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26之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有一天,我们第四路军会打到乌拉尔山脉,你一定会回到你的家乡的。”
巴特尔恨恨地点头说:“我相信总司令的话,我一定会回到我的祖先生活过得那块土地上,到时候,我请你吃烤黄羊。”
“好!我们一言为定。”
王杰笑着拍拍巴特尔的肩膀,然后又收起笑容,看着北方说:“按照军部的消息,苏军这一两天恐怕就会发动对北蒙的进攻,我们得先挺过这一关再说。”
又问巴特尔道:“我们的给养现在储存了多少?”
“如果省着点用,应该够我们小分队两个月的用量。”
巴特尔脸色有些阴郁地说。
两个月的量确实是少了点,这次据说苏军动用了四十多万的部队,这场大战恐怕不会在短时间内就打完的。不过,作为小分队的队长,王杰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表现出他自己的担心的,那样会影响大家的士气。
王杰安慰巴特尔道:“没关系,补给队还会不断给我们运送物资的。”
巴特尔摇摇头说:“队长,你对北蒙的气候不了解。”
巴特尔略有些忧郁地解释说:“北蒙这里,尤其是北部山区,进入十月中下旬,就有可能下雪,十一月后,更经常有暴风雪,一旦下暴风雪,上山的道路就会被掩埋,给养队是上不来的。”
“巴特尔说的对。”
一个身穿便服的戴眼镜的中年人从套间里走了出来。
这个中年人叫黄应欢,他原是竺可桢任所长的南京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的研究院,现在担任北方边防长官公署研究院下属的北方气象研究所所长。这次是来指导他随队观测气象的两名学生安置仪器来的。
王杰和巴特尔知道黄应欢在清华担任过教授,是个有学问的人,对他很是尊重。王杰笑着问黄应欢:“黄所长,你也了解北蒙的气候?”
黄应欢点头说:“我这次来北蒙设置气象观测站,观测预报北蒙天气,不了解北蒙的气象历史资料怎么能行。”
“北蒙冬季寒冷而漫长,全年最冷的是一月,平均气温在…30℃至…15℃,最低气温甚至可以达到…40℃,并伴有大风雪;春季和秋季短促,并常有突发姓天气变化,如昨天上午还是秋高气爽,下午就狂风大作,下起大雪。在冬季暴风雪尤其大,常常造成雪灾。如果下起暴风雪,给养是送不上来的。”
王杰思考了一下说:“我一会给军部发报,要求军部尽快再给我们送来一批给养。”
接着有有些担心地说:“黄所长,苏军随时可能入侵,你要赶快离开这里。”
黄应欢笑着摆摆手说:“没关系,苏军入侵北蒙只会沿大路和河谷进军,我还要到西面山区选点建站,在山区是不会遇到苏军的。而且,我马上就要走了,研究所人员和护送我们的小分队还在山下等着我呢,我这是来和你们搞别的。”
送走了黄应欢,王杰和巴特尔刚进木屋,就听正在观测的战士大喊:“有情况!”

第四百七十九章 抗战边境(二)

王杰一步跨到观察位子,双眼紧贴到战士刚刚让开的望远镜上,顺着战士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遥远北方的天空上,在苏联境内的乌兰乌德机场方向,正在升起大片的小黑点。
北方机械装备公司光学所在挖来的德国蔡司公司的工程师的帮助下,生产出的高倍望远镜姓能非常好,望远镜视野中,在蔚蓝的天空映衬下景物十分清晰。
黑点越来越多,它们在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开始一群一群地向着南方快速移动过来。
另一架望远镜前观察的战士也有些紧张地大声喊道:“苏军维德里诺机场也有大批飞机起飞,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是苏军飞机,马上给军部发报。”
王杰头也不抬地大声命令:“大批苏军飞机从苏联境内乌兰乌德和维德里诺机场起飞,方向北蒙,飞机数量和机种待后详查再报。”
“边境上有情况!”
从隔壁房间冲过来一个战士,大声向王杰报告。
因为紧张,他甚至忘记向王杰敬礼。此时,众人也都听到山下隐隐传来闷雷一样的炮声。
王杰放下望远镜,风一样冲进隔壁房间。
这间屋子要稍大一些,只有面向山脚公路的一个观察口。房间里不仅有床铺,还有一架电台。报务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准备发报。
借助观察口的高倍数大型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清哨所前所发生的一切。
边境哨所这时已被腾起的厚厚的烟尘所覆盖,烟尘中夹杂着大量的碎石和残枝断木。
“是苏军重炮。”
王杰从炮声的沉闷声可以听得出来,这至少是苏军152mm口径的火炮在轰击他们的哨所。
随着烟雾的消散,逐渐可以看清下面的情景。
视野中,边境对面的山丘后面,转出了一溜草绿色涂装、在阳光下闪着金属光泽的坦克,紧跟着坦克从森林中冲出来约一个营成散兵队形的苏军步兵。
“再向军部发报,苏军大部队已开始对我方展开大规模进攻,部队人数和武器装备待查实后再报。”……
关于苏军的各种情报,通过隐藏在山顶最高大的那棵冷杉树冠里的金属天线,不断地化成一串串电波飞向了库伦。
苏军这次果真是按照宋哲武等人预料的那样,分中、西、北三路进犯北蒙。
西路仍然是远东第二军和步兵第五军,共八万余人;中路是远东第一军、第三军、步兵第六军、第八军,共十八万多人;北路是集中在大乌里以北的远东第四军、远东第五军、远东第六军,共十二万多人。
西路苏军本来按照苏军的计划,是作为疑兵,要吸引库伦的中国守军西调,然后中路苏军就可以乘虚直入,夺取库伦。
可是,自西路苏军越过唐努山后,飞机侦察和地面情报人员的报告表明,中国人并没有上当抽调库伦的部队西援,相反还加强了库伦的兵力。
既然中国人不上当,那就堂堂正正地展开进攻吧。
虽然在满洲里惨败一场,可是苏军将领们从上到下都没有任何人对中队有畏惧感,他们心中有的只是蔑视。他们一致认为,满洲里是沃斯特列佐夫中了中队的诡计。他已经用他的生命承担起了这次失败的责任,也因此挽救了布柳赫尔的政治和军事生命,甚至也包括布柳赫尔的肉体生命。
这一次进攻北蒙,苏军统帅正是侥幸躲过一劫的远东特别集团军总司令布柳赫尔。
布柳赫尔明白,这是远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里的那位威严冷酷的苏联最高统帅给他的最后一次证明他自己的机会。
因此,对于这一次战役部署,布柳赫尔极为谨慎。他不顾这次参战的几乎所有苏军将领们的集体反对,依然部署了西路这股疑兵。按布柳赫尔的想法,西路能吸引到库伦的中队更好,那样他就可以指挥中路苏军更快地拿下库伦。如果能拿下库伦,基本上就可以说已经解决了北蒙的问题。
如果中国人万一不上当,那也无所谓,他的中路部队和北路沿着平坦的克鲁伦河谷西进的部队将东西夹击库伦。
以他对中队的了解,凭借三十万的精锐苏军,还有几百辆的坦克和数百架飞机的配合下的强大集群,拿下库伦几乎不会有什么悬念。虽说据情报,库伦的中队在库伦修建了三座要塞群,可布柳赫尔认为这些工事是绝对挡不住他的大炮和飞机的攻击的。
即便中国人在库伦修建的这些工事有些作用,西路苏军也可以绕到库伦南面从背后狠狠地给中国人致命一刀。
飞机侦察表明,在北蒙西部山区,中国那位新近崛起的将军只部署了几万人的一个山地师,凭借这点部队,要想挡住西线的八万多苏军,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只不过,布柳赫尔也认为,这次进攻北蒙的时机选择的不是很好。北蒙的天气十月份就会下雪,十一月以后随时都会有暴雪,对作战十分不利。虽然他很想向莫斯科建议,把进攻时间放到明年开春。可是犹豫了很久后,他最终也没有敢发出他的电报。
一想起满洲里惨败之后,在克里姆林宫见到的那张阴沉的比西伯利亚的严冬还要冷的脸和那像刀子一样锋利的、令人战栗的严苛狐疑的目光,布柳赫尔的心就变得沉重无比。
满洲里的惨败,被斯大林视为奇耻大辱。他认为,宋哲武这个中阀让他本人和整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世界上丢尽了脸,也让被经济危机折磨的色厉内茬的帝国主义分子的气焰重新又嚣张了起来。他要急于找回这个颜面,恢复他的尊严,让所有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怀好意人都感到战栗。
因为时间的原因,这次进攻开始前,布柳赫尔已下严令,各路部队必须要在十月初进至库伦,十月底彻底解决北蒙问题。
中路苏军当先发起进攻的是一个先头团,配有一个坦克连。
猛烈短暂地炮击过后,十二辆坦克排出战斗队形,引领者苏军步兵,没有经过任何战斗就冲上了哨所所在的山头,印有镰刀锤子的红色军旗很快就在冒着浓烟和火焰的哨所废墟上飘扬起来……

第四百八十章 抗战边境(三)

匆匆跑回来的传令兵,向正站在森林边上举着望远镜观察情况的苏军先头团团长尼亚佐夫报告。
“中国人的哨所已被我方炮火完全摧毁,哨所里和阵地上没有发现任何中国人,甚至连一具尸体也没有发现。”
没等尼亚佐夫出声,一旁的团政治委员阿廖沙,就扭动着壮硕的身体,毫无顾忌地“哈哈”大笑了起来。
阿廖沙笑了半晌,才轻蔑地指着南方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们英勇的苏联红军几十万大兵压境,那些胆小的中国人早就吓得屁滚尿流地逃跑了。”
阿廖沙撇了尼亚佐夫一眼,不屑地说:“我早就说过,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搞得这么紧张,中国的军阀们都一样,他们是得不到人民的支持的,他们的军队也根本不会有什么战斗力。在他们面前,只要我们展示出我们红军的强大战斗力,他们就会望风披靡。”
对于布柳赫尔试图将北蒙的中队西调,以及三路进攻的战役部署,包括阿廖沙在内的绝大多数苏军将领都认为,布柳赫尔这是在小题大做。甚至有的将领私下里还认为,这是布柳赫尔因为满洲里的大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