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种想法会让人不免一惊。相较之下,核能根本不是对手。
我很好奇,有多少超级新星真的是由工业意外所诞生的?
第九章 空中花园
在星城中移动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距离太远了。如果你要拜访一位在隔壁塔的朋友(无论虚拟实境有多少优点,通讯永远无法取代接触),这距离相当于一趟月球之旅。即使拥有最快的电梯,还是要花上好几天而非数小时,否则生活在低地心引力地区的人无法适应其加速度。
“无惯性推进器”(innertialess drive)的概念——即作用在身体上每个原子的推动系统,这样当电梯在加速时,身体就不会感受到压力了——在1930年代由“太空剧”(Space Opera)大师史密斯(E。 E。 Smith)所发明。这概念并非如其所听起来那般不大可能,因为重力场正是以这种方式对身体产生作用的。
如果你在地表附近自由地下坠(忽视空气阻力),每一秒你的速度会增加近每秒十米。此外,你会感到处于无重力状态,不会感受到加速度,虽然到1分30秒时,你的速度将增加为每秒1公里。
若你在木星的重力场下坠落也是如此,(其地心引力为地球的2。5倍),甚至你在巨大无比的场域内如白矮星或中子星(比地球的地心引力强上几百万或几兆倍),也是如此。你感受不到什么,即使你在出发数分钟后达到光速也是如此。然而,若你蠢到进入具有引力的物质半径,因为受力不均衡,潮汐力量(tidal forces)很快就会将你撕成碎片。进一步详细的资料,可参考我悲惨但文如其名的短篇故事“中子潮汐”(Neutron Tide),收于拙著《太阳风》(The Wind from the Sun)中。
“无惯性推进器”就像可控制的重力场域,它在科学小说之外很少被认真讨论到,直到最近。1994年,三位美国物理学家发展了伟大苏联物理学家萨哈罗夫(Andrei Sakharov)的一些概念,并讨论了无惯性推进器。
海希(B。 Haisch)、瑞达(A。 Rueda)和普霍夫(H。 E。 Puthoff)所写的“零点场中的惯性”(Inertia as Zero…Poinf Field Lorentz Force; Phys Review A; February 1994),未来可能会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论文,在小说中,我已经赋予它这地位了。这篇论文提出了一个很根本且被视为理所当然的问题,即宇宙生成的方式。
这三位美国物理学家所问的是:“是什么给予物体质量(或惯性)以致它需要外力才会移动,以及一股同样的力量以恢复它原先的状态?”
他们暂订的答案仰赖于一个远离物理学家的象牙塔,且不为人所知的事实:即所谓空洞的太空实际上是个能量沸腾的大汽锅——零点场,这点真是令人惊讶。这三位物理学家认为惯性和重力是一种电磁现象,它们是物体和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法拉第(Faraday)以来,有无数的实验试图把重力和磁力结合起来,虽然有许多实验宣称取得了成功,可是它们的结果没一个是经过证实的。然而,尽管还很遥远,如果这三位物理学家的理论获得证实,它将开启反重力的“太空推进器”(space drive)远景;更迷人的是,甚至可能控制惯性。这会产生有趣的状况:如果你以最小的力道去触碰一个人,他将在一小时内立即消失到几千公里远的地方,直到他碰到另一头而反弹停下来。好消息是交通意外将成为不可能的事;自动车以及乘客可以毫发无伤地以任何速度相互碰撞。(你觉得今日的生活已经够混乱了?也许未来更热闹呢!)
我们目前所熟知太空任务中的“无重力状态”(下个世纪将会有数百万人享受到这样的旅程),对我们的祖父辈而言就像是魔术。消除,或只是减少惯性是另一个相当不同的状态,甚至是完全不可能的①。但它是一个很棒的想法,因为它可以促成类似“遥距传送”的作用:你几乎可以立即地到各地去旅行(至少在地球上)。坦白说,我真不晓得少了它要怎样来管理“星城”!
【① 1996年9月,芬兰科学家宣称侦测到正在旋转且超导电的碟子,其上方的地心引力有微量的(少于百分之一)减弱。如果这获得了证实(慕尼黑马克斯蒲朗克研究所早期的实验也示意具有相似的结果),这个突破可是长期以来所等待的。同时我也期待有趣的怀疑意见。】
在这部小说中我做了一个假设,即爱因斯坦是对的,没有任何讯号或物体能超越光速。有一些包括复杂数学运算的论文最近似乎认为:就如同许多科幻小说家所习以为常的那样,在银河搭顺风车的旅客或许不必忍受这恼人的限制。
整体而言,我希望这三位物理学家是正确的,但似乎有一个根本的反对意见。如果超光速(Faster Than Light; FTL)是可能的,为什么这些搭便车的,或者富有的旅客没有成行呢?
答案是,正像我们不会发展以煤为燃料的宇宙飞船一样,外星人没有理由建造航行于星际之间的交通工具,一定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界定一个人只需要数量少到惊人的“位”,或是储存一个人一生中可能会获取的所有信息,这点在雪弗(Louis K。 Scheffer)的“机器智慧,星际旅行的成本与费米的吊诡”(Machine Intelligence; the Cost of Interstellar Travel and Fermi's Paradox;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35; no。2 'June 1994':157…175)中有提到。这篇论文(肯定是严肃的QJRAS出刊以来最标新立异的一篇)估计,一位100岁老人的全部精神状况和记忆大约占了10的15次方位元。即使是今天的光纤也可以在数分钟内传输这笔信息。
我认为星际长途旅行的运输机在2001年以前还无法生产出来,在今后的一个世纪中将似乎成为滑稽的浅短目光,而目前没有星际游客只是因为地球上没有建造任何让宇宙飞船停靠的设施。或许外星宇宙飞船已经出发了,正在以缓慢的速度前进着……
第十五章 金星之变
有机会向阿波罗十五的成员致意是一项殊荣。从月球返回之后,他们送我登月舱法尔康号(Falcon)的着陆模型,现在放在我办公室最显著的地方。上面是月球车(Lunar Rover)三次出巡时所留下的路径痕迹,其中一条绕过了地球反照(Earthlight)的缺口。模型上印有一行字:“给阿瑟·克拉克,阿波罗十五成员感谢您对太空的想像。史考特(Dave Scott)、伍登(Al Worden)、艾尔文(Jim Irwin)。”为了回报他们,我把《地球反照》(Earthlight)(写于1953年,背景设定在1971年月球车所驶过的区域)献给他们:“给斯考特以及艾尔文,第一位踏上这块土地的人;给伍登,在轨道上看护他们的人。”
在克隆凯(Walter Cronkite)和席拉(Wally Schirra)于CBS报导阿波罗十五即将返回地球后,我飞往太空航行地面指挥中心观看它的返航。我坐在伍登的女儿旁边,她是第一个注意到太空舱的三个降落伞其中一个没有展开的人。这是令人紧张的一刻,所幸剩下的两个还可以胜任降落任务。
第十六章 船长的餐桌
参考《2001:太空漫游》第十八章描写太空探测船冲撞的部分。即将到来的克利门第二号(Clementine 2)任务目前正计划进行类似的实验。
看到《2001》中说月球了望台在1997年发现了阿斯特洛伊小行星7794号(Asteroid 7794)时,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我会把它挪到2017年——那时是我的百岁大寿。
就在写完以上这段之后几小时,我很高兴得知,巴斯(S。 J。 Bus)1981年3月2日在澳洲塞汀泉(Siding Spring)发现的小行星4923号“Asteriod 4923(1981 EO27)”,被命名为克拉克,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纪念太空防卫计划(Project Spaceguard)。有人怀着深深的歉意告诉我,由于一时失察,第2001号已经过时了,它和那个名叫爱因斯坦的人一样。借口,都是借口。
但得知与小行星4923号同一天被发现的5020号已被命名为艾西莫夫(美国生物化学家、作家,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和科普读物),我还是非常高兴——虽然令人悲伤的是,我的老友永远无法知道这个消息。
第十七章 木卫三
如同在本书“序”,以及《2010》和《206l》里解释过的,我希望充满雄心壮志的伽利略任务——到木星及其卫星之旅,可以带给我们多一些关于这个奇异世界细节,以及令人目眩神迷特写镜头。
嗯,多次延误之后,伽利略抵达它第一个目的地——木星,而且表现令人赞赏。但是,有个问题,由于某个原因,主天线并没有打开。这表示影像必须经由低增益天线(low…gain antenna)传送回来,其传输速度之慢让人难以忍受。虽然船上的计算机改编程序,已经奇迹似地弥补了这个遗憾,但仍得花上数小时来接收原本应该数分钟之内就可以传送回来的讯息。
所以我们必须有耐心,而在1996年6月27日伽利略任务之前,我已经开始在小说中热切探索木卫三甘尼米德。
1996年7月11日,在完成这本书前两天,我从喷射推进实验室(JPL)下载第一批影像,幸好到目前为止,我的描述与实际情况没有抵触。但假使当前的景色不是由冰原组成的坑口,而是棕榈树和热带海滩,或者还要更离谱,变成“YANKEE GO HOME”(越战时期反战运动的口号)招牌,我的麻烦就大了。
我特别期待“木卫三市”(Ganymede City)的特写镜头(本书第十七章)。这个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