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风云--凤翔三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火?先生,他操之过急是真,可再怎么说,像蔡先生这样的人于他有何害?于国有和害?就因为蔡先生是董卓强行任命的?就因为蔡先生在修史?连一个说真话的人都不敢放过,王司徒的为人可见一斑。你们包括我兄长都说他灭了董卓,对大汉江山是个功臣。可我却认为,他杀董卓不过是权力之争,不是他的一意孤行,没有容人之量,大汉江山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诸葛亮连连摇头:“姑娘的言语真是出奇,恐怕没有人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董卓为人残暴,行事逆天理,灭人伦,提起他,无人不咬牙切齿。王司徒设计杀董卓,天下人谁不称道,唯有姑娘才……。”

    我胸有成竹道:“我有我的道理。在洛阳,董卓虽然掌控了皇帝,可内有反叛之人,外有强敌环视,可以说只要有心,杀董救皇室机会比在长安多的多,王司徒那个时候为什么不做?很简单,在洛阳,王司徒没有杀了董卓后掌握大权的信心,因为那里高出他的人太多。他杀蔡先生,就是害怕后人揣摩出了他的真正意图,从而落下不好的名声。”

    诸葛亮还是不断地摇头:“姑娘过于偏激了。”

    我淡淡一笑:“或许吧!对王司徒这般行事,我实在是有些气愤不过。不过,我要是董卓,断不会让大汉江山落到如今的地步。”

    诸葛亮一笑:“姑娘真是博学多才。我倒是想请教,如果你是董卓,你会如何做?”

    我胸有成竹地回答:“其实董卓一开始就做错了一件事,那就是废帝。”

    诸葛亮点头:“不错,逆臣贼子之作为。”

    我淡淡一笑:“非也,废帝并不一定是逆臣贼子。先生,霍光大将军也废过皇帝哟,你认为他可废错?我的观点是,辨帝那样的少主更适合他掌握权力。如果他将辩帝和皇太后抓在手中,也不会落个如此下场了。”

    诸葛亮马上道:“请教了。”

    我道:“少帝怯弱,太后无援,正是掌控的好机会。董卓废帝的理由是皇帝软弱无能。岂不知性格软弱无能的皇帝更利于权臣掌政。何太后此妇,心狠无智,没有能力和才智过问军国大事。可以说,当时的洛阳城里,董卓已经掌握了军政权。而后来反他的中坚力量那个时候也都在朝中,并没有自己的势力,如曹大人、袁大人等。其他的诸侯势力,也是还是服从朝廷指派的。所以,作为一个外臣,在没有完全立足的情况下,应该先对皇上表示忠诚,再买好太后,拉拢朝中重臣。这样做,一,能取得皇上的信任;二,取得太后的依赖;三,给朝臣留下好的印象。其实,董卓最有条件做了霍光第二,可他却不懂。”

    “霍光?”诸葛亮想了想点头了:“对,依当时情形,他的确有那样的机会。”

    “当然有。”我继续道:“先生您想,何进这个宰猪的刚死,京城一片混乱,深宫内院,大臣百姓都在极度恐慌之中。这个时候,有人出来稳定朝局,安抚百姓,肯定能得人心。更有利的是,闹了很久的宦官把政的局面正好被完全推翻,只要使一点手腕,就可以稳定人心。比如,将乱政败坏朝纲的罪名全部推到那些死了的宦官身上,撇清朝中多数官员,竖立一些清官能吏的典型,昭告天下除去首恶,嘉奖并任用灭黄巾的将领,大张旗鼓地开始清理官吏,减免百姓赋税等等。这样一来,只要有半年的时间,人心就可以安定下来,恢复一个有序平和的社会,并非难事。如此作为,董卓的声望会很高,能得到朝野上下一片拥护声,可得忠臣之名,而行权臣之实,那不是霍光第二,是什么?如此名垂青史的好机会,这个笨蛋就这么舍弃了,换了一个遗臭万年。”

    诸葛亮听得大大叹气:“老天真是不公平,竟让姑娘生为女子,否则,大汉江山有福了。”

    我调皮地一笑:“先生取笑我了。我的这些言论常被兄长笑为胡思乱想,说襄阳城里随便拉出一个才子都比我强呢!其实,我兄长比我强多了,我有这些见识也全是兄长所授。”

    诸葛亮也笑:“令兄实在是说笑了,姑娘的才情就是须眉之辈也差之远也。”

    “是吗?先生真是君子,如此抬举我。其实,须眉之辈不是没有芸儿这样的本事,而是比芸儿多了一份私心。这个世上,大部分的人恐怕会把追求功名利禄作为毕生的目标。功名利禄是那么吸引人,可有几人明白,那些东西不过是一场空梦。真要想名垂青史,就要完全抛去私心,真正为这个天下的民众着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诸葛亮默然半晌:“如果人人如姑娘所想,哪还有今天的乱世。亮都自愧不如。”

    我轻笑一声:“赵芸不过是空想罢了。其实,就是董卓、王司徒等不做这些事情,这个大汉江山也迟早走到这一步,这是命数,非人力可为之。”

    诸葛亮眉头轻皱,却不说话。我知他心意,淡淡道:“难道先生还认为如此江山,还能延续不成?这样的江山延续下去,对百姓有何益处?”

    诸葛亮道:“姑娘说的或许有些道理。然而并非天下就无药可救。倘若找个仁君圣主,何尝没有挽回的余地。王莽篡政之后,也是光武中兴呢!”

    我淡淡道:“先生,仁君圣主?据我所学,这样的君主仿佛只有尧舜二人可称得上这四字。现在这个乱世,我却看不出有谁人能称得上这四个字的。”

    诸葛亮呵呵一笑:“姑娘说的没错,现今是难找这样的君主。可是,仁义圣明中,只要能做到一两个字,也算天下百姓之福了,不是吗?”

    我开他玩笑:“原来先生的志向在于辅助一个这样的圣主君王。那恕芸儿无礼,不知先生看当今天下,谁可以成为您口中的仁义君主呢?”

    诸葛亮微微一笑,并不回答我这个问题。他不提刘备,我自然也不提,再说这个时候,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见过刘备:“先生,这些事情已是过去,就是你我有心,也无法改变。我这里从来没人到访,今次能得先生到访,实在有幸。先生可否多留几日,以待赵芸多多请教?”

    诸葛亮犹豫了一下:“这,总是打搅姑娘……”

    我急忙道:“赵芸是真心想请教先生。我这里还有蔡先生写的《琴操》,里面许多技法和手法我还不曾明白,想请先生教授。另外,蔡先生所做的《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五首琴曲,我也不能完全体会,也想请先生有所指导。”

    诸葛亮犹豫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这些好东西让他下了决心:“亮不敢指教姑娘。只是,蔡先生的《琴操》我听闻已久,却没亲眼见过,既然姑娘如此盛情,亮也就不推辞了。”

    目的达到,我暗中松口气,十分欢喜地取来《琴操》摆在了诸葛亮的面前。接下来的几天里,我用尽心思挽留住诸葛亮。操琴,下棋,谈书法。我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多才,在他的指导下,我的棋艺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他一手漂亮的小楷也让我叹服。我很清楚地知道,要留住诸葛亮的心,只能让自己的才能表现得更充分一些,这样,才能引起他的共鸣心。

    我不知道黄月英到底精通哪些方面的才学,我只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因此,我会在一些看似不经意之间,就把话题拉到了时局上,尽情发挥我的优势,从长安说到许都,再到建业、襄阳、成都;从董卓到袁绍、曹操,再到孙策、刘表、刘璋。

    我的努力逐见成效,渐渐地,诸葛亮更喜欢和我探讨政事,诉说他自己的看法,分析天下大事的走向。他很佩服曹操,却不看好他。在诸葛亮眼里,曹操就等同于秦始皇,是个暴君,是个篡臣。这点上,我却不敢为曹操做辩解,只好苦笑而过。而我们对刘表和刘璋的看法出奇一致,两人都不是在乱世称霸的君主人选;而对于孙策,诸葛亮叹惜中带了少许遗憾。我很好奇地问他问什么不去投靠兄长诸葛瑾,他很诧异我连他和诸葛瑾的关系都知道。对于我的询问,他的回答竟然是他并不看好江东的发展前途。这点我也理解,站在一个局外人的立场上,我也不太看好江东,呵呵。我们常常一谈论起来就是半天的时间,都从对方那里吸取了不少知识。

    诸葛亮在和我的谈话中,很多时候都露出那种十分不解的神色,他很疑惑我一个处于隐居中的女子如何知道这么多事,知道这么多人,对我话中不时提起的兄长更是好奇。只是,他真是个君子,就是不曾开口打探这些。我也故意不提,只在话语中,更多地撩拨起他的好奇。嘿嘿,看谁耗的过谁。

    月色撩人,丰满了许多的月亮洒下的清辉也明亮了许多。今晚,我特意让家人布置了一番,便邀诸葛亮赏月。我和诸葛亮凭借自己对蔡邕先生《幽居》的理解,各自挥琴一曲。现成的曲谱也被我们演绎成完全不同的风格。我的琴音在淡淡的随意中带有一点哀愁;而诸葛亮则把蔡先生那种想为民请命,却迫于现况不得不隐居的心态表现的淋漓致尽,实在比我高超多了。一曲过罢,两人不觉相对一笑。

    诸葛亮有些恋恋不舍地看着古琴道:“这琴真好,看来也不比蔡先生的焦尾琴逊色。姑娘的琴技在我看来,应与文姬姑娘不相上下。”

    我望着香案上的古琴,淡淡回他:“先生过奖了。传说蔡姑娘能听出每弦的音色,可以预知琴音的变化。我兄长说,江东周公瑾的琴大气磅礴,更有顾曲周郎的美名。比起他们,我可差远了。这张琴名为梅韵,就是周公瑾赠与兄长的。兄长将琴送来,道,他的琴技无法与周公瑾相比,给了他,委屈了这琴。而此处乃梅花圣地,正配的上这琴。”

    诸葛亮轻叹一声:“梅韵?真是好名字。这琴跟了姑娘,也算有主了。江东水军大都督周瑜周公瑾。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