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景行-光圈中的凤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若真了不起。谁会想到,只不过几个月,我们已经可以在电话里同她聊天了。2002年11月,我在北京采访“十六大”期间,抽空到宣武医院看她。刚握上她的手,她就说“曹老师,你也来看我啦。外面很冷吗?”因为我的手比她的冷。这一刻,我知道海若一定能够康复。第二年3月北京开“两会”,我再去看她时,她已不再睡在病床上,而可以坐着写字了。

  关心海若的人实在太多,但有两个人给了她特别的关怀。一个是沈蓓蓓。海若苏醒之后,凤凰同事当中同她接触最多、给她帮助最多的就数沈蓓蓓了。海若在公众场合出现,沈蓓蓓常在旁边搀着她的手。2004年11月,海若参加香港乐施会的“毅行者”活动,沈蓓蓓与她一路同行,一路帮助她安定情绪,不要太兴奋,也不要累着。

  这次活动,凤凰由老板刘长乐和“院长”王纪言带领第二届中华小姐进入决赛的全体女孩,到现场为海若和所有“毅行者”打气加油。刘长乐还与海若结成一组,共同行走一段山路。他正是另一个给予海若特别关怀的人。

  我曾想过,如果不是在凤凰卫视,如果没有刘长乐,海若会怎么样?出事那两天,如果凤凰卫视没有尽全力寻找,如果晚半天一天才发现海若的下落,如果没有把凌锋医生及时送到伦敦,海若还救得回来么?这一切的背后,刘长乐起了最关键的作用。

  海若一天天在恢复,刘长乐仍然把她当做自己女儿那样看护着,照料着。2004年4月,海若途经香港逗留几天,刘长乐就召集在香港的主持人,到尖沙咀同她一起唱卡拉OK。陈文茜和另一位台湾女立委李永萍晚上要回台北,也先来热闹一番。那晚兴致最高的,就是海若和刘长乐了,唱了一首又一首……



凤凰东南飞

  这是一次很特别的新加坡之行,以严肃的时事评论开始,以热辣的劲舞结束。起因是新加坡的潮州八邑会馆与《联合早报》邀我们前去举办时事讲座,讲台海与亚太局势;这几年中,台海与中美关系乃中国各地观众最关心的事情,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华人也都如此。关心是因为担心,担心两岸会打仗。三十元新元一张入场券,听众居然坐满会场。

  凤凰卫视在东南亚华人观众中广获好评,也想借势做几个专题,这次正好作《凤凰东南飞》之新加坡篇,就由董嘉耀来承担,还特邀新加坡电视台的漂亮女主持人陈秀丽小姐做他的搭档。镜头前两人配合默契,实际上对陈小姐压力不小。问题在于凤凰卫视的主持人都喜欢临场发挥,一般都不需要稿子,陈小姐第一次“赤手空拳”上阵,开始时有点心中发慌,但很快就适应的,而且觉得有趣,于是就这样拍下去了。

  拍了新加坡的白天景象还要拍夜生活,我们联系了HARD ROCK 迪斯科舞厅。阮次山先生习惯早睡,我就和负责主持人事务的沈蓓蓓一起前往,为那两位年轻人助兴,同时也在现场充当“监军”(按刘长乐的说法是“政委”),结果却是我自己差点失控。

  舞厅酒吧有两位调酒师,为我们表演了一套“绝技”,最后倒出两杯烈性鸡尾酒,一点就着火,又插上两支吸管,请董嘉耀和陈小姐品尝。他们两位见状连连摇手,我却要试试着火的酒究竟是什么味道,一吸一杯,两下就都见了底。接着我的脸刷一下就红了起来,再由红转紫。还好头脑没有糊涂,还能够用我的醉眼,抓住董嘉耀与陈小姐在劲歌声中大跳热舞的镜头。

  【凤凰人】董嘉耀

  董嘉耀是我在凤凰卫视合作最多的同事。我们还有别的“关联”。他与梁冬同来香港时,我不仅知道他们是北京广播学院的同班同学,而且还知道董嘉耀最迷罗大佑,甚至自组摇滚乐团,因为我姐姐曹雷的儿子李征也曾是他们的同班同学。

  董嘉耀的特点是既老成又年轻,既沉稳又活泼,既理性又感性。1999年《时事开讲》开播,很快就确定了他的主持者的角色。他善于听,插话插得恰到好处,不会打乱评论员的逻辑和思路。但这个角色又很重要,就像是车子的驾驶员,决定节目的速度、节奏和走向。而且,凡是涉及到电视专业技术的事情,一概由他处理,我们评论员只管评论内容。

  这样一讲就讲了七八年,董嘉耀也从二十五岁开始“听讲”,一直听到三十开外。实际上,好几年前就常有人问他“你三十几了?”尤其在镜头上,他看起来更加成熟。说实在的,他做《时事开讲》这样的节目,天天晚上要面对我们这些老头,岁月不紧催也会老得快。

  董嘉耀精力旺盛,可以同时做好几件事情。作《时事开讲》时,他还常常要上《时事直通车》播新闻。现在,他同马鼎盛一起制作的《军情观察室》,长居凤凰所有节目收视率之冠;除了继续做《时事开讲》,他还要做《总编辑时间》;去年下半年,他出任凤凰卫视咨询台的常务副台长,三十一岁。

  即使如此,他的劲道还是用不完,每天还要和一帮邻居小伙子打一场篮球,这时他往往连电话也没法接。凤凰有什么活动,或者同事一起唱卡拉OK,又喝了不少,他一定会一首接一首地唱下去,唱到嗓子沙哑更有罗大佑的味道。再喝多一些,唱多一些,他就更加情绪奔放,还直向我掏心里话,挺让我感动。

  他也好学。内地长大的年轻人中,对台湾情况、中美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的掌握和熟悉,大概没有多少人比得上他了。他也喜欢看电影,我看过的影碟都存放在他家,他的夫人、同学兼同事张晓文更是电影发烧友。晓文到法国巴黎去读硕士,那段时间,董嘉耀过日子的办法就是拼命干活。她回香港后,我同他们小两口又多了共同兴趣点:拍照和法国葡萄酒。



不平常的“十六大”

  中共开“十五大”时,凤凰卫视刚刚开播新闻节目《时事直通车》,只能小打小闹。五年之后的“十六大”,凤凰已经长大许多,派出的采访团队不下二十人,专用采访吉普车三辆,还首次打算在北京现场做新闻评论。如此阵容,引起北京媒体同行的关注,作了报道。

  对凤凰卫视的新闻评论来说,这次的安排也有新的含义。过去两三年,我们把评论的焦点主要放在国际问题和台海两岸,而到此时,中国内地题材出现的频率已越来越高。实际上,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纪念中共建党八十周年的大会上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理论,《时事开讲》就做过一个两小时长的特别节目。

  我在“十六大”开幕的前一天到北京,当天就赶着去参加记者会,我提的问题就是“中共开放民营企业家入党,会不会改变党的性质?”会议期间,江苏浙江两地的民营企业家党代表分别举行记者会,那可是破天荒的事情,我们拍下全程,不仅发了新闻,还在《时事开讲》中播出主要内容。

  会议期间,我每天除了做凤凰卫视的评论节目,还要在晚上赶到建国门外的“外交公寓”卫星传送中心,为台湾的“年代”电视做现场评论。有位上海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他刚看完凤凰我的评论,转到台湾的频道,又听到我的声音,可谓“两岸统吃”。在江泽民发表报告的那天,我在评论中强调,中共首次从理论上肯定了“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并且作为生产力要素参与分配。这是中共对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大突破。

  凤凰卫视的记者和主持人在“十六大”会场上也有点特别。我们采访代表,拍代表,别的媒体也采访我们,拍我们。经常是,陈鲁豫或谢亚芳刚采访完一个代表,就被其他代表围住要求一起拍照,接着又要签名。香港一家报纸还发了一条花边新闻,说是“中共官员也追星”。原来,这位记者采访江苏省代表团的讨论时,看到时为南京市委书记的李源潮同我一起拍照,就作了如此推断。他有所不知,我们其实是老同学多年不见,在会场中重逢而已。


凤凰与四川有缘

  2002年10月,我和一群凤凰同事到四川成都参加广告演示会。排练时,在杜甫草堂和“皇城老妈”店堂里,拍了一些照片,味道有点特别。(这其实是我第二次到成都。上一次是2000年的夏天,随同香港新闻界访问团前往,期间给作家流沙河拍了一组神态颇为生动的照片。)

  一年之后的2003年10月,四川省的党政领导率团到香港招商,专程来凤凰总部访问。内地各方人士来凤凰参观,每天都有好几拨,但省委书记和省长一起上门,好像还是第一次。而且在午宴中谈出了“凤凰四川行”的设想,他们回去后还专门发了文件。

  2004年恰逢邓小平百岁诞辰,6月“凤凰四川行”的一个主要题材,就是到邓小平的老家广安参观、植树和“开讲”。这次凤凰去的主持人特别多,各有分工。我和董嘉耀的任务,就是在邓小平旧宅前的场院上面,与四川的专家一起做一场《时事开讲》特别节目。

  当地作了充分的准备,连场上的群众都早就选定,预先排练,还调来了摄影的大吊臂。开场镜头从邓氏老宅的青瓦屋顶上扫下来,很有气派。只是六月的广安正处酷暑,虽然拍摄《时事开讲》时已是夕阳西斜,我仍然大汗淋漓,想必所有在场人士都是如此。一次特别的开讲,留下特殊的记忆。

  在成都还有几场活动。一场是在成都画院举行,会场的背景是把凤凰的台标和成都市的市标并排放在一起,像似同一套图案中的两枚,实际年份却可能相差五千年。原来,成都前几年发现了一处史前遗址,以金沙堆为名,其中有件文物是一片金箔,所有人第一眼看到它的图案,就会联想到凤凰卫视的标识。现在,成都市已把它作为市标,与凤凰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了。那时,金沙堆遗址尚未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