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在197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s:感谢卿不是佳人,爱上几岁,robolan119,freelb1234等书友的推荐票。

    话说推荐票对大神来说无所谓,人家要的是月票,可是对新书来说无比重要,大家把票投给我吧。

第三十八章 南下() 
(求支持,求收藏,求推荐,求正版点击,老宁在此竖帖拜谢)

    强大的老爸老妈就这么简单的同意了张兴明的出门请求,再说至从张兴明表现出非凡的聪明才智挣到钱之后,老爸老妈已经不太拿他当孩子看了,大事小情的还习惯问问他再决定,也是轻易就同意他出远门的原因。话说上一世张兴明就干过拿着一块钱自己坐火车去市里的事,也不知道老爸老妈咋想的,就敢让他去,也不怕丢了。

    第二天,张兴明和二哥开始为南下做准备。

    银行存款留五万,这是留给妈妈开店的本金,其余的二哥花了半个月才取完,这个年头取这么大额的存款,真不是一般的难,幸亏前面存的时候关系处理的还比较好,这还花了半个月时间才取完。

    那时候国内还没有专门面对百姓的商业银行,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农业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中国银行主要负责外汇的管理,不对百姓服务,农业银行主要负责国家农业资金及农业贷款,建设银行则是负责国家建设资金的管理及建设贷款,都不针对老百姓个人,那时候只有人民银行有储蓄所,办理存取款业务,不过那时候老百姓存钱的真是太少了,吃都吃不饱,哪来的闲钱存银行嘛。

    那时候也有支票,不过不对私人,私人只能有多少拿多少带着现金出门。

    把钱用几个布包分开包紧了,用线缝死,再套上一个布包,张兴明和二哥,赵志邦,二哥那几个发工资的哥们,一行八人坐着火车南下了。张兴明决定还是先去GD到香岗看看具体情况,姜苏那边85年以后才会火起来,现在不是很急。至于交通工具,其实张兴明真的挺想坐坐这时代的飞机的,而且这时代的火车比蜗牛也快不了多少,飞机也省时间少受罪不是,可是,这个时代啊,时代,坐个卧铺都要有身份有证明的,那个飞机是要提前N久申请,要政审的,还要有事由,有介绍信,有……反正这时代的飞机,不说老百姓,一般的小干部也别有这个念想就是了。

    这时候的绿皮车对张兴明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幸好赵志邦老爸关系够广,从奉天几个人竟然换成了卧铺,卧铺啊,要知道这时候铁路卧铺控制的是相当严的,老百姓出门想坐卧铺?和路雪说了,你想都不要想。那是给国家公职人员、干部准备的,得介绍信啥的一堆文件才能买到票。赵志邦老爸也不知道托的什么关系,给几个人开了个奉天铁路局干部家属到GD办事的证明带在身上,又内部给出了票,由一个奉天站的工作人员领着,几个人才上了车,八个人窝在一个屋里,这时候还没有后世那种开放式的六人铺,只有二人铺和四人铺,带门的,不过不是软卧,是硬的。

    车刚出奉天,几个人已经被乘务人员和乘警查了好几遍,被告之不准大声说话,不准随意走动。这车组还是奉天的,车上乘务人员全是奉天铁路局的员工,如果是广周那边的车组,估计几个人根本就上不去车。

    哐当哐当哐当哐当,足足哐当了五天多接近六天,几个人终于站到了广周火车站的广场上,这一路折腾下来,几个人都没有什么人样了,从里往外的疲惫,张兴明更是二哥抱着下的车,虽然是卧铺,可是吃不好睡不好,长时间的封闭引起的焦燥,让张兴明无比怀念动车时代。

    这时候的广周火车站和杯溪火车站有点像,都是和京城站外形一样的建筑,话说这时代全国大部分火车站都是这形,只是大小高矮不同。火车站外面看上去有五层,比杯溪站高了二层,上面立着红色的金属大字: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紧跟华主席乘胜前进。广场很大,四面空间也很开阔,没有什么太高的楼,广场正对面一个栽着椰子树的环岛,车很多,当然没有后世多,不过和杯溪比起来,那就是车河了,张兴明仔细看了看,大部分是RB车,苏联车,也有欧美的,不过很少,有几辆国产尚海轿车,车型都很时代感,方方正正的,前脸一顺水的一个大内斜边。

    广场就是一个大停车场,停着二十几台车,大部分是面包车,有几辆轿车看不清牌子,长途客车也在这停,公交车也进来,一水的饽饽型辨子车,刷着果绿的漆,前面插着学大庆的红色旗帜形牌子。

    广场上人不算多,比起后世人头铺地的盛况,这都算没人,不过这年头广周火车站可不是一般的乱,83年正是天京人在这当老大,湖杯胡南新江河男各个省的人也不少,时不时就在广场上发生个群殴啥的,离近了就得喷一身血,所以张兴明告诉几个人赶紧离开火车站这片,先找个住的地方,东北人想在这块地儿随便逛那得等86年以后东北人赶走了新江人,奉天帮成立那会。

    几个人顺着人民北路一直走,一直走到公园这边张兴明才放下心来,开始四周张望找住的地方。

    经过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几个人拿着那个介绍信,才在一家旅馆住了下来,说实话要是没这介绍信,几个人住都是问题,不接待啊。

    洗洗涮涮,吃顿饱饭,再睡一觉,几个人由其是张兴明才缓过来,这时代的火车,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由其是这几位没出过远门的人。

    这个时代像广周这种相对发达地区也没什么好逛的,大街上也是灰黑兰的天下,人们一脸倦容骑着自行车,和内地也没有什么大的不同,所不同的就是城市的商业氛围了,商店比较多,商品比较多,当然,人的钱包也比内地鼓一些。

    随便逛了逛,坐了下公交车,张兴明感受了一下这个时代的广周,二哥几个人感受了一下发达地区的新奇玩艺,二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这时候广周这边已经出现了不少私人店铺,多以电子产品为主。83年在广周收录机已经盛行,走在街上不时的能听到这个时代特有的缠绵婉转的歌声,但在辽东这边收录机还是难得一见的高档物品,二哥几个人站在一家电器行门口看着收录机听着歌眼睛都要掉出来了,张兴明就想笑,心想一定弄一些回去,这玩艺在这时代可是挣钱的东西。

    收录机,能收音,就是收音机功能,能放磁带,能录音,有单卡的和双卡的,从一个喇叭到八个喇叭,所有八十年代过来的人,那时候无不以拥有一台收录机为人生目标,那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第三十九章 巧遇() 
(这几天签约期,书友们给老宁涨点脸呗,推荐收藏点击啥的,欢迎大家到评论区提意见。)

    就这样闲逛了两天,张兴明对这个时候的广周已经有了清晰的印像,想着回去弄一个个体电器经营部交给老妈经营,老妈卖了二年多的冰棍,对于经商已经有了较深的感悟,也就不用再接着受罪了,在露天地里卖冰棍必竟还是挺苦的。而且这时候经营家电正好赶上明后两年的全国性家电热潮,一下子就能壮大起来,把生意做到市里去,为以后开办公司做准备。

    (国家79年恢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名称,开始允许待业者自谋职业,开展个体经营,但实际上80年8月才开始真正开始发放个体经营营业执照,在79年到80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大地做小本生意的越来越多,不过都是偷摸的,管不管要看工商的心情。

    80年下半年,中国第一个个体户执照诞生在温州,是卖钮扣的,而在这同期,辽东省这边有些地市的工商局其实还在执行着投机倒把办公室的职权,直到81年才改成工商局,杯溪市81年底才开始允许个人申请个体户营业执照做生意。那时候的营业执照上面还贴着业主的相片,对营业地点营业面积营业额以及价格都有着明确规定,不准许有一点违反。

    张兴明老妈卖冰棍的执照算是中国首批个体户执照了,不过那是居委会出面办的,是居委会的待业者就业指标,如果是私人自己去办是办不下来的。

    83年的时候,国家还没有允许私人开办企业,只允许待业者可以申请个体经营,就是现在所说的个体户,而且招收员工不准超过8个人。这时候江浙和沿海一带的私人商业已经如火如荼,而辽东这边不过是刚开始有人试水,卖些烟酒糖茶小孩零食,后世闻名的奉天五爱市场,这时候也不过还是二十几个为生活所迫的个体户自发的聚集在奉天五爱街的路边练摊。)

    和二哥几个人在旅馆外面的小店吃了饭,二哥几个人一边看着街边景色说笑着一边闲逛着回旅馆,张兴明则是低着头胡思乱想,临近旅馆门口,就听着前面有人争吵,抬头一看,旅馆门前围了十几个人,吵闹声就是从那传过来的,二哥几个人第一时间看向张兴明。一路下来大伙听二哥的,二哥听张兴明的,已经养成习惯了。

    张兴明上一世在广周生活过一年,GD话不会说但日常对话还能听个大其概,仔细一听,好像是一个香岗人在火车站把包丢了,随身证件和钱全没了,想借旅馆的电话往香岗打电话,可是旅馆的人说没有证件和介绍信不接待,一个坚持原则,一个着急向家里求援,就吵了起来。这时候旅馆的人正告诉那个自称是香岗人的人:在不走就要喊警察了。

    这个时代,私人是没权安装电话机的(想装也花不起那个钱,再说了,就你自己装了打给谁?),当然领导除外。只有政府部门,国营单位还有领导家里才会有电话,公用电话更是没有,国内第一套公用电话系统还是84年深镇政府引进安装的,并发行了全国第一套电话卡,2010年的时候这套共三张面值90元的公用电话卡价值50多万。而就在这一时期,国营服务业的电话就基本上充当了公用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