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慈禧通过蔡寿祺的奏折所引起的这场风波,“玩一亲王于股掌之上,遣责之,以示威,开复之,以示恩”(蔡东藩语),使恭亲王的权力大为削减,而自己得以正式执掌朝廷内外大权。此后又进一步对恭亲王领导的洋务事业进行打击和限制,使其“事无巨细,愈加寅畏之心,深自敛抑”,恭亲王可谓进一步退三步,举步维艰,大清帝国刚有点新气象的洋务运动又落在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后面。
由此结果可以看出,蔡寿祺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破坏者,也是历史罪人。
胡平:小人为求一己富贵,不惜败坏大局,蔡寿祺堪称一个典型。他的一生还有着多少“谋人”的情节、诬告的片断,我不清楚,但我清楚在他总状告及时并状告成瘾的表现中,隐约折射出明清两朝赣地讼风如潮的情形。
而历史的吊诡是,蔡寿祺虽做小人,却未获富贵。慈禧要用他时,召其面见,抚慰有加,又赏黄金百两,并允诺日后擢升他为一品大员。慈禧用完他,便像对一盘冷饭残羹,以后不再搭理了,更谈不上“罩”着他。恭亲王及其他坚持洋务的朝臣对他深恶痛绝,他的“为太后而死,死不足惜”的表白,最后换来的却是“即行革职,勒令回籍”的严谴。
蔡寿祺革职后,仍然逗留京师,从此一片潦倒,50多岁就须发皆白。他的大女儿,许配给汉阳袁侍郎的公子,尚未完婚公子就病死了,是所谓的望门寡。他的三女儿,嫁给江夏知县彭祖寿的儿子,可嫁过去不久又死了丈夫。夫死无子很难在夫家立足,出殡那天,她喝了毒药,以死殉夫。
屋破偏逢连夜雨,晚年连连遭遇这样的打击,放在谁的身上不会身心皆痛,茕然孤影?可蔡寿祺不,他拿着两个女儿的守节殉夫之事,到处乞求人家题咏。借骨肉的大不幸,四处招摇,沽名钓誉,此人的无耻,也算是到家了。
第三部 今天曾经的驿站星火成炬,坚冰故我(1)
——走进晚清之三
胡平:晚清江西籍的官员能有影响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还有3位。
湖南是变法维新的风云地,巡抚陈宝箴所领导而由其子陈三立襄助赞画的湖南新政,可以说是清末改革的模范区域,一度闻名中外。
陈宝箴,字右铭,江西义宁(今修水)人,以举人出仕,先后任浙江及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马关条约》签订后,他为国家的危难痛心疾首,曾上疏陈说时局利弊得失。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升任湖南巡抚,他推行新政的功绩,首先在于他打破了湖南自洋务运动时期以来被守旧势力控制的沉闷局面,刚到长沙任职就察劾县以下昏吏20余人,因得亢直美名。在经济上,陈宝箴认为“凡有可以稍裨国计民生者,分应殚竭愚忱,尽其力所能及”,“尤可次第推广”,“以救国民”。他开创了湖南近代工矿业的先河,正如当时《湘学报》所赞扬:
“我湘陈右铭中丞,亟力图维,联属绅耆,藉匡不达。兴矿务、铸银元、设机器、建学堂、竖电线、造电灯、引轮船、开河道、制火柴,凡此数端,以开利源,以塞漏卮,以益民生,以裨国势,善于变法,而不为法所变。”
陈宝箴在发展工矿业中的第一项措施就是奏准开设官矿领导机构——湖南矿务总局。他奏称:“湖南山多田少,物产不丰,而山势层迭奥衍,多矿石之质类,不宜于树艺;唯五金之矿,多出其中,煤铁所在多有,小民之无田可耕者,每赖以此谋生。”陈宝箴的奏请很快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1895年2月,湖南矿务总局在省城长沙正式成立。与此同时,陈宝箴又拟奏了《湖南矿务简明章程》,对办矿的方法、经费、股份、矿质等问题作了若干具体规定。随后开始了大张旗鼓的招股建矿工作。1896年~1897年两年之内即建起了常宁水口山铅锌矿、新化锡矿山锑矿、益阳板溪锑矿、平江黄金洞金矿等大型官办企业,其中以水口山铅锌矿为第一,铅锌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新化、益阳锑矿的大量开采,使长沙省城的炼锑业开始产生。1896年起陆续有民族资本家在灵官渡开设大成公司、湘裕炼锑厂。灵官渡则成为湖南省最大的矿产品转运码头。
陈宝箴的矿务政策对后任的经济决策影响甚深。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湖南创办了阜湘、沅丰两个矿务公司。1903年,巡抚赵尔巽奏准将两矿务公司合并为“湖南全省矿务总公司”,旨在垄断全省的采矿、炼矿之权,抵制外国侵略者攫取矿权的活动。
陈宝箴还与长沙绅士王先谦、张祖同、杨巩、黄自元等商议,创办了和丰火柴公司和宝善成机器公司,陈宝箴倡议创办的这几个企业,实际上是长沙也是湖南最早的近代企业。
陈宝箴还是湖南近代电信业的开拓者。他上任的第一年就与湖广总督张之洞商议,接设湘鄂两省间的电线,湖南一段自长沙省城起,沿湘阴、岳州、临湘一带驿路安设,至湖北蒲圻县境,计程225公里。全线竣工后,在长沙设立电报局,收发官、商电报,是为湘省设立电报局之始。
长沙及湖南近代工矿业的发轫,与外省民族工矿业的产生有很大区别。这就是“长官导之于先,士亦各抒忠义以奉其上,官绅一体,上下一气”,所以“湘省风气之开,较他省犹神且速,为中国一大转机”。确实,“官导于先”,“上下一气”,是湖南维新运动期间工矿业得以蓬勃发展一大关键。
与奠基了湘省的工业化相比,陈宝箴让人耳熟能详、功在后世的是开启了湘人的“民智”与“民权”。
有评论称:办轮船公司、制造公司、及通电报等,设算学堂、武备学堂等,张之洞也做过并称之为“西法”,其性质基本上为西艺。而陈宝箴、三立父子在湖南设南学会、《湘报》馆、时务学堂等,则是实行张之洞所未能实行的那一部分西法,其性质为试行西政。
所谓“开民智”,即包括开发“民权”、“公官权”、“务分官权与民”等现代理念。所谓“开民权”,其具体落实则为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南学会,具有公共论坛性质的《湘报》,具有新政人才学校兼公共论坛性质的时务学堂等,这是近代中国最早实行的地方自治实验暨民权实验。
陈宝箴在湖南进行的政治改革主张渐进徐图,而康有为、梁启超辅佐光绪帝与慈禧太后抗衡,并期盼以激烈的非常手段解决中国的宪政问题,结果反被“后党”以非常手段解决,史称“戊戌之变”。
今人刘梦溪先生曾说:“如果当时的改革能够按照陈宝箴、陈三立父子的主张,缓进渐变,不发生康有为等人的过激行动,清季的历史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1898年9月21日(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慈禧发动政变,幽禁光绪,通缉康梁,杀“六君子”于京城菜市口。10月6日(农历八月二十一),惩处陈宝箴、陈三立父子的上谕发出:“湖南巡抚陈宝箴,以封疆大吏滥保匪人,实属有负委任。陈宝箴着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伊子吏部主事陈三立,招引奸邪,着一并革职。”
所谓“滥保匪人”,即戊戌披难的“六君子”中,刘光第、杨锐均为陈宝箴所保荐,还有两君子——谭嗣同是倡导湖南新政的先进,而梁启超则是湖南时务学堂的中文总教习,与陈氏父子的关系均非同寻常。
湖南是变法维新先进域区,尤为反对变法者所嫉恨——
义宁父子10月21日获惩,第二天,福建道监察御史黄桂钧就上奏慈禧,认为处分太轻,提出:“如陈宝箴之保谭嗣同、杨锐,王锡蕃之保林旭,适以增长逆焰,助成奸谋。此当与发往新疆之李端一例重惩,仅予革职,不足蔽辜。”
10月14日,山东道监察御史张荀鹤又奏陈宝箴巡抚湖南时所设之南学会、湘报馆等虽已裁撤,但保卫局还继续存在:“闻保卫局皆陈宝箴所用邪党劣绅,希图薪水,而后选道左孝同把持尤其,不顾虐民敛怨,酿成乱端,且捏称商民情愿捐资,办有成效。”
张荀鹤还捏造证据,指责陈三立贪赃受贿。幸得接替陈宝箴的新任湖南巡抚俞廉三据实——辨证,诬陷未能得逞。
慈禧对湖南新政的改革成果更是铁腕雷霆,她责令湖广总督张之洞:
“湖南省城新设南学会、保卫局等名目,迹近植党,应即一并裁撤。会中所有学约、界说、札记、答问等书,一律销毁,以绝根株。着张之洞迅即遵照办理。”
第三部 今天曾经的驿站星火成炬,坚冰故我(2)
陈宝箴罢官后,回到江西,在南昌西山(今新建县境内)下筑“靖庐”栖身,生活惨淡凄凉。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卒然去世,终年69岁。
其死因《清史稿》未载,其子陈三立《先府君行状》亦讳而不言。但江西知名学者宗九奇先生曾刊布过一条鲜为人知的材料,即近人戴明震先父远传翁在遗世的《文录》手稿里,有如下的记载: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6月26日,先严千总公(名闳炯)率兵弁从巡抚松寿驰往西山岘庐宣太后密旨,赐陈宝箴自尽。宝箴北面匍匐受诏,即自缢。巡抚令取其喉骨,奏报太后。”
至此,这位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的改革者,也未能逃脱那拉氏的魔掌。
如同义宁陈氏一家三代的学术思想,是近现代中国一宗极为重要的学术思想财富,义宁陈氏一家三代——陈宝箴先生(1831~1900年)罹难于戊戌政变;伯严三立先生(1853~1937年)在当七七事变爆发后,忧愤成疾,拒不进食,拒不服药,以身殉国;寅恪先生(1890~1969年)死于“文化大革命”。他们不仅与近现代中国之悲剧命运息息相关,而且都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