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位名叫董俊旗的知名作家发表在《青年报》上的一篇文章,把朱子清夸的天上少有地上无双。但就是这样一篇文章,却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尤其是他对这首诗的解读和剖析,更是获得了大多数作家的认可。这篇文章也被很多媒体转载,成为解读朱子清及其作品的重要参考。
从这时候开始,解读朱子清及其作品的文章开始多了起来。这个解读和以前不同,以前的解读大多是媒体或者时评人为了吸引人眼球而写的。并不专业。
现在所说的解读是同样身为文人的人站在文学的角度,对他作品的文学性以及所有作品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
被同行研究,代表着朱子清已经在文坛站稳了脚跟,并且拥有了一席之地。
“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在文坛立了旗。”放下报纸,赵明远感慨的对魏知行说道:
“虽然知道他才华横溢,迟早能在文坛闯出一片天地。但我原本预估他能在一年半载内打出自己的旗子就不错了。没想到这才过了半年不到,他就做到了。”
“那是因为你对他还不够了解,或者说还不够重视他。他能这么快就在文坛立旗,我一点都不奇怪。你可以细数一下他的作品。”
“才出道半年不到,他名下的作品长篇短篇加起来已经超过十部,部部都是经典。其他作家可能两三年都拿不出这么多优秀作品来。他用数量抹平了时间的短板。”
“我还不重视他?”赵明远苦笑道:“我都快把他当爷爷供起来了,还怎么重视啊。”
“真的如此吗?”魏知行哂笑道:
“你对他的重视只是表面上的,是不敢得罪他故意做出来的。其实你内心深处非常恼火他。”
“我们合作一直都很愉快,为什么要恼他?你别开玩笑了。”赵明远伸手摸了一下鼻子,打了个‘哈哈’说道。
“因为他伤了你的自尊,伤了你身为总编的尊严。”魏知行一字一顿的说道:
“你是总编,居然要对旗下的签约作者低声下气,是不是觉得很憋屈?这也是为什么你到现在都不愿意和他见面的原因吧。”
闻言,赵明远脸色阴了下来,却并没有阻止魏知行说下去。而魏知行好似也没有照顾老朋友老搭档的面子的意思,继续说道:
“刚和朱子清签约的时候,你经常说要亲自去拜会他。但因为工作忙没有成行。后来又改成邀请他到我们杂志社来。现在更是连提都不提了。
我们是多少年的朋友了。从大学就是一个宿舍一直到现在,我还不了解你吗。你有什么想法能瞒得过我。”
“唉,也只有你会这样提醒我了。”赵明远突然叹了口气说道:
“我确实不喜欢朱子清这个人,原因不在他,在我。我这个人就是自尊心太强。当年找工作和上司吵架被迫辞职是因为自尊心,开办《儿童文学》也是因为自尊心。”
想到当年自己大学毕业,自觉是天之娇子,处处不肯低头。以至于碰的头破血流,还害的魏知行和他一起失去工作。想到魏知行明明有机会进入世界五百强谋取一份不错的职业,却依然选择陪自己流落街头。赵明远眼圈就有些发红。
人生难得找到一知己,他很幸运的遇到了一位可以共患难的兄弟。当初他能陪自己共患难,将来就一定要让他和自己共富贵。这就是某一天躺在天桥低下睡觉的时候,赵明远心中立下的誓言。
然后,他就放下了那份高傲埋头打拼,才终于有了《儿童文学》。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以为我的这份自尊心已经消失。现在我才知道不是没有了,而是隐藏的更深。”
“你以为只有你才有自尊受伤的感觉吗,我也有。当初我拿着合同去找他,人家看都不看一眼,直接拿出一沓纸给我。我还要陪着笑脸生怕他不满意。
从高高在上的副总编突然变成低声下气的龟孙子,我就觉得我和小丑一样。这是我这辈子经历过最戏剧性的事情。不过看看现在我们的成就,又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现在回过头想想,我们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凭什么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不就是开了一家杂志社吗。‘人人平等’这句话从小就一直在学,做的时候早就抛之脑后了。”
“没想到你魏知行也有这样的一面啊。”赵明远却忽然笑了起来:“不过有一点你才错了。我并不恼火他,不喜欢他也不是因为他伤了我的自尊。我是嫉妒他。”
“嫉妒?”魏知行怎么都想不到,这怎么又扯到嫉妒上去了。
“我嫉妒他的天赋。”赵明远用低沉的声音说道:
“当年我们毕业,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才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我们用了四五年的时间,才勉强做到收支平衡。可是他只用了几个月就让杂志社坐上了业内头把交椅。他现在才多大,就做出了这样的成就。所以我嫉妒他。”
“唉,原来是这样。我还想开导你呢,没想到连原因都找错了。”魏知行失声笑道:“不过说真的,我也羡慕他。小小年纪就取得这样的成绩。难道天赋就真的这么重要吗?”
“哈哈……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开导。起码你让我知道了,不只是我一个嫉妒他。现在我心里好受多了。”赵明远也大笑着说道。
两人都不是三岁小朋友了,不会让感情过于左右自己的思考。也不会总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所以很快就回复了工作状态。
“不管你嫉妒不嫉妒,和他搞好关系还是要靠你啊。”赵明远收敛了情绪,说道:“还有接档新书的事情和他商议过没有?”
“刚把他得罪了,我哪敢提这件事啊。不过放心,我已经有头绪了。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风何来?”
“当然从央视来。”
想用朱子清的名气为自己牟利的人很多,包括时评人、一些作家、媒体等等。其中也少不了和他有合作的一些人。
所以,第二天除了四连冠的消息之外,还有两个消息和他有关。
第一个自然是来自陶应双的四联出版社。四联出版社宣布《犯罪嫌疑人X的献身》单行本已经印刷完毕,不日就将展开销售。
第二个消息是央视发布的。更准确的说,是央视动画部门发布的。他们已经和七夜达成协议,把《舒克和贝塔》改编成动画片。预计明年上半年大家就能在电视上看到两只小老鼠了。
第八十六章 矛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喜欢仙侠了,给推荐一本《永恒仙心》。这是今天书荒了,去新书榜找书看到的。感觉还不错。就是字数有点少,不过这不是问题。这本书的更新速度很快,每天好像是两更六千余字。让我这手残党羡慕嫉妒恨啊。)
文学永远都是主流,但从来都不大众化。除了文学爱好者,一般人似乎从来都不关注它。但一旦没有它,又觉得世界是不完整的。就好比氧气,平时谁都不把它当一回事,缺了它就会活不下去。
前世,国内文学经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疯狂发展,九十年代开始疲软。新世纪之后萎靡不振。到朱子清穿越的时候,已经进入了一个巨大的荒漠期。
有人曾经做过统计,踏入社会之后,一年内能完整读完一本书的人不超过两成(这里不包括网络小说)。中国成了世界上年阅读量最低的国家。
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结果?众说纷纭,作者怪读者不能踏实读书。读者说作者写的书没有吸引力。等等。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把这些总结一下,再把砖家叫兽的分析报告加进去。足够写一套上亿字的丛书了。
说一千道一万,不管原因是什么。国人对文学失去了兴趣,这都是不可改变的现实。
在这个世界,情况要好很多。普通民众对文学对阅读还保有很大的兴趣。而文坛也和前世的死气沉沉不同。新鲜血液不停的涌入,优秀作品层出不穷。两者相互促进,营造出了一个文学的盛世。
这也是为什么说文解字征文大赛和新概念作文大赛能受到全国关注的原因所在。
并不能把这两个赛事和‘文学’划等号。大家关注的是比赛,而对文学本身的关注并没有这么高。比起文坛,大家对娱乐八卦更感兴趣。
文坛繁荣了,每年出版书的数量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造成的后果就是良莠不齐。淘书成了一个**烦。为了方便,大家会优先选一些知名作者的书购买。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看过一本书,觉得质量还不错。大家会记住那个作者。虽然平时不怎么关注。但下次想买书的时候,就会优先挑选他的书。这就是信任营销。
而十几部作品的成功,也让朱子清初步在读者那里建立了信任。现在他的书不用怎么宣传,只要打上‘朱子清’三个字,就是销量的保证。
营销的方法有很多种,信任营销只是其中一种。效果最好的无疑是名人营销。请明星代言就是这种类型。
朱子清算不上什么名人。但借着说文解字征文大赛这个舞台,他也是小火了一把。现在人气非常高,知名度也非常高。尤其是对于那些文学爱好者来说,他就是明星一样的人物。
当然,这个知名度是有期限的。说文解字征文大赛过了,他也会被打回原形。但现在文赛还没结束不是吗?
这么好的机会,只要是个合格的商人都不会放过。
陶应双是个合格的商人吗?以前不知道,但现在没人敢说他不是。央视动画部门的那位铁蕴贤是合格的商人吗?也许他不是商人,但眼光一点都不比商人差。
于是,他们两个几乎部分先后,公布了和朱子清合作的消息。
一个是从他手里拿到了推理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的单行本发行权。
一个是从他那里购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