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君贤主的影子,尤其是和近期近乎于疯狂的邵方做比较,高低顿现。
再次,便是郭诀的加入。风国的版图扩张太快,需要有大量的人才来支撑国家的壮大,如此一来,风国朝堂上的种族越来越杂,其中有风人,也有宁人、莫人等等,族群不同,造成派系不同,各党派之间争权夺势,勾心斗角,但风国朝廷的整体风气一直很正,并非唐寅有多英明决断,而是因为风国朝堂上始终有一股敢于直言不讳的清流存在,郭诀便是其中的重臣之一。
来福茶馆的案子到此结束,涉案的侍卫营侍卫被全部处斩,参与其中的唐寅也以发代首谢罪。翌日,郭诀亲自督导,在城中张贴榜文,并把唐寅的断发和侍卫的断首一并悬挂起来。
唐寅按照邱真的意思做了,现在他还看不出此事的影响有多深远,但丢人显眼是肯定的了,这时他已始令人准备马车,等大军南下出征的时候,他想乘马车出城。唐寅随军出征的时候,如果不是身上有伤,都会选择骑马,他喜欢和将士们并肩而行,也喜欢骑着高头大马、受万众瞩目耀武扬威的感觉,但这次,他实在没脸再抛头露面了。
邱真听闻此事后,摇头而笑,随即带上两只包裹,来找唐寅。见面之后,他把其中一只包裹给唐寅,催促道:“大王快换上!”
唐寅没有马上接,不解地看着邱真,问道:“什么东西?”
“便装!”
“便装?”唐寅愣了一下,然后会意地点点头,苦笑道:“你是让我装扮成百姓模样,混出城去,省得丢人显眼是吧?”
邱真摇头,说道:“并不是这样!大王现在换上便装,随臣出府去看一看,听一听。”
唐寅皱着眉头问道:“看什么?又听什么?”
“民意!”邱真笑吟吟地说道。
唐寅和邱真都换上便装,没带任何的随从,由城主府的后门悄悄溜出去。今天天气不错,晴空万里,蔚蓝一片,恼人的风沙也难得的不见了,倒是气温更加炎热,走几步便让人出一身的透汗。
唐寅边跟着邱真走边问道:“我们要去哪?”
“去看城南的公告,那里人最多,也最热闹。”邱真早已做好准备工作。
第164章
唐寅和邱真走到南城城门口的时候,这里已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至少聚集有上千的莫国百姓。人们一各个掂着脚尖,伸长脖子,争先恐后的向前观望,互相之间议论纷纷,还不时的指指点点。
唐寅和邱真互相看了一眼,快步走上前去,使了好大的力气,才从人群里硬挤到最先面。唐寅抬头一瞧,原来前方是公告板,板上贴有榜文,内容是对来福茶馆一案的调查以及惩处的结果,再往上看,是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高高悬挂于公告板后面的城墙上,唐寅的那一把断发摆在最前面。
这有什么好看的?看自己的风军如何丢人现眼吗?唐寅暗暗摇头,正向退出人群,无意中听到周围的讨论声。
“这事根本不用调查,傻子也知道是风军干的‘好事’!”
“这倒是!不过没想到连风王都是杀人凶手之一。上梁不正下梁歪,风王残暴不仁,风军当然也凶残无比了。”
唐寅皱紧眉头,面色也渐渐变得凝重。
“不要这么说,你们想想,各国王公,历代的君主,有哪一个没犯过错的?但犯错之后能做到以发代首,自断头发的却一个都没有!风王或许是残暴,但至少还有良心,还有气度,我觉得风王比那些满口仁义的王公强多了。”
“是啊!杀害一人,以断发谢罪,如果咱们的大王也这么做,现在早就该变成秃子了!”
“哈哈!”这话引来周围一片笑声。若是平时,借这些百姓一个胆也不敢对君主妄加评论,可现在莫军被打跑了,万方城已归风军管辖,城内的百姓们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了,平日里的积怨一股脑发泄出来。
“俗话说得好,民不与官斗,咱们平头百姓的命贱,招惹了官府,不死也掉层皮,被枉杀的人还少吗?更别说招惹大王了。风王这次能甘愿受罚,确实挺难得的!”
“说得对!如果咱们大王也能象风王这样,恐怕连我也愿意去投军了,咱们莫国又哪至于被风国打得这么惨?”
“如果风军霸占着万方不撤走,万方城可能就会变成风国的城邑,到那时,我们的大王就变成是风王了。”
“换成风王也不错嘛!”
“喂喂喂,你们怎么能这么说,别忘了,你们可都是莫人……”
百姓们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即有厌恶唐寅的,也有夸赞唐寅的,即有倾向于风国的,也有坚持忠于莫国的。这些百姓虽然不能代表所体莫人,但是却体现出相当多一部分莫人的心声。
唐寅边听边琢磨,总算明白了邱真拉自己来此的目的。邱真要让自己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没错的。按道说,一国侵占另一国的领土,带有敌意的声音应该是一边倒的,而现在在莫人当中,竟然出现了夸赞唐寅、倾向风国的声音,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也让唐寅的信心瞬间膨胀了好几倍,羞愧之感顿失,取而代之的是浓烈的兴奋之情。
他转头看向邱真,后者满脸笑容地冲着他微微点下头。唐寅也会心一笑,什么话都未再多说,拉着邱真,退出人群。
在回城主府的路上,邱真说道:“莫国与宁国不一样,我国和宁国的积怨太深,已到了你死我活、无法化解的程度,所以当初我国与宁国交战时,即便屠城、滥杀无辜也没什么,多一条或少一条罪行都影响不大。但莫国不一样,莫国和我国的关系一直都是扑朔迷离,虽然互有提防,但始终未发生过大规模争战,民间不存在仇恨情绪,争取民心也变得容易许多,正因为这样,我军在莫国的行径才必须得小心翼翼,尽量避免伤及无辜,以防落人口实。”
唐寅点点头,说道:“没错!你说得有道理!”
邱真笑道:“大王能明白这一点,臣就放心了。”顿了一下,他恍然想起什么,说道:“大王,据说安丘郡匪寇横行,已成大患,大王挥军南下时,可顺便出兵剿灭匪窝,为安丘百姓铲除祸害!”
唐寅说道:“恩,我早有此意。匪寇毕竟是匪寇,不值一提,等我军南下进攻商宛时,一走一过之间便可将沿路匪窝一一扫平。”
邱真拱手说道:“大王明见!”
随着来福茶馆的事件告一段落,风军在万方城的休整也随之结束,唐寅留下两千军兵镇守万方,自己则率直属军主力继续南下,矛头直指安丘郡的郡城商宛,准备与安丘的地方军展开决战。
虽说唐寅早已让部下准备好马车,但邱真带他体察完民情之后,唐寅立刻改变了主意,决定还是骑马出城。
当初唐寅进城时,场景可谓是一片萧条,大街小巷都看不到人影,现在他率领风军出城,情况已大不相同,主街道的两侧都站满了百姓,人们翘首以待,都想看看风王唐寅到底长个什么样子。这一前一后的反差,可看出莫国百姓对风军的畏惧感已然大大缩减。当然,在莫国百姓中还听不见欢送声,但同样,也听不到任何的叫骂声。对侵略者而言,这已是巨大的改变了。
商宛为安丘郡的郡城,也是安丘地方军的集中所在,所以对于风军而言,商宛之战的胜负是决定风军能否全面占领安丘的关键。
此战,以唐寅为首的风军势在必得,在去往商宛的路上,唐寅令邱真派出使节,先一步赶到商宛,送劝降书,劝郡首高冠举城投降。
当然,唐寅对高冠的投降也没抱多大希望,象郡首这样的高官也不是靠一两封劝降书就能说服得了的,就连邱真派出去的使节都是抱着一死的决心。结果还真被他们料对了,邱真派出的使节是有去无回,再也没能从商宛城里出来。
即便早有预料,唐寅还是心中恼怒,传令全军积极备战,只要抵达商宛,便立刻发动进攻。
当风军行至安丘郡的两县交界处时,天眼和地网的探子纷纷回报,在这附近,是绰号白头军的匪窝所在地。
一路行来,直属军已连续剿灭三处匪窝。安丘郡的匪寇虽然彪悍善战,但和直属军比起来,其实力还是有天壤之别,单单是双方兵力就不成正比,直属军虽不至于是一走一过之间将其夷为平地,但也确实没费多大力气。
对这个白头军的匪窝,唐寅也没放在心上,行军过程中,他只是随口问身边的众将,谁愿带军剿灭匪寇。唐寅问完话,左右连个搭言得人都没有。
众风将们都是报着立大功的心理出征,谁都不愿意去干剿匪这种浪费时间又不讨好还无功劳可言的工作,听大王问起,人们纷纷垂头,生怕对上大王的目光便点到自己的名字。
见状,唐寅也就不再客气了,直接点名道:“叶堂、高宇听令!”
唉!见大王点到自己的名字,叶堂和高宇轻叹口气,互相看了一眼,暗道一声倒霉,不过还是规规矩矩地双双催马出列,拱手道:“末将在!”
“你二人率一万将士,扫平白头军匪窝,天黑之前,回营复命!”唐寅扬头交代一声。
“末将遵命。”叶堂、高宇二人应得有气无力,好在这里距离商宛还有段距离,不用担心剿完匪后会赶不上商宛之战,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且说叶堂、高宇,率领一万风军,在天眼和地网探子的指引下,去往白头军的老窝。
白头军的据点位于两座小山之间的山坳里,地形算不上险要,当然,话说回来,在整个安丘郡也找不到太险要的地方,这里毕竟是以平原为主,想找座山丘都困难,由于天气干燥、水源匮乏,丛林更是没有。放眼望去,皆是光秃秃的干裂土地,即便是山,也多是寸草不生的石土山。
叶堂和高宇急于赶回军营,去往白头军据点时,二人一个劲的催促下面的将士全速行军,别耽误时间。
等他们快要紧接白头军据点时,就见前方的山坡上站有一大群穿着杂乱无章的人。
对方大概有三、四千人的样子,衣服破破烂烂,而且乱七八糟,有些是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