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8 食 品
远离陆地时脂肪是最难得的食物。脂肪中贮存着极大的热量,所以它有足够的资格在你的救生箱中占一席之地。管装黄油、猪油或酥油都很适用(图10)。脱水肉砖(图11)尽管味道不大好,但营养丰富且易于保存。巧克力(图12)无疑是好东西,但不宜长放,应定期更换。必须带上盐!(图13)简单的可以携带盐块,或者选用更好些的含有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其他矿物质的电解盐粉。
4、9 救生袋
严寒条件下,一只长200厘米、宽60厘米的大聚乙烯薄膜袋也可以救命。意外情况下可钻在里面,这样可以防止热量散发,即使薄膜袋里凝结的水汽会弄湿一点你的衣服。如果有既能透气又能保暖的薄袋当然更好,这样可以同时解决水汽问题。
5 刀 类
一把刀在紧急求生时是无价之宝,谨慎老练的探险家总会随身携带它。然而刀也是危险物品,常被用作残杀的工具。如果乘机旅行,作为标准反劫机程序之一,你应该遵循飞行员或机组人员的要求主动交出刀具。此外,当气氛紧张或者面临尴尬局面时,无论如何也不要随便显露刀枪。
5、1 刀的选择
多锋折叠刀是非常有用的工具。但如果你仅能带一把刀,应选择那种适于通常用途、锋利且结实耐用的刀具,从砍柴到挖野菜或者给动物剥皮都用得着。有些刀柄上嵌有指南针,还有的刀柄中空,以便内放一些救命之物。但问题是,中空型刀柄可能不那么结实,刀柄上的指南针在经历几次奋力砍柴之后也失去可靠性。如果丢了这把刀,那些救命之物也就随之失去了。所以最好还是把其他救生物品放入救生箱系在腰带上。
切记:锋刀利刃代表着你的力量。刀在你的所有生存装备中举足轻重,应保持刀锋锐利以便随时可用,但不要误用。千万不要将刀口向树上或地下扔。保持刀锋清洁。如果有段时间不用,应擦油后放回刀鞘保存。
当历险于封闭偏疏之地时,要养成经常检查刀具的习惯。这应形成条件反射,尤其是过了艰难危境之后。随时注意察看所有兜袋和物品应成为探险者的第二天性。
5、2 折叠刀
考虑到便于携带,折叠刀就很有价值。木柄折叠刀给你的感觉会相对舒服一些:手上有汗时也不易打滑,而且如果刀柄由单块整木制成,就更不易把手磨得起泡了。
刀把(a)是理想的:单块圆木构成,刀柄脚横穿刀柄并于末端封紧固定。如果圆木刀柄破裂了,可以用布或麻线缠绕柄脚。刀把(b)由两片木柄铆接在圆木上,容易使手起泡。刀把(c)容易在铆接处断裂,特别是用于干重活时,并且短小的柄脚会导致一时难于找到合适的新把。刀把(d)应该固定牢固并且有一能穿在腰带上的环。
5、3 月牙型弯式砍刀
这是一种马来人惯用的弯月型大而重的短刀,对于日常生活来说过于笨重,不便携带,但对于野外生活或工作来说是很理想的。最好用的砍刀以刀锋全长约30厘米,整刀重量不超过750克为宜。刀锋面最宽处约5厘米,末端深入木制柄把中。弯月型刀刃最适于砍柴,并且刀锋前伸有利于保护握刀的手。即便相当粗的圆木它也能砍断,这对于盖棚子或扎筏都有很大好处。
弯月型砍刀的刀刃可分三部分:B部分适于劈柴砍骨头之类重活;A部分刀刃利薄,适于给动物剥皮;C部分刀刃也很锋利。A和C部分刀口不易损坏,B部分尽管锋利,但由于常干重活,所以还是容易卷曲或形成缺刻。
刀鞘必须带有能固定砍刀、使之安全的袢扣,还应有一扣环以便穿在腰带上。有些刀鞘在正面还有一个能装小块磨刀石的口袋。
切记:砍刀刀刃划破刀鞘露出来的危险性是存在的。拔刀时千万不要用手去握刀刃所对刀鞘那一边(见图中a),这样会有危险。养成总是握刀背所对那一边的习惯。
5、4 如何磨刀
任何沙岩石都可磨刀灰色粘质沙岩石可能最好。石英也不错,只是很难得。花岗石也可用,取两块片石彼此磨平一面。理想的片石一面光滑一面粗糙,平时可装在刀鞘正面的小口袋里。用片石粗糙面打磨卷口,用光滑面使之锋利。关键在于磨出的刀刃必须锐利而且耐用,并不易产生缺刻。
磨刀时右手握紧刀柄,左手手指轻稳压住刀面,沿顺时针方向运动。磨刀石表面应保持湿润。刀面与磨刀石表面应保持一稳定不变的角度,刀面上的石屑会提示你相应的角度。刀面回拽时左手手指不要加力,那样易于造成反口。磨刀时逐渐减压会使刀刃变得精致锋利。另一面也应按顺时针方向来回磨。
刀刃轮廓类型:A型过于锐尖,会很快用损;B型很好;C型过于精细,容易产生缺刻。
6 正视灾难
当灾难降临时,如果只是一味浪费时间顾影自怜直至身心崩溃,那很容易。而且,鸵鸟政策、自暴自弃或者妄想一切只不过是场恶梦等等都是毫无益处的。抱有这种态度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只有积极行动起来方能拯救自己。
一位健康者、一个营养状况良好的人,只要有信心,从生理上讲就一定能承受相当大的灾难。甚至在伤病状况下,性情坚毅者也一定能胜利渡过难关、奇迹般地恢复。
生还的难关
求生处境下,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得承受很大压力。根据面临的不同境遇,你必须征服以下某些或全部难关:
□恐惧与焦虑
□伤病与疼痛
□严寒或酷暑
□饥渴与劳累
□剥夺睡眠
□厌倦与烦躁
□隔绝与孤独
你能应付自如吗?你必须应付自如。
良好的训练和丰富的知识会带来自信。在面临求生境地之前,你必须拥有这些。事实上,你拿起本书就已经预示你主观上有充实自己的意识这也是真正的开始。信心能帮你战胜恐惧、厌倦、绝望和孤独。
良好的身体状况对于能否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你的能力越强,生存状况也会越好。起初,为了保证安全,或在危险之境长途跋涉,你可能不得不放弃睡眠。不要等到那时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没有坚持下去的能力,这已经晚了。要通过平时不断训练来确保自己的能力,不断发掘自己应付劳累和长时间放弃睡眠的潜力。
为了寻找食物和水,你可能会不辞辛劳,因为它们会缓解饥渴,但同时这也会使你疲惫,进而迫切需要一处能使你充分休息的容身之所,以便恢复消耗掉的精力。记住,不要过分为之劳累。经常性地小憩一下,同时也可估量一下局势。
疼痛和发烧是身体状态不佳或已受伤的警告信号,它们自身并不意味着危险本身。疼痛可以控制和征服,它的生物学功能在于提醒你何处有损以便采取保护措施。有时,为了避免带来更严重的伤痛甚至死亡,你不得不忽略这份痛苦。
复合性骨折伤员如果只是躺在原地不动,无疑是在等死。要获取帮助,必须寄希望于从孤立无援之地长距离爬行到获救处。
治疗伤痛当然越早越好,可事实上,极度专注于某事或某物时,这种疼痛感会暂时性消退或减轻。但也要记住,忽视小痛或小脓泡也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7 基本需要
生存的基本需要是食品、火、庇护所和水,它们各自的重要程度取决于你所处的环境。沙漠地区水是最首要的问题,在极地圈中避寒场所和水是最首要的。在获得幸存的努力中,确定你的首要需求是步骤之一。
只有历经长时间的饥饿,才会导致一名健康者死亡,因为人体贮存的能源也能使生命维持很长时间。毫无掩蔽地暴露在风雨与寒冷之中,即便在温带地区也是致命的。浸在极地冰水中即使是几分钟也将导致死亡。通常食物很少可能成为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即便在难寻之处,首先要面临的可能还是其他方面。在极端条件下,首要的是蔽身之所不仅是指身处天寒地冻的极地或者酷暑沙漠,还包括云烟氤氲的山区。在这些地区,火源也是至关重要的。
7、1 水
绝大多数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都会把水看作当然的资源。他们如此习惯于开关水龙头,除非极端干旱导致水资源短缺,否则他们不会想到还会有缺水问题。然而,对于海难或洪灾之后的幸存者来说,尽管四周被水包围,却得不到可以饮用的水。世上也有许多地方,除非下雨,否则就得不到水。其他生存必需品本书随后介绍,但水对于普天下万物都是最重要的。
生命离不开水。所有生物都依赖于水,所有的生物也都含有水。没有食物,正常人平均能活三周,但没有水三天也活不了。水需要优先考虑。不要等到水都用光了才想到去找水。保留你珍贵的存水,尽最大努力去寻找水源。流动的水源最理想。尽管将水煮沸或者利用化学净化剂都可以杀菌消毒,但流动水还是更好一些。
人体的75%是水。水使人体维持恒温,使肾脏行使排泄功能,使人拥有清醒的头脑,使心脏正常跳动。但是体液是有限的,身体消耗的水分必须及时得到补充,否则健康和工作效率都无从言及。
水分损失
正常人平均每天耗水2~3升即使静卧者每天也要消耗大约1升水。正常呼吸会从人体带走水分,随着工作强度加大和气温的升高,深度呼吸和出汗也会促使人体失去水分。病人的呕吐和腹泻更会增加水分丧失。必须不断补充水分以维持正常水分平衡。通过饮水和食用含水食品可以补充水分。
如何维持体液平衡?
为了使水分消耗降至最低程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多休息,少活动。
□不要抽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