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给我弄到这个后军名头,也算是颇为用心了,让我们就算什么事都不做,也可以没有风险和压力的当一个优养的闲人。

    “参军以数十伤残疲弱之辈,大破数百贼人。。”

    他一脸仰慕和神往的表情

    “卑下恨不得能跻身当时,见证参军纵横破贼的英姿啊。。”

    好吧,仅仅是几百人而已,至少他们没有给我过度吹嘘,这样我就算变成三头六臂也不够杀的。

    出了这档子事,有没办法让当事人闭嘴什么,难为地方官府和守臣,只能拼命吹嘘贼人的强大,来减轻自己处置不力,或者说缺少作为的尴尬和责任了。

    而作为当事人相关的东南行司,也要大张旗鼓宣扬此事,比如强调某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勇之举,以塑造某种舆论形象,来冲淡总管夫人遇袭的负面影响,也不难理解了。

    这个参军的身份,估计还只是个前戏而已。

    随即我就籍着这个由头和他攀谈起来,她也算可以巴结着知无不尽,让我得到了此事外界很多有用的消息,

    比如虽然陈夫人安全迎回来,但是还是有人要为此负责,哪怕只是表面上的。

    比如某位已经确定要回家吃老米饭的经略使,以及底下的长史、司马、别驾、判官乃至捕盗吏在内的一大批人,收到各种不同形式的牵连。。这还是台面上的,内里不知道还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和妥协,才能让某人消气,或者放弃提兵前来亲自围剿这些,胆大妄为之徒的理由。

    这位陈夫人背后的权势熏天,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啊。

    因为这个发生在湖州和杭州的交界处,让剩下的人多了许多扯皮的理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原本甚没存在感的太湖水贼,突然大出袭掠,延边数州官府都是疲于奔命,再加上各自据守的协调不力,居然被水贼打破焚掠了两座县城,以及数目不等的市镇村邑。

    若不是出了陈夫人遇袭这档事,估计这些太湖水贼的嚣张炽烈,就是等地一等一的大事了。不过现在他们也只能暂且放下这些治下民生攸关的事情,动用全部力量和资源,做出一副义愤填膺,马不停蹄全力奔走追查的模样来,好抱住自己的权位和身家。

    说实话,江东南部沿海的州郡,大多被占据海陆优势的南朝渗透的厉害,除了在位的官人们还是本地选拔或是朝中委任出身,但是禁不住其他方面,都与南朝又者密切的关系和勾连。

    承光帝的江南大略,固然是分化瓦解了西军,并且使得南朝北伐的努力具成泡影,但是他委派和分遣的官吏军民,却抵挡不了南朝的另一样秘密武器,就是坐拥众多海外藩的广大领地和物产,而在经济渗透上具有的先天上游优势。

    因此虽然南朝没有直接占领他们的地盘,却用了上百年潜移默化的功夫,已经成功的将他们变成某种上的,变相经济殖民地和输入内地的跳板。因此能够身在其位置上的各级官员,要想长治久安,多少都要仰仗南方的鼻息。

    这些上位的官宦们,捞钱和做买卖固然是一把好手,但是其他方面就力有未逮了。早年间甚至闹出过,靠花钱买来任期很短的“豪商刺史”,“巨贾军使”,各种无下限的笑话来。

    倒是比邻江东、两浙,而山多地少,民风彪悍的闽中,在南北交证和对峙的序列中,得以独树一帜,保持某种独立性的飞地。

    因为当地实在太贫瘠了,而闽地内部,又分作大大小小的数十家各种豪强,土族构成的割据势力,拒山险而相互争斗,遇外敌则携手同击,就算打下来也得不偿失,因此以南朝也就是控制沿海的仃、泉、漳、福几个要点,而基本放弃对内陆的直接占据和管理,改以贸易等经济手段,来间接影响和控制闽地。

第七十一章偶见() 
“参军想出门么,但请让我等相随。。”

    片刻之后,风卷旗和她的数名同伴,就换了寻常伴当的衣袍璞头,只是还是将甲子穿在内里,兵刃也包起来,形似一根步杖般背在身后,这才领我们一同出去。

    春城无处不飞花,

    漫天清扬的柳絮纷舞之中,我们踏出了这处占地甚广的高邸,赫然就是杭城之中广胜桥畔的闹市街坊,钱塘江畔的河道密布,像是一张大网般,笼罩着古城的大街小巷。

    我回头看了看我们出来的偏门名牌,上面用黑漆写着《蔚园》两个字。

    虽然作为我所熟悉的那个杭州,起码要在我的时空里等到南宋偏安时代的大开发,才初具规模,但是在这个时空线里,还是出现了不少卯端。

    起码西湖变大了,苏堤和断桥没了,孤山和北山之间的白沙堤依旧,雷峰塔则偏离了原来的位置,变成了所谓的宝生塔,飞来峰还叫灵鹫山,小天竺山下的灵隐寺里,也没有了一个疯疯癫癫的和尚传说,。

    西子湖四野没有了密密麻麻,遍地都是的高楼大厦,和见缝插针,打着各种湖景房旗号的,在建地产和房地产商广告,的阻塞和窒息之后,视野变得颇为清爽宜人,轻易可见是满目的碧波漾起和环湖宅邸别墅,精巧别致的屋宇连云,很有点赏心悦目。

    自南朝以来,这里就是依凤凰山而筑城,号称“周三十六里九十步”的大城。虽然历代有所损毁增减,但是总体上还是变化不大的,最大的看点是,修建或是翻新于不同年代,而风格迥异的水陆城门,

    而站在高处,最显眼的便是,钱塘江边,是大片采用“石囤木桩法”,围海造田所填出来的海塘和堤岸,呈现出某种财大气粗的历史底蕴。

    作为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的南端和终点,还是留下不少昔日繁华盛极的遗存,比如拱宸桥旁的大片盐仓和货栈的旧址,遍布江岸的大小码头和船围。

    开元天宝年间,从这个登船的江南轻贵货物和江南女伎,甚至可以乘船结队的,直达西京长安景明门外的积水潭,且歌且舞的接受天子在门楼上的观阅。

    但是与别家依靠大运河的南北漕运,兴衰荣辱集于一身的其他名城大邑不同,杭城至少还有出海口,因此在安史之乱的叛军截断河漕,海漕兴起之后,杭城很快就改弦更张,变成海漕重要的始发地,因此,哪怕至今为之,盘踞在登州的众多海商势力之中,始终少不了杭城商团的一席之地。

    后来又正逢海藩兴起,朝廷鼓励大力开拓海外的黄金时代,各种物产的海贸大兴,因此在东南口岸大邑中,具有先手优势的杭城,很快就摆脱了河槽衰败带来的负面影响,重新过上万商云集,帆幅如林的好日子。

    这里也是当年外藩募集移民的集结出发地之一,各种被花言巧语诱骗或是拐带来的内地百姓,破产失地的农户、失业的手工艺人,走投无路而卖身的乡人,官府圈管的灾民流人,或是逃避有司的亡命不法,朝廷流放的罪徒,在这里一步三回头的,踏上被送往海外开拓的不归路。

    史上最盛时,号称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至今仍旧以织造、印刷、酿酒、造纸诸业,称著于世,城中有大半居民,都从事手工业或是与手工业相关的行当。

    因为地所繁华安逸,就算政治重心依旧内移,但是在杭城里,依旧集中了浙东观察使,余姚经略使和三江转运使三个重要的使职,及其一大批相关的衙门官属。

    因为是海泊重埠,所以积年累月下来,也不免带上些许外来商民的异域风情,比如除了乾元后,一度流行东南的景教神堂外,这里还有东南少见的拜火祠,摩尼光明院什么的存在。

    而带有江南对方特色的,各种乡土崇拜性质的神祠、神龛,更是数不胜数,几乎走街过巷,随便什么转交就能碰上一个。

    但是因为南朝崇佛的遗风,又是靠近佛门四山之一天台山的缘故,最多的还是各种佛教寺院,净慈寺、祗园寺、观音寺,天真寺、净空寺、东林寺、建国寺、发心寺、孤山寺,来自五派八宗各种名目的庙宇和佛堂,几乎是接连不断的街市中,用浮屠和飞檐展露着自己的存在感,香火鼎盛的寄托着这个乱世一隅中的人们某种祈望。

    却又是更多因为历史上杭城的几度易手,几乎都是无血开城,或是弃守转易,让胜利者,额米有太多的机会和理由,来发落和破坏这座古城。

    夹杂在日常的介绍中,风卷旗的各种溢于言表的憧憬和恭维声,还在继续,如滔滔江水,源源不绝,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而且词汇居然没有重复过。

    然我一度怀疑起他是否因为这种一开头就停不下来的话痨属性,才被指派到这个任务来啊。放在后世这样的“人才”不去做推销员或是保险、房地产经纪,真是浪费了,但是在这个纷乱已久的时代,就未免显得有些鸡肋了,就算是战国的纵横家什么的,也要有足够的背景和靠山,才有让人赏识和发挥的余地啊。

    不过作为一个陪客和导游什么的,他还是颇为尽责的,对各种地方典故,也是如数家珍的,能说上半天,而不让人觉得烦闷。。

    游览了城中靠近江岸的几大各具特色的海市子,和相应的观潮揽胜处,虽然海市子里大多正是淡季,外来的海舶极少,开户营业的主要是本地的坐商,连带的各家商肆的学徒和伙计也是一副懒洋洋的,对着稀疏的人流抬不起劲头来。

    而观潮处的那些楼子,也不是最合适观潮的时节,门庭冷落的只有小猫两三只,但还是让我们颇为满意的。

    听着外面如奔雷声的春江潮汛,吃着当地名为“鲜八件”的小食,慢慢活动者有些酸痛的腿脚,也是一件颇为惬意之事。

    “下一处。”

    我想了想

    “就去灵隐寺吧。。”

    “灵隐寺。。”

    风卷旗有些不确定的想了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