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十条 保费、分保费收入应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
1。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保险责任;
2。与保险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
3。与保险合同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六章 成本和费用
第九十一条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 济利益的流出 ;成本是指企业为提供劳务和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垫付的款项。
第九十二条 金融企业的营业成本,是指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业务 经营有关的支 出,包括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手续费支出、卖出回购证券支出、汇兑损失、赔款支出、死伤医疗给付、满期给付、年金给付、分保赔款支出、分保费用支出、未决赔款准备 金提转差、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转差、长期责任准备金提转差等。
第九十三条 营业费用,是指金融企业在业务经营及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各 项费用,包括 :固定资产折旧、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电子设备运转费、安全防卫费、企业财产保险费、邮电费、劳动保护费、外事费、印刷费、公杂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理赔勘查费、职工 工资、差旅费、水电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修理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会议费、诉讼费、公证费、咨 询费、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取暖费、审计费、技术转让费、研究开发费、绿化费、董事会费、上交管理费、广告费、银行结算费等。
第九十四条 金融企业应支付职工的工资,应当根据规定的工资标准等资 料,计算职工 工资,计入成本费用。企业按规定给予职工的各种工资性质的补贴,也应计入各工资项目。
第九十五条 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其他各项费用,应当以实际 发生数计入成 本费用。凡应当由本期负担而尚未支出的费用,作为预提费用计入本期成本费用;凡已支出,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应当作为待摊费用,分期摊入成本费用。
第九十六条 金融企业必须分清本期营业成本、营业费用和下期营业成本 、营业费用的界限,不得任意预提和摊销费用。
第七章 利润及利润分配
第九十七条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一)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和营业费用加上投资净收益后的净额。
(二)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减去营业税金及附加,加上营业外收入,减 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是指金融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业务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 、处置抵债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等。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抵债资产保管费用、处置抵债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 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应当分别核算,并在利润表中分别反映。
(三)资产损失,是指金融企业按规定提取(或转回)的贷款损失和其他各项资产损失。
(四)扣除资产损失后利润总额,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或加上)提取(或转回)的资产损失后的金 额。
(五)所得税,是指金融企业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
(六)净利润,是指扣除资产损失后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
第九十八条 金融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应当按照以下规定进行核算:
(一)金融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
1。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 得税。
2。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 ,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可以选择采用递延法或者债务法进行核算。在采用递延法核算时,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 ,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进行调整,但是,在转回时间性差异对 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时,应当按照原所得税率计算转回;在采用债务法核算时,在税率变动或 开 征新税时,应当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进行调整,在转回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时,应当按照现行所得税率计算转回。
(二)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企业应当合理划分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界限:
1。时间性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 干期内能够转回。时间性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金融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确认为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形成应纳税时间性差异。这里的应纳税时间性 差异是指未来应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
(2)金融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待以后期间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减,从而形成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这里的 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时间性差异。
(3)金融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形成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4)金融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可以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减,从而形成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2。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 会在以后各期转回。永久性差异有以下几种类型:
(1)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为收益。
(2)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
(3)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不允许扣减。
(4)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允许扣减。
(三)采用递延法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包括:
(1)本期应交所得税;
(2)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或借项。
上述本期应交所得税,是指按照应纳税所得额和现行所得税率计算的本期应交所得税; 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或借项,是指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用现行所得税率计算的未来应交的所得税和未来可抵减的所得税金额,以及本期转回原确认的 递延税款借项或贷项。按照上述本期所得税费用的构成内容,可列示公式如下: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 金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
=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 行所得税率
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本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即前期确认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率
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增加本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即前期确认本期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率
(四)采用债务法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包括:
(1)本期应交所得税;
(2)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3)由于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对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的调整数。
按照上述本期所得税费用的构成内容,可列示公式如下: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增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减的递延所得 税负债
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或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累计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或累计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