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在197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德丰让包先生买了,太古拆了,怡和走了。这丫头眼光可以啊,她还弄了啥在手里?”

    老郭尴尬的笑了笑,张兴明说:“没事,她那边我给了她最大的自主权,只要保证任务完成,其他的我都不管,也不会去问她,你说吧。”

    老郭有点不好意思的说:“她一般会找我商量一下,所以有些事我就比较知道。怡和本来是和李先生在谈香港电灯,李先生只出股价的8成,后来习小姐也参与了,因为在和记上有合作,后来和李先生达成协议,双方共同出资收购了香港电灯,价格是股价的8。5,用了三十四亿港币,一共收购了港灯的51。1股份,李先生的长实占26。1,你占了25,也是最大个人股东,股仅仍然是委托给的李先生。习小姐说经眼光和经营上她很佩服李先生,跟着发财就好,股权委托给李先生也是安他的心。”

    张兴明盯着老郭上下打量了半天,直到老郭都冒汗了才说:“行啊老郭,把我的投资经理给拿下了啊,真没看出来她看上了你哪一块。什么时候结婚?”

    老郭脸都红透了,说:“还没有商议啊,刚开始啦。”

    张兴明搓着下巴想了一会儿,说:“行,她这么安排的挺好,对于股市这一块我懂的不多,而且我对金融这一块说实话不是很感兴趣,那就这样吧,她安排就好,不过你们偷偷拍拖不告诉我这事咱没完啊,等我想想怎么罚你们。公司就叫长风置业好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大家一致叫好,地产公司的名字就这么确定了。

    确定了研究所的地址,大家上车离开,柳教父正事办好了,想去看望一下自家老爷子,张兴明让老郭另外安排车子把柳教父送过去,并安排了几个人随身服务。

    这边,大伙去往中环。

    这也是这次张兴明来港最重要的事情,收购银行,进入金融业。

    嘉华银行,永安银行,海外信托,这三家银行的收购谈判工作已经进行了几个月,现在终于有了结果,让张兴明心里很激动。银行啊,以前就是每天看他们的脸色了,横也是你不对,竖也是你错,他们天然就站在制高点上俯视众生,一切老百姓在他们眼里都是垃圾。

    历数后世国内的五百强公司,一水的国资,排在前几名的,银行,石油,通讯,为啥他们那么牛?为啥他们的经营那么出色?

    银行:坑老百姓呗。

    通讯:坑老百姓呗。

    石油:别那么说我啊,我没坑老百姓,坑老百姓那种太没技术含量了,我都瞧不起他们。我坑的是国家。(哭)爹啊,可怜我一下吧,你看看,我又亏了,亏大发啦。(边哭边把从兜里冒出来的钱又塞回去。)你看我把油运外国卖,亏啦,你看看现在,食堂都设不起啦,办公室才装个十来万的灯啊。

    ……

    张兴明知道,今年,中国将成为亚洲银行的成员国,并且逐渐放开了金融系统的一些管制措施,巨资进入香港,力求借香港为跳板,挤入国际金融业中去。

    中银大厦的修建就是中国决心的体现,这可是后世的香港十大建筑之一。

    还有中信体系的建立,仁氏背靠中央复出,重新走上资本舞台。

    可惜的是,仁氏中信开局不利,一个金德兰案差点把整个体系干翻,费了好一番手脚才算过了这一关,中间折腾了差不点十年的时间。

    不过这些和张兴明就没有任何关系了,他不可能放弃机会成全仁氏,再说回来,仁氏的经营能力他真的非常怀疑,如果不是背靠国资,别说以后的发展了,中信能不能活过三年去都是个问题。

    汽车再次穿过海底隧道进入中环,这回遇上堵车了,从进隧道到出来整整一个小时,爽的不要不要的。

    当他们到达恒生的时候,习舒蕙已经早到了,坐在那喝咖啡,老郭在一边陪着,两个人低声说着话。涉及到大宗收购,做为投资公司老总的习小姐是必须到场的,老郭这就是完全自己往上搭了,和他一毛钱关系也不存在。

    张兴明一行人坐下,咖啡还没来,郭大班就过来了,手里捧着厚厚的资料。

    因为涉及到的全是金融业务,又需要郭大班来主导,张兴明是干脆把这项收购业务委托给了恒生的,这样郭大班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参与了,至于以后的事,那是个人的选择,和本案无关。

    郭大班讲,习小姐问,张兴明听。

    习小姐经过这一段时间的锻炼,真的是令张兴明刮目相看,玩游戏讲话就是这个角色的天赋能力极强,自带加成光环。

    一问一答,四十多分钟过去,张兴明也听了差不多。

    嘉华银行是肯定要拿下的,价值也不高,不到四亿港币,它有近三十处网点,多处是自有物业,在德辅道中有自己的总部大楼。业务发展也不错,各项金融类业务都有成熟的经营经验和团队。

    永安银行是永安郭氏的产业,郭家以百货和保险业为主,银行本身就是附带产物,属于是剥离不良资产,郭氏是希望借此得到注资好扩张他的百货业,但事实上他的增长资产却几乎有一半是来自地产买卖,因为当初在上海创业时的经历,郭氏对物业的自有化非常重视,开店必盖新屋,最差也是买下产权,他在香港经营几十年,商业上进展一般,但大楼和各种物业到是弄满了兜。永安大厦还曾经一度是香港最高楼。

    张兴明说:“永安银行除了能提供一些熟练工人还有什么?他要的这个价格是凭的什么?”

    郭大班得巴得巴说了半天,张兴明说:“这样吧,我要永安人寿大厦,具体你们去谈,说实话这个永安银行接过来也是要注销合并的,它本身的业务对咱们来说可有可无,如果不加栋楼我要他干嘛?”

    事实上永安银行是在上环的永安中心,也是郭氏的自有物业,不过那边张兴明看不上。

    接下就是海外信托了,但是郭大班并不看好对海外信托的收购,因为事实上和祥的银行建立起来以后,也是以为集团服务为主,主要经营地也是国内和香港,并不具备同时经营海外信托的能力和需要,于其收购海托,还不如干脆拿下恒隆或者友联,合并后网点也以直接利用,还能获得港府的友谊。

    要知道事实上香港政府是特别喜欢参与一商业纷争的,像原历史上李超人和包先生的收购战,就是港府直接介入的,直接和李超人说:“包先生对港府有大贡献,政府希望包先生能够在这次收购战中获胜。”然后李超人就退了几步,把手里收购来的股份都让给老包了。

    习舒蕙也支持郭大班的意见。

    张兴明无所谓,反正自己就是想开家银行而已,收购一个嘉华已经就够用了,其他的收与不收也没啥影响。

    于是方案敲定,总价十亿港币收购嘉华,永安和恒隆三家银行,收购完成后,三家合并,成立香港恒大发展银行,总部就放在中环,永安中心将改名恒大发展大厦,做为总部驻地。

    原嘉华银行总部大楼更名维尔大厦,做为习舒蕙投资公司的总部。

第483章 我要建一栋最高的楼(3)() 


    这种收购肯定还是习大经理出马,这一段时间以来她在香港和在日本股市的操作,让她在香港投资公司中也是小有名气,而且港府对英资公司有很强的倾向性,收购过程中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定好章程,张兴明又自由了,细节问题自然有习大经理和老郭兄弟去搞定,为了自己美好的前程他们也会努力的。香港被英国人统治了近百年,人们的思维和各个方面实际上非常西化了,你看国外的各种打工皇帝打工王子,在中国就一个也不会出现,即使出现也是如流星一样一闪而过,这就是国情不同文化不同带来的结果。

    在国外,打工也能有大发展,一个职业经理人会被老板当成宝贝,会尽最大可能满足他的各种需求,而国内则不同,一方面,有了点资本就想单干了,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中国人骨子里就有强烈的造反心理。另一方面,企业发展起来了,老板就会觉得可以了,可以把这个踢了,吃的太多,企来还是交给自己家里人比较放心。

    更多数的国内经理人,还没等露出头角,就已经被老板的“家里人”弄死了,这个管不了,那个说不服,整的好像经理人才是企业拥有者,各种操心,而“家里人”则像是打工的,各种败坏。企业一个计划成功了,功劳是各种家里人的,计划失败,经理人马上就成了罪人。

    所以,国内永远也不可能产生专业的职业经理人。

    把事甩完,张兴明和二哥才有时间来到设计公司。

    现在,申记建筑设计公司已经不再是几年前的小公司了,张兴明已经授意习舒蕙对申记进行了投资扩大,占股51。

    各省的扩张计划虽然有统一图纸,但还是要进行微调设计的,必竟地块地形还有土质都有差别,不可能一套图纸打天下,那就不是建筑企业应有的态度。

    当然,重点是京bd区的建筑设计,张兴明相信,这个设计拿出来,绝对可以让申记响誉世界。

    “我要建一座世界上最高的楼。”这是张兴明对申记的设计总监说的第一句话。

    “这栋楼建起来,必定会让京城成为全世界报纸的头条。”

    “这栋楼会让一百年后的人们在世界建筑史上看到申记设计事务所的名字,还有参与的那些人。”

    张兴明拿着京bd规划区的地形图拍着桌子说:“这bd建起来,申记必定会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各位将成为国际建筑界的名人。”

    “这里是我的初步构想,具体的得你们来完成。人不够去找人,去挖去请,花钱不怕,我要的是结果,要万无一失。”

    凭着记忆,张兴明把几栋建筑的外形结构,尺寸以及防风避雷的技术方法全部整理了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