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知道点世界哲学 作者:李义天袁航-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受老师的“中等国家”的政治主张,但对老师还是十分崇敬的。他曾说过: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使我明了如何生活才有价值的,则是我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事实上,没有亚历山大为老师的科学研究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亚里士多德要达到这样高的成就也可能是很困难的。

  公元前335年,亚历山大东征,不需要老师了。亚里士多德于次年回到了雅典,走上了他老师柏拉图的教育之路,在雅典东郊兴办了一所叫做“吕克昂”的学园,从事教育和科研活动,执教达13年之久。这里有许多林荫道,亚里士多德经常和学生们在林荫道上边散步边讲学和讨论,所以后来被人们称为“逍遥学派”。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逝。雅典的反马其顿派势力抬头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亚里士多德由于是亚历山大的老师,雅典人对他也用上了惯用的手法———指控其不敬神。亚里士多德为了避免让雅典人有机会再一次对哲学犯罪,把学园交给了弟子德奥弗拉斯特主持,逃到欧比亚岛上去了。第二年,亚里士多德在该岛上与世长辞。

  亚里士多德在全面考察和批判总结以往哲学成就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成为古希腊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也使古希腊哲学发展到了高峰。伟大的思想家虽然远去了,但他的智慧的思想却与世长存!

  /* 21 */

  第一部分

  何谓“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与许多沿用至今的哲学范畴有关,“形而上学”就是最著名的一个。

  “形而上学”现今有两种基本的含义:或者指一种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或者指一种研究超验的东西的哲学。

  而“形而上学”最早的含义是亚里士多德的一本著作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metaphysics)。

  亚里士多德死后,遗著原稿由吕克昂学园接班人德奥弗拉斯特保存。德奥弗拉斯特死后,他把这些原稿交给了他的同学奈勒乌。奈勒乌死后,他的后代将原稿藏入地窖达150年之久,以至后来忘记了储藏地点。最后还是德奥弗拉斯特的后代几经寻找才使得它们重见天日。

  公元前60—50年左右,吕克昂学园当时的主持安德罗尼柯对这些原稿进行了整理编订。安德罗尼柯在编订这些卷帙浩繁的原稿时,把那些论述超验的对象的著作安排在论述经验的有形物体的物理学之后,并取名“物理学之后”。这就是这个概念的由来。可见它的原初意义是指一种研究超验对象的哲学。

  《物理学之后》这本书传入中国后,人们发现此书内容具有超验的性质,与中国魏晋时代的玄学类似,故有人将之译为《玄学》。后来,大翻译家、思想家严复根据《周易。系辞》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分,把《物理学之后》译为《形而上学》。

  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哲学的范围是很广的,既包括研究超验对象的形而上学,也包括研究经验对象的物理学等各门具体科学。但亚里士多德认为,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经验对象的科学只是“第二哲学”,而研究“实体、质料、形式、潜能、现实、运动、神、第一推动者”等超验对象的“形而上学”,由于其研究对象是最基本的东西,是其他东西所凭借的东西,因而是“第一哲学”。

  “形而上学”一词在这个意义上一直使用到辩证法大师黑格尔时期,他诱发出了一种新的含义。黑格尔除了在“研究超验对象的哲学”的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之外,还把一种主观抽象的、表面的、孤立的思维方法叫做“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思维方法相对。因此,恩格斯曾说过:“旧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黑格尔称之为‘形而上学的’方法,主要是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

  /* 22 */

  第一部分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从17岁开始入师门,跟随柏拉图达20年之久。亚里士多德对老师是很崇敬的,师徒二人也是很好的朋友。他曾写了一首诗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

  然而在追求真理的征程中,亚里士多德非常勇敢、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都同柏拉图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于是有些人就指责他背叛了老师,亚里士多德对此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毫不留情地批评了老师学说的地基———“理念论”,提出了“实体说”。这简直是直捣黄龙府。

  亚里士多德指出,当柏拉图用理念来解释事物的本质和运动时,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变得更复杂。柏拉图认为,具体事物只是理念的“摹本”和“影子”,具体的个别的事物是不真实的,只有他们的理念才是真实的。要认识某一事物,就得先认识事物的理念。

  但是,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具体的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在我们日常看到的人和马之外,还要假定另外存在一个比人和马更真实的人和马的“理念”,是毫无用处的。他用他的师爷做例子讽刺他的老师道:不管“苏格拉底”这个理念是否存在,一个像苏格拉底的具体的人是会产生出来的。

  亚里士多德看到,一般的抽象的概念性的东西不能脱离个别的具体的东西而独立存在。他说:“当然不能设想:在个别的房屋之外还存在着一般的房屋。”独立存在的只是个别的具体的事物,如这一个人,那一匹马。他把这些个别具体的事物叫做“第一实体”。第一实体是其他一切东西的基础。当我们说“一匹白马”时,“白”这种颜色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马”之中的,“白”不能成为实体。

  除了“第一实体”外,亚里士多德认为还有“第二实体”,这就是个别事物的“种”和“属”。个别的张三李四这些第一实体是包括在“人”这个属里面的,而“人”这个“属”又包括在“动物”这个“种”里面。没有一个东西是“人”或者“动物”,但“人”和“动物”也是实在的,因而也是“实体”,然而它们的实在性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个别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的,因而它们是“第二实体”。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说”纠正了柏拉图的“理念论”将一般与个别相分离的错误,指出了一般(“第二实体”)依赖于个别(“第一实体”)而存在,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路线。但他另一方面坚持认为一般的概念也是实体,进而可以推导出一个最一般的概念也是有实在性的实体,这就为导向唯心主义留下了可能性。

  /* 23 */

  第一部分

  四因说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研究哲学的任务是什么呢?那就是说明事物产生和运动变化的原因,弄清楚事物的“为什么”。“人们如果还没有把握住一件事物的‘为什么’,是不会以为自己已经认识了这一事物的。”然而他在研究了前人的哲学之后遗憾地发现,他们的理论都只认识到某一种或两种原因,很不全面。因而他提出了“四因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具体的事物的产生和运动变化都是有四种原因:

  (1)质料因。即构成事物的原始质料,就好比造房屋的砖瓦。(2)形式因。即构成事物的样式和原型,就好比造房屋的图纸或者建筑师头脑里的房屋原型。

  (3)动力因。即推动质料变成形式的力量,就好比把砖瓦变成房屋的建筑师。

  (4)目的因。即事物产生和运动变化所追求的目的,就好比建房屋是为了居住。

  在这四因中,质料因是形成事物的基础。然而质料因本身是消极被动的,只有在形式因需要的一定的动力下,并根据形式因规定的目的,质料才能变成形式。这样,形式因似乎包含了动力因和目的因。因此亚里士多德又把他的四因说只归结为质料因和形式因。亚里士多德认为他的这种学说能够解释一切事物的原因,因而自诩这一学说是他自己最大的功绩。

  质料和形式是任何事物不可缺少的两种因素,任何事物都是形式和质料的统一。在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譬如,只有一堆砖瓦胡乱摆在一起并不构成一座房屋;反之,只有一张房屋的图纸和原型而没有砖瓦,也造不出现实的房屋来。当质料还没有获得形式的时候,质料只是事物的一种“潜能”,而当质料与形式相结合之后,它才成为现实的事物。质料是潜在的形式,而形式是实现了的质料。质料与形式结合的过程,就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这一质料与形式的关系理论表现出他的自发的辩证思想。

  但亚里士多德又认为,质料和形式二者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同的。质料本身不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只有在形式的推动下,并以形式为其目的,事物才能由潜能变成现实。形式才是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决定性原因。

  另外,形式和质料的区分是相对的。对于一所房屋来讲,砖瓦只是其质料;但对于泥土来讲,砖瓦又变成了形式。普遍地讲,低一级的事物是高一级的事物的质料;低一级的事物又是更低一级事物的形式。“更低的质料———(形式)质料———形式(质料)———更高的形式”构成了一个等级序列。那么,这样推导下去,亚里士多德就得出,有一个在序列最底层的没有形式的“纯质料”,也有一个在序列最高层的没有质料的“纯形式”。这个“纯形式”是一切事物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一个自己不动却吸引万事万物趋向自己运动的“第一推动力”。

  其实,这样的“第一推动力”与柏拉图的最高理念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中世纪的思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