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家的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在此停下了。郑州过去是大的商品集散地,但现在河北、山西是不是还有必要到郑州来批发商品?因为现代交通和信息越来越发达,人家有可能直接到武汉去批发。所以我们不要老讲自己“承东启西,连北贯南”,这个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成为优势。    
    现在招商引资靠政府出面的效果不大,过去动不动就由政府带队到港澳、美国等地去招商,还喜欢用搞运动的方式去办这个节、那个会进行商贸洽谈,把很多外商集中在一天签协议,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效果不大。现在上上下下都觉得搞这些没有多大意思。但有时还要搞一点,因为省与省、市与市之间的政府合作需要搭建一个平台,为企业推销产品,寻找合作伙伴。前几年河南招商引资也是层层加压,下达指标任务,现在这样做的不多了。因为经济已经总体进入过剩阶段,特别是工业方面。党的十六大为什么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现在的经济发展阶段变了,政府官员再怎么说这里有什么资源,人家不一定感兴趣。现在根本预测不出来5年、10年以后市场需要什么,将来可能会形成一个什么市场。过去在经济短缺时候的思维方式、对经济规律的把握以及政府行为能起的作用,到今天基本上不起作用。有的部门一年到头就是办会,到这个省办了,又到那个省办,重复着做这些事,真正政府该抓的事情却荒废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到底应该怎么促进经济的发展,这对于中部各省的政府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发展一定要有新思路。但有一条很明确,即河南这几年在整治经济环境、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方面下的决心比较大,各级政府专门成立了整治办公室,由省长、市长、县长亲自抓,发现对企业的服务态度不好,对外商的态度不好,乱收费、乱罚款的就处理,抓了一批反面典型。    
    河南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经过了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过去总认为旅游是外国人的事情,旅游是与外办连在一起的,而且一说到旅游就认为是外国人要来看河南的历史、文化、和文物。最近这几年我们对旅游的认识不断深化,首先是旅游的服务对象,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不管是省外人还是省内人,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这是一个转变。城市近郊的旅游、省内的旅游都开始瞄准本省、国内的游客,现在主要来玩的也是国内的,外国人在旅游服务对象的总体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下降了。其次,旅游到底看什么,过去总认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有三千多年在河南,人家一来就是带人家看博物院、龙门石窟、少林寺、开封府这些古董,但现代人旅游主要是为了休闲和娱乐,古代那些东西需要看一看,尤其是外国人来了要让他们看,但更多的人是为了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为了看山、看水、看绿。河南有好山好水却锁在深闺无人识,像伏牛山、太行山、大别山里面有不少好景色,其雄奇险峻也不比黄山、井冈山差多少,但过去没有把这些山当作旅游资源。最近我们在这些方面广开门路,像焦作没有历史文化资源,人们一说到焦作就是煤矿,实际上周围全是山区,附近就有伏牛山、太行山,山石俱佳,瀑布、猴子、生态、植被都保护得很好,这几年一直是全省接待游客量比较大的地方。还有濮阳只是一个出石油的平原地区,也没有什么历史文化资源,这个豫北县级小市整了几千亩荒沙地,搞了两个中原绿色庄园,电视里经常打广告,结果连续两年成为河南的旅游热点之一。    
    旅游业需要龙头和品牌,河南现在主要是“三点一线”,三点即开封、郑州、洛阳,一线就是沿黄河一线,从下游的商丘到济源,再一直到上游的三门峡,省里把此线当作重点来开发,大力提高其品味,这几年都在蓬勃地发展。2002年,仅洛阳旅游业就接待境外游客11万人次,国内游客1;300多万人次。洛阳已成为全国20个黄金旅游城市之一和海外华人寻根问祖的热点地区之一。照这个势头来看,随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河南旅游产业还会进一步扩大,预计“十五”结束全省旅游总收入将达到650亿元,占到全省GDP的10%,与工业等其他支柱产业所占总产值的比重基本持平。    
    建国几十年来,在河南到底怎么发展的问题上曾经走过一些弯路,大跃进、人民公社时河南一直是典型,“文化大革命”期间又搞得比较过头,后来才发现走得太“左”了。最近几任的省委、省政府领导总体来讲扎扎实实地谋发展,没有什么明显的决策失误,老百姓总的感觉是河南在一天天地往好的方面变化,在往前走,不满意的地方肯定也有,主要是恨铁不成钢,但想把一个1亿人口的大省很快地改变面貌也实在不容易。河南现在面临几重压力,处于多难境地。比如很多地方都说要工业兴县、工业兴市,可自己要上什么项目不知道,也难找到合适的工业项目,因为国内整个工业生产过剩,市场低迷,几乎生产什么,市场上就多出什么。可能中部省份都想加快工业化,又难在工业化。    
    市场经济社会是以工商企业家为中心、唱主角的社会,政府要从舞台中心退出来,政府官员要为工商企业家服务,这是一个本质性的深刻变化。    
    历史文化积淀比较深厚的地方在走向市场经济、工商业社会的时候,都表现出文化的不适应性,我觉得中部地区都要深刻地反思这个问题。


第二部  爱恨交织的土地河南:负重与迂曲(5)

    传统文化、传统观念对市场经济的抵阻作用亦非常强,中部地区的传统观念无非就是两种:一是来自于自然经济的小农意识,表现为封闭保守、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农民只要有饭吃,甚至有稀糊糊喝着,就不急于发展。而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却是在民众之中,像河南第一县巩义县,年财政收入四五个亿,人口五六十万,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想着怎么搞经营、怎么富起来。这个地方是丘陵地区,人均土地只有三四分地,有的甚至只有二三分,搞农业没有办法生存,20世纪70年代就逼出了乡镇企业,当时主要是生产农业机械,像抽水机、钻机,还搞过炼铁,有各种小手工艺技术,这么多年发展下来成了河南第一县。我曾经比较过:巩义县的民众中蕴藏着经济意识、商品意识、工业意识,有一种发展的强烈动力,谁到这个地方当县委书记、县长都省心;而其他地方的农民有一两亩地,他们就会守着这块地不思进取,没有再发展的冲动,有的甚至还想着一定要生一个男孩,一定要比兄弟或邻居多一个男孩,还是认为没有男孩或者比人家少一个男孩会抬不起头来,而多了一个男孩就可以高高地抬起头来。小农经济落后的文化仍是中原大地的一个沉重包袱。    
    二是长期的封建社会形成的封建政治观念,尤其是官本位意识严重。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最深层次的标准,就是一个人到世界上来走一遭,最后到底活得好与不好,成功还是不成功,就看你有没有做官。官做得大与小,这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一个尺度。这个现象在整个中国都存在,但我感觉在河南、陕西一带更严重。    
    中国的政治中心有两三千年在中原,北宋以前就开始在这个地方,一代一代传下来,总是以家族中有人当过官为荣,家族甚至你的亲戚邻居中有一个人当大官,众人都觉得特别欣慰。现在还有些人只要在人前一说起自己的同学是什么官,姐夫、侄儿是什么官,那种感觉真是好得很!这就是官本位意识的具体表现,形成了我们这里的优秀分子和社会精英不像沿海地区的人那样去谋发展,要给自己创出一份事业,成为工商企业家,而是创业意识非常淡,甚至瞧不起这些,一门心思地想做官,做了官又一门心思地想办法怎么做大官,社会上长时间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现象非常严重。    
    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一个地方总要想办法发展,你越是不发展就越不能发展。而市场经济社会是以工商企业家为中心、唱主角的社会,政府要从舞台中心退出来,政府官员要为工商企业家服务,这是一个本质性的深刻变化。传统官本位文化与市场经济社会格格不入,后者要让从事工商业的人感觉自己在整个社会环境中最有地位,最受人尊重,但河南现在远没有形成这种环境。比起以前是大有好转,企业家与农民相比,或者与一般知识分子相比,社会地位是高的,但与党政机关的官员相比,还不是主角地位。某些政府官员动不动就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命令企业。文化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在基层一个搞企业的见到一个乡长,心里就会想人家是领导,自己就会把自己放在矮一截的位置。我们在一些县里搞调查,发现大专以上毕业的人除了当医生、教师的,95%的人集中在县乡党政机关,这些人一天到晚没什么事情可干,却想着怎样才能得到提拔。很多县乡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业企业,商业也不景气,你说这个地方发展经济的动力从何而来?现在还出现一种现象,如果你在一个企业搞得不错,一下就把你从企业的一把手提拔到县里当一个局长或者副县长,甚至副厅长,大家都感到你是被重用了。反过来,如果你在企业搞一辈子,那就不是被重用。在江浙地区,民营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兴起,大企业家、知名企业家成群地出现,企业家群体真正成了社会的支柱,而我们有些地方多少年出不来一个好的企业家、知名企业家,而官员队伍倒是不断地庞大,这也是中部地区一个普遍的现象。历史文化积淀比较深厚的地方在走向市场经济、工商业社会的时候,都表现出了这种文化的不适应性,我觉得中部地区要深刻地反思这个问题。    
    在“三个代表”理论中,江泽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