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一枝独秀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斤良多时候,皇太极不方面说的话都要由他来说,很多皇太极不方便做的事都由他来做,期间不免要得罪很多人。
而这又是皇太极的手段之一。
因为在他替皇太极说话,替皇太极做事的时候,同时也在得罪人,而且得罪的都是有实力的人。
如此一来,多尔衮就必须紧密跟随皇太极,根本不能也不敢有任何异心,哪怕他掌管着吏部,掌握着兵权,也不敢有任何异动,只能被皇太极牢牢掌控于手中。
摇摇头,多尔衮苦笑了一下,别人都看他风光,可谁又知道他风光的背后所付出的代价?
打消自己的胡思乱想,多尔衮开始琢磨组建汉八旗的事宜。
组建汉八旗可不是小事,因为既是汉八旗,那就是说这八旗将全部由汉人组成,让汉人独自成军,每一旗的领军将领可要好生斟酌了。
首先,这几名将领必须得是绝对忠于大金,跟大明有深仇大恨,或者是曾经背叛大明,被大明逮着就宰的那种。
默默地盘算着资料,多尔衮不禁有些苦笑,大金虽有不少汉人降将,但是够得上旗主条件的却没有几个。
也就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马光远,孙得功等寥寥几人够得上这个条件。
本来额骑李永芳也够这个条件,不过李永芳已在数月前病故了。
盘算了一会儿,多尔衮缓缓摇了摇头,任命汉八旗的旗主可不是儿戏,身为旗主必须得有领军作战的能力,不是光凭忠心就行的。
而且旗主一旦任命,除非犯了重大过错,否则是不能随便撤换的。
另外,除了八旗旗主,还要有副旗主,以及各级将领,这可不能锉子里面拔大个儿,把只有低级将领水平的人提拔为旗主。
多尔衮琢磨了良久,终于决定暂时先任命五旗的旗主,剩下三旗暂不设旗主,待日后有了合适的人选再说。
收起2楼2013…12…23 08:53 |
第294章 坐山观虎斗()
旗主可以不设,但是人口必须划分出来。bsp; 实际上组建汉八旗最关键的就是分派人口。
其时,汉人大多为女真人的奴隶,要组建汉八旗,就必须把这些奴隶从奴隶主的手中要出来。无疑,这么做肯定要得罪大多数的女真人。
不过多尔衮确实很有办法,他把八种旗色进行对应,即女真族的正黄旗跟汉人的正黄旗对应,镶黄跟镶黄对应……以此类推,然后命女真八旗把奴隶交出来成立汉八旗,同时告诉那些旗主,汉八旗归女真八旗旗主统领。
这样一来,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且这个办法得到了皇太极的大力支持,因为这样划分,皇太极其实是最大的受益者。
因为八旗旗主,并不是八个人,正黄旗和镶黄旗直接归皇太极掌握,并未设旗主,八旗其实只有六个旗主。
八旗军事体制的基本单位叫牛录,每牛录三百人,牛录的总领称为牛录额真,五牛录为一甲喇(一队),设甲喇额真(参领)一人,五甲喇设一固山,设固山额真一人,固山额真就是旗主(都统),副职二人,称左右梅勒额真。
(有的资料说五甲喇为一梅勒,二梅勒为一固山,每旗兵力为一万五千人。另,查阅的资料并不一致,有的说根据八旗的编制女真人的兵力只有不到六万人。还有的资料说,当时女真人的总人口不过三四十万。根据人口换算,女真人入关前总兵力只有两万余人。
其实,皇太极继位以后,还组建了三大营,即晓骑营,扩军营和前锋营。其中晓骑营和扩军营各旗都有,骆骑营为都统的直属部队,皇太极亲统的骁骑营是禁卫军。扩军营也如此,不过职务是负责看大门,前锋营则是专门负贾皇太极的警卫工作。
如果按照六万人来算的话,再按照十比一的比例抽丁入伍,则女真人的总数至少也是六十万,实际上应该更多,一百多万应该是靠谱的。
现在这里采用后金部队的数字是每旗七千五百人,八旗共六万人,再加上三大营,女真人的总兵力为七万人左右。) 多尔衰按照各旗对应关系从披甲人(女真人士兵也叫披甲人)手中把汉人奴隶要出来,然后按照女真八旗的模式组建汉八旗的,无形中皇太极又多了汉军正黄旗和镶黄旗两个旗的兵力。
另外皇太极收益的并不单单是军事实力,更多的应该是收入。
女真八旗的特点是兵民合一,所有的女真人都隶属八旗之内,战时,从旗内抽调壮丁参战。
实际上女真的八旗不光是军事单位,还是户籍单位,也是地域单位(各旗的旗民只能在指定的区域内生活,不得任意搬迁到别的旗的所属地,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统治)。八旗不光要负责打仗,还要负责行政和生产。
让汉人按照女真人的模式独立建旗,生产出来的粮食物资便不再归奴隶主所有,皇太极可以收到大量的税收。
兰有皇太极大力支持,再加上多尔衮让汉八旗根据旗色归女真八旗统属,轻易地消除了各旗旗主以及下面的将领还有披甲人的不满情绪。
其中的奥妙就在统属那两个字。
女真人作战虽然勇猛,却并不个个都是悍不畏死。尤其当他们积累到一定财富以后,便开始珍惜生命。
虽然这些人被剥夺了奴隶,损失了财产,但是他们也知道,组建汉八旗,以后作战自然是要让汉人当前锋,汉人不行了,再让蒙古人上,最后才轮到女真人。这就意味着他们以后战死的几率将大大减少。
女真人也不傻,钱财虽然重要,但是跟生命比起来,当然是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灰,是自己的安全。
而且多尔衮说了,以后打仗,他们立功还会赏赐奴隶,依然可以作威作福。
在多尔衮的努力下,后金众王公大臣们终子接受了多尔衮提出的办法,一个月后,汉军八旗正式组建。
就在这时,从大明传出有人弹勃李景与大金暗地私通的消息,很多大臣要求崇祯严肃查处李景,随后从大明又传出消息,崇祯下诏褒奖李景,同时向李景提亲,要把坤兴公主许给李景的儿子为妻。
得知这个消息,皇太极终干知道范文程跑北京去干什么了。
又过数日,范文程返回盛京。
回到盛京,范文程第一件事便是找皇太极自请处罚。
对于范文程的做法,皇太极可谓心领神会,当即传下旨意:念范文程曾有大功,罢范文程三等甲喇章京之世职(其时后金尚未建立内三院,范文程并无具体的职务),准范文程戴罪立功,仍于御前听用。
官样文章做完,皇太极随即将范文程召入宫中,询问范文程此次到大明一路的所见所闻。
范文程先把自己跟李景见面的经过说了一遍,并告诉皇太极,自己这次到北京是为了使用离间计,可惜被朱由检识破,此计没有成功。同时范文程告诉皇太极,他己经派人潜入平阳府,伺机刺杀李景。
最后,范文程才把此次到大明一路的所见所闻,以及到北京以后四处打听的消息详细地说了一遍。
听了范文程的讲述,皇太极沉默了良久。
虽然范文程招降李景失败,但是带回了大量有用的信息,令皇太极对大明的现状有了充分的了解。
其中最有用的信息无疑是关于造反的流寇的。
流寇从车厢峡逃出来以后,陈奇瑜被撤职查办。
官军没了统一指挥,农民军各路头领顿时重新焕发了生机,开始四处出击。河南,陕西,宁夏,甘肃等地烽烟四起。
眼见流寇越闹越大,朱由检任命洪承畴为五省总督,负责围剿事宜。
洪承畴上任以后,开始组织围剿,由于洪承畴杀伐果断,仅用几个月的时间,流寇主力便被他赶到了河南。
这次被通到河南的流寇算是规模空前,大大小小的首领至少有上百人,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曹操罗汝才,革左五营等等一众大腕儿级人物都在其中,总兵力达到了三十万。
而朱由检为了把这群人一网打尽,这次也下了血本,从各地调集了近十万大军,其中包括大同总兵曹文诏。
得知这个消息,皇太极轻轻叹了口气,如果不是前次大败,这样的机会他怎肯放过,必然要派一支军队到大明趁火打劫一番。
当然,大打肯定是不会的。
皇太极可不傻,他很清楚,如果他派大军前往,朱由检肯定会把兵力调过来对付他。那样无异于引火烧身,给流寇当了替罪羊。
虽然不能到大明抢一把未免有些遗憾,不过能看到大明官军跟流寇死掐,皇太极还是非常高兴的。
皇太极知道,明军每跟流寇打一仗便会消耗一分,要是多打几仗,明军的实力就会大损。这样当他跟大明全面开战时,胜算便多了几分。
权衡了一番之后,皇太极当即作出决定:坐山观虎斗,养精蓄锐,以待时机。
就在皇太极好整以暇地看大明的热闹的时候,李景开始头疼了。
说实话,流寇四处大闹他并没当成回事儿,就算流寇窜入河南境内,他也不是十分在意。
他在意的是曹文诏又被朱由检调回来去打流寇了。
朱由检此举等于是打乱了李景的战略布局。
李景现在最主要的两个战略目标,一个是抓紧时间培养人才,另一个就是蒙古。
李景打算培养出一批人才出来以后,就让曹文诏扫平口外的蒙古诸部,当把蒙古的局势稳定之后,便准各跟朱由检摊牌。
那时,后金和流寇便是李景最有力的两枚棋子。
李景很清楚,要想用最快的时间掌握局势,令大明的官员信服自己,让老百姓相信自己,最快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灭掉后金,灭掉流寇。
如果李景能把后金这个令大明头疼数十年的敌人解决,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