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嫡女来种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家人说他们村里王财主的孩子就是糖吃的太多了,结果牙都坏掉了,天天疼的在地上打滚,所以从那以后赵王氏就对几个孩子的零食管得特别严,只能等他们有事儿去县城的时候才会给他们带一些糖块,平均到每个人那里,也就是二三块,还舍不得一下子吃完,总是等馋的受不了的时候去舔两下,然后再小心翼翼的藏起来,等下次想吃糖的时候再拿出来。孝子本来就喜欢甜食,而且就算是一个成年人,长时间尝不到甜味那也会想啊。

    “对,爹,还要买糖!”赵传仁和赵传礼也在下面起哄,他们上一次吃糖还是他们家盖房子的时候呢。

    “好,给你们买糖。”赵全福笑着摸闺女的小脸,“爹爹再给晴儿买一些糕糕吃好不好?”以前他去镇子上做工的时候曾见过镇子上有一家糕点铺,里面摆着的糕点都可香了,样子也好看,只是价格也不便宜,他做一天工的工钱还不够一块巴掌大的小薄饼的钱。当时他就想着等他啥时候赚到钱了也给家里人买上一点尝尝。

    “好呀好呀!”听赵全福这么说,赵晴儿也高兴的拍起了小巴掌。前世的赵晴对甜品也稍有研究,但是多是西点,习惯了前世各种各样造型繁多的蛋糕布丁,其实她一直很好奇,在现在这个没有黄油奶油,没有奶粉奶酪的时代,人们是怎么做甜点的,又都有些什么样的甜点。说不定她还能从中得到一些灵感呢。

    也许是看出来今天爹爹和娘格外的好说话,几个孩子也都围了上来,叽叽喳喳的说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到最后赵王氏和赵全福一合计,需要买的东西还真是不少呢。

    “要不等下你去刘叔家里去一趟吧,问问明天他们去不去县城,要是去的话能不能捎上咱们?咱也不是白坐,看看是给些钱还是怎么着。”赵王氏对赵全福说道。要买的东西太多,如果只靠他们两个人的话可能拿不了,刘叔家里有一辆牛车,要是他们去的时候能捎上他们的话就好了。

    “行,一会儿俺就去问问。估计应该会去吧,这马上就过年了,都得准备年货啊。要是给钱的话俺觉得刘叔肯定不会要的。”赵全福回答道。刘叔跟他爹的关系一向不错,就算是看在他爹的面子上,刘叔也肯定不会收他们的钱的,其实村里人相互之间搭个便车也没啥的,但是赵全福两口子觉得大冬天的天冷不说,路上又不好走,还劳烦人家总是有些不太好意思。

    “要是给钱刘叔不肯要的话,那就等咱们杀猪的时候给他送一条肉过去咋样?”

    赵全福也觉得这主意不错,给钱的话有些伤交情了,但是送东西的话一般就没什么问题了,就算是东西的价值要比那些钱高得多,乡下人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很奇怪的逻辑,不是吗?

    “哎,一会儿你要不去大哥家一趟吧,问问爹娘有没有啥需要买的东西,咱们一块儿给他们带回来,大冷天的,就不要让他们再跑一趟了,顺便跟爹娘和大哥三弟说一声,过年不要买肉了。”赵王氏突然想起来,对赵全福说道,别爹娘不知道,再买多了。

    “好。”赵全福答应着,对赵王氏说道:“那他姥姥那边还要不要过去说一声啊?”

    “那边就不用了。你忘啦,往年他姥姥家的肉都是二哥直接给带回去的,明天去集上的时候顺便去一趟二哥的铺子,跟二哥说一声就行了。”

082 年货 2() 
第二天天还未亮,赵王氏和赵全福就起*了。昨天已经跟刘叔家说好了,今天搭他们家的牛车一块儿去县城,虽然他们只是去赶集,照理说不必起的这么早,但是因为刘叔家今年多种了一些花生和葵花籽,自己家吃的又不多,一般来说,年前的时候这些小零嘴儿都卖的挺不错的,所以他们想赶在年前的时候运到县城去看看,能不能换些钱。既然是搭别人的车,那肯定要将就别人的时间。而且在出发之前,他们家里还有不少事儿得做呢。

    赵王氏快手快脚的煮了玉米糊糊,贴了几个饼子,她和赵全福急匆匆的吃了几口,又去孩子的屋里嘱咐大儿子传忠饭给他们留在锅里了,等会儿弟妹醒了的话记得给他们热热吃,还有记得喂后院的那些猪和鸡鸭,就和赵全福带着一*厚厚的棉被出了门。

    到了村头等了没一会儿,刘大栓,也就是刘叔就驾着牛车晃晃悠悠的过来了。说是牛车,其实就是最简单的那种板车,上面连一个能遮风挡雨的棚子都没有,就光秃秃的一块木板。这种天气估计坐一会儿就能把手脚冻僵,所以需要自己准备棉被。

    “哎呀,你们已经到了啊?”看到赵全福和赵王氏已经等在那里,刘大栓赶紧从牛车上跳下来,朝他们迎了过来,“实在是对不住了,等了很久了吧?快上来,别冻坏了。”

    赵全福帮着赵王氏把被子抱到车板上,一直坐在车上的刘婶子连忙帮他们接过去,顺便把赵王氏拉上来,然后赵全福又把自家的担子收拾了一下,一边往车上放,一边笑着对刘大栓说道:“哪儿呀,刘叔,俺们也是刚到没多会儿。说起来还是俺们给你们添麻烦了。”

    “嗨,都乡里乡亲的,说啥麻烦不麻烦的,反正俺们也要去县城嘛。”刘婶子爽快的笑道,一边整理了一下身子下面铺的棉被,好让赵王氏和赵全福坐上来。

    赵全福和刘叔坐在前头,赵王氏递给他们一*棉被让他们裹着,她去后面和刘婶窝在一块儿说说话。

    “全福啊,你这次去县城是要卖啥呢?俺看你那担子轻飘飘的,也没多少分量啊?”回头看他们都坐好后,刘大栓一扬手中的鞭子,催着牛车往县城的方向去。

    “哦,俺这次去县城是光去赶集的。这不眼看着腊月都快过去一半了,家里还啥都没准备呢,趁着这次集,先去看看买些年货,不然等过几天买的话估计会更贵。”一到年跟前儿,基本上各种东西都会涨价,所以乡下人都习惯提前准备年货。

    “可不是嘛,这次俺跟你婶子也是去置办年货的,顺便整些花生瓜子啥的去卖卖看,不然这些东西搁家里吃不了也是浪费,弄到集上多少换些,买个对联啥子的,能省一个是一个呗。对了,你家今年没种花生吗?没种的话等回去的时候上叔家里拿些,过年的时候给娃儿当个零嘴儿啥的也挺好的。”

    “不用了,刘叔,俺家今年也种了,不过就是没种多少。给亲戚家分了分,自己家又留了一些,基本上就没多少了,所以也就不卖了。”赵全福笑着回道。

    “真的?你可别跟你刘叔客气哈。”刘大栓怀疑的看了赵全福一眼。

    赵全福说道:“哪儿能呢,家里真的有。刘叔你又不是不知道俺是啥人,跟谁客气也不会跟您客气啊,要是没有的话俺肯定就去叔家里拿了。”

    刘大栓听赵全福这么说,才放了心,“行。要是吃完了就去叔家里拿,叔家里别的没有,这些东西倒是还有一些。”

    “叔今年种了不少啊?”

    “唉,之前俺在东岭上开了一些地,本来打算拿来种玉米的,可是种了两年,收成都不好,那玉米棒子长得跟麻杆似的不说,结的粒子也稀稀拉拉的,白搭上那么些时间和精力了。可是看着它在那荒着也不行啊,索性今年就全都撒上花生种,也没怎么大管它,随着它长去吧,却没想到等收花生的时候让俺吓了一大跳,结了那么多。这不,一下子又吃不完了。”刘大栓的这一番话看似轻描淡写,可是细细看来,眉眼之间的兴奋还是藏不住的。花生虽然不抗饿,不能当饭吃,但是对他们来说丰收的喜悦却不会减少半分的。

    “是吗?俺明年也打算在那里多开些地,种上花生呢。俺家晴儿喜欢吃,一个劲儿的跟俺抱怨说今年种少了。”赵全福对刘大栓说道。

    “哎,全福啊,不是俺说你,你对你们家闺女真的是没话说。你看咱村谁家跟你们两口子似的,闺女一句话,你们两口子就恨不能跑断腿。”听了赵全福的话,刘大栓摇了摇头。虽然他也疼孩子,但是跟赵全福两口子还是不一样的,在他看来,闺女迟早都是要出嫁的,等闺女嫁出去了那就成了别人家的人了,所以平日里不短她吃穿也就行了,毕竟儿子才是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的希望。再说了,村里人谁不知道赵全福家的须女不是他们自己亲生的?对一个捡来的孩子比对自己的亲生孩子还要好,村里人虽然不在明面上说,但是不知道背地里有多少人在笑赵全福两口子是傻子呢。

    “不过,你这种想法倒不错。反正东岭上的地荒着也是荒着,只是开始拾掇的时候费些功夫,这样算下来,还是很划算的。”

    赵全福听着刘大栓的话只是笑笑,也不接茬。他不是没听出刘大栓话里的意思,他们两口子人又不傻,村里人虽然不当着他们的面说三道四,但是背地里议论的话偶尔也会传出一些来。别人怎么想他们不管,也不想跟他们多费口舌,反正自己闺女的好只要自家人知道就行了。

    一路上几个人边聊边走,等到县城门口的时候,天也就刚放亮,但是城里已经有不少人了。

    在城门口一人交了两个铜板,几个人进城之后,刘大栓赶着牛车在离城门口不远处的一个十字路口停了下来。

    “全福啊,俺跟你婶子要先去西城把带来的东西卖掉,你们是跟俺们一块儿去西城还是怎么着?你们要是不去的话俺就在这儿把你们放下,你们要是去西城的话咱们就一块儿走。”刘大栓扭头问向赵全福。

    赵全福想了想,对刘大栓说道:“俺们就不跟着叔和婶子去了,您就在这儿把俺们放下吧。”他之前和村里人做工的时候来过县城几次,知道西城是很多小商小贩们聚集的地方,东城则是商铺比较集中一些。一般卖些蔬菜啊水果唉鸭鱼肉之类的都会选择去西城。而他们今天来主要是想买一些米面,再看看给家里人买些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