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亡清兴六十年(下) 作者:阎崇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撞煌浮保褪撬瞪砩现械募翊题谎蛏碜胖丶祝挥斜淮┩浮K谟氚似毂分校砭毕嘟唬懿还松怼:蠼鸬钠锉拥睹统澹暗都俺缁溃墓僭吒裰衩狻薄>褪撬担蠼鹌锉恼降犊诚蛟缁朗保徊肯略哂玫兜不兀琶庥谒郎恕T诙绞υ缁赖闹富酉拢删康脑⊙苷剑〉霉闱胖荨�

  战斗刚刚结束,双方仍处于紧张状态。当夜,袁崇焕不顾伤痛和疲劳,亲往营地,对受伤官兵“一一抚慰,回时东已白矣”!而此时的皇太极正为失败气急败坏,处分了几个主要将领,特别是他的弟弟阿巴泰。皇太极对广渠门之败慨叹道:十余年来,未尝有此劲敌也!

  广渠门之战两天后,即十一月二十三日,崇祯帝在平台召见了袁崇焕等将领。就在同一天,兵部尚书王洽下狱,这是否预示着袁崇焕未来的命运呢?二、平台召对

  十一月二十三日,崇祯帝命将兵部尚书王洽下狱。《明史·王洽传》记载:王洽,山东临邑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仪表颀伟,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王洽的廉洁与能干,为一方之最。由知县、巡抚、侍郎,到崇祯元年(1628年)十二月任兵部尚书。后金军进围京师,兵部尚书王洽进行紧急部署。崇祯帝见敌军兵临城下,心情忧烦。侍郎周延儒等奏言:“世宗斩一丁汝夔,将士震悚(sǒnɡ),强敌宵遁(dùn)。”周延儒讲的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的事,当时蒙古俺达军队进逼北京,还没有攻打北京城,嘉靖帝就下令处斩了兵部尚书丁汝夔。周延儒隐喻请崇祯帝仿照嘉靖帝的做法,惩治兵部尚书王洽,以安定军心、民心。崇祯皇帝颔(hàn)首,将王洽下狱,后王洽死于狱中。王洽任兵部尚书才11个月,就遇上皇太极攻打北京,而下狱丧命。这是崇祯帝临危处置朝廷大臣的开始。在京师之役中,崇祯皇帝迁怒于重臣,接连重惩多位重臣,继兵部尚书王洽之后,第二位遭到重惩的就是袁崇焕。第三位是工部尚书张凤翔。不久,又将总理蓟、辽、保定军务的兵部侍郎刘策下狱、弃市。此是后话。

  在兵部尚书王洽下狱的当日,崇祯帝于紫禁城平台召见袁崇焕、祖大寿、满桂、黑云龙等,以及新任兵部尚书申用懋。袁崇焕穿青衣戴玄帽进宫。见了皇上,他强调局势危急。崇祯帝对袁崇焕等人深加慰问,并把自己身上的貂裘大衣解下来,给袁崇焕披上,随即向他征询战守策略。袁督师向皇上提出,连日征战,士马疲惫不堪,请求援引满桂所部进入德胜门瓮城的先例,准予所部官兵进到城内,稍事休整,补充给养。崇祯帝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请求,不准辽军一官一兵进城,就是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也不许住到城里(《国榷》卷九十,二年十一月甲辰)。袁崇焕军只得继续在北京城外露宿,同皇太极军进行野战。

  这是崇祯帝在平台第二次召对袁崇焕,第一次召对时袁崇焕向崇祯承诺“五年复辽”,而这次距离上次刚刚过去一年多,不仅没有复辽,而且后金竟然兵临城下。可以想见,无论崇祯帝还是袁崇焕当时是怎样一种心境!从崇祯帝不允许辽军进入京城来看,崇祯帝始终对袁崇焕存有戒心和怨意。袁崇焕顾不了这些,仍然倾全力于督战歼敌。

  严格说来,这次平台召对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也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的退敌措施。而此时皇太极正在积极筹划,准备再战。二十四日,皇太极因在广渠门作战失利,发表“养精蓄锐”的自慰话语后,移军南海子(南苑),在此一面休养一面牧放马匹,伺机再攻。不久,左安门之战爆发。三、京门再战

  左安门之战皇太极在广渠门之战失败,但他不服气,稍微休整之后就在左安门同袁崇焕军队再次交战。二十七日,双方激战于左安门外。袁崇焕、祖大寿率军竖立木栅,布阵守城;后金军也列兵布阵,逼之而营。因取得广渠门之战的胜利,袁军官兵信心大增,但是也有很多困难。从十一月十九日到北京,已经过去了七八天,粮食、草料更缺,而天气却更加寒冷,战士都很疲劳。北京左安门旧影

  皇太极的军队可以掳掠,抢粮食,可以砍树木点火取暖,而袁崇焕的军队则不可以。在饥馁严寒交加的情况下,袁崇焕鼓励他的官兵同后金军搏战。皇太极亲自督率左右翼八个旗的军队同袁军在左安门外展开争斗,袁崇焕一如既往率领官兵英勇奋战,杀退了皇太极的进攻。后金军曾先后在宁远、宁锦、京师三次败于袁崇焕手下,皇太极虽督军奋战,却不敢浪战。看到自己的军队死伤惨重,皇太极不得已收兵回营,但故做镇静,掩败为胜,跟部下说了一番话:

  上与诸贝勒率轻骑往视进攻之处,云:“路隘且险,若伤我军士,虽胜不足多也。此不过败残之余耳,何足以劳我军!”遂还营。(《清太宗实录》卷五)

  这明显是皇太极的自我解嘲,既然袁崇焕军队是残败之卒,为何不乘胜追击,聚而歼之呢?不过是为罢兵找一个比较体面的借口罢了。

  二十八日,皇太极牧马于南海子。袁崇焕用向导任守忠策,“以五百火炮手,潜在海子,距贼营里许,四面攻打,贼大乱”,随后皇太极移营出南海子。

  明军与后金军已经有了三次交锋,左安门之战后,接下来还要打第四仗,即永定门之战。但此前,袁崇焕已经被捕了,为了叙事的完整性,先交代一下这次战役的情况。

  北京永定门旧影

  永定门之战崇祯帝任命满桂做总理,统率保卫北京的兵马。明四位总兵——满桂、孙祖寿、黑云龙、麻登云,率领4万军队,在永定门外“四方结栅木,四面列枪炮”(王先谦《东华录》卷五),精心部署,进行防御。皇太极在十二月十七日,率领八旗军进攻永定门。明四员总兵,满桂和孙祖寿战死,黑云龙和麻登云被俘,明军失败。但后金军也死伤惨重,没能攻破城门。

  京门这四仗,明军两次失利两次得胜,失利的是满桂等五总兵,其中两个阵亡,两个被俘,一个战败;袁崇焕的军队则两战两胜,击退了皇太极军队的进攻,保卫了首都北京。

  袁崇焕率领关宁骑兵接连取得广渠门和左安门两次胜利,这是十年来非常少见的特例——明军与后金军野战争锋而取得胜利。在此之前的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明军主要是依托坚城和利用火炮来击退后金的骑兵。而在保卫北京的战斗中,袁崇焕的部队不仅不能进入城中依托城池作战,而且要在寒冬中露宿野外,士马冻馁,人缺饷,马缺料。袁崇焕军纪严明,规定:“不许一兵入民家,即野外树木,亦不得伤损。”有一兵士曾“擅取民家饼,当即枭示”。此外,城中的兵民误认为后金兵是辽军引来的,向城下的辽军扔砖块。袁崇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忍辱负重,浴血奋战。

  皇太极对袁崇焕不能战胜,便施用“反间计”,陷害袁崇焕。而崇祯皇帝也认为惩治袁崇焕的时机到了。结果,胜军之将却没有好结果,袁崇焕竟在平台被崇祯皇帝下狱。



第三十三讲 平台落狱

  在京师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袁崇焕率领关宁兵马,英勇奋战,接连取得广渠门和左安门两次胜利,迫使后金军往城南撤去,终于缓解了京师的燃眉之急。

  但是,军事胜利不但没有为袁崇焕赢得任何奖赏,相反却把众多仇神召唤到了他的周围,概括起来说,他引起了六恨:一,天聪汗皇太极恨他;二,打了败仗的同僚恨他;三,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的达官贵人恨他;四,阉党余孽恨他;五,京城不明真相的百姓恨他;六,特别是破灭了中兴之梦的崇祯皇帝更恨他。这六恨的综合作用,使悲剧性的命运将要降临在袁崇焕的身上!一、反间毒计

  皇太极和袁崇焕有解不开的仇恨:宁远之战,皇太极父子吃了败仗,努尔哈赤抑郁而终;宁锦之战,皇太极又打败了;广渠门和左安门之战,皇太极再次失利。

  军事上打不赢,皇太极就在政治上设法来除掉袁崇焕,他想出了一条反间毒计。大家知道,皇太极熟悉《三国演义》的故事,他的反间计就是仿照《三国演义》中蒋干盗书来设计的。

  皇太极在左安门兵败的第二天,就设下一个政治圈套。

  先是,后金大军屯南海子时,俘虏了明朝提督大坝马房太监杨春、王成德。据《崇祯长编》记载:大清兵驻南海子,提督大坝马房太监杨春、王成德,为大清兵所获,口称“我是万岁爷养马的官儿”。后来把杨春等人带至德胜门外,指派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巴克什达海等监守。

  高鸿中、鲍承先按照皇太极的旨意,夜里回营,坐在两个太监卧室的隔壁,故作耳语,秘密谈话。他们在谈话中明示袁崇焕已与皇太极有密约,攻取北京,很快便可成功。太监杨春等假装躺卧窃听。二十九日,高鸿中、鲍承先又故意纵释了杨太监。杨太监回到紫禁城,将窃听到高鸿中、鲍承先的密谈,奏报了崇祯皇帝。

  第三十三讲平台落狱|此事在《清史稿·鲍承先传》中有记载:

  翌日,上诫诸军勿进攻,召承先及副将高鸿中授以秘计,使近阵获明内监系所并坐,故相耳语云:“今日撤兵,乃上计也。顷见上单骑向敌,有二人自敌中来,见上,语良久乃去。意袁经略有密约,此事可立就矣。”内监杨某佯卧浮T饺眨葜椋愿婷鞯郏焐背缁馈�

  由上可见,反间计是导致袁崇焕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但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根本就不存在反间计。

  我个人认为,反间计是有的。早在“己巳之变”前,汉人降金副将高鸿中就向皇太极奏言:“他既无讲和意,我无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