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在197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所有的同学的父母里,大昌和宝秋的爸爸是打孩子最狠的,狠到用铁丝吊起来拿皮带抽,他俩的爸爸我们这些同学见了都躲着走,都怕,话说那个时候,家家孩子都挨打,一到晚上吃饭点像比赛似的一片哭声。

    除了猫瞎乎,夏天里还有一样游戏是参与人数多的,就是滚铁环。

    用钢筋焊一个圆圈,有的甚至都没焊,就是做成一个圆形带着个小缺口。然后用八号铁线做成推手,一边是握把,一边是个U字型,把U字顶在铁环上一推,铁环就转着向前跑,孩子就跟在后面推,有的家长愿意弄的,在大铁环上用钱丝做成一些小铁环套在上面,一跑起来哗啷啷的响。

    玩的时候,经常是一群孩子排成一个纵队,每人手里推着一个铁环,顺着胡同小巷弯来拐去的跑,孩子们大呼小叫,汗水沾着灰土流的满脖子满脸,一个一个像花猴子一样,铁环哗啷啷转动,玩的厉害的从头到尾都能让铁环不倒,一直转,然后就牛哄哄的看着别的孩子,其他孩子一副仰慕的样子。

    我是没有过自己的铁环的,哥哥到是有一个,不过是别的孩子给的,那时我只是看别的孩子玩,自己从来没玩过这个游戏,也算是童年的一个遗憾,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我和哥哥没有,是爸爸不给做?不知道,记不清了。

    至于吹肥皂泡玩手指游戏,就是女孩子玩的多了,男孩子也有玩的,我和哥哥就玩过,不过这种游戏都是在家里自己玩,极少有其他孩子参与进来,也没什么大意思,只是那个时代,什么都没有,在家里也只能这样娱乐了。吹肥皂泡算是奢侈游戏,那玩艺要消耗肥皂的,那个年头肥皂是家里的宝贝东西,哪家会让孩子随意祸祸啊。手指游戏也是,这个需要用手电筒,把灯关了,打开手电筒,照到一面墙上,然后用手指做出各种形状,兔子,狗,鹰,被手电筒照到墙壁上,栩栩如生。这也得偶尔玩,费电池,有时候大人看见了会骂,弄不好屁股还得挨几下。

    其他男孩子玩的多的,就算是骑马打仗了。

    一群小小子,拿着木棍树枝,有的还在上面绑上条红布冒充红樱枪。找一个有土包的地方,或是上下坡的地儿,大家手心手背分成两伙(手心手背,大家一起伸出手,手心向上的一伙,手心向下的一伙),然后一伙选一个司令,两个司令剪刀石头布分出攻守方,然后守的爬到上坡那边,或是土包上面,排开队型,对下面的人说声:“准备好了,攻吧。”下面的这伙便在司令一声令下向上冲,上面的往下推,下面的往上拱,打成一团。

    有的时候推着推着就真打起来了,从上面滚到下面,挨打的坐在地上哭,两个司令就调节,过一会起来擦擦眼泪,接着玩,过一会那边两个又打起来了,司令再去哄。有时候两个司令打起来了,打仗游戏就宣布散伙,两个司令领着自己这边的战士各自找地方玩别的去了,说起来也有意思,一旦分了伙,好像就有了规则了,这时候无论哪一伙的孩子都不会判变,就算两司令打起来散伙了也是跟着司令走的,不会到另一边去玩。

    有时候,哥哥弟弟一人一边,也不会徇私,那时候一大群孩子,经常好几对的哥哥弟弟,也不可能都分在一边。

    如果玩打仗的时候,你不是年龄最小的,你又有一件军装上衣或是有顶军帽,那你当司令的可能性就非常非常高,那时候孩子有顶军帽真是牛气的很,那时代军人形像在孩子心里是无比的伟大的。

    除了打仗,还有玩粉笔滑石笔,不过这年头粉笔和滑石笔都算是精贵东西,也不是人人都能玩上,有笔的画啊写啊,没有的就跟在边上眼巴巴的看着,不时的商量一声:“让我拿一下呗,让我画一下呗,让我摸摸呗”。我们家这里是工业区,粉笔很少,但滑石笔到是很多的,滑石笔是怎么做的不知道,是白色的长条,方形,像石头一样,写出字来是白色的。厂里工人用它在铁上划尺寸画图形,到处都有,弄点出来玩很容易。

    “一个老丁头,管我借俩球,他说三天还,四天还没还,去他妈个蛋,买了三根韭菜,花了三毛三,买了一块豆腐,花了六毛六。”那时候的孩子都会念这么一段,这是玩粉笔滑石笔最基本的玩法,一个呲牙咧嘴的小老头形像的口决。

    等到了冬天,雪把大地埋起来的时候,到处都是一片白或青色,白的是雪,青的是冰。

    有很多地方的冰是意外出现,没有水源也没有河,可就是出现了一大块冰,这种情况非常多。

    冬天女孩子一般就躲在屋里,很少有跑出来和男孩子一起玩的,当然,肯定是有。

    冬天下大雪的时候是堆不起雪人的,想堆雪人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把雪堆起来压实,压得像砖头一样,用雕刻的办法塑,另一个是等开春雪融化的时候,这时候雪是粘的,很容易滚成大团粘在一起。除了这两个办法,想堆雪人只能靠想了,那雪根本不往一块聚,弄起来就散了。所以,那个时代的东北孩子,真正堆过雪人的极少极少,反而是南方堆雪人的多些,因为那边天没这么冷,雪下来就半融状态,是粘的。

    当然,捏雪团打雪杖是行的,这是靠手的温度把雪融成了粘的状态,就握成了团。想和电视里一样戴着手套打雪杖,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一群野孩子奔跑在茫茫白野里,笑着叫着,脸和手都冻成了紫红色,汗水形成雾气在每个小脑袋上升腾,呵出来的热气形成霜凝在帽子檐上,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冬天和冬天里的孩子。

    还有一种危险游戏,冬夏都能玩,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就是“嘎斯”。

    一种灰白色的石头,质地比较软,这东西沾水就沸腾,冒出的气能用明火点着,那时候我们那家家都有“嘎斯灯”,下面一个铁盒子,上部分是一个倒扣的盒子,有空心的铁管,针眼大的出气口,在盒子里放一块嘎斯,装好水,把上部分扣好,里面沸腾后的气从针眼气口冒出来,点着以后当灯用。火柴盒大的一块嘎斯,能烧几个小时。

    小孩子肯定是不会拿这东西当灯用的,而是用来炸。

    在地面上挖一个小坑,撒点尿在里面,把嘎斯块砸碎,放一小碎块在尿里,然后就听哧的一声尿沸腾了。找个罐头盒子,或是什么薄石片一类的,把小坑盖上,稍漏一点点缝隙,等一会,用火柴一点,就听一声巨响,罐头盒能飞十几米高,还带着火光。如果用的是薄石片,就是炸的粉碎,崩的到处都是,当然,里面的尿也是到处都是。冬天就简单了,找个雪窝,把嘎斯放进去就沸腾了,雪直接当水用。如果不盖,只要水不干,这火可以着很久,是冬天打雪杖时烤手的良招,只不过随身带着嘎斯要小心,千万别沾着水或是雪,沾上衣服就烂个大洞。常常是这边弄好了,准备妥当,那边喊个不明真相的孩子过来,等走近了拿火柴一点,“澎”,吓得妈呀一声。

    在冬天,还有一个不是游戏的游戏,就是捡焦子。东北这边大型锅炉很多,每个锅炉冬天都要烧大量的煤,每天下午四五点钟,是锅炉掏炉膛的时间,就是把烧了一天的炉子清干净,把烧剩的炉灰掏出倒掉,填新煤进去。

    于是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的小孩就都围在锅炉房外边的脏土堆边上,等着锅炉房倒炉灰,等倒炉灰的车子一离开,小孩们就挎着小筐,拿着铁丝弯成的夹子,冲上还冒着热气的炉灰堆,忍着烫脚的热度从里面扒没燃透的煤渣,因为过了一遍火但是没烧透,和焦炭差不多,所以叫焦子。

    这东西又耐烧又没有烟,烧起来比煤还好,再说了,这个东西多了,煤就省下了,买煤要花钱的嘛。

    捡焦子就像打仗一样,比眼力比速度,是这时代孩子必备的技巧,看着孩子们灰头土脸的扬着脖子,牛哄哄的挎着装满焦子的小筐回家,就像个胜利的大将军一样,张兴明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后世的孩子哪里能想像得到,他们的父辈小时候,比的是这个,骄傲也是因为这个,当然,这时候弄的再脏,回家换来的也是夸奖,是不会挨打的。

    张兴明上一世冬天还捡过白菜叶,不过这一世家里条件好,就不用上一世那样每天早晨出去捡了,所以也没看着有谁在捡,不过肯定是有的,捡来的白菜叶子都冻得硬邦邦的,好一点的就当菜吃了,不好的喂猪,也是这时候孩子的一项劳动。

    挑水和煤收拾屋子擦玻璃,这都是孩子的活,张兴明上一世是从小干到大的。最难受的就是挑水,个头不够,把扁担两头的铁勾子在扁担上缠几圈,力气不够,一次挑半桶,一缸水挑完,肩头就紫了。

第三十六章 废铁生意结束() 
(求收藏,求推荐票,求建议意见,求书友正版点击)

    再就是过年了,城里鞭炮要比农村足多了,还有许多“花花样”,就是各类滋花,拿在手里的摆在地上的,转的飞的响的炸的,五光十色,不过这东西不是随便放的,大人看着呢,得等到了大人规定的时间才能放。小孩子最喜欢两种东西,一是钻天猴,一个长杆,上面有个像火箭一样的头,点着了“吱儿”的一声窜上天,然后砰的一声炸开。这东西不危险,可以拿在手里放,于是,就有了瞄准的空间。把杆弄短点,因为长了会弯,不好瞄。瞄好谁的后背,拿着的手放松不能使劲,一点,“吱儿”一声,就顶到了那人后背上,然后“砰”,胆小的直接就吓得一个腚墩摔在地上。还有就是吐球,也就是魔术弹,从五发到二百发都有。东北过年家家户户要挂灯笼,小孩子就三五一群,拿着五发的吐球,到处喷灯笼,把谁家灯笼点着了就笑着边起哄边跑,这是一种难得的乐趣。

    还是那个大昌,拿着根二十五发的吐球往楼前面的山坡上喷,结果山上的枯草被引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