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世纪的孤独-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煎熬中,他渡过了那段比较危险的文学沉默时期。

  1975~1981年这五年的“文学罢工”实际也是他文学创作的调整时期,这次文学创作中断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抗议智利的军事政变,因此,无论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来看,还是从他所从事的事情来看,他都可以说是一个热衷于政治、热切关注现实的作家,他作品中出现的场景无论是虚幻的,还是现实的,从某种角度来看,都带有很浓重的政治色彩。

  经过五年多的“文学罢工”和在各方面的充分积累准备,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81年又开始了他的小说创作。

  1981年4月,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出版了新作《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这部小说由哥伦比亚出版社出版,在西班牙语国家中再一次引起了轰动。但是,西方文艺评论界对他这部小说的反映有些不同。赞扬这部书的评论者认为,这部小说的文字精练,结构严谨,将虚幻的和现实的场景结合在一起,将夸张与写真、戏剧性的冲突与爱情的纠葛熔于一炉,是部十分难得而又“成就卓著的优秀作品”。批评的人认为,加西亚·马尔克斯究竟是有五年的时间没有创作小说了,因此,从作品中可以看见他对小说创作已经比较生疏了,认为“作为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已经丧失了表达能力,丧失了他那种写景时感人肺腑的渲染和描写才能”。“其中不少段落,读来是令人感到单调乏味的”。

  诺贝尔文学奖之后

  1982年10月21日,一个消息震撼了拉美文坛并响彻在世界人民耳畔——诺贝文学奖授予 《百年孤独》的作者哥伦比亚著名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这个消息使哥伦比亚全国一片欢腾,拉丁美洲的文学界也为此殊荣第四次降临在拉美文坛上而欢欣鼓舞。

  1982年以后,加西亚·马尔克斯更加成了世界文坛引人注目的人物,而他的小说创作也因而越发不可收拾。

  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出版了他的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清晰地阐明了自己对于文学的看法,和对文学创作的独特而天才的思考。1984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发表了他的著名电影文学剧本《绑架》,1985年 12月6日加西亚·马尔克斯发表了他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霍乱时代的爱情》。小说以十九世纪中至二十世纪初哥伦比亚加勒比海沿岸地区为背景,以男主人公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弗尔米娜·达萨为主线,表现了由爱情、老年、死亡这三个互相关联的部分组成的主题。这部小说,无论在题材、内容还是创作风格、表现手法上,与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前的作品很不相同。拉丁美洲文学界、批评界对他的这部作品这些突然的转变,感到大惑不解,对小说本身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很多。

  为了写这部《霍乱时代的爱情》加西亚·马尔克斯曾一度“失踪”。他先辞去了《观察家报》星期日专栏撰稿人的职务,排除了由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给他带来的一切干扰,然后谢绝了与朋友们的一切来往,包括中断电话联系。这段时间他主要居住在墨西哥,有时也悄悄地回哥伦比亚的卡城待上一段时间。当然,在小说的意向披露之前,没有人能够了解他卡城之行的原因。当他再次出现在朋友们面前时,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朋友们说“我已把牲口圈好了”意思是他的小说已经大功告成了。与写作 《百年孤独》的年代相比,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次的写作环境大为改观。这部小说一经问世,便在十个国家同时出版。

  紧接着,1987年,加西亚·马尔克斯投入到创作描写美洲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的传记小说的创作中。那个时候,创作这个名为《迷宫中的将军》的长篇小说难度是相当大的。因为那时候,即1987年初,正当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写作进入关键时刻时,哥伦比亚的另一作家以同一题材,同一内容写成了西蒙·玻利瓦尔的传记小说《解放者的骨灰》一书,并已经由西班牙的行星出版社的波哥大分社出版了,可以推想,这本传记小说的问世无疑给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创作情绪带来了某种冲击和压力。他不得不重新考虑全书的所有细节按排和艺术构思,因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落入别人的套路而失去自我,也就有可能留下日后遭人非议的口实。因此,这部《迷宫中的将军》的写作,竟耗去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四年之久的时间和精力。小说于 1989年1月份完稿,并于1989年的3月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数家出版社同时出版,并引起了意料中的良好的热情反映。

  同时,在1986年中,加西亚·马尔克斯还曾利用创作的间隙创作了《米格尔·利廷历险记》等小说。

  孤独,一个无法摆脱的世界

  —— 《百年孤独》评介

  内容介绍

  自由党军人奥雷连诺·布恩蒂亚上校带领的军队与保守党军队进行作战,结果被保守党军队打败,上校被捕并被判处死刑。

  面对执行枪决的行刑队伍,奥雷连诺·布恩蒂亚上校回忆起故乡马孔多镇的往事和自己的身世。原来,马孔多镇是上校的父亲霍塞·阿卡蒂奥·布恩蒂亚带着一些年轻人在人烟绝迹、无人问津的一条小河边建立起来的。原因是,他的父亲霍塞·阿卡蒂奥·布恩蒂亚和自己的表妹乌苏拉成了亲。因为是近亲结婚,乌苏拉表妹非常害怕自己生出个长有猪尾巴的孩子来,便不肯与丈夫同房。慢慢地村里人都传说布恩蒂亚不通人道。一次在斗鸡中,他赢了邻居普罗登肖,普罗登肖由于输了心里不痛快,便当众奚落挖苦布恩蒂亚不能讨好老婆。布恩蒂亚不堪忍受这种侮辱,便拿起长予与他决斗,在决斗中,普罗登肖被刺中了咽喉,当时死亡。从此,普罗登肖的鬼魂经常出没在布恩蒂亚的家里来纠缠布恩蒂亚。布恩蒂亚夫妇一恨心,就远走他乡。镇上的一些与他们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怀着冒险的乐趣,也跟着他们夫妇走了。他们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了两年多的时间,最后在一条荒无人烟的小河边上安营扎寨。当天晚上,布恩蒂亚做了一个梦,梦见他们住的这条小河边建立起了一座城市,房子都是用镜子做的,叫做什么“马孔多”。于是,布恩蒂亚便决定在此定居建立一个村镇,名字就用“马孔多”。

  后来,乌苏拉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霍塞·阿卡迪奥是在旅途中生的;小儿子奥雷连诺是第一个在马孔多镇延生的人;女儿叫阿玛兰塔,从小由一个印第安女仆看管照料,三个孩子都很正常。

  几年之后,马孔多人口增到了三百人,每年的3月份,总是有一伙吉卜赛人到马孔多镇来,带来镇民们从未见到过的磁铁、望远镜、放大镜等新鲜玩艺儿,有时甚至还带来冰块,最后还送来了一座炼金试验室。

  布恩蒂亚对炼金简直着了迷,成天足不出户、埋头搞他的炼金试验。小儿子奥雷连诺也就是后来的奥雷连诺·布恩蒂亚上校跟着父亲整天泡在试验室里。大儿子霍塞·阿卡蒂奥不久就跟一个经常来家里帮活的用纸牌算命的女人皮拉发生了两性关系。当皮拉告诉霍塞·阿卡蒂奥说她已经怀孕时,他非常地恐惧。后来,霍塞·阿卡蒂奥去看新来的吉卜赛人部落的表演时,却看中了一个吉卜赛姑娘。从此,他不辞而别,跟着吉卜赛人远走高飞了。霍寒·阿卡蒂奥的母亲乌苏拉得知儿子出走的消息后去寻找。五个月后,她领着一帮男男女女返回到马孔多镇。原来乌苏拉没有找到儿子,却在无意中找到了她丈夫吃尽千辛万苦也没有找到的与外界的通道。马孔多人丁兴旺,从此繁荣起来。

  不久,一个人把一个小女孩带到了布恩蒂亚家里。小女孩带着一张摇椅和一只装着她父母骨殖的口袋。布恩蒂亚夫妇收养了这个小女孩,并给她取名叫雷贝卡。这个女孩有一个嗜食泥土和石灰的怪癖,还患了会传染的不眠症。很快,全家、全镇的人都被她传染而患上了不眠症。全镇上的人整日整夜地不想睡觉,而且毫无倦意,更为严重的是,得了这种病会失去记忆力。于是,布恩蒂亚想了许多办法在全镇开展了一场跟遗忘作斗争的运动。幸亏老吉卜赛人墨尔基阿德斯来到这里,他配制了药水给大家喝,使大家恢复了记忆。

  布恩蒂亚因为孩子长大,人口增多,决定扩建新房,门面漆成白色。这时新任镇长莫科特命令所有房子都要刷成蓝色。从马孔多创立之日起,布恩蒂亚就是镇里的当然权威,他不能容忍别人来对他发号施令,一怒之下,他把镇长赶走。不料,没过几天镇长带着六个赤着脚的士兵及一辆载着他老婆和七个女儿的马车又回来了。后来,双方妥协,莫科特一家住了下来。

  奥雷连诺随父亲去了镇长家谈判时,爱上了镇长未成年的小女儿雷麦黛丝·摩斯柯特,后来,两个人结了婚。跟大家所担心的相反,雷麦黛丝表现得出奇的自然、庄重和熟谙世务,很快便赢得了布恩蒂亚全家的喜爱和敬重。但是,后来雷麦黛丝却误服了阿玛兰塔对雷贝卡下的毒药,不幸暴亡,腹中还怀着双胞胎。此后,奥雷连诺便天天和岳父打牌,消磨时间。

  那个时候,正好赶上保守党和自由党竞选镇长,莫科特倾向于保守党,奥雷连诺同情自由党。不久,自由党与保守党打了起来。保守党的军队开到了马孔多镇,占据学校做司令部,严厉搜查武器,枪毙自由党分子。奥雷连诺带人冲进学校,杀死了保守党军官和士兵,委派他的侄子阿卡蒂奥 (即奥雷连诺的哥哥霍塞·阿卡蒂奥之子)镇守马孔多镇,自己则投奔自由党梅迪纳将军的部队。后来,成为名闻全国的奥雷连诺上校。

  自由党战败,奥雷连诺被捕并被判处死刑。此时,他回想起儿时他父亲带他去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