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嫡女来种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叔也在心里暗暗的寻思要不今年再多开两块荒地,都种成黄豆好了。

    赵晴儿把小胸脯拍的啪啪响,豪气地说道:“放心吧,老王叔,到时候你送来多少俺就要多少!”

    在场的人看到赵晴儿这幅搞笑的模样,都纷纷大笑起来,赵王氏摸着闺女的头嗔道:“还老王叔送多少你就要多少,你这个小丫头人小吧胃口还不小哩。”

    赵晴儿不服气的皱皱小鼻子:“哼,娘光知道笑话俺,不信就等着看,等俺真的把人家教俺的东西学会了,说不定到时候就是把咱村里的黄豆都收了娘你还嫌少哩!”

    “行,既然咱们晴丫头这么有志气,那老王叔就多多的帮晴丫头种豆子!”老王叔也笑着跟赵晴儿保证。

    送走了老王叔,赵王氏和赵徐氏两人按照赵晴儿所说的把这一袋豆子给拎到后院晴儿特意留出来的一间屋子里,那间屋子里现在已经堆了有不少黄豆了,都是他们家今年按照赵晴儿说的种的。看着这么一大堆黄豆,赵徐氏有些担心的问道:“晴儿,人家教给你的东西到底行不行啊?”赚不赚钱的不要紧,别到时候这一大堆黄豆都砸在手里就行。

    “大嫂,你就放心吧,人家说了,这东西弄好了可是很赚钱的呢!”看着眼前这一堆黄豆,赵晴儿就觉得心里蠢蠢欲动,信心满满的安慰赵徐氏道。

139 豆腐 1() 
接下来又陆陆续续的有几家人来送黄豆,一天下来,多多少少的也有个小二百斤了。

    等到吃晚饭的时候,一家人都聚在一起,赵晴儿兴冲冲的跟大家显摆自个儿今天的收获,除了赵徐氏仍旧有些忧心之外,其他的人也都为赵晴儿感到高兴,纷纷问赵晴儿到底什么时候才开始弄那些东西,他们可是从好久的时候就听到晴儿念叨了,心里自然是好奇的很。

    赵晴儿心里暗自盘算了一下,豆腐什么的她还比较有把握,应该没什么大的问题,豆干豆皮那些可以在豆腐的基础上再慢慢琢磨,但是酱油她之前可是从来都没有弄过的,只是在网上看到过别人分享的经验,可是偏偏这个又是她急需的,就只能一步一步自个儿摸索着来了,要不先少弄一点儿试试看吧,要是成功了的话明年再大量的制作也不迟。毕竟别看她今天收了不少豆子,可是据她估算,接下来应该也没多少了,村子里估计也差不多就这些存货了。

    第二天一大早,赵晴儿就和赵王氏赵徐氏几个人一起,搬了一小袋豆子出来,仔细的挑妖筛,把里面的杂质和干瘪破损的豆粒挑拣出来,然后把挑选出来的颗粒饱满、皮薄完整的大豆放在一个大盆中用清水浸泡。这水也是有讲究的呢,赵晴儿不是用的家里的井水,而是特意拜托爹和哥哥去东岭的泉眼里挑来的山泉水,比井水要更清冽甘甜。

    夏天气温高,所以浸泡的时间不用太长,大概两三个时辰左右就可以了。本来赵晴儿早就打算做这些东西了,所以当初在盖房子的时候在后院就专门建了几间屋子,可惜后来突然发生了那种事情,导致赵晴儿的计划不得不一下子延迟了这么多年。不过虽然时间过去了很久,但是房子保护的还是很好的,平日里赵王氏也会将会经常过来打扫,因此只要稍微收拾一下就可以使用了。

    其中一个房间里安放了一个大大的磨盘,这是赵全贵找人帮忙新做的,原来家里也有一个,不过那个是用来磨粮食的,比这个要稍微小一些,而且年头也久了,所以在听到须女说需要磨盘的时候,赵全贵就干脆重新帮忙弄了一个新的。现在磨盘早就已经被赵徐氏洗刷的干干净净的了。

    把浸泡好的大豆捞出来用清水洗净去皮,就可以上磨磨浆了。这一步可是个力气活儿,幸好中午吃饭的时候家里人听说下午要开始磨浆就把二哥给留下来帮她们打下手了,不然要是光靠着赵王氏和赵徐氏两个人,估计等磨完这些豆子以后胳膊也要抬不起来了吧。

    有了赵传孝做苦力,赵王氏就负责把泡好的豆子一勺一勺的舀到磨盘上的小孔中,赵徐氏则拿了一个干净的大盆,放在磨盘下面的出浆口的下方,接从磨盘里流下来的磨好的豆浆。赵晴儿也没闲着,她在一旁不时的拿个小勺舀一勺清水随着豆子一块儿倒在小孔里,赵徐氏看着奇怪,不禁问道:“晴儿,这豆子不都是已经泡好了的吗?你咋还往里面添水哩?”

    “多加点儿水可以让磨盘更顺滑,转动的更快更好,而且还能使豆子磨得更细腻。”而且这个加水可也是个技术活儿呢,加水的量和豆子的量要成恰当的比例,而且加水的节奏快慢也很重要,加快了会缩短豆子在磨盘里的停留时间,使得豆浆流出的速度加快,但是这样出来的豆浆就会比较粗一些;反之加慢了呢,豆子在磨盘里的停留时间过长,不仅会使出浆速度变慢,而且会破坏豆浆中的蛋白质,这都会影响到最终成品的出品率。不过这些东西跟她们说了估计她们也听不懂,对赵晴儿来说只要她们知道要这么做就可以了。

    在几个人的努力之下,白色微微带点儿黄的豆浆不断的从出浆口流出,落在下面的大盆中,屋子里渐渐弥漫起了一阵阵浓浓的豆香味,却又不像干豆子那般带着些生涩,反而多了一些柔滑的感觉。

    把泡好的豆子都磨完以后,赵晴儿看看了大盆里的豆浆,感觉还是有些颗粒感,不是很细腻,赵传孝只好又重新磨了一遍,赵晴儿这才满意。

    把磨好的豆浆搬到另一个大屋子里,这个屋子其实是两个屋子合并的,中间有一扇门联通,一个屋子是用来烧浆的,里面砌了一口大灶,地面和大灶周围的墙壁上都贴了一层白色的陶瓷片,这个是赵晴儿拜托孙志阳找人帮忙弄的,因为烧浆的时候免不了会有一些汁水溅出来,如果是用青砖或者是黄土夯地的话,汁水溅上去会很难清洗,这样时间久了以后屋子里就会有一股子腐烂发臭的馊味,不仅是对产品不好,人长期呆在这里面也是受不了的。用陶瓷片的话,虽然价格贵了一些,但是清洗的时候会很方便,而且白色也比较显眼,这样汁水溅上去的话会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

    用大锅烧浆的关键就在于控制豆浆不糊锅,大锅里倒入半桶清水,赵晴儿又稍微放了点儿盐进去,这样不禁可以减轻糊儿和苦涩味儿,而且可以减少待会儿煮浆过程中泡沫的产生,然后才把已经研磨并搅拌均匀的豆浆倒了进去。

    烧火的活儿大嫂赵徐氏自告奋勇的接了过去,赵晴儿也不去抢,这大夏天的,说实话,她还真不爱窝在灶前,而且,关键是这东西只有她一个人知道该怎么弄,所以她得盯着点儿,要是她去烧火了,那等一会儿要是出现什么问题了可怎么办呢?

    赵徐氏在烧浆的时候,赵王氏就按照赵晴儿所说的不时的搅拌一下锅里的豆浆,防止糊锅。烧了没多久,锅里的豆浆就开始沸腾,不一会儿就咕嘟嘟的冒出了一大堆泡沫,很快就超过了锅沿,赵徐氏慌忙问赵晴儿道:“晴儿,锅开了,是不是要把火停掉啊?”这东西开锅开的也太没有一点儿预兆了吧?弄得她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

    赵晴儿一边指挥赵王氏把泡沫都捞出来,一边跟赵徐氏说道:“不要,大嫂,火先不能停,豆浆还没烧开呢!一会儿俺告诉你停的时候你再停。”

    “可是,这泡沫都溢出来了!”赵徐氏不懂,这玩意儿难道和做饭不是一个道理吗?做饭的时候锅溢了就说明饭差不多已经煮好了啊,再停火烧焖一会儿就行了。

    “这些泡泡都是假的呢,等捞完了就好了,大嫂你再接着烧就是了。”说话间赵王氏已经把泡泡都捞的差不多了,锅里的豆浆呈现微微沸腾的状态,不时的冒出一些细小的泡沫,赵王氏就守在锅边上,等泡沫再次升起来的时候再捞出来倒掉。

    就这样直到豆浆三次烧开又三次停开,赵晴儿才让赵徐氏熄了火,这个时候烧浆才最终完成。

    接下来几个人把煮沸的豆浆倒在一个大缸中,大缸是放在相邻的另一个屋子里的,这个屋子要比刚才烧浆的那间屋子稍大一些,出了放置了几口大缸之外,还有几排崭新的木头箱框,这间屋子就是点脑和压榨豆腐的地方了。大缸边缘上早就已经用干净的布条固定了一块儿密度适中的干净细布,豆浆倒下去以后就用一块儿干净的木板沿着细布轻刮,让豆浆能够顺利的透过细布的缝隙流下去,这样可以防止偶然从锅底浮起的锅巴混入豆浆中,影响豆腐成型后的质感。

    滤完浆以后就开始点脑了,这一步除了赵晴儿之外几个人都不会,只能由赵晴儿亲自上手了。赵晴儿把少量石膏加水混合搅拌,并滤出渣滓,这就是制作豆腐的凝固剂了。其实本来她想要用盐卤的,因为在她印象中,好像前世点豆腐的用盐卤的时候比较多,可是现在一个是盐卤不太容易找到,二来就是她隐约记得盐卤这玩意儿好像还有毒来着,她又是个完全生手,这万一要是掌握不好分量,到时候弄出来的可就不是美味而是毒药了。因此最终考虑过后她还是选择了石膏,这东西倒是不难得到,一般药店里也是有的。

    被旁边的几双眼睛盯着,赵晴儿的心里其实也有些打鼓。点脑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个人的熟练程度的,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反复磨练,掌握点浆的技巧,才能点好豆腐脑,提高成品率。她只有前世的时候再一旁看着婶婶点浆的经验,完全没有上过手,也不知道自己这下子能不能成功。万一要是失败了的话,这可不仅仅是丢人的问题啊,她怕把大家的信心再给打击到了,但愿穿越大神能保佑她吧!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赵晴儿还是先拿几个碗舀出了几碗豆浆先试一下,这可是将近有半缸豆浆呢,要是自个儿一个手抖下去,这大半天大家的辛苦可就全都白费了。

140 豆腐 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