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塞北。
由于于谦的战略战术正确和抗敌坚决,明军保住了北京,边防也取得了
8年的稳定。
⑤明中叶农民起义。明中叶时,明王朝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比从前加剧,
… Page 93…
人民起义也此起彼伏,比较著名的有如下几次:
叶宗留、邓茂七起义。叶宗留矿工出身,武艺高强。出于生计,他冒风
险在封禁区内采银矿,被官府派兵追捕。他便带领矿工发动了武装斗争,多
次打败前来镇压的官军。起义一直坚持到1450年。邓茂七系佃农出身,因在
家乡杀死恶霸地主,被官府追捕,逃到福建,率当地农民发动起义。他的起
义军与别的义军会合,人数达到几十万。起义军连败明朝前来镇压的军队。
他还与叶宗留相互配合,给明王朝造成了极大压力。最后,明廷调动了几万
军队才将起义军镇压下去。
明中叶由于土地兼并,以郧阳为中心的荆襄山区爆发了流民起义。正德
年间,刘六、刘七兄弟发动了河北农民大起义。这支起义军转战八省,坚持
斗争2年,是明中叶最大的一次起义。这些起义虽被镇压,但对明王朝的打
击是巨大的。
⑥东南沿海的抗倭战争。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始于明初。嘉靖年间,倭
患日甚,在抗击倭寇斗争中,张经、俞大猷、汤克宽、卢镗、朱纨等人立下
过赫赫战功,但取得战功最大者则是戚继光。
1555年,戚继光被明廷调至浙江抗倭前线。戚继光出身将门,长期驻守
防倭前线,了解敌情。1559年,他在胡宗宪支持下,在义乌招募矿徒、农民
4000多人,将之训练成为著名的“戚家军”。另建造几十艘战船,布置于东
南沿海。他根据倭寇作战战术和沿海地形特点,创制了攻防兼备的“鸳鸯阵”。
1561年,戚继光指挥他的戚家军同倭寇激战,取得九战皆捷的战绩。后来,
总兵卢镗、参将牛天锡分别在宁波等地抗击倭寇,歼敌数千,浙江一带倭患
基本根除。
倭寇在浙江受到打击后,转到福建沿海四处作恶。戚继光挥师入闽,对
倭寇进行围剿。戚继光回浙后,倭寇复又猖狂。明廷命谭纶为福建巡抚,总
督军务,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3位将领协同作战,水陆夹
击,中间突破,攻克倭寇据点平海卫,斩杀倭寇几千人。至1566年,东南沿
海倭患基本消除。
⑦兵败萨尔浒。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不久,向明朝开战,连败明军。
万事不理的明神宗也感到了形势紧迫,连忙从各地调兵,与辽宁守军会合,
号称24万,由辽东经略杨镐指挥,兵分四路,向努尔哈赤进攻。努尔哈赤采
取了“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对策。他决定集中6万八旗精兵,先破
明军西路,其余三路相机对待。3月1日,有勇无谋的杜松带西路军冒进,
在萨尔浒遭伏击。杜松将兵力一分为二,大部分扎营于萨尔浒,自己率一部
分兵力进攻界凡城。努尔哈赤集中兵力先猛攻萨尔浒大营,全歼明军后,又
夹击杜松余部。杜松战死,西路军覆没。3月2日,明北路军在尚间崖、萨
尔浒一带被各个击破。其余明军也被努尔哈赤用集中的优势兵力击败,创造
了历史上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著名战例。
⑧宁远之战。萨尔浒大败后,明军连遭失败,丧失了40多座城镇。腐朽
的明王朝束手无策。新任辽东经略主张守住山海关,才能保住北京,而兵部
主事袁崇焕则认为应在山海关外守住宁远(今辽宁兴城),才能保住山海关。
明军守辽主帅孙承宗接受了袁的建议,整顿山海关防务,修宁远城及其附近
的一些要塞,形成了宁锦防线。后来,阉党高第取代孙承宗为辽东经略,高
第怯弱无能,主张退守山海关,放弃了宁锦防线,驱民入关,百姓哭声震天。
袁崇焕坚守不撤,誓与宁远城共存亡。1626年1月,努尔哈赤带6万军队进
… Page 94…
军宁远。袁崇焕组织军民守城。他在将士面前刺血为书,以表守城决心。23
日,袁在无任何援兵的情况下,拒绝劝降。他带领军民浴血奋战,他指挥的
西洋大炮发挥了巨大威力,给后金军队极大杀伤。精于骑射的八旗军队,在
高墙深沟面前,矢石炮火之下,难以发挥优势。努尔哈赤本人被打伤,被迫
撤军。这是努尔哈赤40年战争生涯中第一次打了败仗,此后不久便死去。此
役系明对后金战争的第一次胜利。
⑨明末农民大起义。明朝末年,国势日衰,辽东战争加重了人民负担。
尤其在陕西地区,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在这里,爆发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明末农民大起义。1627年3月,白水农民王二、郑彦天等人举行起义,拉开
了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王嘉胤、高迎祥、王大梁、张存
孟等人是比较著名的起义军首领。1629年,张献忠、李自成相继举起义旗,
仅二三年间,起义军就发展到100多个部队。其时,正值明军主力赴辽东应
付战事,对起义军以安抚为主。但安抚策略很快破产,明廷便对起义军进行
围剿。起义军打破围剿,相互呼应作战。经过长期反围剿,到1640年时,起
义军由原来的72营百余支部队汇合为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人为首的强
大武装。李自成带领起义军,三攻开封,在流动中多次打败明军,改变了战
场的形势。1643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拥兵号称百万。当时明军主力或
在北方对付后金,或由张献忠牵制,李自成以关中为根据地,向北京发展,
最后推翻了明王朝。
1644年初,李自成亲率10万大军直逼北京。3月17日,北京城外三大
营首先向李自成投降。18日,大顺军进入北京城。19日,攻破皇城,明末代
皇帝朱由检自缢身亡,明朝灭亡。
6。南亚军事强国莫卧尔
(1)帝国缔造者巴布尔
巴布尔的全称是札菲尔·奥一丁·穆罕默德·巴布尔。巴布尔本是他的
绰号,意为“雄狮”。但人们都称其为巴布尔,不呼其名。11岁时,巴布尔
承袭父位,成为大宛国的统治者。他冲年继位,野心勃勃,立志要仿效先辈,
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
少年巴布尔建立帝国的设想付诸实践之初并非一帆风顺。1501年,巴布
尔在阿克西战役中惨败,他本人被逐出中亚,成了一个流浪者。1504年,流
浪3年的巴布尔攻占喀布尔,1507年又占领坎大哈。不久,喀布尔被攻破,
巴布尔又撤向南亚,后又返回喀布尔。1510年,他的老对手萨伊巴汗被波斯
人所杀,巴布尔借机向波斯人赠礼,请求波斯人帮助他恢复在中亚的势力。
波斯人答应了他的请求。1511年,他与波斯军队联合,攻占撒马尔罕等地。
但巴布尔在建立大帝国过程中,行动屡屡受挫。
①巴布尔的军队及战术。巴布尔在动荡中实现着自己大帝国的梦想。动
荡的生活锻炼了他的军事才能,使他掌握了先进的军事技术。他与波斯人联
合时学会了使用火器;在同乌兹别克人的作战中学会了侧翼进攻的战术。他
组成了一支训练有素的骑兵部队和弓箭部队,他本人即是一名出色的射手。
此外,他还忙于整编、重新装备军队,建立了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
对外征服几次受挫后,巴布尔把目标对准了印度。他认为印度曾是自己
祖先征服过的地方,理所当然要由他来收复。但巴布尔的实力毕竟十分有限,
… Page 95…
贸然挺进印度觉得力不从心。于是,他先在印度边境发动了一些小规模的攻
势,目的是为日后正式进攻印度打基础。
同时,他在喀布尔制造火器,训练炮兵,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他所仿
制的枪炮从奥斯曼土耳其传入,在欧洲也是新式的。兵器上的优势,在一定
程度上弥补了兵力的不足。凭借多年积累的军事经验和所掌握的制造、使用
先进火器的基础,巴布尔首先把印度北部作为进攻目标。
②进兵印度——第一次巴尼帕特战役。1525年11月,巴布尔率领一支
1。2万人的军队进入旁遮普,大败那里的守军。第二年初,巴布尔带兵向德
里进军。印度洛提王朝国王易卜拉辛·洛提亲自率军迎战。1526年4月,两
军在德里北部的巴尼帕特相遇,在这里进行了第一次巴尼帕特战役。巴尼帕
特一带地势平坦,适合骑兵作战,也适于采用两翼进攻战术。巴布尔学到的
新战术在这里派上了用场。他的对手易卜拉辛·洛提毫无作战经验,不是巴
布尔的对手。洛提的军队有5万多步兵,1000多头战象,战斗力远不及巴布
尔的军队,况且巴布尔的军队装备了火炮和火枪。战斗开始后,印度军队排
着密集的阵形发起进攻,为巴布尔军队的火器提供了极好的射击目标。巴布
尔让两个火器专家操纵火器,一齐向印度军队开火射击。印度军队从未见过
这种兵器,战象也被吓得四处狂奔。趁印军混乱之际,巴布尔令骑兵从两翼
发起进攻。训练有素的骑兵和持有火器的步兵相结合,打得印军四下逃窜。
易卜拉辛·洛提战死,巴布尔获胜,此役为征服印度奠定了基础。
③征服“印度武士”。巴布尔取得第一次巴尼帕特战役的胜利后,他所
要对付的是恒河流域的阿富汗人和拉其普特人。南方的这两股势力对巴布尔
政权是个极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