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是农田水利,这个涉及到民生必须要学,暂时可以找一些懂这方面常识的人来教,比如说种地,可以找那些经验丰畜的老农,比如说水利,可以找河工。而且关于这方面的典籍也不少,尽量找来。
第三是机械制造,这个无解最好跟你那几位传教士朋友说说,让他们来帮帮忙,等双喜他们过来,让他来教教学生也是可以的。
第四是会计理财,这个请沈先生帮忙。
第五是医学,这个可以找郎中来教,至于医药典籍是不缺的。
当然经书史籍也是要教的,这个你俩都是行家里手,我就不说了。其余的还需要开设什么科目,由无解来定。”
方程一边听一边喇vi的记录。
方程很清楚,李景所列的五个项目需要优先成立,至于徐光启所提的另外几项可以暂时放一放,主要是找不到人来做教授,也没有可供参考的典籍 李景说完,想了想,从方程的手中接过笔来,在纸上写下十个阿拉伯数字,又在每个数字的上面写下对应的汉字,然后说道:“无解,这些数字我想你见过吧?教授数学的时候就用这些数字吧!恩……计算的时候有一个过程,这几个符号也用上吧。”
说着又在纸上写下加,减,乘,除,相等……等一些符号,然后在每个符号下面标上意思。
“这些数,数字还有这些符号有什么用处?”杨柳风奇道。
李景笑笑道:“我给你举个例子吧,不如说昨天n6们从外面调来一批银子。”
李景随意地写下汉字的数据,然后在下面用阿拉伯数字又标记了一下。
然后接道:“今天咱们又进来一批。”
说着李景又写下一组数字。
然后李景笑道:“那么咱们两天一共进了多少银子?”
杨柳风忙道:“大帅,你等等,我去取算盘。”
李景点点头,刚才他随意编排的数目比较大,杨柳风不属于专业人士。
只能靠算盘来计算。
过了一会儿杨柳风取来算盘,然后一上一得二,三下五去二的开始计算起来,过了一会儿结果出来了。
然后李景接道:“昨天咱们支出了五千二百三十五两银子,今天又支出了三千五百六十七两银子,你算一下现在还有多少?然后把计算的过程写下来。”
“啊?这咋写?”杨柳风惊道。
李景笑了笑随手把刚才说的四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写了下来,然后用符号连起来,再添上刚才杨柳风算出来的结果,然后对杨柳风道:“你看看。
这时袁可立和方程的注意力也被李景纸上的数字吸引过来,都凑过头来观看。
“这么简单?”三人、凉道。
李景点点头,接着又举了两个乘除的例子,比如给一群民夫发薪钠,每人多少钱,一共有多少个人,一共斋要多少钱,或者是现在有多少钱,每个民夫的薪晌是多少,可以雇佣多少民夫等等。
李景边说边写,同时把结果计算出来。
看到李景把原本使用汉字书写时非常麻烦的数字这么简单地表述出来,三人猛地意识到什么,使用这种方法,那么以后记账的时候那可太方便了。
而方程想的就更多了,用这种方法表述,那么原本学数学时很麻烦的东西就会变得简单起来,如果把这个方法告诉徐光启,想来徐光启定会极为兴奋,那时再劝他辞官做学问。定能水到渠成。
’。我马上给老师写信竺”方程忽然说道。
“我马上开始弄学堂!”杨柳风道。
说着两人转身便走,走了几步忽然想起这里并非绛县,两人不由相视苦笑一下,齐齐转过身来重新坐下。
李景笑了笑,待两人坐定后接道:“办学不是小事儿,不要指望着_im而就。十年,如果十年之内你们能培养出一批人才出来,那么我就很满足了 方程和杨柳风点点头,知道李景所言不虚。
因为在这个时代,除了四书五经,别的都被称之为旁门左道。大家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官,而想做官就得考科举。这些东西全用不上,学这些东西的人全凭兴趣爱好,基本上一万个读书人当中能找到一个有这样的兴趣爱好的就不错了。
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就得打破只有读书人才能做官的制度。
可是这种制度不是说打破就能打破的,就算是皇帝恐怕都没有这样的能力。
但是方程和杨柳风却不知道,李景来到这个时代,就是要打破这些制度,以前没有做,是因为地盘太小,实力太弱。现在李景已经下定决心开干了 看到方程和杨柳风两人摇头,李景知道他俩是真心考虑了。
“慎行,你给我拟定新的政令,从年后开始,所有的部门必须由专业人员担任主管,我举个例子,比如说负责水利的,那主管人员必须懂水利,负责刑狱诉讼的必须懂律法,负责粮田的,必须懂得如何种田,诸如之类,给我一条一条分清,你告诉他们,不懂就学,半年以后我要进行考核,成绩不合格,马上给我卷铺盖走人。明白我的意思了么?”李景说道。
想了想,李景接道:“咱们现在缺少大量的主管官员,招纳人才还得考虑那些读书人的利益,毕竟不能让他们这些年的书白读了,而且读书人学习别的东西能快一些。因此在招纳人员的时候,读书人还是要优先考虑,但是在政令上要注明,以后我们任命的官员,不再是以四书五经为标准,而是要任命那些有各种专业知识的人,不要让他们觉得官小,把他们薪晌给我提上来,我就算用银子砸,也得把人们的固有观念砸过来!”
“是!”杨柳风拱手说道。
说着跟方程对视一眼,两人均知,在李景的治下,那些只知道背四书五经的读书人的好日子到头了。
会员特权抢先体验
第184章 制衣厂()
第184章 制衣厂 由于方程的到来,李景临时决定出台新的政令,原本的出兵计划只能推迟了。
忙了数日,好容易把政令拟定完毕,天气突然冷了起来。
由于突然降温,许多事情一下子冒了出来,首先就是御寒问题。
从红山岭出来的士兵,冬天的衣物都是早有准备的,这个李最并不担心,但是新招的士兵很多没有御寒的冬衣,尤其是翼城县招的那些新兵。因为翼城县遭到流寇劫掠的次数最多,破坏的最严重,很多人家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
李景虽然调动了大量的粗布和棉花过来,但是这么多棉衣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出来的。
有家眷的士兵还行,可以把原料交给他们的家人来做,可是没有家人的士兵,只能雇人来做,一时半会儿李景还真找不到这么多妇女缝制棉衣。
另外在把棉花和粗布发给士兵的家属之后,还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士兵的家属竟然私自匿留棉花。
一套棉衣定量是五斤棉花,可是等拿回来一称,竟然只有三斤多重,那二斤棉花被士兵的家人给匿了。
得知这个消息李景只能苦笑,实在也不好去处罚这些士兵的家人。因为他们匿留的棉花大多是给孩子或者老人做了棉衣。
虽然李景没有追究这件事,但是通过这件事给李景提了个醒。
李景手下的士兵越来越多,需要的衣服,鞋子,帽子也会越来越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依靠家庭来为士兵们准备衣物了,以后耍成立制衣厂,制鞋厂和制帽厂等一系列的服装厂。
虽然这样会增加很多人员的开销,但是利用工厂生产同样也会节省很多原料。
以前李景大多是从老百姓家的手中购买布匹,或者是从布料行购买漂染过的布匹。现在斋要加工大量的军衣,那么就不能从老百姓手中或者是从小作坊买布了,完全可以成立一家纺织厂和印染厂,这样只需要收购棉花就行 这样原材料也能省下一笔钱,省下的这笔钱用来给工人开资基本上就足够了。
实行产业化生产不但可以让闲余的人有工作可干,能贴补家用,还能带动大家的积极性,发挥所有人的智慧,提高生产力。
李景琢磨了一会儿,觉得这个办法还是可行的,就算不挣钱,甚至赔钱,办几个厂子也是划算的。
想到就做,李景当即把手下几名得力助手招来,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听李景说要建制衣厂,杨柳风,方程等人均是目瞪口呆,都以为李景是在异想大开呢。
因为要建这样的厂子实在是难度太大。
首先要解决的是厂房,这么多人召集到一起做工,总得有个挡风遮雨的地方吧。
可现在外面天寒地冻的,根本不是建房的时候,另外现在士兵们正等着穿衣呢,等厂子建起来还不得冻死?想建厂,只能利用现成的房屋。
虽然现成的房屋也不是没有,不过是在县衙里面。
县衙所占的地方大着呢,一个县所有的公务都要在县衙里面处理,包括牢房都在里面,衙门里的官员和差役还有他们的家人都是在县衙里面居住的,实际上县城里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就是县衙,这么多人在里面居住和办公,自然会有大量的房屋。
由于流寇攻占县城,县衙里面的人几乎被杀戮殆尽,很多房屋也被流寇们砸的稀巴烂,李景进驻县衙以后,虽然a新招纳了不少管事办差的人员,不过还是有大量的房w闲置着。
只是把厂子放在县衙里面,似乎有些不大合适,毕竟衙门是办公的地方,在衙门里办个厂子,实在是有些不像话。
不过李景显然是不在意这些的,因为李景从来不觉得当官的有什么了不起的,别说是在明朝,就算在现代,那些地方官员对李景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特工们要打地方官员的心思,随随便便就能找出一大堆罪名把那些所谓的官员扳倒,官员们也绝不敢对这些保卫国家的精英们有任何怠慢的地方。
至于到了明代,李景干的就是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