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军隐蔽的设置在别拉亚河畔高地上的重炮群,差不多能覆盖左右加起来16公里宽的战线,事实上即使不向前机动,150野战榴弹炮的炮火也能覆盖白卫军第一道防线前方两公里的位置。
当然,这个只是中国第三集团军的重炮,日本第三军三个师团下辖的**野战重炮兵联队的150重型榴弹炮也被整合成一个**野战炮兵旅团来使用,当然,日军一个**野战重炮兵联队的编制只有24门150口径的重炮。三个野炮兵联队加起来也只有72门重炮,这成为乌法别拉亚河畔的第四个重炮群,统一接受联军副参谋长吴佩孚的指挥和调度。
要说苏俄东方面军南集群第四集团军司令勒热夫斯基还真是一员智勇双全的福将,这厮看着风风火火从图哈切夫斯基那拂袖而归要大干一场的样子,但是对面的守军至少有4个师的兵力,他才不会傻到像图哈切夫斯基说的那样搞全军压上人航术。
第四集团军在上次协助策应南方面军的保卫察里津战役中的损失都还没得到补充,每个步兵师就8000多人的样子,这厮可不舍得在没有炮火准备和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就贸然发起攻势。
勒热夫斯基回到自己的阵地后,就下令集中已经赶到一线的五个师的师属马拉重机枪营,组成了两个马克沁重机枪火力集团,第四集团军的火炮只有10个炮兵连,可师属重机枪营倒是齐装满员的编制,一个重机枪营辖4个重机枪连,一个重机枪连辖六挺马拉轮式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在不到一公里宽的战线上,这厮集中起来掩护步兵进攻的马克沁达到了120挺,算是相当不错的火力密度。
在望远镜里这厮早就看见了白卫军阵地前两百米处的铁丝网和鹿砦,因此他迟迟没有发动攻势,一直等到最先赶到的两个炮兵连抵达后,等炮兵阵地展开并开始进行火力准备,第四集团军才开始了试探性的进攻,这么一耽误,就让东南方向第四集团军发起进攻的时间比西北方向的第1集团军晚了20分钟。
勒热夫斯基对面的白卫军东南集群一线阵地上,马克沁机枪的密度是间隔100米一挺,而进攻一方勒热夫斯基的重机枪密密麻麻达到了几乎间隔10米就是一挺的密度。
在高地上负责指挥的谢尔盖。米哈依诺维奇从望远镜里早看的一清二楚,这时候再往第一线阵地加强机枪显然不是个路子,谢尔盖这厮脑筋一转,下的命令可也真够简单,直接吩咐把第一线阵地上防守的白卫军步兵师全部撤离到第二线阵地上去,放开第一线让对手进攻,要不然第一线阵地上自己的机枪火力点寡不敌众,根本就抬不起头光挨揍了!
当然,参谋长谢尔盖也不是善男信女好相与的,这厮把六个炮兵连的火力集中起来,准备等着敲掉对方慢慢推进过来的重机枪营,你不是想跟我比机枪么,老子用大炮对付你的机枪。
根据战役开始前事先测定的炮兵参数和距离,从对面小树林里的炮兵阵地发射的炮弹,对方的76毫米口径的山炮只能打到第一线阵地的铁丝网前,要想抵近射击到白卫军防线上,那就得离开小树林往前推进。由于地势的高低不同,白卫军的76口径的山野炮射程能比对方同型号的山野跑多那么300米的样子,这便宜怎能不占?
这边苏俄东方面军南集群的第四集团军的120挺马克沁机枪不过刚向前推进还没开火,勒热夫斯基从望远镜里就看见对面白卫军阵地上原本黑压压的人头和机枪火力点转眼消失,显然是躲进了堑壕中,没准直接吓的撤退了?
120辆马拉重机枪放马奔驰向前冲击要去抢占射击位置,后边的两个炮兵连各六门山炮则开始了火力准备,苏俄红军装备的是老式的1904年式76山炮,最大射程是5500米。
1904年式76mm山炮
生产服役年份:1904年
口径:76。2mm
炮管长:1。014m(13。3倍口径上下射角:5度~+35度
水平射角:2。5度
弹丸重:6。5kg
弹药初速:290m/sec
重量:327kg
最大射程:5500m
小树林里的炮兵连试射后发现够不着白卫军第一线防御阵地的堑壕,因为是仰射,弹着点离着对方的铁丝网还有近百米的距离,于是不得不收起火炮调转马车,准备跟上已经冲上去的五个重机枪营,重新布置炮兵阵地。
第二百八十六章 磨拳擦掌准备炮战
这时候冲在前面的重机枪营则在白卫军第二道阵地上的炮火拦截下不得不从密集阵型转为分散阵型,隆隆的马车不断在对方密集的山炮火力下被打的四分五裂血肉横飞。
这时代的山炮因为弹道低伸,一般都是直瞄射击,所以即使勒热夫斯基的五个重机枪营加快了马车奔驰的速度,但是对面1第二道防线上白卫军三个山炮连18门76mm口径的山炮依然在从5公里到3公里半这段1500米的路程中打掉了差不多五分之一的红军的马拉重机枪。
在白卫军密集而准确的炮火下,进攻的苏俄红军马拉重机枪营也不是吃素的主,奔跑中渐渐向两侧散开,出发时是一公里的排面,等冲到2500米的射击位置上时,剩下的不到一百辆马车已经分散到了三公里宽的排面上,即使这样,也是30米一挺马克沁重机枪的密度。
在欧战西线,当初德国人用240挺德国版的马克沁mg08重机枪迎接40公里正面的冲击的英军时,不过100米的一挺的火力密度而已。
冲到了发射位置的马拉机枪调转车头,近百挺俄国1910式口径的马克沁在各自的马车上向着白卫军阵地发起了怒吼,虽然各国仿造的马克沁重机枪的标尺射程从2200米到3500米不等,但要有效的射中2200米外的人型目标,其难度远大于闭着眼睛给针眼穿线,或者说,基本上得靠蒙!
日俄战争旅顺要塞血战时,俄军可是把日军的进攻部队放到了250米内才开始开火!密集的火力使得乃木希典的肉弹冲锋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
重机枪的在那么远的远距离的射击基本是靠火力覆盖对方阵地表面,或者说是用弹雨泼洒压制对方,能打中不是因为你瞄的准,而是1分钟600发的弹雨使得你的子弹覆盖了那个区域,当然,2200米之外散的也开。
终于,在后方指挥的勒热夫斯基吹起了收兵号角,这2200米的位置正好进入了对付山炮的最佳直射位置,就那么短短一会功夫,停下来射击的重机枪营徒劳的把散射的弹雨铺洒到对面白卫军的一线阵地上,造成多大的战果根本看不到,因为阵地上看上去空无一人,而对方的76mm山炮显然躲在防盾后面像打火鸡一样瞄着自己的马拉机枪一通乱揍。
自己的重机枪营还没有打掉半个弹链,在对方的山炮攻击下又有十几辆悍不畏死的马拉机枪被对方打的四分五裂血肉横飞!
“司令员同志!重机枪损失太大了!赶紧撤吧!!”勒热夫斯基身边的集团军政委忍不住跺着脚喊道!
悠扬的军号声从苏俄东方面军第四集团军的阵地上响起,剩余的三个多重机枪营一边往回跑,一边分散的更开,同时机枪手则执着而间断的依然向后方白卫军阵地上侵泄着弹雨,由于马车跑的越加分散,除了慌不择路在撤回去的路上又摔散了两驾马车之外,剩下的90多挺重机枪终于跑了回了出发的阵地,人马都汗水淋漓喘不过气来。
身后是白卫军阵地上的口哨和乌拉声!白卫军在高地上负责指挥的参谋长谢尔盖米哈依诺维奇放下了手里的望远镜,一边扭头对身边的副官道,“通知师长,敌人退下去了,不过那马克沁射的像泼雨似的,可没有师长盼望的追击机会,只好等对方下一次进攻啦!”
没等参谋去拿电话,这边阵地上架通的电话先响了起来,一看是连接神秘的战役总指挥的直线,谢尔盖没等参谋自己就上去接起了电话,“我是参谋长谢尔盖,师长在高地后边带骑兵旅准备捞人家便宜呢…是是…这次没捞着…对方的马拉机枪撤退的时候枪口正好是朝后的…对对,冲上去可真变成对方的活靶子了…哈…谢谢阁下夸奖…山炮连打的不错,就是大炮还少了点…”
谢尔盖脸色潮红,一脸的兴奋,听筒里传来的开战前才在乌法教堂战役总指挥部见过一面的联军总司令,那个中国王的声音,没想到这个中国总司令的俄语说的这么溜,比自己三脚猫的中国话那可是强太多了。
当然,此刻谢尔盖是早忘了3月初被人家一个装甲旅在乌兰乌德追的屁滚尿流的光荣战史了,用联军总司令中国王的说法,如今大家都是同志和战友了,过去的都是历史,只有现在和未来才有意义。
“山炮么,小意思,早晚会有的!谢尔盖你这个参谋长炮兵运用的不错,不过要小心对方的炮火,根据侦察,你们当面的第四集团军只有五万人的兵力,10个炮兵连,你们只有六个炮兵连,明天可能会打的比较艰苦,要灵活和及时的调整炮位!”电话这头王庚笑呵呵的道。
听筒里传来那个参谋长谢尔盖的声音:“总司令阁下,我们师长来了,他有话跟您说!”
接着听筒里传来一个喘着气的声音,听上去正是那个骑兵师师长兼东南集群前敌指挥亚历山大彼德罗维奇的声音:“总司令阁下,我有个想法,对面的苏俄红军远道而来今天吃了不大不小的亏,我打算晚上带一个骑兵旅去偷袭,您批准么?”彼德罗维奇对年轻的中国王可不敢有丝毫怠慢,听说这个中国王看着笑眯眯挺和谐的,治军却非常严格,乌拉尔山东边现在听见这厮的名字小孩子都不敢乱哭的,他的兵枪毙起来自己的违反军令的士兵手可一点不比消灭游击队和破坏分子来的软。
用佩佩利亚耶夫悄悄提醒自己的话来说,这个联军总司令才是整个乌拉尔山区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之王,别看执政官高尔察克阁下在我们面前威严肃穆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到这年轻的中国王面前可就得点头哈腰陪笑脸才行。
亚历山大彼德罗维奇一边大口的喝着勤务兵图尔金递上的冷开水,一边等着听筒里战役总指挥、中国王的答复,他的当面只有五万人的苏俄第四集团军,这样手握四万大军和三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