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中国作家对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级艺术》阿其烈·伯尼托·奥利瓦著。这些书所给予我们的,不是教科
书的,也不是正统理论话语,它不是给我们一种说法,而是让我们超越
原来的看法,正像是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所说:“后现代知识并不
仅仅是权利的工具:它净化了我们不同层次的感觉,增强了我们支撑无
限的能力。”

还有一些新生代小说也很好,如海天版的《新生代书丛》中的李冯
的《庐隐之死》,朱文的《弟弟的演奏》等,以及东西、王彪、刁斗的
三本迄今尚未买到,他们是当代有活力的作家,他们给文坛带来另样的
声音,让最广泛的读者认识还需要时间。

此外,东方出版中心版的帕斯的《双重火焰》,是一本诗性文论,
精妙!看预告也是一套丛书,但目前只见到一本。我在《时尚》第一期
做了书评。

周国平:读书应该是个人的事情

对于书界的活动我很少参加,现在读书都在读同样的书,这是
以前没有的现象,这与媒体宣传有关。比如前一段关注的热点:自
由主义问题,对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潮进行了讨论,《读书》《方
法》都在谈。读书应该是个人的事情,学者、媒体、大众用不着一
窝蜂。

请谈谈哈耶克的自由主义。

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一书,是三联1998 年出版中文版,

“自由主义”主要指经济上的、社会上的“自由”,先在《南方周

末》介绍,以后形成了学术界的热点。


1998 年您个人都读了哪些书?

围绕我的专业,主要有关于王国维的书,以及德文本的尼采;

闲书有拉美作家博尔赫斯的、奥地利诗人李尔克以及美国蒂利希《存

在的勇气》,这是一本哲学与宗教的书。

你怎样看宗教?

宗教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我不是某一个宗教的教徒,不属于某

个具体的教派,但我具有宗教精神,广义的宗教精神和具体的宗教

没有必然的关系。

文化革命所呈现的狂热你是否认为也是一种宗教呢?

那是最违背宗教精神的。

请你说出你认为1998 年最应该受到关注的书。
一个是刚才说过的《自由秩序原理》,一个是丹麦的科尔·凯
博尔的《或此或彼》,四川人民版的。科尔是存在主义的先驱。

戴煌:对历史必须要正视

今年主要是历史反思的书值得注意,如朱正的《1957 年的夏季》,
牛汉、邓九平主编的《事业文丛》的三本:《原上草》《荆棘路》《六
月雪》(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还有韦君宜的《思痛录》、邵燕祥的
《人生败笔》、丛维熙的《走向混沌》等。

对历史必须要正视,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要彻底反思,否则就有重
蹈覆辙的危险。现在的年轻人不但对反右不理解,就是对文革也莫名其
妙,不愿意讲过去,就是不愿意正视教训。

李国文:重读经典

我很少读畅销书,最近只是重读经典。今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一套简
体横排的《二十四史》相当不错。原来出版的《二十四史》共有二十大
本,要占半个房间,由于住房小一直没买。今年出版的是精致的缩印本,
原来8 页现在变成了1 页,用的是5 号字,读起来也不费力。

并不是我骄傲不读现代作家的书,而是这些书越写越水,没有什么
文化味。对于现代作家来说,文化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技巧的积累是
很重要的。中国的事都是与它的历史相关的,不读古典的史书,不涉猎
丰富的汉文化,就无法真正了解当代中国发生的一切。有的当代作家仅
仅研读外国某一作家的作品,模仿其风格,然而作品毕竟是写中国的事,
是写给中国人看的,又怎么能写好呢?作家只有学贯中西,方能写出真
正的好作品。

林宋瑜:我看到一面镜子

1998 年的中国出版界和读书界,仿佛一壶烧开了的水,卟卟卟卟地
喧腾着,标志着俄罗斯自由知识分子文化复兴运动的一个世纪前的“白


银时代”成为中国讨论精神的人们的热点。我听到关于受难的心灵,忧
郁的灵魂,以及如何获救的问题作为“白银时代”的文化与文学的基本
主题被反复阐释和演绎,讨论在一个平面上呈现杂陈的色彩,生活中的
事实却真正令人沮丧地流淌着灰色的受污染的河水。“白银时代”是以
爱伦堡、帕斯捷尔纳克、肖斯塔科维奇、别雷、布尔加科夫等等名字组
成的,这是一群看来多么不切实际的人们,执着于理想,也执着于思索
本身,像是濒危的最后生物,赫然入目地遗世独立,作为时代的精神标
本。

我们可以说是在激情消失的时代遐想激情。在澄清知识分子身份,
谈论“在场”于“缺席”,像打捞沉船般地打捞新儒学、旧国学,并以
开放的姿态迎接后现代、结构和解构,我们热闹的话语依然在灰暗地流
淌。爱默生早就划分“以思想为职业的人”和“思想着的人”两大类别,
现在,我的角度正好让我观看“以思想为职业的人”,如何技巧地操作
“思想着的人”遗落的材料。

“白银时代”中的《见证》(肖斯塔科维奇)、《人·岁月·生活》
(爱伦堡)、《追寻》(帕斯捷尔纳克)等等,阅读把我们逼向人本身:
人的位置和人的尊严。精神不是思想者的产物,而是心灵作为人类真正
的眼睛永远寻找的一簇野地灯火。只有永不放弃,灵魂才有可能是活着
的有价值的存在下来。这是一群百年前的俄罗斯知识分子,他们的记述
布满琐屑的物质事实,却如此撼动百年后中国以读书为职业的阶层。我
看到一面镜子,一面虽以蒙尘却未变形的镜子,映照我们苍白的缺乏生
动表情的面孔。

这些感受,我已经在《精神究竟什么颜色》(载《文学自由谈》
1998。6。)一文中表述,可以参见。

刘心武:是建立体系的时候了

对于1998 年的好书我只能说出一套,就是《周汝昌红学精品集》,
这是周先生一生红学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它包括6 册:《红楼梦新证》
《曹雪芹小传》《红楼梦真貌》《红楼访真》《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
楼梦的真故事》。该书出版的意义在于它成体系,过去以经为纲,人文
的生态环境容不得个人的观点,做学问很难建立个人的体系。现在环境
宽松多了,是建立体系的时候了。如今学术界流行一句话:建立体系才
是硬道理。零敲碎打是不行的。

《红楼梦新证》于50 年代初出版,当时影响很大。这本书开辟了曹
学,毛泽东也曾肯定过这本书的研究成果。

《曹雪芹小传》是曹学的一部分,研究曹雪芹的家世,可以更好地
理解《红楼梦》。

《红楼梦真貌》研究的是版本学。讨论各种版本之间的差异,何种
版本更接近真实的《红楼梦》。

《红楼访真》研究的是大观园学。探讨大观园到底在哪里,结论是
恭王府是大观园的蓝本。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是文本研究,研究文本的内涵,这是最重要
的。


《红楼梦的真故事》研究的是探佚学。书中指出后40 回显然与前80
回的艺术境界相差很远,有些事实也对不上号。80 回后应有28 回,并列
出“有情榜”,共有108 人,分9 等,每等12 人,除了原著中的金陵十
二钗,还有补全的副十二钗。书中还认为林黛玉应为沉湖而死,贾宝玉
应与史湘云结为夫妻。

该书不但红学研究者要读,普通读者也不妨读读,因为它有一定的
趣味性。

丛维熙:中国文坛现状是多元化并存

1998 文坛一大热点是对历史反思的书,由于其说真话,吐真情而受
到欢迎。这类书的出版是历史的必然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的
一种进步。中国文坛现状是多元化并存,各种作品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
依据。

刘震云的新作《故乡面与花朵》翻看了一部分,感觉正是作者有甘
于6 年寂寞的精神,才有了这“花朵”。我认为作者写作该书调动了生
活的全部积蓄,各种艺术手段并用,是一本好书。

邵燕祥:推荐的只有《朱正文集》,《从百家争鸣到二家争鸣》

今年实在没读什么新书,要说可以推荐的只有《朱正文集》,《从
百家争鸣到二家争鸣》。

伍立杨(人民日报主任记者):当代作家的书大部分急功近利

我不喜欢当代作家的书,这些书大部分急功近利,不能给人以享乐,
不能给人以启迪。我喜欢读民国时期的书,民国短短38 年,却出现很多
名人、大家,其成就远远超过当代。

别人送我很多畅销书,我都转送别人了,觉得没意思。《世界文明
史》算是比较好了,但还是不精炼,过于细枝末节,没法看。

王文元(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远远没能做到

我认为余洁的《铁屋中的呐喊》不错,文笔清新,表达了作者真实
的思想,这就很难得,开辟了文坛一代新风,对文坛的老调子有所改变。

李泽厚的《世纪新梦》相当不错,它包涵了哲学、政治学、社会学、
美学等多种学科。该书也是学风真实,不同于注释式、学究气的学风。

如今出版的新书越来越丰富,然而好书并不多,中国一个泱泱大国,
国民不读书是很悲哀的。有人不读当代的书是因为书不好,只好重读经
典。像《世纪新梦》这样的书就提示大家,书中还有真知真言,还要读。

我认为每个人都在读书、写书、做人。社会上只有一部分人用笔写
书,但写书的人是从周围的人汲取营养,间接地说这些人也在写书,文
明是大家创造的。写好书的能力不全在功底多深,水平多高,关健在于


有良心,有面对现实的勇气,就象在《皇帝的新装》中指出皇帝没穿衣
服的勇气。

1998 年书界相对于前几年有生气,但与80 年代中后期比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