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法国戏剧
(1)科波与老鸽巢剧院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20年代间,科波于1913年创建的老鸽巢剧院的
艺术实践对法国戏剧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科波 (1879—1949)被公认是法国20世纪上半叶影响深远的著名导演
和戏剧活动家。他在读中学时就和同学一起登台演出自己的处女作《晨雾》。
1913年,他把巴黎塞纳河左岸一座小剧场改建成日后名声显赫的老鸽巢剧
院,并且全身心地投入戏剧事业。老鸽巢剧院创建的宗旨就是要改变法兰西
喜剧院以及众多商业性剧院的明星制积习,艺术革新,建立新戏剧。
科波不愧是戏剧的革新家,他反对大明星统治舞台,他要求剧团成员不
去追求个人成名,而是让全体演员在导演指导下以最大努力保证整个演出的
质量。他要求演员以表演去展示剧作的内涵,而不能按自己的随意性去重新
创造戏剧。他的这些原则,深刻地影响了法国的戏剧,以致于有人认为,20
世纪上半期,在巴黎是大导演而不是大戏剧家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法国
导演们证明自己在阐释剧本方面胜过了戏剧家和批评家们。甚至于认为,科
… Page 17…
波创建的老鸽巢剧院的艺术实践左右了法国戏剧的潮流。
老鸽巢剧院建立以后,演出剧目十分丰富。除上演莫里哀、莎士比亚等
等名剧外,还上演当代著名剧作家如克洛代尔、季洛杜等人的戏剧。1917年
到1919年,法国政府委派老鸽巢剧院赴美演出两年,这对于科波的思想传
到巴黎以外的地区起了很大的作用。
科波是个很有文化修养的人和感觉敏锐的艺术家。他反对上演商业性的
戏剧。他通常以极简朴的和极精粹的舞台设施代替那种华丽的装饰,其目的
不在于展示一种照相式的图景,而只是作出一种功用性的暗示。比如,一棵
树代表的是一座森林;而一根柱子代表的则是一座殿堂。在声音、动作和手
势方面,科波也竭力找出合适的节奏和风格。科波的方式和努力,不仅为戏
剧艺术家树立了认真的典型,而且导致了导演在剧院中起着更大的作用。
(2)四人同盟对法国剧坛的影响
由于科波对法国剧坛的影响,使得很多追随者以各自的方式走着他的道
路,其中最著名的是后来成了大导演兼演员的被称为四人同盟的茹维、杜
兰、皮托尔夫和巴蒂,这四个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当时法国剧坛的方向。
①茹维 (1887—1951)1913年加入科波的老鸽巢剧院,追随科波十年。
他曾任舞台机械师,后来成为著名的演员和导演。茹维曾在莎士比亚名剧《第
十二夜》中饰安·艾古契克爵士,并以卓越的演技在戏剧界获得成功。1922
年他应聘到香榭丽舍喜剧院担任舞台总调度,后任剧院院长至1934年。1928
年,茹维把季洛杜的第一部剧作《安菲特吕翁》搬上舞台,轰动了巴黎和整
个法国。象科波一样,茹维认为,一出好剧作在其本身之内便包含有其上演
的秘密。因此,一个好导演要几乎原封不动地接受其作者所写的剧本。茹维
主张,演员应该尽可能完美无缺地再现台词,并且给观众以这是由演员创造
的印象。他要求演员付出艰巨的努力,但不要违背顺乎个人气质的自由表
现。茹维强调舞台演出效果的完美,追求的是手法冼练与平衡以及恰如其分
地摆平现代趣味和传统习惯的关系。
在四人同盟之中,茹维被认为是对法国戏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人。
②杜兰 (1885—1949)早年做工谋生之余,还要到戏剧学院上课。1903
年只身去巴黎,过着流浪艺人的生活,有时也到上演情节剧的小剧场参加演
出。1913年,科波发现了他的表演才能,聘请他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一剧
里担任角色。杜兰从此加入老鸽巢剧院。
1922年,杜兰创建作坊剧院,这一时期是他进行艺术革新的极盛时期。
他先后向巴黎观众介绍意大利、英国和奥地利等国的戏剧,引起社会重视。
除此,他还演出法国当代剧作家的作品,对法国新一代戏剧家的创作给予了
支持。1940年到1947年间,他担任贝恩哈特剧院院长,并于1943年在贝恩
哈特剧院首演了萨特的第一部剧作《苍蝇》。
杜兰尽管形体条件不佳,然而经过刻苦努力,成了一位非常出色的优秀
表演艺术大师,被后人誉为20世纪上半叶法国戏剧的化身。
… Page 18…
杜兰在戏剧上进行了大胆革新,他主张面向尽可能多的观众,并强调戏
剧表演最好能调度一切可以在舞台上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段。他与科波一样,
极力与商业戏剧为敌,提倡朴素纯净的戏剧艺术,对法国戏剧界有较大影
响。
③巴蒂(1885—1952)在四人同盟中,是唯一的一位以独特的导演手法,
突出灯光布置的设计向法国观众介绍德国表现主义的戏剧家。巴蒂着重建立
艺术戏剧,为此,他强调导演的绝对权威,认为导演的根本使命是表现可见
宇宙之外的看不见的诗意及神秘的宇宙。布景、道具、服装、音乐乃至灯光
都必须和谐一致以取悦观众的耳目。巴蒂于 1919年首次导演《大型牧歌》
一举成名,后来导演的《哈姆雷特》、《没病找病》以及由他改编并导演的
《罪与罚》、《包法利夫人》都是驰名剧坛的佳作。尤其是他导演的缪塞诗
剧 《水性杨花的马利亚娜》和《坏小子罗朗梭》被公认为上乘之作。
由于巴蒂独特而卓越的导演艺术,他被视为法国当代优秀导演的先驱。
④作为俄国人后裔的皮托尔夫 (1886—1939)在四人同盟中,则注重布
景服装的运用来象征剧中人物的感情和内心世界的活动,似乎更偏爱象征主
义的导演风格。为了演出王尔德的《莎乐美》,他把舞台的墙壁和地板均铺
垫上黑色天鹅绒。剧中人物所穿服装的颜色象征着他们各自的感情,强烈的
欲望用大红色和黄色,理智和冷静用较冷色调。在导演《亨利四世》时,为
配合剧中的主题,他设计了一套用薄纸板做的布景。当亨利发疯时,这布景
便开始倒塌,在一片恐慌之中,亨利亲自竭力想把它竖起来。
这四位当时在法国最杰出的导演兼表演艺术家各有特色,又都具有革新
精神,追求戏剧艺术,反对戏剧商品化,为法国戏剧艺术作出了贡献。
(3)存在主义戏剧与萨特和加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存在主义戏剧是法国戏剧创作的突出倾向。
存在主义戏剧的思想哲学基础是广泛流行于欧洲的存在主义学说。这一
学说认为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认为人有绝对的选择自由,但又并不具备
理性的基础,并且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孤独而没有意义。但是存在主义
戏剧保持了传统的形式,具有比较完整的人物、情节,结构是用理性的手法
来表现非理性的内容。
存在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是萨特和加缪。
萨特(1905—1980)1924年到1928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
1933年到1934年在柏林法兰西学院哲学系学习,开始形成存在主义哲学思
想体系。
萨特一生写了11部剧本。他的剧作取材广泛,戏剧构想独具一格。存
在主义哲理寓于剧作之中,是萨特创作的主要特征。他认为,任何戏剧都是
以表现哲理为前提的。他主张戏剧要表现人在一定境遇中的自由选择,因为
他认为,人在一定的境遇中是自由的,人生活在这种境遇中并通过这种境遇
进行自我选择。所以,戏剧创作就必须展示人所处的简单境遇,以及在这些
… Page 19…
境遇中所作的自由选择。萨特的所谓“境遇”,就是制约人的自由行为的种
种客观条件,包括国家、社会、制度、人际关系、伦理道德、传统习俗等等。
这种种境遇又始终与人的行为处于矛盾状态。那么,表现这种矛盾冲突便是
戏剧的核心问题。
使萨特获得著名存在主义剧作家声誉的是他于1943年创作的神话剧《苍
蝇》。该剧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描写王子俄瑞斯忒斯战胜朱庇特、主宰自己
的自由意志,终于铲除篡位的暴君,报了杀父之仇的故事。俄瑞斯忒斯最后
把天神朱庇特点化的能使人产生负罪心理的苍蝇引走,恢复了阿耳戈斯城邦
的自由。
萨特谨慎地选择神话题材,显然是为了将主题瞒过德国的审查(因为当
时法国已经沦陷),同时也为了使法国公众意识到,当时法国的处境并不新
鲜,这种形势在人类历史上早就出现过,从而暗示人民终将觉悟,德国法西
斯统治终将被击败。
萨特的代表作还有1944年创作的寓言剧《密室》。剧本把相互角逐的
一男二女置于阴森的地狱式的房间里,三个亡魂都不改生前的本性,每个人
都为一己之私而试图葬送另外两个人的幸福,但谁也不能如愿以偿。从而揭
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以邻为壑的人际关系。
萨特的戏剧一般都浸透着存在主义哲理,虽然某些政治剧往往超出这种
哲理,但是,含有浓重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剧本始终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
萨特的戏剧不以情节取胜,然而又善于处理戏剧冲突,使行为和境遇的矛盾
在戏剧性的冲突中获得解决。评论家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