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这样一个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爹,温知如此刻心里想到的只有一句话:
爹!别操心了,登基吧!
当然如果他真的这么说的话,估计不用皇帝,眼前这两个男人就会想先把他凌迟处死了。
气氛一时陷入僵持。
毕竟这一整晚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来自于他那个太过于英明神武的爹,最后还是温知如再次开口打破了僵局。
“其实我们何不把事情往好的方面去想,我爹这么多年除了在处理朝政的手腕上霸道了点,独断独行,并没有其他的异心不是么?”
夏侯宸嗤之以鼻,“异心这种事,哪怕是一瞬间的想法也足够了。”
谋逆这种罪名,需要有想法么?光是有这种能力就足够灭你九族的了!
“也不能这样说,夏侯老将军对我爹有这样的评价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若是我爹真的动过那样的念头,又何必辅佐当今的圣上登基呢?要知道在先帝驾崩后,瑞王并不是没有争夺帝位的想法,在那种情况下,我爹大可作收渔翁之力,调兵遣将静待时机,待瑞王真的有所动作,他就可以借口除去叛党,顺势将皇位收于自己手中。”
“呃……”夏侯宸张了张嘴,对于温知如的说词一时也想不出反驳的话来。
一旁的锦翌珲也因为诧异睁大了眼。
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他都可以如此从容不迫的脱口而出,这等气魄胆识怕是天下也找不出几人,他是不是该庆幸,当年圣上登基时,温知如只是个不满十岁的垂髫小儿,若他真的早生几年,这大锦朝恐怕是要变天了……
不,或许,现在都不算晚。
温知如当然知道自己刚才的那番话说得有些惊世骇俗了,他其实也不是故意想要表现得如此与众不同,或许是因为活了两世,对很多东西的看法都不同了,那些名利权势,在经历了由死而生的过程之后,变得如此微不足道。
不过……刚才他那么说似乎是太冲动了些。
“刚才不过是小弟酒后的胡言乱语,世子和夏侯兄千万莫放在心上。”温知如企图绕过他爹的这个话题,“还是继续说说兵部侍郎的事吧!”
“温兄是否考虑过入朝为官?”锦翌珲却没有接他的话,反而是试探的问道,“以温兄的才学若再有功名在身,封侯拜相也是指日可待。”
温知如看到锦翌珲注视着自己的神情,钦佩中带着更多的是警惕,幽幽笑道:“我自幼远离京城,诗书都未曾读通几本,八股制义更是一窍不通,何谈功名二字,况且我是个散漫惯了的人,说话莽撞不通人情世故,方才酒后那番胡话你们也是见着了,若要我入朝为官,自己拘束得难受不说,怕是不知道又要得罪多少人。”
锦翌珲想想他确实说的也没错,温知如的个性虽说偶尔也能说出一番让人钦佩的大见解来,可在官场上怕是讨不了好,就算真的能得到重用,结果也只怕是个鸟尽弓藏的下场。
酒过三巡,画舫这会儿不知不觉已经行到了城外又折返回来,时间已是过了二更。
夏侯宸知道一会儿船再到渡头就该是回去的时候,便催促道:“别说这些没用的,时候不早了,左侍郎的事,究竟如何办?”
锦翌珲没有回答,只是向温知如又敬了杯酒,把难题又抛给他,“撇开令尊不谈,不知温兄是否还有其他建议不妨一说?”
他其实很想知道,若是抛开温尚书与温知如的父子关系,他又会如何看待眼下朝廷的形势?
温知如一口饮了满杯,脸上的潮红又加深了些,其实一晚上他都有刻意控制饮酒的数量,不过似乎还是有些醉了,难怪说话都越来越不假思索,看来回去该让芙翠去大厨房要个几坛酒过来好好练练酒量了。
也罢,这一晚上该说的不该说的,他差不多都说遍了,也不差这一段了。
前世他被闷在后院的那两年,其他的事儿没干,从前锦翌珲留下来的史书国策倒是看了不少,也该轮到他掉掉书袋了。
“自古帝王之道就在于制衡与驾驭之术。首辅大人独揽朝政确实让皇上忧心,可皇上是否有想过,若首辅大人真的倒了,最受益的是谁?那些朝臣愿意以首辅大人马首是瞻除了是畏惧他的权势,也是因为对新帝的信心不足。皇上登基年限尚短,朝政国策上亦没有什么大的功绩或新政。一旦首辅大人失势,他的势力分散,很可能就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这个机会夺、权。皇上现在所需要的不是怎么打压权臣,而是先要笼络人心,只要有了一番作为,那些大臣毕竟都是读饱读圣贤书的士子,不会不懂得,父子君臣乃天下之定理。到时候再要慢慢□□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夏侯氏满门都是武将,夏侯宸从小在学问上也是个不思进取的料,自然是没听过这些个大道理的,这会儿听温知如说得头头是道,只是一味的点头应和。心里想着,读书人就是不一样。
锦翌珲也是低头沉思良久,虽说这话里有些刻意为首辅大人开脱的意思,但是道理却也没错。
锦隽煜现在一心想着的都是怎么对付温彦丰那个老狐狸,却忽视了自己身为帝王的本分。若没有人心所向,他就算真的斗倒了对方,恐怕温彦丰手里的权势,也不是那个皇帝能轻松掌控的了的。
还有那个别用心的人……
温知如虽只是随口一说的语气,可好像总觉得他还是知道了什么似得。
第23章 中秋节的番外()
番外之帝王路
温彦丰第一次见到三皇子锦隽煜的时候是在宸华殿的正门外。
三皇子打碎了皇后娘娘的斗彩青花云龙纹的花瓶,那是皇帝送给皇后的节日贺礼。
于是皇帝眉毛一横,赏了小皇子二十大板。
小小的人儿被人按在长凳上,比人还高的庭杖打在那弱小的身子上,那板子着肉的声音听着人心悸,可锦隽煜愣是咬着牙没有吭过一声。
温彦丰看着那两瓣被打得五彩斑斓的屁股,可他那眼神中抹不去的坚韧,心想这孩子倒是与众不同。
那时候温彦丰刚回到京城,随着父亲进宫面圣,先皇赞赏他器宇轩昂是栋梁之才,便赐了七品校尉。
那一年怀远大将军夏侯延平息了北方鞑靼的祸乱,大胜而归。先皇改年号景和,于中秋佳节在宫中大宴群臣。
那一天正是景和元年的八月十五。
那时候温彦丰十六岁,锦隽煜才刚满六岁。
锦隽煜的母亲在他出生前是后宫的一名才人徐氏,她的父亲也只是一任小小知县。
先皇勤政、无心女色,皇后又专权,后宫的皇子一直不多。
徐才人长得很水灵,不是那种特别明艳出挑的美貌,只是看久了让人觉得舒服、自然,所以她被先帝招幸之后皇后也没有对她下过什么黑手。
徐才人也算是个有福气的,先帝招幸了两次就怀上了龙种,先皇很高兴,直接封了四品美人,待到三皇子出生时候又加封了三品婕妤。
在后宫要养活一个孩子本就不易,更何况是位皇子。徐婕妤怀孕之时就已经万分小心,这才好不容易保到了锦隽煜的平安出生,之后的路只是更加艰难。
温彦丰第二次见到锦隽煜也是在宸华殿外。
新入宫的陈美人在吃了徐昭媛送的红豆糕之后小产了,皇帝一怒之下将徐昭媛贬为庶人,只是看在皇子的份上没有打入冷宫,幽禁宫中。
三皇子为母亲喊冤,被罚跪在宸华殿外,整整三日。
温彦丰看着那个男孩惨白的小脸,双唇都冻得泛出青紫,单薄的衣衫被雪水和冷汗浸湿,紧紧贴在那瘦弱的身子上,曾经坚韧的眼神中更多了些不甘和恨意。
他说:一个男人最不需要的就是别人的怜悯。想要为你母亲洗雪冤屈就要靠你自己的本事,而不是在这里等着另一个人的施舍。
那时候,他已是四品参将,正要离京随军驻守边关。
那一年是景和六年的冬天,温彦丰二十二岁,锦隽煜十二岁。
温彦丰的父亲官拜三品礼部右侍郎,深得先皇赏识。
那时候大锦朝已有多年未经历过战争,偶有边关作乱也都是很快被镇压,百姓也算安居乐业,朝廷广开恩科,一些贪官污吏也渐渐浮出水面。
温侍郎为官清廉正直,从不肯同流合污,在朝廷中多受排挤。
先皇也多次想要惩治这些徇私枉法之徒,奈何朝中势力错综复杂、又有外戚专权难以拔除。
先皇年迈,有心无力。
先皇六十岁寿辰那年,温侍郎因检举一次科举舞弊案而被陷害,身陷囹圄。
温彦丰奉招回京。
那是他第三次见到三皇子锦隽煜,依然是在宸华殿外。
徐氏已经病死在后宫之中,三皇子已获封煜亲王。
那天他不是被罚在宸华殿外,而是特意在这等温彦丰的到来。
他说:你曾说一个男人不需要别人的怜悯与施舍,如今你的父亲命悬一线,而生杀大权全在那个人的一念之间。我只想看你是不是真的从不会低头。
温彦丰浅笑: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为治。我自无愧于天地,也无需有求于人。
而后他走入了宸华殿的大门,再出来的时候,已是二品吏部尚书。
温侍郎后来被无罪释放,可惜在大理寺的牢内被人动了私刑,一病不起。
那一年先皇自知年事已高,下令建立内阁辅政,钦点温彦丰为首辅大臣。
那是景和十一年的春天,宫中的桃花迟迟未开。
那年温彦丰已经成为了大锦朝的传奇,他二十七岁,锦隽煜十七岁。
在那之后温彦丰与锦隽煜见面的机会就多了。
先皇深居简出甚少上朝,太子又迟迟未立。
朝政则由两位皇子和内阁群臣共同主理。
瑞亲王喜欢在下朝之后请温尚书过府小酌两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