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莹雪梦见被人追杀,拼命地向前跑,却落入一片火海之中。她憋得难受,可炽热的空气却烤得她不敢呼吸……
莹雪被憋醒了。糟糕,真是怕什么什么就来自己在发烧。全身酸软,头痛欲裂,鼻子还不透气:感冒了。一定是昨天在野外睡觉才惹出了这等麻烦。
再看看身旁,客人都走了,空寥寥的炕上就剩下莹雪一个人。看了看窗外,天刚亮 ,顶多就是卯时刚过,古人还真能起早。
莹雪想起来找点水喝。没有药,咱就多喝水,兴许能抗过去。可头重脚轻的,一动就浑身难受。她只好继续躺着。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就听到有人在喊“起来起来”
勉强睁开眼看了看,想起来了,是昨天那个胖女人。
“怎么回事?这都晌午了,你……”走到跟前时,她才发现情形不对,
“病了————?”她的声音立码高了八度。
“这位姑娘,你能不能先把昨晚的帐结了,再去找个大夫瞧瞧?”
客栈老板最怕的不是客人欠帐,而是有人病在客房里,而且生病的人是个穷人。古今同理。
“水,给我点水喝。”渴得要命,嗓子里真像被火烤过一样。莹雪的情况好象比早上更糟了。
胖女人看着莹雪叹了口气,回身从桌上的茶壶里倒了一大碗水端给她。莹雪想起身接过来,可试了几回都没成功。胖女人摇了摇头,抓小鸡似的一只手拎起我,另一只手里的碗就送到了莹雪嘴边。
一大碗凉水下肚后,嗓子不那么疼了,头脑也清醒了些。这位胖大姐又说话了:
“姑娘,你看昨晚上的店钱……”
真是个催命鬼。莹雪哆哆嗦嗦从身上摸出几枚铜钱递给她,她用手指扒拉了一下,又还给莹雪一枚。“姑娘,你这可病得不轻,还是去找大夫看看吧。镇上的李家医馆就在前条街上。”
莹雪现在连点头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闭着眼睛听她唠叨。可能是因为四文钱到了手,没必要再跟我罗嗦,她丢下这几句话以后就走了。
过了一会,她又回来了,好象还有个人和她一起进来。
“姑娘,你不能就这么躺在这里,要是病出个好歹,我们这小门小店的,可担待不起呀,还是送你去医馆吧”
接着,就有人过来掀被子拉莹雪起身,背着她向外走。走了一段路后,那人弯腰一蹲,她被放到了地下。莹雪听到耳边有人说话,
“姑娘,你可别埋怨啊,我这也是没法子,你要是在客栈里出了事,我们这十来口人的饭碗可就全砸了。从这往前走半条街就是医馆,你自己保重吧”
是胖女人的声音。也不能怪她胆小;在那个时代;医疗条件落后,普通的感冒也可能要了人命;更何况这位女客看上去要严重许多。
就这样;病得要死的莹雪被赶出了客栈。
至亲
病得要死的莹雪被赶出了客栈。
“瞧这女子,还病得不轻呢,怎么就躺在这儿呀”
“好象不是这镇上的”
“听说是被客栈赶出来的”
“也不能怪客栈,病成这样谁家敢留啊”
“作孽呀,真可怜~~~”
莹雪感觉自己象被扔到了街道上,有风从她身上刮过,强烈的阳光刺得她不想睁开眼睛。
周围一定围了不少人。飘忽不清的议论声断断续续传到她耳朵里。
奇怪的是,人病到这份儿上,反倒不难受了,她只觉得身子轻飘飘的,真想就这样睡下去呀……,垂死的人就是这种感觉吧……
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又躺在屋子里了。守在她身边的是那对卖馄饨的老夫妻。是他们救了莹雪。
事后馄饨大婶对莹雪说,那晚看着她走进胡同的背影,不知为什么,老是不放心。第二天出摊的时候,听说镇上戏台子附近躺着个外来的病女子,打发大叔过去一看,果然是她。
虽然症状凶猛,可毕竟就是感冒,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受了风寒,吃了几付药以后就好多了。
馄饨大婶婉转地问过莹雪的身世。
莹雪告诉她,自己叫贺莹雪,十九岁。谈到身世,莹雪只淡淡地说道,
“在夫家过不下去了,娘家人也死光了。”
与莹雪的平静相反,一听到这两句话,她的眼圈立刻就红了。
已走过人生大半里程的她,当然清楚这两句话的真正分量。
“闺女,若不嫌弃,你就先在我这里住下,反正我们老两口也没孩子,你就……”
就这样,老两口收留了莹雪,她也认了他们为干爹干娘。
干爹姓张,大号张富。干娘本姓刘,出嫁后当然是随夫姓 ,大号就成了张刘氏。街坊邻居的晚辈们都叫他们张叔张婶。
张婶高高 的个子,黑黑的肤色,长挂脸,眼睛细长。干活时习惯紧抿的嘴唇棱角分明。虽然有五十出头了,可人看上去很是精干,丝毫不见老态。而张叔却是又圆又胖,黑又亮的圆脸圆鼻头,连手指头都是圆滚滚的。看到他,让莹雪想起了中央台少儿节目;同时也是的主持人董浩。老年版的董浩。
老两口站在一起,除了个头一般高外,其他的就都是相反的了。身材是一个胖一个瘦,脾气也是一个慢一个急。平日里更是一个话少,一个话多。典型的互补型夫妻。
通过几天的相处,莹雪看得出来,这对生活在清贫中的夫妻感情深厚,互敬互爱。平时遇到什么事情,也是互相商量着来。我想,在这样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恐怕是很难得的。
留在张叔张婶这里,对莹雪来说,未尝不是权宜之计。其实她还是想着说不定哪天一觉醒来又回到了二十一世纪。
在这里住下后,莹雪开始努力尽量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在冷宫里,虽然条件不好,但总算是吃住不用自己操心。而现在张叔他们虽然收留了她,可她应该做的;就是尽量不给他们添麻烦。怎么说莹雪也是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自食其力的职业女性,她要作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减轻他们的负担。
张叔张婶并不是肃源镇人。十多年前,他们远在大熙西北的老家发生了疫情,老两口两儿一女三个年幼的孩子都死在了那场无情的灾难当中。悲痛欲绝的老两口埋葬了孩子们以后,就离开了故乡到大都平安城,在一家饭庄打工。由于张叔的面食手艺好,所以收入也相当不错。只是后来张婶见老伴年纪渐渐大了,起早贪黑地劳累不说,还要被掌柜的呼来喝去地支使着,心疼得很。于是老两口一商量,就来到了这个毗邻平安城的小镇,支起这个张记馄饨摊,过上了虽然清贫但却自在舒心的日子。
老两口住在镇子最西面的一处普通民房里,是这里最常见的土屋。三间房,前面的空地用石头随便圈一下就是院子了。平日里老两口住东间,中间是厨房,西间放杂物。莹雪是因为病着来的,所以直接就住到了东间,病好了以后也没动地方,就和张婶一直住着,倒是把张叔挤到西边的杂物间去了。
病着的时候,张婶衣不解带地照顾让莹雪很感动,看着张婶,她想起了自己的老妈。也不知道爸妈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她只希望他们健健康康的,不要因为自己的消失而难过。她想告诉他们,女儿现在还活着,虽然处境有些艰难,但是你们的女儿会渡过难关,顽强地活下去。
张婶说她女儿如果活着,年纪差不多和莹雪一般大。怪不得一见到她,她就有种莫名的亲近感。她说,那天看到莹雪吃馄饨的样子,像极了她的女儿。
“那些年家里穷,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顿肉馅馄饨,馄饨一端上桌,小闺女那大眼睛瞪得,唉,我到现在也忘不了……”
张婶的眼睛里已经没有了悲伤,莹雪看到的,只是深深的怀念和陶醉。说到这里,她看了看莹雪,“闺女,咱现在可不缺馄饨,雪儿想啥时候吃就啥时候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有水雾遮住了视线,莹雪眨了眨眼睛,深吸一口气笑着说,“干娘包的馄饨是好吃,可我怕总吃会 变成个大胖子,那样就不好看了。”
真希望自己的老爸老妈也能像张婶那样洒脱,想起女儿的时候,心里不是满满的悲哀而是甜甜的回忆……
身体康复以后,莹雪就开始给老两口打下手,主要是包馄饨。她的这点手艺还是穿越前在大学军训的时候学的。军训刚开始莹雪就不小心扭伤了脚脖子,结果只能被安排到食堂帮厨。军训一个月结束后,不但是包馄饨,还学会了制作各式小面点,真可谓收益颇丰。
第一天干活,莹雪就小小地露了一手: 馄饨包得又快又好。看到张叔张婶有些意外的表情,她只是含糊地说以前干过这活儿。
莹雪开始每天都和张叔他们一样寅初刚过(清晨四点左右)就起身,和张婶忙着包馄饨,张叔负责生火煮馄饨,然后老两口一个挑着煮好的馄饨,一个推着装有桌凳碗勺的推车,再捎上那个写有张记馄饨的布幌子到小镇的戏台子旁支摊卖馄饨。
肃源镇是西边进出大都平安城的必经之路,每天经由镇子去大都办事的人很多,小摊的食客大多是这些人。再加上张记馄饨也小有名气,生意一直都不错。
由于家里人口少,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之前他们都是每天只做两锅馄饨,清晨一锅晌午一锅,卖完了事。由于添了莹雪这支生力军,每天能卖出三、四锅,收入自然也增加了。莹雪的心里也塌实了许多。
除了早上送张叔他们到摆摊的地方,其余的时间张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