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一段序文,不由轻声念了出来:
“近来读《孟子》,其中有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思及古往今来之仁人志士,或宁死不屈,或杀生取义,忠烈之气,浩然冲霄,诚令人感之叹之。浩然者,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由孟子的浩然之气想到忠义烈气,这点倒很贴切。”林谷之一边读一边点头,认可这段序文的解释,“浩然之气是天地正气,也说得过去。只不过,要怎么写成古诗呢?”
好奇之下,也不多想了,林谷之目光迅速掠下,品读起诗歌的正文来。
刚看第一句,他就愣住了。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扑面而来是一股浩然之气,从天地之间贯来,直入人体胸腔,让人有一种震撼之感,忍不住想要呐喊出来。
林谷之眼睛越来越亮,读诗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
没有任何停顿,一口气读下去,林谷之却没有任何窒息的感觉,相反越读越畅快,胸中之气发泄而出,整个人都舒泰了!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最后一句读出,林谷之长吁一口气,老脸通红,感觉精神都更矍铄了,内心有一股热烈的气息升起,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可以从人体贯穿而出,充斥天地,想要向众生宣扬天地正理。
“好!”林谷之猛地一拍桌子,整个人站了起来,脸色激动而绯红,唾沫星子也飞了出来,“好诗!真是好诗!好一首正气歌!好一个天地正气!好……”
他说不出话来了,正气歌一首下来,他整个人都振奋起来,内心有一种正面的能量,感觉整个人都受到了熏陶,有自豪,又有惭愧,还有向往。
“多年不见的好诗啊!精品!绝唱!”林谷之已经想不起有多少年没有今天的感动了,文章可以让人共鸣,然而共鸣有大有小,让一个人感动、向往、佩服,是文章的最高境界。
他今天又遇见了,只因为一首诗。
只因为《正气歌》!
平静下来后,林谷之才有别的想法:“这诗写得严谨大气,功力十足,难道是哪个国学大师看不过当前诗坛的乌烟瘴气,从而潜心创作,写出一首让人汗颜的古诗来?到底是哪位高人呢?”
他对作者非常感兴趣了,不由搜索报纸上作者的名字,“苏文”两个字赫然入目。
“苏文?是哪位?没听说过呀。”林谷之大为奇怪,怎么想都想不出这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再一看,诗的后面有编者按:“如果未见真人,只读《正气歌》,你会觉得作者道貌岸然严肃儒雅,想他要么是一个中年文人,要么是上了年纪的国学大师。你不会想象得到,作者只是一个年仅十八岁的中学生!是的,他只是一个青少年,笔者亲见,无有谬误。另,本报明日会继续刊发本诗作者另外一首诗歌,窃以为有传世之功力。读者诸君敬请期待。”
这个编者按肯定就是文艺副刊主编方承世所写的了,除了解释作者的年纪外,他还卖了一个关子,让人家期待明日的《粤州晚报》。
在这里,他只提作者年纪,没有提苏文是哪所学校的,就不知道是什么心思了。
编者是什么意思,林谷之也不想理会了,他现在只有震撼,也没有什么心思,脑中只有一个声音:“这是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写的,这《正气歌》出自少年之手……”
不可能吧!
林谷之不敢置信,他猜测作者是国学大师,哪想到是一个少年,反差之大,几乎令他懵住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林谷之回过神来,苦笑不已:“难道现在的年轻人都如此妖孽了吗?如果是真的,他真是……天才!”
想到能见到一个天才横空出世,林谷之又激动了,踱了几步之后,拿出电话,照着报纸上的客服打了过去。
客服都是忙音,好半天才接通,那个美妙的女声刚响起,林谷之二话不说,直接嚷了起来:“我想要你们文艺副刊编辑的电话,我想知道《正气歌》作者的信息。”
“对不起,刚才已经有不少读者来电想要询问该作者的情况了,我们编辑说不能告知,要保护青少年,不能……”
无论林谷之好说歹说,客服就是说按照规定是不能给编辑电话外人的,有事请在客服内解决。
“擦!”文雅如林谷之也禁不住爆了出口,也不听客服那一大段的解释,直接挂了电话,哼了几声,“我就不信我要不到信息!”
林谷之因激动而急躁,一心想寻找《正气歌》作者的信息。
在他看来,一个年轻人,写出《正气歌》这样功力深厚又老气横秋的诗歌,实在是太有价值了,值得好生关切。
不说林谷之在想办法获取信息,其实《粤州晚报》也忙做了一团。
今天的晚报才上市不到两个小时,他们就接到了好几百个电话,都是询问与《正气歌》有关的情况。
这情形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估计到了晚上,客服听到电话铃声都会想吐!
客服把这情况反馈上去,编辑部也傻眼了。
方承世了解情况之后,忍不住打电话给苏文,要与他商议如何面对热心读者关切的问题。
…………
今天的第二更送上,下午还有一章。
例行求收藏、推荐票!
周一要冲榜,请朋友们帮帮忙。谢谢。
第二十六章 出名了()
苏文接到方承世电话之前,刚刚从睡梦中醒来。
经历了一个通宵的奋战,他早就疲惫不堪,整个大白天除了中午起来吃点东西外,下午也还是安睡,傍晚才起来。
苏父苏母只当儿子身体又不舒服了,除了例行的关心,并不敢打扰,任由他旷课两天,班主任打电话来问候的时候,他们还帮儿子解释了一下。
他们并不知道苏文劳累,全是为了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为了这出戏,为了这个戏剧创作大赛,苏文可谓殚精竭虑,为了出成绩,把所有能用到的招数都用尽了,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连做水军到处宣传都做过了,他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关心则乱,这不,傍晚一起床,又打开电脑查看成绩。毕竟是发了一千多条帖子,重复的话语连苏文看了都要吐,要真没有点效果,他都有买块豆腐撞死的心思了。
成果斐然,页面上竟然有一千多的点击了,而推荐票也有五百多张。
这说明看的人有将近一半给了他推荐票。这个比例已经可以说是高得离谱了!在众多戏剧之中可以说排名第一也不为过。
再看他的排名,已经窜到两三千名去了。
但是,离前世还有十万八千里,一眼望不到边!
“难道还要继续做水军?”苏文看得又喜又愁,喜的是昨晚的功夫没有白费,确实起到很好的效果。
愁的是票数差距太大了,有心无力啊。
他有点后悔与谢天行打赌了,觉得小看了天下人,又或者太自负了,以为《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出,一定能惊天地泣鬼神,打动世人,一举成名。
现在看来,太想当然了!
“难道是我太骄傲了,以为脑中有无数经典就可以天下无敌,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苏文怀疑自己是否要检讨了。
等看完戏剧后面的评论,他顿时又有了不少信心。
与之前只上传了第一幕第一场受尽讥笑不同,现在五幕大戏的内容都放上去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各自赴死的经典场面终于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收获无数赞赏。
“作者实在是太讨厌了,把罗密欧与朱丽叶写死,搞得我这个大老爷们大晚上的还要找纸巾擦眼泪!苏文,你还我纸巾!”
“深情的罗密欧,痴情的朱丽叶,你们简直是爱情的典范,你们太可敬了,又太可怜了。该死的作者,你还我罗密欧!”这显然是女读者写的心声。
“还我天真可爱的朱丽叶!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女神,绝无仅有的女神。为了爱人,可以同赴黄泉。得妻如此,夫复何求!该死的罗密欧,你怎么就那么幸运得到这样的女人呢!在这里,我们要强烈谴责该死的作者,他那么狠心,竟然把这出爱情大戏写成了悲剧!”
“谴责!谴责!大家一起问候作者祖宗十八代。”
“作者苏文,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我保证只打脸!”
看到后面一水的威胁,苏文没有任何不高兴,相反还很欢喜。
这些留言都表明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成功了!
因为爱,所以恨。
这道理也可以体现在作品与作者方面的,因为对作品太喜欢了,为之笑,为之哭,再看到不顺心的情节,自然就会声讨作者了。
在另外一个世界金庸写小龙女被人玷污,成为残花败柳,不知道惹怒了多少读者,被人围堵在报社门口,差点就回不了家。那么多年走来,他也不知道收获了多少人的“问候”。
作为一个作者,要有一颗坚韧的心。
苏文以前从扑街编剧走来,心脏早就坚忍不拔了,什么威胁,什么辱骂,都无法打击到他。
后面的评论有人让他修改剧情,把两人因为误会赴死的情节改一改,让他们消解误会,成功走在一起,最后还消解了两个世家的仇恨,皆大欢喜。
看到这里苏文就摇头了,这是不可能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死,还叫《罗密欧与朱丽叶》吗?
不是悲剧,它还能成经典吗?
苏文改编这出大戏已经惴惴不安担心受怕了,如果把最为核心的情节都修改掉,毁了经典,估计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
所以,让读者在他的悲剧下继续受“荼毒”吧。
《罗密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