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民族。的确如此,但正是这样一批勤恳的工匠们,却有着强烈的团体精神,反映到政治上,就表现为民族的种群意识。在日本人的骨子里面,集体协作的精神,对等级秩序的遵守和服从,是非常明显的。日本人愿意在一个团体中各安其分、各尽其才,以追求最大的整体效应。
/* 116 */
第四部分
樱花与武士之道
在日本,有一句民间谚语说:“花要樱花,人要武士。”就是说,樱花是花中的第一,而武士则是诸种身份中的第一。在日本人看来,樱花与武士之间有着许多相同的气质。这些气质也体现了日本民族整个的思想意蕴、价值标准和审美内涵。
在古代,身配双刀、代表着杀戮的武士,常把自己和樱花相比。这似乎很难理解。其实,这除了阴柔、平和的樱花在强硬、暴烈的武士心理上起到了一种补偿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樱花的那种转瞬即逝的凄美,同武士对生活的理解有所关联。
武士的兴起和壮大,是在日本转变为封建贵族社会的时期。从11世纪初期开始,武士已成为一个阶层广为流行。在民间,到处可见腰别长刀,头挽发髻、身着真垂的武士浪人。而分散各地的武士也会聚集在一地,统一指挥,组成武士团。武士团有着极强的宗族观念,坚决执行首领的命令。他们在战场上的武勇和对主人的献身精神,是武士个人和武士团的基本要求。
在强蕃林立、狼争虎斗的年代,生命对于武士来讲,是危机四伏、稍纵即逝的。武士随时都有可能为自己的主子献出生命,他们的生命如同脆弱的樱花,一阵狂风就可以抹煞殆尽。
但是对于这些武士而言,从短暂的樱花生命中,他们看到的却不是同命相怜的哀愁。因为武士有自己的“武士之道”。宽泛地讲,武士道是日本武士的道德规范和生活礼仪,它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武士所具有的精神———对自己主人的忠诚和牺牲。
樱花的迅速飘逝,说明了世间没有永恒。同样地,武士也觉得,自己的生命算不了什么,肉体消灭了,只不过是返回神国的一种方式。自己的生命就像一株小小的樱花而已,相对于自己主人的利益和整个集团的利益而言,谁会在意自己渺小的生命呢?
这样的感触固然有些悲壮,但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也给这个民族的狂热打开了后门。主人发出了命令,武士们就会拼命战斗。但是当他们在战斗的时候,可曾考虑过真正的是非曲直、正义与否呢?
/* 117 */
第四部分
佛渡东瀛
日本也是一个佛教大国,有着很悠久的佛教传统。不过说起来,日本的佛教其实来自于朝鲜。而朝鲜的佛教当然是来自于中国。中国的佛教,在许多方面都与印度本土的佛教思想不太一样,它注入了中国人的很多思维和理解。所以,整个东亚地区的佛教,有着比较接近的气质。对于日本人来说,佛教从中国而来,经过朝鲜,到达东瀛。
早在6世纪初,佛教就传入了日本民间社会中。而6世纪中叶,也就是562年,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百济的国王派出使节,将金铜释迦佛像和其他的一些佛教用品赠给日本。这就是佛教传入日本的开始。后来,高句丽的僧人慧慈东渡日本,成为日本圣德太子的老师。此外,还有高句丽僧人慧灌赴日开创三论宗,新罗僧人审详赴日始传华严宗等等。
然而,在6世纪晚期,日本的上层集团出现了崇佛、反佛的两大派别。以苏我马子为首的崇佛派,以武力击垮了反佛派。这样一来,佛教才得以在日本公开合法地传播。
圣德太子摄政之后,以崇佛作为刷新政治的手段,积极支持佛教发展,先颁布弘扬佛教的诏书,后来通过法律,把佛教信仰从一种个人私事转化为一种国家公务。
我们知道,在唐朝,日本有很多“遣唐使”,在这批人中就有不少求法僧人。那时,中国的佛教各宗纷纷传到日本。
8世纪中叶,中国高僧鉴真历经艰难,东渡扶桑,创立日本律宗。日本朝廷对其十分重视,赐田地,建寺院。鉴真不仅在日本弘布戒律,还与弟子们主持设计、建造了庄严精美的唐招提寺,将中国唐朝的建筑技艺传至日本,赢得日本人民“禅光耀百倍,戒月照千乡”的极高评价。
在日本的平安时代,天台、真言两宗在日本最为流行。日僧最澄来大陆求学,得到了天台宗秘传。回到日本后,他在比睿山创日本天台宗,强调众生皆有佛性,人人可修心成佛,一时间有很多人追随。
而日本真言宗(又称密宗),是日本和尚空海到长安来求法时,由中国高僧惠果传授给他的。密宗主张僧人们应该一心向佛,认认真真,才可得道。
经过长期的发展,到13世纪后,日本佛教逐渐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形成了具有一定日本特色的佛教。佛教在日本也算是真正生根发芽了。
/* 118 */
第四部分
佛是神的一种
日本列岛上,一座座造型古朴、气氛肃穆的建筑,遍布于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每逢夜幕降临,一阵阵乌鸦的聒噪声随风而来,平添几分寂静和阴森。这里出没着亡者的灵魂,这里聚散着神灵的气息,这里寄托着生者的祈求。这就是日本的神社。它是日本特有的“神道教”用来祭神的地方。就像佛教的寺庙一样。
日本的神社多如牛毛,大大小小的神社大概有13万座,也就是说,平均不到1000个日本人就拥有一座神社。但是在日本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神社和寺庙不分,佛教和神道合一。在日本人看来,佛就是神,神就是佛,它们几乎是一回事。对于许多日本人来说,去寺庙烧香和去神社参拜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神和佛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但是这并不是说,神道和佛教在日本的地位是一样的。
神道,又叫神道教,是日本民族最普遍、最久远的一种特有的信仰。它以老百姓在民间的信仰为根基,吸收了佛教和儒家、道家的思想而形成的一种宗教。它在逐渐的系统化的过程中,构成了日本民族的一种基本的精神。
最初,神道还只是日本人自然形成的信仰。它只不过是人们对自然物和祖先的一些崇拜和祭祀,既没有什么经典教义,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宗教形式。现在我们称之为“古神道”。
古神道和东亚大陆的文化接触后,开始构造神道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认为,世界具有三层结构:一层是“高天原”,是天神的居处;一层是苇原中津国,也就是日本;还有一层就是黄泉。
所以,日本就把自己居住的岛国想像成一个有众神守护的“神国”。在这个国度里,山川草木、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都由神所生,都由神保护。日本号称“天地神袛八百万”,无论什么事物都由相应的神在各司其职。
而在这庞大的神系中,以象征太阳的“天照大神”为中心,高居众神金字塔的顶尖,统治着整个宇宙和世界。所以,天照大神是日本民族的保护神,也是最高神,而日本人是神的子民。天皇就是天照大神在人间的化身和代表。于是,日本自古以来也就只有一个王朝,只有一家皇帝,天皇皇室可以千秋万代地统治国民。
所以,当佛教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是被当作一种神———“蕃神”———来接受的。日本人把东传而来的佛教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变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东西。按照日本人最朴素的看法,释迦牟尼就是天道大神,无论是神还是佛,都是日本的保护神。由于这个原因,日本的寺庙和神社几乎一样的发达,两者常常同处一地。而日本人对天皇的绝对效忠,对自己民族的过分优越感,都可以在这种思想中发现缘由。
/* 119 */
第四部分
圣德太子:日本佛教的奠基者
在日本的奈良县,有一座著名的佛教古刹,它就是“法隆寺”。
现在的法隆寺,由东西两个寺院组成。西院(建于607年)有金堂和五重塔等建筑,大殿里面供奉着巧夺天工的佛像,精美雅致的绘画装饰着主殿屋檐。最特别的景物是“玉虫祭坛”,它最初是用上百万只闪光的甲虫翅膀镶嵌而成。不过遗憾的是,时间太久,它们的翅膀早已腐烂掉了。
法隆寺的东院是在西院建成100多年后修的,它以梦殿为中心。在这座高雅的八角形建筑中,有一座“隐身雕像”,和其他的神灵菩萨摆在一起,这是圣德太子(公元574—622年)的立像。这位在日本历史上颇受人爱戴的太子成功地统一了全国,使人民臣服于天皇的统治之下,并把佛教定为国教。在他的领导下,日本文化得到了很大发展。
因此在日本,圣德太子很受人爱戴,有许多的传说都和他有关。就拿法隆寺来说,后人之所以修建这座“梦殿”,就是为了纪念圣德太子与法隆寺的缘分。据说,建造法隆寺的缘起,是因为圣德太子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位天使出现在他面前。
关于另一座古刹———四大天王寺,也有类似的传说。相传,圣德太子曾发誓说“如果我能战胜物部氏,就造塔供奉四大天王”,后来他果然成功地消灭异族,于是就在诵佛之地建造了四大天王寺。
此外,还有人说他3岁就会诵佛经,说他是人间罕见的美男子,飘逸俊秀,肌肤如雪,并会发散香味。说他聪明绝顶,耳听八方,同时可以断10件复杂的疑案等等。
毫无疑问,圣德太子是一位饱学之士,尤其对于中国的经史更是精通。他笃敬佛教,兴建了很多寺院。除了有名的四大天王寺和法隆寺外,中宫寺、法兴寺、法轮寺、大安寺、广隆寺、阪田寺等等也都由他经手建造。为了建造这些寺院,他还从中国和朝鲜请了许多专家艺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