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讨好。可这不符合杰德的性格,他骨子里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可从一个新导演的立场来说,《肖申克的救赎》显然不是一个好操作的作品。题材阴暗而且相当冒险,一不小心自己就会将未来的经典拍成一部搞笑不成功的烂片。到底该如何选择?杰德关着门想了三天之后,终于出门对老贝尔说,“帮我联系下雷石东先生吧,我想他会喜欢我给他准备的礼物。”
杰德决定好自己的处女作剧本之后,便跟随《辛德勒的名单》剧组前往华盛顿特区,这是《辛德勒的名单》的首映城市。按照环球的计划,他们将分别在华盛顿特区、纽约市和洛杉矶市三个地方首映之后,再在全国公映。看到环球的这样安排,就发现这部电影的政治宣传目的非常明显了。不过想想一直在背后支持这部电影的全美犹太人协会,所以杰德也释然了。尽管《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某种意义上的“政治宣传片”,可杰德并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也没有篡改既有的历史。相反杰德也觉得大家的确需要这样的宣传,无论是否真心。而且据说,克林顿总统将会莅临首映礼。想来也是,这个既可以讨好犹太人有能宣传世界和平的机会,怎么会少了美国的政客们呢?
作者有话要说:文中提到的《Streets of Philadelphia》,《费城故事》的插曲。回应一个问题:有读者问:男主角已经换了芯,怎麽可能会对《辛德勒的名单》背後的史实而心痛?我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情感并非因为你不是这个族群而不感到痛心。我举一个例子,张纯如女士。她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除了血统上来说是中国人),爲什麽她会因为撰写“南京大屠杀”的小说而情绪崩溃?按理说,她没有经历过南京大屠杀,而且也不像国内会接受这样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她所撰写的这本小说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并连续十八周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冠军。难道美国人们突然就变成中国人了?同情心是所有人类共有的情感,并不会因为你没有经历过而变得不存在。
☆、抵达内心的深处
《辛德勒的名单》全球首映日定在了1993年11月30日,美国华盛顿特区肯尼迪艺术中心,这是一个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日子。肯尼迪艺术中心内的电影放映厅并不大,除了社会名流、政界要人之外,也就只有一些特别有名望的影评人才会被获邀参加。
当然,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通过全美犹太人协会召集起来的当年集中营的幸存者或他们的亲属。因为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首映礼,所有获邀嘉宾都被要求换上深色调的正式礼服。同时也很罕见地,电影正式放映前没有制片方或发行方的发言,而影评人们也没有举手提问,仿佛约好了一般。
镜头从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家庭开始,黑白色调的胶片上记载的是泛黄的记忆,一家人在那低声吟唱着圣咏曲。这是一个并不富裕但是却很幸福的家庭,所有人都为这一幕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可是这样的幸福场景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很快一段黑底字幕出现了,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在有声电影出现之后,这样的黑底字幕都被电影学院的教授们视为割裂故事情节的异端,是绝对不容许再出现的。可是在这里,没有人觉得这个黑底字幕有什么不好的。因为所有人都猜到了后续的情节,幸福已经结束,灾难才刚刚开始……
因为杰德和斯皮尔伯格的坚持,整部电影的拍摄几乎没有使用任何现代的技巧。轨道车、吊臂、大型支架什么的,那只是很偶然的情况下才用。整部电影最多的是采用黑白手持摄像机进行拍摄,微微晃动的画面既体现了故事的历史性,也让人觉得有些不安。
就在人们准备接受一些痛苦情节的时候,电影的画面却切换到了一个盛大的酒会。身着华服的男男女女们正酒酣面热,觥筹交错间仿佛是一个幸福安乐的世界,而本片的男主角也登场了。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这个乱世里拥有自己的生意,而且他还和德国人打得火热。在这样的社交场合里,他不仅让女士们为他倾心,也让德国的军官们乐于结交他。他从一开始就并不是一个多么好的人,甚至他还有点自私。
起初,他并不同情犹太人,仅仅只是将他们当做一个个相对廉价且好用的雇工。但是在他有意或无意的安排下,终于有一小群犹太人躲过了屠杀。因为德国人需要能为他工作的人,即便他们是犹太人。而谁能将犹太人带出被屠杀的命运?辛德勒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和犹太人史丹的合作,让辛德勒的性格发生了一些变化,即便他与史丹的合作初期还是那么性格恶劣。史丹知道自己必须与辛德勒合作,这样他才可以利用雇工来保护一些同族。
但是辛德勒的恶劣态度还是让史丹忍不住嘲讽,“我们提供了资金,又提供了人力,那么您呢?先生!”
辛德勒懒洋洋地回答道:“我?我将负责公司的宣传,并不工作,只是搞搞门面工夫。”
或许在平常,史丹会将辛德勒轰出去,但是在这个时候,他选择了合作。辛德勒的工厂开张了,留个犹太人的最后一艘方舟终于建成了。
除了辛德勒和史丹这条故事主线之外,还有诸多支线在讲述这座沦陷之城的惨剧。非犹太裔的小女孩朝犹太人大声咒骂并丢石块;随意被枪杀的犹太人和麻木的旁观者;母亲将女儿送进“还能躲藏一个人”的夹缝,而自己却去引开纳粹军人;还有一边冷漠地杀死一个犹太老头,另一边却能扭头去安慰旁边被吓哭小孩的德国军人……所有的画面冷漠而冷静地在银幕上静静流淌。没有特别的艺术加工,没有任何的艺术夸张,因为这本身就是异常残酷的艺术。电影在此时仿佛成了一个忠实的记录者,记录着那些被遗忘或被铭记的历史瞬间。
那个象征着希望的红衣女孩登场了,所有人觉得这或许是这部电影里唯一的亮色,但是两位导演却异常残酷地选择了“杀死”小女孩。因为在这个故事里,犹太人是没有希望的。为了让病人们不至于死得过于痛苦,犹太医生微笑着在给病人的药水里投毒。等德国军人冲进来乱枪扫射的时候,他们早已经离开了人世。而当城市进入夜色当中之后,不断闪现的枪击声混合着德国军官的钢琴声,异常不和谐却又那么和谐。甚至在猎杀犹太人的间隙,两名德国军人还在讨论刚刚的钢琴曲是贝多芬的作品,还是莫扎特的作品。
电影总是有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情节发生,作为这个沦陷城市的最高占领军官,歌德上尉却爱上了为自己打扫房间的女仆,一个被纳粹视为低劣种族的犹太人。歌德上尉对抗自己内心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去折磨这个女仆,好说服自己,自己并没有爱上一个人。而此时的辛德勒就成了歌德最好的朋友,两人经常喝酒聊天。而心中存有许多事情的歌德喝醉了,辛德勒搀扶住了他。歌德上尉笑着说:“我们一起喝酒很多次了,我几乎没有看到你喝醉过,可见你是一个非常有克制力的人。克制力就是控制力,而控制力其实就是权力。”
而经过这段时间与史丹的相处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辛德勒已经改变了自己的很多看法。他想了想,说道:“杀人并不是权力,而是审判,与权力不同……权力是,你有资格去杀一个人,而你却选择了不杀,……赦免,这才是权力。”
辛德勒的话似乎触动了歌德上尉,随后他笑着摇摇头,“你这是喝醉了!”
或许真的是辛德勒的话有了那么一点点作用,次日醒来的歌德上尉居然没有对摔坏他马鞍的男孩发火,甚至他还劝阻了一个试图枪决一个吸烟犹太妇女的德国士兵,还告诉自己的男仆要如何清理自己的浴缸……有一些观众开始觉得,或许这个歌德上尉并不是一个坏人,他的内心深处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善良。可是就当歌德上尉赦免了那个仆人男孩没多久,一声枪响在那个男孩身边响了起来。紧接着是第二枪,那个男孩倒在了血泊之中。
“上帝啊!为什么?”有人忍不住低声惊呼起来。导演在电影中一次次扼杀观众心中的希望,将整部电影推到一个没有任何明天的绝望世界。
接下去的镜头便是让杰德一度崩溃的片头,为了“腾出地方”给新的犹太人,于是原本居住在这里的犹太人必须裸身在冬天里跑圈。一旦没有跑够足够的圈数就会被视为“病人”,然后被枪决。一个老头为了达到不是病人的标准,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地爬起来继续跑,他的身边是冷漠的医生和战战兢兢的同类。没有人敢去帮忙,因为一旦你有什么看上去不健康的行为,那么你的测试就结束了,你会被德国士兵拉到一旁去等候命运。而犹太女人们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健康”一点,她们刺破了手指,用鲜血作为化妆品好让及的脸色红润些。至于那些孩子们,德军为他们送上了温柔的安眠曲,在静谧柔和的曲声中他们阖上了双眼。不过等他们再醒来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残忍的地狱——奥斯维辛集中营。也有一些机灵的小孩逃了出来,为了活下去,他们躲在粪坑里只求德国士兵不会检查这里。
故事依然在平静地叙述着,原本黑白分明的画面变得只有一种淡淡的灰色,天空中也飞舞着灰色的碎屑。这其实并不是尘埃,而是德国纳粹焚烧犹太人尸骨的骨灰。一堆堆的尸体被推了出来,其中就包括那么亮丽的红色。辛德勒终于无法再忍受下去了,他找到史丹,列出了一个名单。随着名单的增加,消失的就是辛德勒辛苦半辈子的积蓄。
“这是生的希望。……名单之外,则是深渊。”
辛德勒带着名单上的这些人前往他的家乡,以开办工厂的名义带领他们逃出了监狱。在抵达辛德勒的家乡之后,所有的犹太人依然要求被分成两队,前往“淋浴室”。当一群妇女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