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了顿,章母抬起头,声音冰冷:
“林飞,无论如何,我已经决定把雯雯嫁给子山为妻,我今天来不是来和你商量的,而是通知你,给我离雯雯远一点。”
林子山立于旁边,脸上始终挂着似笑非笑地表情,这时,他嘴角一勾,淡淡道:
“哎呀,堂弟,不好意思,我真不知道你也喜欢雯雯,不过也是,像雯雯这样漂亮温婉,善解人意的姑娘哪个男人不喜欢?但是——”
他脸色忽然冷了下来:“从今以后,雯雯就是你堂嫂,你最好离你堂嫂远一点。”
“你说完了?”
林飞脸一黑,正欲发作。
林子山似乎想到了什么,捂着嘴,轻笑道:
“过几天就是我爷爷他老人家七十大寿,也就是你大爷爷。
按照惯例,林家在外的子孙都会回去,虽然你父母是我们林家的耻辱…我们这些小辈也不希望有你们家这样的穷亲戚,
不过爷爷他老人家,念着这一份亲情,所以也会邀请你们家去…”
“到时候社会各界名流,江三省的大人物都会来,我希望你们家别跟个乡巴佬似得,到时候丢我们林家的脸…”
此刻,林飞的脸色彻底阴沉了下来,看着林子山的脸,就要狠狠地抽上去。
而就在这时,林飞和章母的电话同时响了起来。
两人接完电话,脸色瞬间雪白雪白。
只听林飞电话那头,传来了章鼎山断断续续的声音:
“林…先生,对不起,我对不起您啊!呜…呜,您一定要原谅我啊……”
随后,电话那边又传来了章清月的声音:
“林先生,您快来杭城第一人民医院吧,老爷子他不行了,他临死之前,盼望再见您一面。”
“好,别急,我立刻赶过去。”
林飞挂了电话,看也没看章母和林子山,扭头便走。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举世滔滔,他看得上眼的人,没几个。
章鼎山,算一个。
——
时间倒回三天前…
那天,是第三届华夏传统书画世界展览会开始的第一天,地点正是在如今的国际化都市杭城。
一大早杭城博物院外就停满了轿车,三五成群的行人不断向博物院涌入,其中更有不少富豪。
而博物院周围更是安插着无数个保安,可见这次展览的珍贵性。
大厅之中时不时响起一阵一阵的惊呼声,显然是有些画作、书法震颤到了某人。
现代社会,书画圈子并不大,而且喜欢书画,乐于收藏的人更喜欢交流,一旦收藏到某幅名家的作品,就喜欢找懂行的相互吹嘘一番,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同样,一个人再有能耐,最多也就是几件藏品,为了见识到更多的作品,相互之间的交流就更加频繁了。
所谓书画收藏圈,玩的就是一个眼界,要的就是见多识广。
所以,这个圈子里的人大部分也都是相熟的。
很多画前,三五一伙,行家们已经开始相互交流,切磋,品鉴起来了。
至于不懂的,围在外围,也能听一点门道。
“天啊!”
能过来欣赏书画的,都算是高雅的文士,尽管交流频繁,但是都尽量压低了声音,所以整个大厅,人虽然多,但也相对安静。
这时,一声惊呼,彻底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只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在两幅作品前,捂着嘴,眼底浮现出浓浓地震惊。
“天呐!天底下竟然有如此画作、书法?我这一生闻所未闻!!”
他揉了揉眼睛,依然用较高的分贝连连惊叹。
(本章完)
第361章 小小出一把风头()
周围几个人看到,立刻走了过去,能让这里的人惊呼的作品肯定有独到之处。
果然,那几人也难以置信地望着这两幅作品,目光中浮现浓浓地骇然之色,仿佛看见了奇迹一般。
惊叹之声此起彼伏。
一时间附近的人如潮水般向那里涌去。
每来一个人,无论懂不懂行,一眼望过去,就被这两幅作品倾倒,啧啧赞叹起来。
惊叹过后是安静,众人望着这两幅作品,却难以抑制住激动的呼吸声。
“哇,这两幅作品叫【云梦亭少女】、【狂士无双帖】,这名字真是贴切啊!”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人摇头赞叹道。
“没想到竟然是一个人所作,真是书画双绝啊!!”同样是一位五六十岁的老人,眼珠子已经贴在了展览柜玻璃上。
“这两幅字画落款者为‘林飞’,你们谁知道华夏历史上有‘林飞’这位名家大师的?”
有懂行的老人连忙向其他的行家询问起来。
而其他人也均摇了摇头。
“奇怪了?难道这个林飞不是古代名家,而是今人所作??”
“不可能吧,这样的作品,如果是当今哪个名家大师所作,我等浸淫这么多年,怎么可能没有听过林飞大师的名头?”
“对啊,这位林先生到底是什么人?难道是华夏历史上某位名家的化名?可这风格冠盖古今,独树一帜,如果早些年能见到这幅字帖。那么‘书圣’的头衔未必就是王羲之的了。”
其实书画的创作也讲究机缘巧合,一件艺术品一定是顺天意,顺人为的。
就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喝醉之中,精神进入到了一个玄妙的境界中书写的,当他醒来后,却再也无法写出第二幅《兰亭集序》了。
可以说,《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巅峰水平,但是,这幅《狂士无双帖》却未必是林飞的最高水平。
“何止书画惊人,你们看旁边提的这首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啧啧,纵览古今,这都是一等一的超一流词作啊!”
一位穿着中山装的老者在旁边赞叹道:
“古词有豪放、婉约,而这首竟然已经达到婉约的巅峰,妙到毫巅啊!”
这时,众人才从书画的欣赏转移到诗词的欣赏来,开始细细品读这首《蝶恋花》来。
“啧啧,这林飞先生不知是古代哪位鸿儒啊?可惜老者生不逢时,不能得见此高贤,当为人生一大憾事。”
那唐装老者再次开口,面上浮现着七分惊叹,二分遗憾,一分惋惜。
这时,有人认出了唐装老者的身份,说道:
“您莫非就是曲阜孔儒老先生?孔夫子的第63代传人?”
唐装老者含笑点点头。
看到老者默认,周围的人立刻沸腾起来,这里聚集的人哪个不是书画爱好者,孔儒老先生,不仅精通国学,而且一生钻研书画,对书画的研究绝对是国内乃至国际上的权威。
其十年前离休时,给国家捐赠了自己几十年来的珍贵藏品,高达100多件,其中有40多件作品价值已经高达数亿美元。
他淡泊名利,胸襟宽广,让书画界的人无不钦佩,今天能在这里遇见孔老先生,怎能不让人惊喜?
“孔老先生,您为什么说这幅作品是古人之作?而不是今人的作品?”一年轻人执学生礼小心翼翼地问道。
其他人也瞬间安静下来,眼巴巴望着孔儒,等待他解惑。
孔儒没有注意旁人的神色,而是走向画卷的正面,仔仔细细地观察起来,道:
“这两幅书画用笔的巧妙实在不可思议,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能把笔墨的控制度和细腻度做到这种程度!”
他越看越震惊:
“画笔触纸时的力道各不相同,每一个线条都是许多细微的线迹组成,中间微小到肉眼难见的间隔和对墨迹的控制,让这幅画有了强烈的凹凸感,也就是逼真感。
而画最重要的意境更是强烈,结合词作,我相信即使不懂画的人都能感觉到画中的风雅,能画出如此意境的人绝对不低与古往今来的任何名家。”
周围人听到最后一句评论,顿时哗然。
顿了顿,孔儒继续说道:
“再看这幅字,字的最高境界就是以字刻人。以字刻人就是能把自己完全溶入字中,让别人看到你的字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所以能够成为一代书法名家的人从来不是继承前人的书体,而是和前人各有不同的书法,概因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尽一样,字中蕴涵的意境也各有不同。”
说到这,孔儒微微眯了眯眼,眼神之中流露出向往的神采:
“再看这幅字,名为【狂士无双帖】,真是贴切之极,狂傲不羁与飘洒写意共同在字中体现,让所有的人都能感觉到其人内心深处的傲然之气,还有对万事淡然相对的洒脱。如此人物如能相见,实在不枉此生。”
“孔老,您还没回答为什么这两幅书画不是今人作品呢?莫非你知道这位‘林飞’大师的生平?”
闻言,孔儒摇摇头,重重叹了一口气:
“这幅画的作者有魏晋狂士之风,这样的水平又岂是一朝一夕所能练出来的,
我孔儒拜访天下书画名家,当今天下,包括历朝历代我都如数家珍,但是唯独这幅画我却闻所未闻!!
所以只可能是历史上被遗漏的名家孤品,至于这林飞到底是谁,我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我认为这可能是一次历史大发现。”
顿了顿,他再次看着画作,两眼直放光,像是在喃喃自语:
“这画如果是今人作品,我将立刻三跪九叩,拜他为师。”
旁人闻言,倒吸了一口气,再次用震撼地眼神看着这两幅作品。
“快看!章鼎山老先生来了,他旁边的都是书画界的大咖。”
章鼎山身为国士名家,又是书画协会的元老自然有很多人认识。
章鼎山快步走了过来,看着孔儒,略微行礼:
“孔先生,你来怎么不打个招呼?让我好生招待你。”
(本章完)
第362章 惊世骇俗的价格()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