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国重工业立刻展露出近40年和平发展积蓄的能量,在随船一起赶来的二十多名中国工程师的带领下。从卸货到运抵不莱梅港外围的机械厂进行组装,第一辆安装了60mm、40倍径炮塔的CK01型坦克,在4天后就组装测试完成。
11月1日,德皇威廉二世突然出现在不莱梅,并且在第一装甲军团刚刚建立的训练营地兴致盎然的观看了由4艘坦克组成的现场演习,滚滚黑烟中冲出来的钢铁怪兽,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征服了这位脾气略显古怪的德国皇帝!
而蔡锷在当天也获得了德皇威廉二世慷慨的首肯,进入德国参谋部参与具体装甲军团战术的策划,当然,威廉二世最关心的自然是坦克部队形成战斗力的最快时间!
“四个月……至少要四个月,贵国已经获得了CK01坦克的建造授权,但要形成自主的生产线和维修能力,即便以德国的工业基础,也得四个月左右……而且,根据我们的判断,如果这一武器原型泄露,英国、法国的工业能力显然足以在数个月内完成仿制设计,到时候恐怕将是一场消耗战!”蔡锷十分坚决的否定了这位皇帝陛下希望两个月内参战的假象。
稍晚时候,蔡锷从不莱梅向北京拍发了加急电报,德国方面通报了东线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激战的最新消息,战争的发展让德国也开始不安起来……
因为,俄罗斯帝国在这场因奥匈、塞尔维亚争端引发的战争上,投入了让奥、德两国都惊讶的军事力量,在奥匈帝国第三军团东线失利后,奥军统帅康德拉大公丝毫没有意识到俄国投入的军力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在进攻、进攻、再进攻的奥军一贯作战思想指引下,他从左翼发起了出乎俄国人预料的攻击。
俄军统帅伊万诺夫将军虽然取得了左翼东线的初战胜利,并且将展现推进到达维自逆差河一线,但是,伊万诺夫对奥匈军力的判断显然也出现了失误,在第四集团军送回的消息误导下,俄国人也认为,东线遭遇的奥匈帝国第三集团军所部,应该是奥匈大部队的前锋。
所以,突前的俄国第四、第五集团军并没有急于渡河作战,要知道,如果被对方压制在河岸上,这毫无悬疑会是一场大悲剧,而随后俄国右翼遭遇康德拉大公指挥的左翼突袭。则让俄国人产生了另外一个误判,伊万诺夫将军的参谋们甚至想他报告,俄军集结在正面的军队,似乎在人数上并未达到实现预期的压倒性优势。毕竟,对方出现了两翼齐攻的态势,这无论如何不像是兵力劣势的表现。
29日起,奥匈帝国左翼前锋甚至翻越了比斯兹扎迪山左侧高地,与驻扎山北乌斯奇基的第13军交火。双方各自都莫不清楚对方的实力,所以交火虽然激烈却未发生猛烈攻防,当天下午,左翼一路突进的奥斯曼帝国奥芬博格第四集团军终于在萨诺克外围迎头撞上了俄国鲁斯基第三集团军。
奥军发起了极其猛烈的进攻,第四集团军所辖15万大军猛烈攻击俄国设立在城市外围的阵地,并对阵地周围高地展开了激烈争夺,由于双方都是刚刚推进到交战为止,以至于重火力都未曾跟上,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让奥匈帝国第四集团军指挥官奥芬贝格将军产生了误判。
对方炮火根本不像大规模军团的实力,虽然奥军第四集团军重火力还在身后20公里的山路上。但是,完全是基于主动进攻的战争理念,战争就这样激烈的碰撞爆发了!
相比而奥匈第四军团的积极求战,事实上军力近乎2倍于奥军的俄罗斯帝国鲁斯基第三集团军反倒是打的颇为保守,除了不断向交战线派出后备军外,完全没有考虑进行主动进攻的计划……结果,一场事后让两军都哭笑不得的萨诺克战役就这样打响了。
持续两天的进攻后,奥军原本的攻势遭遇了处处碰壁的结果,多路发起的进攻毫无起色,非但没有击破对手防线的迹象。反倒是各军损失惨重,这直接导致了第四集团军各部陷入了慌乱的状态,到了31日下午,当伊万诺夫将军派遣的增援部队出现在战场上时。奥军第四集团军开始陷入了彻底的崩溃状态。
当俄国人发起两次试探性进攻后,奥军的颓势立刻被迅速放大,等到夜幕降临时,奥芬博格将军发现军团已处在崩溃边缘,他做出了整个战役中最正确的决定,参与进攻的7个师一片混乱的放弃阵地。当夜就窜回国境线以南,一路跑到35英里外的伦贝格才得以重新集结。
大量溃退的奥军当夜通宵达旦如潮水般涌进伦贝格,场面之壮观,让第二天早晨赶到伦贝格的康拉德大公也是震惊不已,在伦贝格前线用早餐之时,这位奥军前线最高指挥官已经清楚地意识到,紧随第3集团军的失利,第四集团军也已经经受了一次无情的打击,唯一庆幸的是,俄国人显然也没搞清楚状况,只派出了小股部队尾随进攻,随后被伦贝格外围的地方部队阻击。
到这时候,康拉德大公已经意识到这场东线战役根本就是个巨大的错误,稍晚时候,从交战部队送来的情报汇总,让他立刻明白了自己面对的状况,正面该地区俄军各路纵队的军力综合远远超出了奥军统帅部最初的想象,而俄国人采取的则是齐头并进,根本没有给予奥军任何打击凸起部的机会!
11月1日,奥匈帝国向德国方面通报了战况,希望德国尽快对俄国宣战,从侧翼打击波兰方向的俄**团,从而减轻东线俄国至少3个集团军对奥匈帝国的压力……但这显然不符合德国目前的计划,德国参谋部同日向奥匈帝国提出的严厉的警告——伦贝格防线万万不可失守!
等消息传到北京时,周瑞东内阁正在就战时物资管制进行内阁讨论,巴尔干的局势虽然危急,但军政部事实上早就预判过,光是奥匈对抗俄罗斯帝国,实际上原本就没有什么胜算,不过,奥匈帝国的失利,显然大大超出了预期,所以,一天后,军政部总长许寿山向内阁提出了参谋司策划的北线计划!
是时候,让俄国佬头痛一下了!(。)
第1258章 哈萨克斯坦的烽烟()
11月3日,毗邻中国新疆伊犁军区的哈萨克斯坦扎尔肯特城突然爆发原住民示威,当地原住民因为入冬后粮食供应紧张而进行抗议,要求给予更多的粮食发放!
当然,这一要求很自然被当地哈萨克自治政府否决了,而驻扎在当地的俄国中亚陆军部队却在这场地方政府与民众的纠纷中坐了壁上观,原因也很简单,毕竟当地原住民主要是哈萨克族人,而驻防的俄**队也是哈萨克族步兵团,如今俄国内部的经济状况确实很糟糕,加上战争爆发后,采取的物资管制,老百姓闹事,显然有着各种理由。
不过,这次的原住民示威事件却出人意料的迅速发酵,短短两天里,巴尔喀什湖以东阿拉木图等数座城市纷纷出现骚乱,而骚乱的缘由则直指因战争导致的管制,正在全力关注巴尔干局势的圣彼得堡,也很自然注意到远东的状况……要知道,如今远东早已经过了由帝国说了算的时代。
圣彼得堡立刻电告北京领事馆,当天,俄罗斯帝国驻华公使谢尔盖爵士立刻拜会了北京外交部,谨慎的向中国政府打探意图,当然,北京方面都义正言辞的表示,中国政府对欧战保持中立,但对于涉及中国边境稳定的事件,将密切关注。
北京方面不痛不痒的回应,显然让谢尔盖公使完全摸不着头脑,潜意识中,对于哈萨克斯坦地区出现的骚乱,他显然认为必定有中国的参与,不过,这种揣测显然没法拿到台面上来说,至少,目前哈萨克斯坦那边的骚乱根本看不出任何中国人参与的痕迹。
而圣彼得堡方面催促回电的电报一封接一封,谢尔盖公使最终不得不谨慎的回复,他认为中国方面与该事件关联度不大!这一电报立刻让圣彼得堡作出了武断的决定……
9日,西伯利亚军团受命进入已经被骚乱原住民和地方哈萨克军人控制的哈萨克斯坦北境塞米伊城,但已经控制当地的哈萨克地方组织拒绝向军队投降,而是要求进行谈判,随后,隶属西伯利亚军团43师的陆军部队向城市开炮。
战斗完全呈现一面倒的情况,仅仅2个小时候,塞米伊城所谓的对抗就彻底瓦解了,当地原住民推选为地方自治首脑的多萨耶夫少校等十余人被捕,并于当天就被就地枪决。
随后,忠于沙皇的西伯利亚军团两个师沿着铁路线一路向南,虽然遭到持续不断的对抗,但这些有原住民、退役士兵和警察组成的地方力量,显然无法对抗装备精良的西伯利亚正规军,至少在11月15日之前,整个哈萨克斯坦骚乱的平息速度还让圣彼得堡略感放心。
但是,16日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骚乱消息,如同炸弹一般引爆了整个俄罗斯帝国的局势,似乎因为战时物资管制以及经济迟迟未复苏的不满,一场席卷全国的工人罢工、民众游行示威发生了!
而进入哈萨克斯坦刚刚一周的西伯利亚军团两个师的军队,也在想南方城市推进中遭遇到巨大的麻烦,原本平息的城市,各种抗议乃至武装袭击事件频发,更离谱的是,在临近巴尔喀什湖地区的塔尔地库地区,竟然出现了人数超过数百人的大规模武装人员,并导致进入这一地区的一支俄国小分队被歼灭。
等西伯利亚军团所属43师调集骑兵团赶赴塔尔地库时,却根本找不到对方的踪影,这里靠近河道与山区,地形复杂,即便是机动性极强的哥萨克骑兵也无法进入山区作战,这一消息,立刻被送往北方的军团驻扎的新西伯利亚,希望派遣更多的军队进入广袤的哈萨克斯坦地区。
而同日夜里,在临近伊犁边境的戈壁滩上,一批穿着破旧军服的哥萨克人从另外十几个赶来的哥萨克人手里接收到30匹驮马运载的货物,然后趁着夜色再次穿越边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