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⑿鄣脑薷璧龋伎梢怨橹诤铣姆段А:铣话愣际怯梢恍┨觳诺氖舜醋鞒隼吹模庑┦瞬⒉煌T谧约合列〉母鋈耸咏巧希谴庸憷纳缁崛〔模竦笔钡恼挝侍猓诮痰鹊雀鞲龇矫妫际钦庑┦说暮盟夭摹R虼耍颐强梢缘贸稣饷匆桓鼋崧郏庋氖闱槭葡肪缡蚕裣肪缰械暮铣枨H欢桓鱿肪缡丝赡苊挥行垂薷韬退淌醋骱铣氖艘部赡苊挥行垂肪纭! �
在创作合唱诗的诗人中(这样的诗人肯定不下百个,他们的作品现在都找不到了),有三个诗人最为著名,他们是西蒙尼得斯,巴基里得斯和品达。我们推断他们大致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比萨福稍晚一个世纪。这些诗人准确的生卒年月没有任何记载,我们这样推断,或许很接近他们确切的生卒年月。
西蒙尼得斯,最终完善了赞美诗,他的诗歌大多是赞美一个伟大英雄人物,多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来追述过去的一些英雄。因此传说中的英雄们的故事得以保存了下来,尽管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的那些英雄事迹。
巴基里得斯本身就是一个例子:在他死后,他还保持着生前作为一个诗人的崇高声望。他的诗已经遗失许多个世纪了,它们中为数不多的几篇还是1896年从一些破烂不堪的,不完整的埃及旧纸莎草中发现的。记载人类冒险的书籍本身也充满了离奇惊险的经历。巴基里得斯的代表作是一篇赞美马的诗,这首诗曾在奥林匹亚竞赛中获得过冠军。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巴基里得斯创作的天才以及讴歌胜利的希腊精神的精髓。当时的希腊人对运动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今天的大学生们,因为,运动竞技既能体现人们的爱国热情(就像美国的船员在泰晤士河上划船反对英国的船员一样),又能促进人们信仰宗教的热情,这样的宗教活动是我们没有经历过的。在那篇赞美马的诗篇中,作者赞美了锡拉库扎的统治者亥厄洛。但是,这首诗的真正价值所在是它的神话部分,其中讲述了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和梅利埃格在地狱里的相遇,这样的故事在希腊的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春节期间,为了纪念诸神,人们会在奥林匹亚和德尔斐等其他的希腊城市中,举行各种竞技赛,包括摔交、竞走、音乐、诗歌、雕刻、哲学演讲辩论等项目。尽管当时的一些哲学家认为不应该过于重视体育竞技,(他们的抱怨我们是从近代的学者那得知的。)那时的人们像近代的许多人一样,对哲学家相当讨厌。因此,对体育歌功颂德的事情就落到了诗人们的身上,他们以壮丽的诗篇,热情讴歌、颂扬了那些在赛马比赛或者在战车比赛中的胜利者。
歌颂胜利的最出色的的诗人是品达。不仅在于他的天才,而且在于他的幸运,因为他有四分之一的作品被保存了下来。包括好几篇完整的颂歌,这是为庆祝在奥林匹亚、匹第阿斯、伊斯明、尼米亚诸城竞赛的胜利者们写的,此外,还有数百个残片。近代人一提到颂歌,就会联想到品达的名字,尽管他在希腊人眼里没有其他的几位诗人有名。
颂歌实际上在跳圆舞曲的时候由合唱队伴唱的歌曲。颂歌的第一节为配合从右向左转的动作而被称为:“左转圆舞曲”。而接下来的第二章恰恰与第一章相反,是为配合从左向右转而作的,因此就称为“右转圆舞曲”,第三章是“尾声”,唱完“尾声”合唱队就站在原地静止不动。诗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反复运用这三个章节。颂歌在英国的诗歌中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美丽的诗体。尽管,它在结构方面比希腊的颂歌显得较松散,两者之间也找不到什么共同之处。雪莱的《西风颂》,济慈的《夜莺颂》、《希腊的瓮》,华兹华斯的《永恒的暗示》,斯威伯恩的《维克多·雨果的诞辰颂》,丁尼生的《威灵顿公爵》等都可以被称为近代颂歌。他们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同希腊先民的颂歌一脉相承,格调高雅,情感真挚。从艺术角度来看洛厄尔《纪念颂》没有很高的影响力,但美国人对它很感兴趣。还有一首和希腊颂歌形式很接近的颂歌,是在马尔巴罗战役胜利后,威廉·康格里夫即兴写下赞美女王的颂歌。他也是第一个指出,品达的颂歌不但结构严谨,而且句子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因此这种诗体被17世纪的诗人考利称作“品达体”。其实品达颂歌的魅力不仅仅在它的形式美,还在于它的主题思想的高尚、鼓舞人心。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几乎所有的希腊人都有敏锐的艺术嗅觉,他也不例外,而他的独到之处就是善于用各种表达形式把这种感觉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举个例子来说,他在说明诗和雕刻的密切关系的时候,说了一句下面的话,这句话的美妙还没有因为翻译的缘故而丧失:“我不要做一个永远坐在凳子上雕刻的工匠,让我美妙的歌声从伊奇那飘出,飘到每一艘载货的船上,飘到每一条轻快的帆船上。
我们认为,雅典一直是希腊文化的领头羊,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好几个世纪,而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最为突出。但是,希腊的文明传播得更远,从小亚细亚、西西里岛直到意大利南部,希腊的艺术也在各个城市和州省开出绚丽的花朵。甚至有七个城市先后宣布是荷马的诞生地,这在文学史是也称得上是一件趣事。品达出生在底比斯附近,巴基里德斯和西蒙尼德斯则诞生在克阿斯,阿那克瑞翁和阿尔凯奥斯则分别诞生在小亚细亚的特阿斯城和莱斯博斯的米蒂利尼城等等。希腊其他地方的诗人和艺术家只要他们能到雅典,都愿意到雅典城生活。不管是作短期的逗留还是长期的定居。这就有点像近代法国的作家时刻梦想着在巴黎生活,英国的作家时刻梦想着在伦敦生活一样。尽管雅典不是政治和商业中心,人口不像现代大都市那样稠密。
《文学史纲》 Ⅱ希腊的抒情诗(4)
当亚历山大完成了他伟大的征服世界的壮举之后,希腊的所有城市立刻沦陷了,尽管他们还没有立刻丧失他们的个性和地方特色,但是曾经繁荣的文学在许多方面逐渐衰弱下去了。这不是那些天才们的随意断言,而是人们普遍的共识。那时侯,整个世界的人们都说希腊语,搞文学的人也都用希腊语写作,读者相当广泛。但是不久以后,这些都变了,文学逐渐脱离了生活,成了只活在书本中的僵死的文字,而且许多作品互相抄袭,缺少自我独创意识,所以读者也越来越少了,希腊语的文学只成了少数人的娱乐。这时,文化中心发生了转移,不再是希腊的雅典了,而转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这座城是征服者在公元前四世纪末建立的,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个小城的人口就增至三十万。这部分是由于当时的统治者托勒密(由马其顿国王统治的埃及王朝(公元前323…30年),托勒密国王包括托勒密一世(公元前367?…283?年),他是亚历山大大帝军队中的一位将军,并继他之后成为埃及的统治者(公元前323…285年),最后一位国王是托勒密十五世(公元前47…30年),他和他的母亲克利奥帕特拉共同执政(公元前44…30年))建了一座巨大的图书馆,吸引了各地的学者、诗人和艺术家。随后,亚历山大和帕加马,以及其他各新老城市的统治者都竞相采取措施,发展艺术、学术。学术很快发展起来了,哲学和文学批评也都得到了发展。但是艺术却没有像学术发展那样繁荣,特别是在诗歌方面。
我们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亚历山大时代的诗歌没有继承古希腊的雄美的气魄和热情奔放的活力。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新一代的诗人创作诗歌的时候只注重它们在被阅读的时候是否能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而老一辈的诗人创作的时候,不断地反复背诵和吟唱,他们注重的是读起来能否给人有一种朗朗上口,耳目一新的感觉。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希腊的天才们已经把所有题材的诗歌都写尽了,新一代的诗人不管从思想上还是形式上都很难再突破前人。
忒奥克里托斯,可能是唯一有所创新思维的田园诗人。他进一步完善了田园诗歌,因此后世诗人一谈到田园诗就想起忒奥克里托斯的名字,把他的名字和田园诗紧紧联系在一起,就像品达和颂歌的关系一样。田园诗,顾名思义,就是描写牧人们的生活的诗歌,描写他们的爱情,他们的思想,以及他们居住地优美的自然风光等。在忒奥克里托斯的笔下,牧羊人谈吐优雅,吟唱优美的歌谣,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因此,后世的批评家们禁不住疑惑:那些粗俗的牧人怎么会有这样精美的语言和如此细腻的情感?但是我们知道,那些优美的乡村民谣就是这样的劳动人民创作出来的,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创作出来的歌谣语言生动形象,韵律美妙,犹如天籁之音。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在西西里岛的蓝天下,那些牧民们在碧绿的小山丘上放牧,他们唱着动听的歌谣,吹奏优美的笛声,无忧无虑的生活。正是这如画的生活激发了忒奥克里托斯的创作灵感,他正是从这真实又美丽的生活中汲取了种种养料,写出了大家都称赞不已的田园诗。由于他善于运用各种复杂的艺术形式来琢磨他的原始素材,因此,他也成了最杰出的诗人。他之所以成为优秀的、真诚的诗人是因为他的素材真实性和那些朴实牧人的生活场景。他的乡村诗是他最优秀的诗作。当他从田园诗转向传统史诗的时候,他就不再是西西里岛上的田园诗人,而是亚历山大时代书卷派诗人了。他的继承者,彼翁和摩斯柯斯,也是值得记住的两位诗人,彼翁的代表作是《悼阿多尼斯》,摩斯柯斯的代表作是《悼彼翁》,这两个作品使得诗人名垂文史。这两篇诗作一篇属挽歌性质,另一篇则是悼念死者的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