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襄带着数百人马,押着几车物资早已等候在那。此行他用了巡视各个据点,运送物资犒赏各据点守军的名义,因此并没有带很多人手,等他巡视回来,正好可以赶上今日的将领会议。
见了苏浅兰和蒙克,吴襄也不说话。微微点了点头,便让两人跟在自己身后。又过一会,人马集结完毕,物资也都一一到位,吴襄高喊一声:“出发!”队伍终于通过往两边缓缓打开的城门,望关外的各个明军战略据点开拔而去。
正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尤其在这关外,几乎一马平川的地形,根本挡不住寒风凛冽,放眼四望,白雪皑皑,每走一步都要忍受着刀子刮脸的感觉,听脚下那嘎吱嘎吱令人齿酸的声响。
“大家小心些,别踩到了雪洼,注意轮子!”吴襄作为主将,时不时就要呼喝几声,鞭策着兵士速度行进。
听了周围兵士的一些对话,苏浅兰才知道,每年这个时候,却是居住在边境一带的明朝百姓最易遭受蒙古部族袭击劫掠的时刻。那些明军言语间都是毫不客气的把蒙古人称为鞑子,目为强盗,咒骂的同时,也都在祈祷着别遇到大股的蒙军。
苏浅兰默默地听着,心下却是黯然。北地苦寒,蒙人多过着游牧生活,不善耕作,那样的生活习惯、生存环境。到了冬季就有可能大批死人,如是不来劫掠汉人的粮草财物,蒙古的牧民又怎样熬过冬季?如使蒙古民族给养充足,生存有靠,谁愿意冒着风雪四处打劫?
又想起中原汉人历来都有过拨银子抚赏北方民族以求和平共处的习惯,可惜这银子总是在蒙古的强势部落之中便被瓜分得七七八八,能最终落到贫苦部民手里头的不多。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大的战争没有,小的劫掠行为还是时有发生。
发生的次数多了,汉人自然生怨,而对蒙人来说,也并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哪年汉人自己的日子也难过,拨不出岁赏来了,明蒙之间又会发生大战,反反复复,终成积恨。
汉、唐、宋、明,都是差不多的对北政策,征战、和亲、岁赏,尝试过很多解决之道,全都收效甚微。
到了清代。用的是和亲加岁赏,说到底,都是在用汉人的财富来救济北方苦寒之地,据说每年国库里拨过去的救济银子,都不在少数,结果所谓的康乾盛世,国库的银根其实并不充裕。
唉!想这些东西做什么?苏浅兰甩甩脑袋,她觉得自己并没有能力改变这些东西。等将来金蒙汉成了一家,科技向前发展到了一定的时候,问题自然迎刃而解,眼前所见的民族仇恨,几百年后不过是历史云烟,大家都是一个国家的人,哪里还会兵刃相加。
不知不觉间,接连经过了好几个关隘,前面终于出现了此行的最终目的地李家堡。
远远的看见那座小小矮城,众人都松了口气,为此行的顺利庆幸不已,等进了那李家堡放下最后一批物资,大家便可回程了!
跟蒙克对望了一眼,苏浅兰微微一笑,眼底藏着些许惆怅无奈。穿成蒙女,注定了她无法自在地在明朝生活下去。可就算穿成了明女,她难道又能适应这个时代女性饱受束缚的生活了么?
穿越并不是一场喜剧,也不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自己出生的那个时代,才是最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苏浅兰如是轻叹。
蒙克倒是挺高兴,即便他没有咧着嘴的傻笑,旁人还是能从他脸上看出他的浓浓笑意。
李家堡有守军四百多人,为首的是王把总。他见了吴襄这个锦州总兵竟然亲自到来,受宠若惊,好不惶恐。吴襄没有心思跟他纠缠,移交了物资,便带着苏浅兰和蒙克从南城门径直到了北城门。
“苏姑娘!”吴襄趁无人注意,小声对苏浅兰说道:“待会我找个借口,让你们二人暂时留在此地。等到有鞑子兵来进犯时,你们便可以混在军中冲杀出城,自行逃离了!”
苏浅兰点点头,表示会意。这时她就站在城头上,跟着吴襄一起往外看,可以看得到城外白雪覆盖的山林和拗口。不过这时城门却是紧闭着的,她和蒙克若此时离开的话实在招眼,不利于行。只能像吴襄说的那样,等小股蒙人来犯,随军杀出城去,才好趁机离去。
刚被支开了一小会的王把总这时又走了回来。吴襄便开口问他:“最近几日可有鞑子前来进犯?”
“除夕前还有过一波,贼人为数不多,被咱们打退,就没再来了!”王把总摇摇头:“还好那次只是附近的一些猎户遭了殃。”
“哦?”吴襄有点意外,这种连续十几二十几天都没有敌人来抢掠的情况,倒是极不多见。
正说话间,底下城门外忽然狼狈奔来一骑。远远的便向着城头挥动小旗子。王把总一看,忙命人开门放进,转头对吴襄解释:“那是我们的探子,看他样子,似乎有什么不对!”
那探子被引上城头,脸色发白,上气不接下气的报:“大人!东边关隘五里半遭敌袭!对方人数在两千左右,五里半已岌岌可危!另有千人,正往李家堡而来!”
王把总一惊,转头望向吴襄。想不到敌人连续多日不来,一来便是大股的人马。他在李家堡的这几百号人,守城可是紧张了。
吴襄向苏浅兰望了一眼,却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对方不过分了千人来攻李家堡,他带来的兵士加李家堡原有的人马,可是超过千人,正好先守后反攻!敌人不知他们城中骤然多了整倍的人,等他们守过一阵之后冲杀出去,定可以将他们打个措手不及。
“总共才三千人,不足为虑!”吴襄主意既定,淡然处之,立即吩咐派人联系援军,赶赴五里半,自己则跟王把总开始布置起城防来。趁机将苏浅兰和蒙克也设为伏兵,让他们跟着自己带五百人潜伏到城外山林之中,等候号令,伺机而动。
强敌来袭之际,恰好吴襄这个锦州总兵带人马送来物资,王把总暗中直呼天幸,当即要把守城的指挥权交给吴襄。吴襄却不受,反把自己带来的另外三百人暂时交给了他调度,以便麻痹进犯的蒙军。双方约好了夹击暗号,吴襄便匆匆下了城头。
路上吴襄关心的问了苏浅兰几句,苏浅兰但笑不惧,她也看出吴襄对她和蒙克身份的疑虑,只轻轻回了一句:“我们科尔沁的人远在其北,不与明接壤,平素多受大金国汗照应,绝不会来参与劫掠。”言下之意,她绝不会来影响此时的明蒙交战,让吴襄放心不少。
很快,苏浅兰和蒙克便跟在吴襄身边,领五百人马分两头埋伏到了城外两边的山林里,对着正面方向的坳口虎视眈眈。
没过多久,坳口那边果然出现了黑乎乎的一大串蒙古铁骑,哒哒哒地奔驰到李家堡的城墙下,稍事休整之后。便呼喝起来,喊声中发起了攻击。一时间,双方箭如雨下,都出现了伤亡。
奇的是,这千骑蒙军还带来了一根两人合抱的粗树干,用来撞击城门,那悍不畏死一心要撞开城门的气势,让人胆颤。
这还是苏浅兰第一次近距离的观看冷兵器攻城战,那血肉横飞、惊心动魄的一幕,让她好一阵发呆。
这场攻击持续了整整一盏茶的时分,城头的箭雨越来越稀,显见箭支损耗之快,取而代之的,则是擂石滚木,从城头丢下来,令蒙军时有死伤。但蒙古人箭术精准强劲,也射死了城头许多明军。
潮水般的冲杀声中,突然“轰”地一声巨响,城门终于被蒙军撞开了一个缺口,这战绩顿然使得蒙军士气大振,攻势大增。
“预备好了!号令声起,你们便即刻上马,伺机后撤,远远离开此地!”吴襄见状,在苏浅兰耳边低声吩咐。
“嗯!”苏浅兰赶忙答应,心跳骤然加快了许多。
吴襄话音放落,那边城门缓缓打了开来,里面的明军出乎蒙人意料的发动了反冲,以骑兵打头,盾手在侧,弓箭手在后,掩杀而出。
“就是现在!冲!”吴襄大喝一声,率先冲出了密林。两边埋伏的兵士得了信号,也纷纷冲出,瞬间便跟城里冲出的明军对城外蒙军形成了围杀之势,开始成批地收割敌人性命。
没有人注意,就在这激烈的战争碰撞中,苏浅兰和蒙克上了马,却是落在最后,别人都往前冲,他们却好像别人流冲得东倒西歪般,缓缓后退,终于退出人圈,遥遥望了战场一眼,一个转身,策马迅速闯出坳口,望北疾驰而去,消失在远方。
!
绿野篇 第一百八十二章 亲人消息
第一百八十二章 亲人消息
吴三桂在一片嘈杂的声音中终于苏醒过来。他的第一个感觉,便是头痛欲裂,挣扎着爬起身来,晃到桌边倒杯冷茶一口气喝了,才大声呼唤来人,开口问道:“什么时辰了?”
“辰时三刻了!”回答他的是吴昼。
“什么?”吴三桂大吃一惊,顿然酒醒了大半。他记得今日辰时正有一个相当重要的会议,自己居然过了时辰还没起来,岂非错过了点卯,要被军法处置?
“为何不叫我!”吴三桂怒起来,瞪住了吴昼。
“事情有变,会议暂时取消了!”吴昼答的不慌不忙。
吴三桂一怔:“出了什么事?”
“山海关外几个据点同时遭到了袭击,相关军报刚刚传来!几位大人正在与总兵高大人商议敌情。”吴昼顿了一顿:“咱家吴大人正好巡视关外,既在李家堡遇敌,便协助那里的把总守起了关隘。”
“父亲?”吴三桂疑惑:“父亲不是要运送红衣大炮回往宁远、锦州么?怎的这个时候去巡视关外据点?”
吴昼压低了声音:“是为了护送苏姑娘!”
“敌人多不多?”吴三桂忙问。
“总数大约三四千,李家堡前大约一千,据报吴大人初战告捷,杀敌数百,而伤亡不足一百,只等情势稳定,便可回师。”吴昼满脸是笑。吴襄此去有惊无险,反而立了大功。
吴三桂放下心来,目光扫过正房方向:“这么说,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