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知道点世界哲学 作者:李义天袁航-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原始图腾崇拜的残留,罗斯人还崇拜一些动物。譬如,老马被视为能力过人的象征,而雄山羊则被认为可以驱走恶鬼,帮助谷类生长。收获季节,人们把最后收来的稻穗辫在山羊的胡子上,将新烤的面包供奉在它的面前,以示感谢。在俄国有些乡下地方,至今青年们还会穿起山羊皮,带着雄山羊当吉神,在田间巡游,边走边唱:“山羊所过,百谷齐生。”

  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980—1015年)曾尝试对多神教进行改革,在众多的神祗中选定了庇隆、达日博格、霍罗斯、司特利博格、西马尔格、莫科什等6位,在王宫附近的小丘上为其建庙塑像,订立祈祷和祭祀的仪式,想以此来统一罗斯人民的思想,树立权威,从而加强罗斯的统一以及基辅在全罗斯的地位。然而改革并没能带来预期的效果,弗拉基米尔最终放弃了多神教,于988年另选基督教为国教。

  /* 182 */

  第五部分

  罗斯受洗

  斯拉夫民族是欧洲最大的民族之一,分为东西南三支,其中东斯拉夫人人数最多,他们住在第聂伯河和德涅斯特河流域直至黑海沿岸以及更东一些地区。后来,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几个公国:基辅公国、诺夫哥罗德公国等等。

  公元10世纪初,诺夫哥罗德公国的王公奥列格征服了基辅公国和周围的几个小公国。由于基辅城各方面条件比较好,奥列格王公把首都从诺夫哥罗德迁移到这里。此后,在他的统治下,第聂伯河流域的大小公国都被统一了起来。统一之后的国家称为罗斯。

  “罗斯”这个词最初出现在公元6世纪,它源于东斯拉夫人所居住的南方地区,是当地居民的称谓。因首都基辅是罗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以人们称这个统一的国家为基辅罗斯公国。

  在988年罗斯受洗之前,基督教在罗斯境内已有一定的影响。基督教(东正教)的传入同罗斯与拜占廷帝国的广泛接触和密切交流相关。早在9 世纪时,就已有了关于罗斯显贵接受基督教的记载。拜占廷皇帝曾派遣主教到罗斯为一些王公及其侍从施行洗礼。

  45年,基辅大公伊戈尔进攻拜占廷失败,被迫签订了媾和及通商条约,除割让克里米亚等条款外,还包括允许基督教在罗斯传播的内容。

  奥尔加是第一个接受基督教的基辅大公。975年,她曾前往君士坦丁堡拜访拜占廷皇帝。据《往年纪事》记载,拜占廷皇帝对其一见倾心,提议与她共同治理帝国。奥尔加回答说,她还是一个异教徒,如果皇帝亲自为她施洗的话,她愿意接受基督教。于是拜占廷皇帝和牧首一起为奥尔加施了洗礼。此后,皇帝重提婚事,奥尔加却说:“你既然亲自为我施洗礼并称我为你的女儿,怎么可以娶我呢?你肯定知道,这是不符合基督教教规的。”皇帝大呼上当。由此也可见奥尔加在皈依基督教之前,对其已经相当了解。

  奥尔加之子弗拉基米尔大公深知宗教对加强思想统治的作用,曾经改革多神教,从中选中雷神佩伦等7名主要神灵作为崇拜的对象,想借此加强人民思想的统一。他执政时曾派使团去考察信奉不同宗教的国家,得出的结论是:伊斯兰教徒不准喝酒,但喝酒是罗斯人的乐趣,没有酒他们就活不下去;犹太教的神不够强大,甚至不能保护自己的子民留在耶路撒冷;罗马天主教教徒中看不到荣耀;而在拜占廷的东正教教堂里,能见到人间罕见的光辉壮丽,使人不知是置身于天堂还是尘世。弗拉基米尔大公最终决定选择东正教。

  987年拜占廷发生变乱,向基辅大公求援,双方缔结同盟。拜占廷皇帝将妹妹安娜公主嫁给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尔则接受基督教。988年,他到君士坦丁堡接受洗礼后,带新婚妻子和一批拜占廷神父及圣像和法器返回基辅,下令把多神教的神像统统烧掉或扔进河里,强令全体基辅臣民跳入第聂伯河中,让神父用河水为他们施洗。弗拉基米尔在罗斯建立起大主教区,大量兴修教堂和修道院,并捐赠了大片土地给教会。

  传自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属基督教的东派(其时基督教会尚未正式分裂)。这个教派做礼拜时不必使用拉丁语,允许用民族语言,因而更易于传播。在罗斯做礼拜用的是斯拉夫语。由西里尔和美多德(梅季福)兄弟用斯拉夫文字译成的圣经广泛流传起来。

  罗斯受洗并不意味着基督教立即取代多神教,多神教的观念在罗斯根深蒂固。罗斯集体受洗,缺乏宗教教育,其基督教化经历了数百年与多神教的传统斗争与融合的漫长过程。俄罗斯东正教在宗教仪式、圣徒崇拜和圣物崇拜等各方面都融合有多神教传统的痕迹。

  /* 183 */

  第五部分

  “第三罗马”以及“救世革命”

  近年来出版的俄国哲学史方面的作品(包括有关“俄罗斯思想”的作品),大都是从谈论“莫斯科即第三罗马”、俄罗斯负有“救世使命”这样一些命题开始的。“莫斯科即第三罗马”的提法来源于普斯科夫修道院菲洛费伊修道士致莫斯科大公瓦西里的一封信(大约在1530年),信中说:“所有的基督教王国都统归于您的一个王国,两个罗马已经消失,而第三罗马却正屹立不动,至于第四罗马则将不会再有。因为第三罗马无限忠诚于东正教,所以它是万古长存的。”

  公元4世纪,罗马奴隶制发生危机,罗马帝国开始走向崩溃。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移。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把首都从罗马迁到拜占廷,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历史上称它为“第二罗马”。

  “莫斯科即第三罗马”的论点虽然出现在16世纪,而且出自教徒,但它却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固有心愿和理想。它从一个方面也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自我意识和觉醒。这个命题包含着这样一些含义:俄罗斯民族是上帝优选的民族,它将代表上帝在地上行使“救世使命”,它负有重新恢复基督教世界统一和使俄罗斯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政治中心的重任。换句话说,即俄罗斯民族是“天将降大任于斯”的民族。“莫斯科即第三罗马”这一观念为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形成时期的救世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可以有把握地把它看成是俄罗斯历史哲学的独特开端”。

  俄罗斯后来出现的“西方主义”、“斯拉夫主义”、“欧亚主义”,从实质上说都与上面的这个论点有关。其所追求的目的都在于使俄罗斯强盛,从而能够实现“救世使命”。有人甚至把布尔什维克的“十月革命”和后来的苏联实行的“世界革命”的方针都看做是“救世观念”变相起作用的表现。

  俄罗斯学者到今天还特别热衷于谈论“莫斯科即第三罗马”这个距今有460多年的命题,这表明他们绝不甘心被排除在当今的国际事务之外,仍想以世界强国的身份出现在世界舞台。

  /* 184 */

  第五部分

  飞翔的双头鹰

  现在的俄罗斯国徽,是一面红色盾形徽,红色盾面上有一只红色翘起的双头鹰,鹰头上装饰着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两只鹰左抓权杖,右握金球;鹰的胸前有一个小的红色盾牌,盾的中间有一个骑白马的勇士———圣。乔治屠蛇的画面。凡是看到这一国徽的人,都会被那展翅傲立的双头鹰所吸引;它的两头分别雄视东西这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两眼圆睁,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各自的视野所及。

  俄罗斯双头鹰国徽起源于15世纪的大公伊凡三世,由于他同拜占廷帝国末代皇帝的侄女索非娅结婚,帝国王权的象征物———原本产生于古代东方亚述王国的双头鹰便随之带到了俄罗斯,并雕刻在大公的玉玺上,从而表达了俄罗斯大公要做拜占廷帝国继承人的强烈愿望。15世纪末,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起来的俄罗斯国家,为了突出自己是继拜占廷之后的第三罗马帝国的地位,最高统治者除了自封沙皇(古罗马帝国王者恺撒的俄语音译)以外,还在玉玺上面增加了圣。乔治屠蛇的白马勇士像———历代拜占廷皇帝奉若神明的庇护者。17世纪中叶的俄罗斯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正式将这一图徽定为俄罗斯国徽,并在翘起双翅的鹰头上戴上三顶皇冠,鹰爪抓着权杖和金球。彼得大帝时则完全按照西方标准规范化。除了苏联时期以外,这一国徽一直是俄罗斯国家的象征。

  双头鹰头上的两顶小皇冠象征着俄罗斯东、西部的各个公国分享着统治的权力,凌驾于其上的大皇冠则象征着各公国统一于沙皇的最高权力之下;鹰爪上的金球和权杖则是沙皇专制王权的标志;乔治屠蛇,寓意着光明必然战胜邪恶。俄罗斯国徽的中心意旨正如俄罗斯民主主义者赫尔岑所说的那样:我们望着不同的方向,与此同时,却有颗共同的心脏在跳动。

  双头鹰国徽是俄罗斯民族性格和俄罗斯精神的象征;它蕴涵着俄罗斯国家兼有东西方文化的渊源,反映着这个民族丰富的、矛盾的品格。俄罗斯精神曾经是一个难解之谜,过去和现在有多少人著书立说都没有能够完全把握它的内涵。但只有立刻承认俄罗斯的悖论性,它那骇人的矛盾性,才有可能揭开隐藏在俄罗斯灵魂深处的那个秘密。双头鹰象征了俄罗斯精神的这种“悖论性”、“矛盾性”,既它的民族精神的双重性,它可以将无限的深邃和非凡的崇高与低贱、粗鄙、自卑、奴性混杂在一起,也可以将对人类的无限热爱与对人类的仇恨结合在一起,它还可以使绝对自由与奴性的驯服和平共处在一起。

  /* 185 */

  第五部分

  俄罗斯思想

  “俄罗斯思想”是俄罗斯民族所特有的、具有本质意义的思想观念及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俄罗斯思想渗透在俄苏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