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扭头四下打量了一下,他看见了一辆被击毁的T37型坦克,刚好是在阵地的制高点上,到那个点上射击谷寿夫是个绝佳的位置。
杜英豪提着狙击步枪爬上那辆坦克的顶部,摆了个跪姿瞄准,把射击标尺调好,端起枪向谷寿夫瞄去,一枪打了过去。子弹擦着谷寿夫的肩头飞了过去,但狂热中的谷寿夫并没有感觉。杜英豪找到了风向,又调整了一下标尺。枪口随着谷寿夫慢慢移动,就在谷寿夫双手举刀,做个大上段姿势要劈下来的时候,杜英豪一枪击中他的喉咙,把谷寿夫整个人都击飞起来,军刀脱手飞了出去。在谷寿夫身体还在空中翻腾的时候,杜英豪闪电般地连续三枪打到他身上,血花飞射。
南京大屠杀的元凶就这样被击杀了。
看着谷寿夫死了,杜英豪嘘了一口气,他只知道自己又打死了一个将军,并不知道被他打死的是谷寿夫。殊不知,他蹲在坦克顶部瞄准的姿势被一个随军记者全程拍了下来,记录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方文宾的第一军则在大同战役胜利结束后,从北,西,南三面对太原的阎锡山部队和日军发起了进攻。在军事上,阎锡山部队和日军已经不占优势,士气低落。尤其是收到日军大本营的命令后,日军最精锐的一个旅团已经是撤退到了石家庄,留在太原的日军主要是一个炮兵联队。所以,太原战役打响后,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敌人迅速向东面溃逃,方文宾的部队在后面向东追击,收拢了近两万人的俘虏后,巧取娘子关,打开了东进的通道。
李卫的十二军在夺取长治后,也是挥师东进,攻打邯郸到安阳一带的铁路线,意欲切断华中日军与华北日军的联系。
而临阵脱逃的尤国才,给护国军部队造成巨大损失,事实清楚,很快就被军事法庭依法判处死刑。这件事情,被新闻媒体广为报道。尤其是《中国日报》发表了《不要躺在功劳薄上吃皇粮》和《再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论。社论中“一个人是不是犯罪,不是谁说了就可以定论的,要由法律来决定”在广大群众中引起了共鸣,在民间涌起了一小股学习《宪法》的热潮,而有关机构也抓住时机,在一定范围内搞了次普法宣传。同样,也使得原先一些自恃是老资格老革命的官员和将领也受到了震慑。
黄维的部队在突破日军的防线后,其先头部队开近张家口,发现张家口已经成为一座空城。他立即向华北集团军司令方文宾上将报告:日军放弃了张家口,但城市设施几乎是全部被毁坏了。方文宾一面把情况上报给总参,一面命令近卫第一军入城。他自己也带领华北集团军总部赶往张家口。
几天后,方文宾上将在视察了张家口的破坏情况后,再综合了近期日军得动向,经过研究,华北集团军向总参上报了自己的意见:日军有可能已经识破了我们的战略布局。张家口的日军是有计划地撤退,对城市破坏得非常彻底。部队没有缴获任何战备物资。
护国军总参谋部经过研究后,判断出日军是要进行大规模撤退,这让他们多少有点措手不及。方云立即签发了紧急作战的第四号指令,命令在华中,华东及华北所有与敌接触的护国军部队,就地对敌军发起全面反攻。
护国军所有参战部队,在接到紧急出击命令后,近百万部队在纵横近两千公里的战线上对日伪军再次发起了全面反攻,空军,海军部队几乎是空群出动,对华中,华东日军进行打击。在接下来的一个半月的时间中,中日双方在华中,华东和华北地区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日军原始想快速撤退,但被护国军的机械化部队咬上后,不得不竭尽全力抵抗,且战且退。护国军利用高度的机动性能,大规模的穿插,分割包围,一步一步地吞噬掉日军的部队。护国军的官方资料片中,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日军俘虏。
一九三九年十月五日,孙立人上将的集团军对上海市区发起最后的总攻,于次日傍晚占领上海市区。日军近六万部队搭乘海军舰艇撤退。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初,护国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光复了卢沟桥事件以来的被日寇占领的所有故土,与日军恢复到三七年的中日对峙边界。从中国东北,朝鲜和日本本土调集的近七十万日军精锐部队,真正退回东北和朝鲜的部队不到二十万,军力物资受损过重,短期内难以恢复。
同时,方云代表护国军政府发表了“宜将剩勇追穷寇”的譤文,号召所有部队克服困难,全面有力的对残留在华中,华北,华南和华东地区的日寇进行打击。
护国军政府在中国境内取得的辉煌胜利,不只是国人扬眉吐气,也让所有关注这场战事的国家感到吃惊,均感到不可思议,一个处于混乱,割据的国家能够打败一个用资本武装起来的国家,让人不得不对古老东方的神秘文明感到惊讶。同时,它们在关注亚洲烽火的同时,欧洲大陆弥漫的硝烟更加吸引它们的注意力。
德国在解决完波兰后,希特勒在九月底就通知他的三军总司令和凯特尔将军:准备在西线发动进攻。到十月初,希特勒签发了第六号指令,比较谨慎地提出了他的决定:“如果最近的将来有迹象表明,英国以及跟在它后面的法国无意结束这场战争,我决心不久就采取强有力的进攻性的行动。”
波兰被德军压倒性的优势兵力打垮了,波兰的盟友英法虽已向德国宣战,声明要援助波兰抵抗侵略,履行同盟国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但这只是空洞的口号,英法军队按兵不动,处于无动于衷的状态。当东线战场处于白热化战斗的时候,西线则出现了惊人的平静。英法继续着他们绥靖政策。
第四卷第六章
作者:冰龙
桐梓基地。初冬的气温还不是很冷,但并不影响方云办公室里小会议厅的热烈气氛。与会的是还在先遣连的时候就已经结拜的七兄弟:何凯,方文宾,方云,黄胜利,朴志玄,刘爱国和谢峰。除开何凯是一身和体的淡灰色中山装外,其它六人都是笔挺的淡灰色将军服。除开何凯,方云外,其它兄弟五人都达到了自己各自领域中的顶峰位置:方文宾是陆军上将(最高军衔),黄胜利和刘爱国是技术兵种的中将(最高军衔),朴志玄是军情局局长(最高军衔少将),谢峰是工程兵部队中将(最高军衔)。离取得对日作战阶段性胜利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了,但大家似乎都还沉浸在梦幻般的感觉中。
方云端着一杯浓香的咖啡,微笑地看着自己的兄弟战友在互相的说笑着,心神不由地被抽离了出去,这几年自己个人的经历可谓是波澜壮阔,想着牺牲的兄弟同志,往事想电影一样在脑海里一一闪过,湘江血战,元厚防御战,巧夺桐梓等等,李克,费莱明,李四光,爱因斯坦,陆杰飞等人的脸也在他眼前一一晃过,最后是让他的思维,知识和体质获得突飞猛进的“钢窗”怪物,那会是什么呢?以他现在的情况还是不能理解的。方云只是知道有了那次山洞遇险后,他整个人都变了,有很多自己原来根本不懂的东西,张口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就拿机械方面的知识来说吧,他可以肯定自己是从来没有学过的,可是看看黄胜利,刘爱国机密室里自己写的厚厚半柜子资料,他无言了;还有就是语言,自己只会四种,不过好像现在不止……总之是在自己身上发生了很多事情,到目前为止,都是好的,还没有什么坏的地方出现。想到这里,怪物两个字冒了出来,方云不由地苦笑了一下,端起杯子,才发现咖啡已经冷了,就很自然地站了起来,要去换杯热的。
小会议室里很安静,几兄弟的声音不知道什么变得很小声了。他们看见方云站起来,都不由地投过来一个关切的眼神。何凯他们对自己这个兄弟,可是心悦诚服,刚才看见方云端着杯子在出神,以为他在考虑问题,说话声音都不由地小了下来,是怕打扰他的思路。
感受着兄弟们的关注,方云心里非常温暖。他换了咖啡,轻轻抿了一口,又坐回原来的位置上,继续自己的思路。这次他把自己的结拜兄弟找来,是和何凯碰过几次头的。鉴于护国军政府控制的领域越来越大,很多被军事行动掩盖的问题慢慢显露出来。现在国家需要的是政府政治方面的人才,在这方面原国民党有很多,共产党也有,唯有自己的新党是比较薄弱的,搞军事搞经济搞技术搞企业管理的,新党倒是人才辈出。就在这一瞬间,方云想到了他的龙隐基地,但是想归想,就是那批娃娃能出来也要有老同志老革命带一把,扶持一把的。方云想到的办法是要整合一下新党和共产党的关系,毕竟大家都是信仰共产主义的,看看两党的党章,几乎都是相同类似的,尤其是土改政策,几乎就是一模一样,新党和共产党都说是自己的最先提出的,闹得不是很愉快。虽然后面何凯出面澄清了,矛盾已经是种下了。有时候,明明是一件好的建议,就因为是对方提出的,在书生意气下,双方互相顶牛。搞得一些原国民党的人员很不理解,不都是共产党吗?政策啊党章啊信仰啊,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啊,有什么好争的啊。
对于政府总理的工作,何凯也慢慢显露出政治上的局限和知识上的教条,在工作中不自觉地又搞起了当年李克在江西瑞金苏区搞的那一套,虽然国家有了立法,但普遍的群众教育素质低下。先进的立法,并不能改变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君权思想:在一大批人眼里,跟着方云就是帮皇帝打天下,自己就是开国功臣,平民百姓是供他们奴役的,旧官僚主义很严重。而方云也在工作中发现了自己弱点,对政治上的东西他也不是很在行。就打个比方说,在护国军和日军武汉会战关键时刻,德国抛弃了护国军政府转而与日本结盟,方云当时就没有放在心上,并没有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