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景行-光圈中的凤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正好转身去拿。

  直播结束,我们一面合影留念,一面连连碰杯。我一喝酒就会脸红,但就在我满脸通红的时候,主管资讯台的程鹤麟跑来,要我马上就去他那边继续作直播。原来北京申奥成功后,北京和中国各地民众涌上街头欢庆,资讯台又开始新一轮午夜直播报道,刘海若主持,我作评论。两张脸一红一白,反差极大。好在时间不长,播完后大家又拍照,又干杯——

  【凤凰人】陈晓楠

  我移居香港已十多年,对大陆电视主持人已不大熟悉了,并不知道北京电视台有个叫陈晓楠的女主播。她成为同事后,有一次我在北京饭店里看电视,突然看到晓楠同一个“洋人”在教英文,那应该是以前的老节目。

  这次同她一起做申奥直播,第一天十多个小时(两组轮替),第二天晚上又连续直播了六个小时的奥运特别节目,对她的忍受能力有深刻印象。程鹤麟喜欢叫她“打铁的”,如果没有别的特别原因,倒是相当贴切的。我发现,那两天直播之前她不吃不喝,她说吃了东西作节目会妨碍思路。直播当中她也不吃不喝,甚至也不上洗手间,全部注意力都放在看、听、讲上面。

  在香港凤凰总部里面,晓楠不在作节目,就多半在主持人工作室。凤凰的主持人如果不兼其他职务,一般没有自己专用的办公桌,更没有自己的房间。属于个人使用的,只有一个不大的衣橱和一格信箱。但有一个主持人公用的休息室,还有一个公用的工作室,都装有电脑和电视机,休息室里还有糖果点心和咖啡茶叶。这样的安排,既节约空间,又较为符合主持人二十四小时轮流上班的特点。

  我给晓楠拍的那几张“工作照”,当然是在工作室里。那张在上网的,是在休息室。她每天上网的时间很长,看新闻,查资料,上BBS,写E…MAIL,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天,电脑似乎能为她联结上世界上的一切。

  好几年前,我问她有什么网站值得上去看看,她给了我“西祠胡同”的“记者的家”,我今天还经常上去。还有一次,我问她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为什么那么火,她就用电邮传给我多种版本FLASH的《东北人》。

  她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一直喊着要回北京工作;但是这两年,当其他同事的节目一个个从香港、深圳转到北京制作时,她却仍然要留守香港,心里一定不是滋味。再忍耐一些日子吧,晓楠。



时事开讲五百天

  到现在才写到《时事开讲》,是因为手中实在没有几张相关的照片;而照片少,又因为实在拍不出什么好看的画面。一大块蓝色背景幕布,前面是两把乳白色的高背转椅,当中放着一张玻璃面板的桌子,最多再摆上两只杯子,就这些了。

  蓝色幕布经电脑处理,就变成各种背景画面,已在大部分节目中取代了实景,而且越来越复杂、精巧、逼真。那两把从新加坡买来的椅子还在用,旧了,转动起来吱吱嘎嘎作响,加点油还可以再用。我在节目中的“搭档”董嘉耀常说,这两把椅子起码已经给公司赚了几个亿的广告收入。桌子今天已经不用了,换成一块蓝色的木板——也给电脑“玩”掉了。

  2001年5月,《时事开讲》已做了差不多五百期了,凤凰安排我和阮次山、董嘉耀去了次北京,一是与记者见面,二是到清华大学办一场“开讲”。可见,开播不到两年的《时事开讲》,在观众当中已经有了一些影响。

  到了北京,广播学院知道了,抢在清华之前就接我们去参观,并给同学讲了一场。接着就是“今晚清华开讲”,这是我们走出演播室,直接面对观众开讲的第一次。学生的提问毫不含糊,集中在台海两岸及中美关系上面。此后,我们几乎每年都会到大学开讲,同师生交流,从中了解他们最关心什么,又如何思考那些问题。

  1999年《时事开讲》启播时,我就开始物色可以替代我的嘉宾,因为我还要出去采访,要休假,也可能生病,不可能天天都讲。第一个联系上的就是曾任香港《文汇报》主笔的何亮亮,我在报纸上看过他写的文章。通过同事陆珺珺拿到他的电话号码,也知道他已经离开《文汇报》,去了亚洲电视台的网站。第一、第二次上节目,他还有些生疏紧张,但谁不是呢?多几次就行了。接着,又找来了两个朋友:阮次山和杨锦麟。

  2001年凤凰资讯台开播,已多次上过《时事开讲》的何亮亮与阮次山,先后受聘成为评论员,连同我共为三人,凤凰也就有了专门的言论部,新闻评论节目从《时事开讲》一个,变成多元系列。评论员队伍此后逐年扩展,又有杨锦麟、石齐平、马鼎盛、马立诚(后回北京)、邱震海、梁文道、朱文晖等两岸三地的朋友陆续加入,也多是先当《时事开讲》嘉宾再正式“入伙”。2004年底我们拍过一张“全家福”,七个评论员加上《时事开讲》的“首席”主持人董家耀,可算是言论部人丁最兴旺的场面。

  现在凤凰卫视共有九名专职评论员,每天总共要做三四个小时直播或准直播(即以直播状态提前一两小时录制)新闻评论,每年广告收入两三个亿,可能是世界各电视台中仅有的。这还不包括主持评论节目的多位主持人,也不包括经常上我们节目的那一群嘉宾。可以说,在华文电子媒体的“第一解释权”争夺中,凤凰卫视已经构建了自己的特殊位置。对我们的最好评价是:“每有大事就想听听凤凰卫视那几个老头是怎么说的”。



年底凤凰也有“两会”

  每到年底,凤凰卫视的活动就会多起来,一般有两类。先是面向广告商和媒体的“演示会”,介绍来年我们会如何推陈出新。凤凰卫视不像别的一些电视台动不动就“改版”,而是每年都会推出几档新的节目,或者对老节目作些改变。开演示会就是向广告商推介新节目,报告未来一年的打算,并与客户进一步“巩固感情”。所以,台里每次都会安排若干主持人、评论员参加。

  2001年11月在深圳举办的演示会,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那就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位居大学造反派“五大领袖”之首的蒯大富,现在深圳经商。鲁豫将开新节目《鲁豫有约》,老蒯有意“应约”,还带来了当年的旧照片。但后来还是没有约成。

  有趣的是,我发现用老蒯做指标,可以把到场者分成两大“阵营”。一部分人听到他的名字就大吃一惊,那一定是文革的过来人;而我向另一些人介绍说“这位是蒯大富”时,几乎全无反应,那就是文革后才长大的“幸福一代”。我现在做《口述历史》节目时,就常常想起这个例子。

  接着演示会的,就是凤凰卫视自己的过节活动了,有洋有土,洋的是过圣诞节,土的是过春节。国际传媒大亨默多克是凤凰卫视的另一大股东,所以,每年圣诞节将临,我们都会参加他拥有的香港STAR TV 圣诞狂欢晚会,直到2005年凤凰开始自办。2001年12月中的晚会,在香港太平山顶举行,难得有这么多的凤凰同事一起开怀痛饮。除了要上夜班播报新闻的李慧、严力耕始终保持绝佳风度外,其余男女就显露出与平时很不一样的光芒,各有精彩。我用微醉的视觉拍下了狂欢时的“众生相”。


海若啊海若

  刘海若曾在台湾TVBS电视台主跑经济,还派驻过上海,到凤凰卫视后也主持经济节目,常问我要财经方面的资料。有时见不到她,我就把剪报丢进她的信箱格子里。一次她到台湾采访了高科技巨头“台积电”的张忠谋,没有适当的节目播出,我说可以放进《时事开讲》,我本来就想请他上我们的节目。她很高兴,还要了盘带子给张忠谋。她出事后,张忠谋夫妇特意写信慰问。

  我给海若拍照的机会不多,第一次就是2001年深圳凤凰春茗她登台唱歌。2002年2月,凤凰卫视在香港岛中环的旧中国银行大楼顶层“中国会”举行酒会,重点推介开播刚一年的资讯台,主持人之一的刘海若盛装出场。此后有一段时间,她晚上主播《时事直通车》,结束后回家要走上十来分钟。我录完《时事开讲》打车回家,正好可以带上她。一路上她常揉着小腿,抱怨穿了一整天的高跟鞋脚疼。

  5月10日傍晚,我在香港家中休息,电话响了,是台湾电视台TVBS的朋友林大法打来的。他问我知不知道英国有火车出事了,我说知道啊,电视上有报道。他又问,刘海若是不是在出事的火车上?我吓了一跳,忙问怎么回事。

  他们得到的消息是,刘海若与她的好朋友,也是TVBS的旧同事巫佳静、林家欣一起到英国度假。刚刚,他们接到林家欣的男友从英国打来的电话,说林就在出事的火车上,已经遇难。刘海若和巫佳静如果同行,看来凶多吉少。他们希望通过凤凰卫视共同寻找。

  我马上打电话给负责主持人事务的沈蓓蓓,只有她最清楚所有主持人的行踪。果然,刘海若休假去了欧洲,她在香港的姐姐刚才也来电询问海若是否出事。我同沈蓓蓓马上作了分工:她立即把这件事报告香港总部,全力寻找海若的踪迹;我要尽快找到正在内地的“院长”王纪言或者老板刘长乐。还好,王纪言电话一响就接,他听我说了立刻紧张起来:“我会告诉老板,马上找人!”

  此后的几个小时,我不断同林大法、王尚智、沈蓓蓓打电话,互通最新消息。我还打电话给英国BBC的朋友,询问有关火车事故的救援进展。到了半夜,我的心情越来越沉重,几乎带着一种绝望的感觉入睡。第二天我去上班时,四周是一种压抑下的安静。

  海若真了不起。谁会想到,只不过几个月,我们已经可以在电话里同她聊天了。2002年11月,我在北京采访“十六大”期间,抽空到宣武医院看她。刚握上她的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