乾隆时代社会趋向稳定,文字狱引起挟嫌诬陷,株连亲故,造成人
人自危、上下猜疑,这对于巩固满清统治秩序并不有利。在这种情况下,清朝统
治者调整了以往的政策,延续100 多年的文字狱,在乾隆后期终于告一段落。

    /* 90 */第六部分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
热。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
蝶。

    ———纳兰性德《蝶恋花》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