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雅可夫·米哈伊洛维奇,您怎么不说跟联军租用几个飞行中队?有了轰炸机我们还要什么侦察机啊,直接把高尔察克的地面部队炸个人仰马翻岂不更好?”布哈林在一旁没好气的道,在他看来,乌里扬诺夫、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这是彻底脑子糊涂了,一厢情愿与虎谋皮万一失败,那损失可就不知有多大了!
托洛茨基闻言却眼睛又是一亮,忍不住道,“尼古拉·伊万诺维奇这个办法不错,我们既然租借了伏尔加河区舰队给联军,我们不要粮食,我们要对方租借侦察机和飞行中队给我们,他们要是不放心,可以不在我们的机场起降,只是负责替我们侦察战场情况,并接受我们对地攻击的作战安排,这办法好,如果联军肯答应,那么他们提供情报的可信度也就没问题了!”
乌里扬诺夫听托洛茨基也这么说,心中大动,又低声和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再讨论了几句,便抬起头道,“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你这就去电讯室,亲自监督,让我们的人给联军司令部发电报,除了刚才我们说的内容之外,再增加一条,我们要求跟对方租借侦察机和飞行中队,以便及时获取北线战场的情报,以此来抵对方租借我们伏尔加河区舰队的租金,就这么办,快去!”
捷尔任斯基刚出去不久,这边一个克林姆林宫机要室的一个作战参谋匆匆出现在门口,“报告!伏尔加河方面军来电!高尔察克东路军主力已经抵达切博克萨雷郊区,和别尔津第三集团军展开了激战!”
1918年7月23日8:00齐维利斯克齐维利斯克(俄语:Цnвn?1?70?1?77льck、楚瓦什语:?1?70?1?75ěpп?1?70?1?71)是楚瓦什州的一个城市,伏尔加河南岸,在州府切博克萨雷以南37公里,这个地方是一座古城,但人口却并不多,在王庚前世,直到2002年总人口也就人口12,967人。但是齐维利斯克早在1589年就建城,1781年设市。
齐维利斯克算的上是切博克萨雷南边的门户,铁路和公路枢纽,沿着铁路线往西北则是楚瓦什首府切博克萨雷,往东北的公路和铁路支线通向伏尔加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和古城亚历山德罗芙娜,1620年始建,称cyhдыpь。1856年建市,并改以俄罗斯皇后玛丽亚·亚历山德罗芙娜命名。
齐维利斯克、亚历山德罗芙娜和切博克萨雷差不多就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三个城市相距也就在3638公里之间,由于切博克萨雷到亚历山德罗芙娜之间的伏尔加河上发电站和大坝都还远没有修建,所以那个新切博客萨尔斯克城还杳无踪迹。
从伏尔加河北岸要渡河南下,要么走亚历山德罗芙娜,要么就在切博克萨雷,这个三角形的上边紧挨着伏尔加河南岸,和下面的这个铁路公路枢纽,同样为古城的齐维利斯克一起,形成一个兵家必争之地的铁三角。
如果要守切博克萨雷,那么亚历山德罗芙娜和齐维利斯克都不能轻易放弃。
由于远在下诺夫哥罗德的伏尔加河方面军司令部调动高尔察克主力南下的企图没有达成,反而被联军折腾出来一个沿着伏尔加河左岸的非军事区,这就让迟滞高尔察克主力西进,为下诺夫哥罗德的第五集团军的重建和整编赢得时间的任务,落到了别尔津的第三集团军的肩膀上。
而齐维利斯克、亚历山德罗芙娜和切博克萨雷这个铁三角,则成为伏尔加河方面军别尔津第三集团军阻击高尔察克主力的前哨战场。
别尔津在喀山南岸的防御中损失了差不多八千人,但是剩下的2个多师坐着火车,在殿后的铁甲列车的掩护下顺利的撤到了切博克萨雷,根据方面军司令部的最新指示,第三集团军将在切博克萨雷打一次大的阻击战役。
在负责方面军前敌作战指挥的伏罗希洛夫同志看来,第三集团军虽然在喀山南岸损失了一个师,可是撤到切博克萨雷后,整个集团军至少还有五个完整的步兵师,还有好几列装备了大炮和重机枪的铁甲列车助阵,要阻击追上来的高尔察克东路军主力不是没有可能。
打防御战,苏俄红军别尔津的第三集团军已经集结了超过五个步兵师的兵力,对付高尔察克东路军追上来的五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双方差距不大,这仗且有的打。
何况,高尔察克主力沿着铁路线两翼一路狂追主要靠双脚步行,就是中间坐上火车也是一段一段磕磕巴巴的,不像别尔津的部队是坐着火车一路撤回了切博克萨雷一线,部队体力消耗不大,在这24个小时里,和高尔察克的部队比起来,算是以逸待劳!
当然,不确定的因素在于,伏尔加河北岸的高尔察克西路军和中路军的动向不明,这就给阻击战斗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要是打的正热闹的时候,背后敌人两路大军十万人发起渡河战斗,那苏俄第三集团军很有可能被对方合围在这个铁三角给包了饺子。
苏俄红军第三集团军司令员卡尔。伊万诺维奇。别尔津1987年出生于拉脱维亚,1905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参加了19051907年革命,1907年因地下活动被沙皇政府判10年苦役,1909年获释,1911年再度被捕,流放到伊尔库茨克,又从该处逃离。
1914年欧战开始后别尔津被征入伍,在沙俄军队作战勇敢,但暗中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并多次离队到彼得格勒的工厂里进行革命宣传组织活动,1917年当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维堡区委委员和彼得格勒市委委员。十月革命后担任彼得堡内务委员会委员。
1918年1月剧变驱散立宪会议之后,全面内战爆发,别尔津受命到叶卡捷琳娜堡、彼尔姆等地组织当地苏维埃和游击支队,并在1918年三月苏俄红军组建后,担任第三集团军的司令。
别尔津担任司令员的苏俄第三集团军,由原东方面军在彼尔姆、叶卡捷琳堡、伊希姆地域对捷克斯洛伐克叛军和白卫军支队作战的兵团和部队组成,此时编有乌拉尔步兵第1、第2、第3、第4、第5师,步兵第29、第30师一共七个师的兵力,当然,在喀山南岸的防御作战中,步兵第3师差不多打残了,此时除了步兵第30师布置在切博克萨雷到下诺夫哥罗德铁路沿线机动。
别尔津第三集团军的乌拉尔步兵第1、第2、第4、第5和步兵第29师都已经收拢到了切博克萨雷这个铁三角区域组织防守,别尔津的杀手锏是铁甲列车上的火炮和重机枪。
第五百七十八章 (下)局势很严重
在首当其冲的齐维利斯克,别尔津布置了三个步兵师,阵地都沿铁路线向西北和东北展开,而铁甲列车就是活动的火力平台,这也是伏罗希洛夫和南方面军在保卫察里津战役中屡试不爽的防御方式。
乌拉尔步兵第一师的第1旅据守齐维利斯克火车站,第二旅是总预备队,步兵第2师防御西北方向的十五公里防线,步兵第4师防御东北方向的十五公里防线,在铁三角的东北那个角,负责防御的是步兵第29师,而守卫切博克萨雷的,是步兵第3师余部、步兵第5师和集团军司令部。
此外,切博克萨雷的工人志愿者还有一个师的兵力,已经分发了武器,作为城防的预备队,集团军司令员卡尔。伊万诺维奇。别尔津却不在集团军司令部,这厮把前敌指挥部安排在铁甲列车上,奔驰往来于齐维利斯克两翼的战线指挥作战。
虽然卡尔。伊万诺维奇。别尔津在王庚前世并不出名,但出身于拉脱维亚的别尔津家族可一点不简单,眼前这位第三集团军司令员的堂弟,小他两岁的杨。卡尔洛维奇。别尔津,原本系列宁卫队的指挥官之一,此时还在别尔津手下领导着第三集团军的契卡组织,而他的另一个堂兄弟,扬。安德烈诺维奇。别尔津则是乌里扬诺夫所信赖的驻瑞士的苏俄特别代表。
当然,别尔津是这兄弟仨在沙俄时代参加革命后取的化名,他们家族原来的真的姓则是丘济斯,比如扬。卡尔洛维奇。别尔津的真名就是彼得里斯·扬诺维奇·丘济斯。
在伏尔加河方面军的战役计划中,如果高尔察克的西路军在切博克萨雷渡河作战,面对优势敌人的包抄,第三集团军主力将继续向西撤到下诺夫哥罗德去,只留小股部队袭扰和阻击白卫军的追兵,但是此刻高尔察克的西路军和中路军迟迟没有发起渡河战斗,而是去向不明,这让伏罗希洛夫和别尔津都有点摸不着头脑。
而这种情况下,只带了五个步兵师追上来的高尔察克东路军主力,显然并不能构成对别尔津第三集团军的致命威胁,而在切博克萨雷这个铁路纵横交错的铁三角地带停下来狠狠教训一下高尔察克的东路军,则成为伏尔加河方面军司令部三位大佬,和前线的第三集团军上下的共识。
1918年7月23日早上8点,率先追上来的高尔察克白卫军喀山第1师一脚踢在了铁板上,在齐维利斯克撞上了严阵以待的苏俄第三集团军主力,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战斗,由于苏俄第三集团军是坐着火车撤回来的,所以昨天中午就抵达了目的地,抢修了一下午的工事,晚上还好歹睡了一觉补充了不少元气。
而高尔察克的步兵师沿着铁路线追上来,断断续续中间搭乘过火车,可不时就得下来修路,一天一夜赶了120公里路,这会儿早上才睡了5个小时不到,这一打就吃了大亏,先头团被苏俄铁甲列车上的重机枪和火炮打的人仰马翻,等撤下来,白卫军喀山步兵第1师已经丢了差不多一个团的兵力。
白卫军只得撤退到五公里之外,要不是这段铁路也早已被苏俄红军破坏了,要是第三集团军的铁甲列车追过来,不知道得退到哪才能站住脚!
苏俄红军第三集团军总算是报了一箭之仇,替阵亡在喀山南岸伏尔加河大桥桥头堡的那个步兵团弄回了点利息。
在齐维利斯克西北五公里的一列铁甲列车上中间几节车厢,则是第三集团军的前敌指挥部。
“卡尔。伊万诺维奇,第一师来电,驻守车站的第一旅已经击退白卫军的进攻,歼敌约一个团,对方投入进攻兵力至少是一个师,不过铁路给我们自己截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