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副将张骥抱拳道:“军门,齐王千岁指令我等坚守。出城寻觅战机,与千岁意愿违背。还请军门3思。”
“殿下的意思咱懂,比你懂!咱先打出锐气,也方便日后防守。否则1味防守,鞑虏猖獗以为我军无人,尔等不觉得憋屈?”
张骥又要说,被何冲1瞪,遂闭口不言。
在塞外,9是何冲的大本营,这里是他1言堂的地方。他既然做出决定,9不允许有人违背。
随着时间转移,何冲的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刚来大同时,他是坚定不移的骑兵派,随着刘时敏监督,不断产出优良火铳后,他9迅速转变为火器派。
他的标营,9是1支骑马的火铳步兵。
各省督抚、总兵的标营,都是3千人编制。这是死规定,戚继光的戚家军也是3千编制。这个名额可以少,但绝对不能超过。
也没必要超过,超过的兵马完全可以挂个乡勇、义兵名头,没必要死纠缠编制。
7月初3,在9龙沟潜伏1日两夜的何冲,终于在清晨淡淡薄雾中等来了姗姗来迟的土默特各部。
毫无意外,这里土默特的锐骑勇士与明军斥候部队1如既往的在路上交手,有重重山丘做掩护,何冲的1万3千人分成4部,开始行动起来。
明军斥候只在土默特部队前进的道路上滞留,往往会挖坑制作陷阱之类,甚至道路崎岖1点的地方会集合木材放1把火,使用各种手段迟缓土默特部的前进速度。
从土默特部出兵,9这样被明军斥候骚扰个不停,使得他们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前队,军队两翼并没有进行关注。
明军斥候为什么要迟滞他们的进军速度?说明明军还没做好准备!
这样的明军,有什么好紧张的?
土默特部上下都是这种想法,不能说他们迟钝,而是明军挨打的时候是出了名的迟缓。情报传到京城,京城再做决定,然后指派的部队还需要动员,过程非常的冗杂。
所以明军斥候拖延他们进军速度,是正常的。
9龙沟,从土默特部进入这片地势复杂的丘陵地段后,明军斥候不断点火,烟雾弥漫,呛得土默特人想要骂娘。
他们能做的9是快速通过这里,等到了平原地区,明军的这些小股斥候部队只能乖乖退散。
至于9龙沟两侧的地形,都是大山,不适合大队人马行进。
似乎明军斥候不再埋伏,而是只顾着点火,开路的土默特勇士锐骑放松下来,专心扑灭火堆,为后面大军铺路。
何冲端着望远镜看着1堆堆青烟飘起,离自己越来越近,而远处的烟火堆也在不断熄灭,这代表的是土默特锋兵的推进位置。
“军门,再有2里山地,鞑骑前队9会抵达这里。”
掌管夜不收斥候部队的玉林卫佥事抱拳低声,身子半躬着伏在山坡上,他的两侧,站满了摆线列阵的火铳兵,火铳兵沿着山势铺开,红色的战袄连绵如同1条细线,仿佛山头挨了天外1斧,淌出的血液1般。
“传令各队,隐蔽后放鞑骑锋兵先过,将他们交给张骥,咱的目标是狙击土特默各部鞑酋、台吉。若有暴露隐匿者,左右共斩之!”
命令在低声中,1个接1个传荡开来,何冲放下望远镜,抄起1杆火铳掂了掂,后退几步藏在山坡后面,握着火铳低声:“希望殿下的战术是正确的”
3千火铳兵,都列在山路东面,保持足够的间距,3排延绵1里有余。这么大的伏击范围,何冲有信心1瞬间摧毁土默特的核心阶层。
摘掉头盔,何冲隔着草丛观察下边山道的动静,下边混合青草的柴木被明军斥候点燃,没烧多久9被土默特锋兵赶来扑灭,骂骂咧咧骑着马继续前进。
随后又是1万骑卒浩浩荡荡经过,仿佛数之不尽,让埋伏的火铳兵军官看的头皮发麻。不过还好,他们占据地势,蒙古人很难冲上来,箭也不好射上来。
然后,是苦逼的土默特部步卒,迈着两条腿身上还扛了不少的东西,甚至有的人极有自信的带了1大盘牛皮绳,想着俘虏边民做奴隶。
再然后,则是诸部台吉的车架,完全由人力肩扛,换班轮流抬着走山路卸掉轱辘的大木板,挂着帷幕,飘着彩带,铺着花纹美丽的毯子,上面的贵族们搂着女子,喝着酒,大声笑谈着。
所有火铳兵军官扭头望来,何冲露出不屑的笑容,缓缓抬起自己手中的火铳,身后两名旗手两臂高举,9等着他开铳挥旗。
上前猛地踏1步,脚踩着草丛,何冲瞄着下方人群,扣动扳机。
“砰!”
两名旗手挥旗,嘶声大喝:“发!”
第254章 令人绝望的细红线()
1声铳响,山道上的土默特台吉、步卒还以为是潜伏的明军斥候部队,抬头向东看,台吉们笑着,牧民步卒们眼神疲倦又麻木,日光刺目看不清楚,隐约有1个人影,随后1杆红底金字大旗立起,迎风招展。
不等下方人辨别旗号,山坡上浮现1层红色。
头戴毡笠内衬铁质勇字盔,大红色鸳鸯战袄、外罩半身甲的火铳手站起两排,居高临下,端着火铳对密集的,尚未有任何反应的土默特部队扣动扳机。
“砰砰砰!”
山坡上弥漫着白色的烟雾,铳声在山道回荡不绝于耳。
山道上应声爆出1团团血雾,首当其冲的2余副人力车架遭到集火,上面的台吉、贵人、女子连着木板被打成了碎片。
土默特部,他们也有辉煌的历史。
他们是来自西伯利亚的鲜卑拓跋后裔,他们的民族成分也是1变再变。最初是鲜卑族,唐代又称其为木马突厥,到了元朝他们已经是蒙古族了。但万变不离其宗,鲜卑拓跋,人称索虏,9是梳辫子的人,讲的是蒙古语,风俗习惯、生产生活皆与蒙古人相同。
曹魏黄初元年,拓跋力微在国民离散、部落衰微的形势下即位。昔日之属国36,大姓99,已不存在。部族离散,溃不成伍,只得寄人篱下,投高车没鹿回大人纥豆陵窦宪。
拓拔力微机智,以临危赠马,献纳亲女,取得了窦宪的欢心和信任,准许率所部北居长川,这块地方1直是鲜卑拓跋氏的根据地,9是玉林城北1带。
有了1席之地,经过2年的惨淡经营,离散的部众稍稍归队。
窦宪死后,拓拔力微借故杀了窦宪的两个儿子,兼并了窦宪的部众,这才控弦上马2余万。又过了十年,在定襄之盛乐建立了第1个国都,其址在今天的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
第2个都城是今日之大同。元魏孝文帝再次迁都洛阳,自动放弃了民族语言和习俗,融于汉民族的文化之中,这在民族融合上,开创了先例。
后来,拓拔魏国分裂东西,西边的被鲜卑宇文护给废了,东边的被鲜卑高洋的北齐代替。到隋、唐、宋、元,拓跋鲜卑这支庞大的队伍已经踪迹全无了。
只有这块塞外贫瘠的土地上,拓拔鲜卑的后裔还在顽强生活着,但鲜卑风俗都已在兵戈下消弭,改成了蒙古风俗。
这是1个以坚韧果敢闻名的部族,遇到伏击步卒们抽出弯刀有护着跌落车架上的台吉,也有挥舞着弯刀,狼嚎着登山杀上去的,也有张弓搭箭的。
只是,何冲选的这个位置非常的好,山道上的弓手射箭,是对着太阳方向张弓,根本看不清楚目标,只能盲射!
弓箭的弹道比火铳可要复杂多了,而山道上的弓手数量并没有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他们射出的箭雨,对有山坡做防御工事,趴伏在山坡上射击的火铳手来说,只要运气不是太糟,完全不算什么。
3千火铳手,1千人借着山坡掩护专心扣发扳机,两千人相互配合装弹,使得山坡上的火力打击持续不断。
而山坡不高,3余丈,但走向陡峭,不利于攀登。只要攀登,9是活靶子,爬得越高,越利于火铳手击毙他们。这9造成了1个结果,那9是下方伏击圈内的土默特部人,6轮齐射下9被打残。
“那是明将何冲的将旗!”
1名台吉躲在木板后面,他的1条手臂被铅弹打断,骨茬、碎肉、血渍搅拌在1起。
“谁杀了何冲,封赏两千户!”
山道上1片哀嚎声,他的声音引来火铳手的注意,1甲火铳手抬铳,瞄准,扣发后,在清脆炸响声中,这名台吉被打死。
“呼兰台吉有令,杀何冲的勇士,封赏两千户!”
残存的贵人、小部落头人大声呼喊着,将命令向前后两队散播过去,挤在中间的土默特步卒,眼神散发光彩,与族人结伴向着伏击点汇聚。
山下密密麻麻的人海涌来,3千火铳手轮射,铅弹打中往往能洞穿两人,但还是压制不住。
“投!”
何冲1声令下,他的2百亲卫牙兵将1枚枚直径两尺,内裹毒药、火药、油脂,外以草绳捆束的草球点燃,推了下去,1瞬间,土默特人的攻势受阻。
血水并不能熄灭山道上燃烧冒烟的毒草球,刺鼻的毒烟弥漫,山坡上的火铳手受到干扰,也只能低头头颅,等候土默特人的反应。
土默特人想要散开,可山道两头的步卒依旧往这里推挤,为了那两千户的封赏!
蒙古人是说话算话的,尤其是对自己人。两千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将摆脱低贱的牧民或奴隶身份,他们将会成为1个部落的头人酋长,他们的子孙也将过上人上人的生活。
“再投!”
又是2百枚毒草球滚落下去,下方拥挤不能动弹的土默特人成片在毒烟中窒息晕倒,有的抗性差,直接被毒烟毒死。
两侧挤不过来的土默特步卒,9向着东面的山坡攀登,想要抄击何冲。
伏击点南十里,副将张骥侧耳听到隐隐约约的火铳声,当看到伏击点冒起浓密毒烟时下令:“军门势危,放马冲击敌队!”
隶属标营的3千匹战马沿着山道被木栅栏分成十队,所有的马尾都绑上浸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