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老公养成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忆中的家人更像是挂在全家福相框里看着好看的照片,而现在,她重新来活一回,才知道,才看清楚家人原来可以这么生动,让人感动。

    苏小灿整理好自己的心情,抬头,认真地看向苏建国的眼眸,解释道:“爸,我也不是非要自己去买自行车,原本就是想着自己去城里读书了,要买一两身看得过去的衣服,不要让自己这么土,可是我妈她上来就说自己有新衣服穿就该知足了。

    我就想着,自己要是拿着钱去买自行车,说不定搞搞价,能省下点钱给自己添件衣服。

    我知道自己这么做,看起来好像很臭美,很不懂事,很浪费。砖厂里的女工才每个月200块钱的工资,我张口就要400块钱乱花。

    可是,爸,我真心觉得自己现在的这些衣服太土了,在村里上学,大家都一个样,还没有察觉。

    周一的时候,我一见那看着就十分有气质的老师,教室里坐着的那些个同学,就自卑的不行。

    我也不要求跟城里的孩子们一样穿得怎么洋气,就普普通通,不要太土气就行了。

    爸,你要是也觉得我的要求很过分,就当我什么也没有说过。”

    苏小灿说到最后,都觉得自己没脸了,也是,自己一个小屁孩,臭美什么?真当自己是什么大人物,有多大的脸面,就是穷讲究。问题,你还在啃着老,……

    越想越自我厌恶了起来,不然,她再想想其他办法吧?!她记得大姑苏红花有一手的好裁缝手艺,自己的好几件衣服都出自她之手,要不要,找大姑帮自己改改衣服算了。

    苏建国边听着苏小灿说话,边抽着烟,没一会儿的功夫,整个人都被烟雾掩盖住,让人看不清楚表情。

    苏建国沉默了一下下,熄灭了手中八毛钱一盒的红梅烟,道:“我知道了。晚上吃了饭,我再跟你妈商量商量,好好说道说道。”

    苏小灿已经自我反省了一下,又找到了省钱的解决方法,就没有把这件事放到心上。

    晚饭后,一家人坐在客厅里,二十五瓦的灯泡闪着橘红的灯光,时不时地闪烁那么一下下,苏建国坐在沙发上继续吞云吐雾着,郑淑贤和苏小灿姐妹俩拿着小凳子坐在沙发前,全家人守着二十寸的彩色电视机,翻来覆去换着只有七个台的电视台。

第十一章 老旧的四合院() 
苏小灿真心对现在的电视剧没有什么感觉,前世看的大片多了,对现在这些小打小闹、背景服装拍摄老旧的电视剧,是提不起半点的兴趣。

    还有一种错觉,昨天还在看五十多英寸的液晶大电视,现在看小方框里满是雪花点的屏幕,实在寒碜人呀!

    但这个时间点,在精神生活无比困乏的农村,她实在是找不出更多的乐子了。要不,拉着苏小兰去爷爷那边的老四合院逛逛去?

    说起来,她这周生病,都是家人来看她,都没有好好出去逛逛哎!至于她之前的那些个小伙伴们自从听说了她要转到城里读书,都觉得她背叛了众人,一致跟她冷战,都没有来看过她。就这点小消息还是周婷婷某天停电,四处黑灯瞎火地偷偷跑来告诉她的。

    苏小灿现在怎么也算是“大人”,对这些小孩子们怄气的行为一点也没有放到心上,等时间长了,把她们凉够了,再约出来好好玩两天,什么事情都解决了。

    倒是她爷爷家的那个四合院,她心里想念很久了,那是个典型的S省民居,没有某家大院的气派和规模,但也是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好几代人住在那里,就是苏小灿小时候都在那个院子里长大的。

    那时候,苏建国和郑淑贤出门打工,苏小灿就成了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和最小的小叔苏建民带着,吃着百家饭长大。

    即便是前世三十多岁的时候,苏小灿仍记得小时候,每次吃饭的时候,端着一个小碗,往四合院门口的小通道里一站,几米的通道,挤满了一二十口人,从院子口走到门口,这人碗里夹一筷子,那人喂一口饭,妥妥地就吃饱了。

    大家不要笑话这样吃饭不卫生,那个年代,老人口里嚼着干了的馒头,都要嘴对嘴地喂了小孩吃,还说这样出来的小孩结实。

    好吧,她是真记不得自己没牙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长大的,虽然她现在也十分唾弃这种行为,觉得好不卫生,奈何,八十年代末她们这个不发达的小城镇一个闭塞的小农村,实在是发展不出什么高文明。

    前世,也不知道是二零一几年了,他们家的那个四合院因久未有人住,塌了,仍旧没有人管。

    说来,那个四合院占地挺广的,要是被人买了做宅基地,都可以其一栋小单元楼了。

    只是,奈何那片地方,关于房产所属的问题实在是复杂难解。

    要知道那个四合院,除了正院,外面还有三个不小的大跨院,虽然大家都是一个姓,都姓苏,但那都出五服了,也就爷爷的爷爷们那一辈估计比较亲近了,各是各家的房子。

    她还清楚地记得,那个四合院里住着五六家人,曾经最鼎盛的时候,都有三十多号人,院子里抬头低头都是人,一张火炕上能睡下四五个人,也没有什么男人女人的严格区分,大家帘子一隔,该干嘛干嘛。起码一个屋子里是一家亲人。

    你想想,那个时候苏小灿的祖母还在,加上苏小灿的爷爷苏荣发和奶奶陈翠莲、苏建国五兄妹,光他们一家就八口人,这才南屋一个大屋子。外加上院子里四个角上,有三个偏厅,都还住着人。再外加上三个跨院住着的三家人……

    那叫一个热闹呀!

    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更是应了那句老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九十年代末,特别是二十世纪初期元古市煤炭效益好到顶峰时,各家的手头也宽裕了起来,慢慢地都搬了出来,各自修起了三大间的小洋楼。

    慢慢地,四合院就冷清了,最后空了。

    记得有一次过年,她跟着苏建国去老宅子贴对联,那记忆深处的青砖还是那样大,却角角落落都开始风化。院子里记忆中原本生机勃勃的样子,变得一片灰败。

    头顶的四方天空还是一样的大小,但屋檐已经变得破破烂烂,东缺一块,西短一角。木质的窗棂都开始腐烂,有些玻璃已经碎了,有些上面还飘着一两块碎纸片。

    院子里热闹的时候,连小燕子也喜欢凑热闹,每个窗户的角落上都是燕子窝,淘气的孩子们总是喜欢板着凳子掏一楼的窗台上的燕子窝,就这样也挡不住燕子们来这里落户。经常夏天院子里凉见衣服,本来光线就不好,老人们还要时不时咒骂两句:“该死的小燕儿,又拉屎到衣服上了!”

    到最后连小燕子都嫌弃这里的冷清,没有一只了,只剩下孤零零的燕子窝证明着院子曾经的繁华。

    一声叹息之后,对老旧的四合院,苏小灿更多了几分感怀。

    想来现在才是1996年,四合院里的人还比较多,虽然没有她小时候那样边边角角的房子都住着人,也有十来口的人,分出来的大都是跟苏建国一样,长大成人了,要求出来自立门户。

    虽然不像苏小灿小时候那样,一个四合院边边角角的小房子,都住着人,但十来口人还是有的。

    苏小灿捅捅苏小兰,引得她看过来,小声在她耳边说道:“我们去爷爷那边玩会儿吧?”

    苏小兰撇撇嘴,她才不要去呢,那里到了晚上就是一堆人,坐在路灯下喂蚊子,有什么玩的,一点都没有电视好看。

    “我不去!”

    苏小灿继续煽动着苏小兰,诱惑道:“小兰,我跟你说,咱们爷爷最会讲故事了。我们找他给我们讲故事去,就听爷爷小时候的事情。”

    苏小兰屁股粘在凳子上了,眼睛粘在电视上,连个眼神都吝啬地不舍得分给苏小灿一分。

    苏小灿气结,她还不相信了,以她三十多岁的高龄,还糊弄不了她一个九岁的小孩!

    没等苏小灿出招,苏建国先发话了:“小兰,你跟你姐一起去你爷爷家玩会吧!我和你妈正好有事要商量商量。”

    苏小兰可以不搭理苏小灿,但不能不听苏建国的话,父亲的威严在小孩子心目中还是挺让人害怕的。

第十二章 毛毛虫() 
于是,饭后八点刚多一会儿,苏小灿就拿着手电筒,带着苏小兰出门了。

    虽然这个时候,苏家村作为一个大村,算是有点小钱的村子,已经安上路灯了,但还是电线杆还是十分的稀疏,灯泡也不算很亮,中间隔着好几段路都黑灯瞎火的。

    这要是放在后世,两个小孩天黑了还出门,准被人给拐卖了。

    这个时候的世道和人们还十分的淳朴,像苏小灿和苏小兰在村里读幼儿园、小学,从来都是一个人上学,一个人放学,顶多后来两姐妹一起上下学,从不要大人接送的。

    一说起上学,苏小灿就想起了自己悲催的小学五年时光,整整上了五年的早自习,早晨五点半起床,六点之前赶到学校跑早操,上早自习。

    数年如一日呀!

    她记得这一年过了十一之后,苏小兰放完秋季(不是暑假,农村为了收秋专门放的假期)再去上学,小学就取消了上早自习,改成上午八点上课了。

    真是悲催的童年呀!

    这一回忆,还忆起了她上了三年初中,接着上了三年的早自习,每天五点就得起床,上高中的时候,初中也不上早自习了,也改成八点上课,周末的休息日也从一天半改成两天了。

    可惜,她在一中读书,高中管得特别严,一个小时都恨不得掰成两个小时来用。早晨六点早操,六点半开始上早自习,晚上十点上完晚自习。周末半天假,一个月放一回两天的大假。

    苏小灿每次回忆起这段心酸史,就觉得自己是被时代抛弃的一代人,什么好时光都没有赶上,坏事都赶上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