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景闻听默默点了点头。
李景当然知道皇太极这番话并不是说满人当中没有人才,而是说没有合适的人担任辽东的地方主官。
对皇太极的看人眼光李景自然是毫不怀疑,皇太极既说没有合适的人选,那就是没有合适的人选。
轻轻敲击着桌面,李景沉吟良久忽然说道:“皇太极,虽然你不肯投降大明,更不肯出任大明的官职,但我终究不能把你这样的人弃之山野。
我的意思是封你一个爵位,在辽东给你建一座府邸,有你在辽东,不管谁担任辽东布政使,只要能得到你的帮助,就可以顺利把大明的政令在满人当中推行开来。”
皇太极闻听霍然抬头,紧紧地盯着李景的眼睛道:“你肯放我回辽东?”
李景笑道:“我原本打算让你出任辽东的布政使,自然要放你回辽东。”
皇太极沉默了一会儿,长叹一声:“我原以为你不过是说说而已,刚才的话也有试探的意思,却不想你真的敢用我。”
“呵呵。”李景笑了笑道:“我知道你在试探我,不过我刚才说的都是真的,我是真的想用你。我也不瞒你,我根本不怕你回辽东搞什么动作。我记得我以前跟你说过,我这个人有时候是挺狠的,如果满人不知进退,非要跟大明为敌,我是不怕把满人斩尽杀绝的,别说一百万,就算再多我也杀得起。”
看着李景笑眯眯地说着杀气腾腾地话,皇太极心里忽然冒起一股凉气。
以前总听人说李景是笑面虎,今天亲见,皇太极才终于明白李景根本就不是笑面虎这么简单。
皇太极也杀过人,以前对大明用兵时,他也没少下令屠城,死在他手里的人没有十几万也有几万,但是拿上百万人命不当回事儿,皇太极自知自己做不到,更做不到李景这样轻描淡写。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李景的内心深处根本没把女真人或者说满人当一回事儿,对异族下手,李景根本毫无顾忌。
不过皇太极相信李景说的以后对满汉一视同仁的话也是真的,因为李景更多考虑的是国家层面的东西,让满人跟汉人享受同等待遇,会令满人更快归心,这显然更符合李景治国的需要。
呆呆地看了李景一会儿,皇太极终于长叹了一口气,这一刻,皇太极知道自己再无翻身的可能,哪怕李景让他回到辽东,让他继续管理辽东,他也不敢再起兵反明。
因为实力,李景拥有绝对的实力,拥有皇太极根本无法抗衡的实力。
皇太极不敢拿一百万满人的生命做赌注,皇太极知道李景这样的人是说得出就做得到的。
沉默了半响,皇太极终于缓缓说道:“给我一个爵位,我帮你的人治理辽东。”
李景笑了笑:“不是帮我的人治理辽东,而是为大明治理辽东,至于辽东布政使的人选我还是准备从满人当中选拔,毕竟让满人担任地方最高长官,更有助于收服民心。不过你们眼下还不清楚我制定的政令,我得给你们委派两名汉官当副手。”
皇太极闻听连连点头。
李景笑了笑道:“本来我是想请你喝杯酒的,不过想来你还有需要事情要考虑,另外尊夫人想必也在担心你的安危,因此这顿酒咱们改日再喝,你先回去休息休息,等过几日,你的状态恢复了,咱们再详谈。”
“多谢!”皇太极说道。
李景笑笑,扭头对小五说道:“给皇太极重新安排一个居所,把他的夫人和孩子跟他安排在一起,另外再安排几个人照顾他的起居,不可怠慢了。”
“是,大帅!”小五忙道。
李景摆摆手,小五和皇太极行礼告退。
看着身形有些佝偻的皇太极,李景轻轻叹了口气。
过了一会儿,文青拿着一摞写满字的纸来到李景面前道:“国公爷,这是您今天说的话,您要不要看一下?”李景摆摆手,叹了口气道:“不看了,是非功过,让后人评说吧。”文青轻轻点了点头,把刚才的记录仔细收好。
第四百五十七章 水师()
小九闻言,急忙招呼侍卫护送李景回宫。
走了几步,小九扭头看了看跟在后面的文青,忽然低声说道:“大帅,您让文青记录您的言行做什么?”
李景笑了笑道:“我现在做的事说的话很多都涉及到大明的国策,很多是要被记录在史书上的,如果现在不做记录,事后史官记录时,便可能与事实有出入,那样后人便不知道我是在什么情况下作出这样的决定。
我让文青对我的言行进行记录,既是对后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这就像皇帝身边有起居注一样,是史官日后写史的依据。
另外,皇帝以前尚且无权查看起居注,我难道比皇帝还霸道?难道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让后人写史么?”
笑了笑,李景接道:“所以,除了事关政令方面的细节对错我会去看,别的东西我是不会去看的。”
小九闻听轻轻点了点头,扭头看了看文青,见文青正在用心记忆李景刚才说的话,小九忽然笑道:“文大哥,我听说史笔如刀,咱家大帅在后人眼中是个什么样的人,就要靠你手里这支笔了,因此,有些东西你可不要乱写。”
文青忙道:“小九哥放心,晚生理会的。”
李景瞪了小九一眼:“净胡说,我在后人眼中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咱们能够强一切据实记录。”
文青默默点了点头,随即又皱了皱眉,不知这段话自己是不是也应该记录下来。
见文青一脸踌躇,李景笑道:“我让你来我身边,原是想让你帮我书写文书,后来见你把我的许多言行都记录下来,便想,不能只写为我歌功颂德的事情,有些我做的不一定对的事情也要记录下来。
我并不忌讳你把我不好的地方记录下来,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毕竟是人不是神,肯定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你若尽写我好的一面,后人一见便知许多事情被我们掩盖了。我既然让你记录,便不能弄虚作假,否则便是自欺欺人。因此,你一定要据实记录。”
文青闻言重重
地点了点头。
……
眼见来到皇宫门口,忽见一骑手持信匣,一边急驰,一边高呼:“六百里加急,闲杂人等闪开。”
李景闻听六百里加急,急忙命车夫停下马车对小九道:“拦住他。”
小九接令,当即大声喝道:“兴国公李景在此,速将书信送来。”
那信使闻听,急忙勒住坐骑,从马上一跃而下,然后抱着信匣,疾步向李景的马车走来。
小九上前,掏出令牌递给那人,那人接过仔细看了一下,然后将令牌连同信匣一起递给小九道:“此信乃是宗超宗大人所写,请马上交给大帅。”
李景闻听是宗超送回的书信,心头不由一震,一把掀开车帘,急声喝道:“勇超现在哪里?出什么事了?”
那信使忙道:“宗大人现在福建,数日前宗大人得知吕宋的夷人又在大肆排挤华人,已有不少华人死于夷人之手,现在吕宋的形势对华人极其不利,搞不好又会出现万历三十一年那样的大屠杀。”
李景闻言一惊,急忙从小九手中接过信匣打开,然后匆匆看了起来。
看完书信,李景双眉紧皱,沉吟了良久对那信使说道:“你马上回去告诉勇超,让他速速回京,我有事要跟他商议。”
那信使领命,转身就要上马,李景忽道:“你的坐骑已经疲惫不堪,不能再骑了,小九,把你们的坐骑给他两匹,另外把景记车马行的令符给他。”
小九闻言,急忙吩咐两名侍卫下马,同时摸出一枚令符交给那信使。
那信使接过令符,双手不由微微颤抖起来。
见信使接过令符,李景沉声说道:“这一路,凡是车马行的马匹任由你征用,同时沿路所经景记商号都会妥善安排你的食宿,你记住一点,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勇超,然后保护他安全回来。”
“卑职遵命!”那信使抱拳道。
李景点点头,看了看天色道:“小九,带他去祥鹤楼吃饭休息,吃完饭再上路。”
“多谢大帅。”那信使哽咽道。
李景摆摆手,放下车帘,命车夫快速赶回皇宫
。
到了东暖阁,却见朱由检正在屋内等候。
看到李景回来,朱由检嗔怪道:“李兄,你却见皇太极的女人,怎么不带我去?”
李景摆摆手,随便找了张椅子坐下,拿起宗超的书信再次看了起来。
见李景面沉似水,朱由检一怔:“怎么?皇太极……”
李景摇摇头:“皇太极已经答应归顺大明,并愿意帮咱们治理辽东。”
朱由检闻言奇道:“这是好事儿啊,怎么你一脸不开心的样子。”
李景轻轻叹了口气,把宗超送来的书信递给朱由检道:“你看看就明白了。”
朱由检接过书信匆匆地看了一遍,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朱由检沉声说道:“李兄,你打算怎么办?”
李景叹了口气道:“我有心派船将吕宋的华人接回来,可是我大明的水师部队能够远征的只有郑芝龙这一支部队,偏偏郑芝龙对朝廷阳奉阴违,完全不顾朝廷大局,看来不能再姑息郑芝龙了。”
“你准备对郑芝龙用兵?”朱由检惊道。
李景沉声道:“郑芝龙顶着大明福州水师提督的名义,却不为大明做事,我留着他有何用处?”
“只是,辽东的战事尚未结束,如果对郑芝龙用兵的话,我们两线作战,国库怕承受不起啊!”朱由检忙道。
李景摇摇头:“承受不起也得承受,不然的话,吕宋的华人必然重蹈万历三十一年之覆辙。”
“能有这么严重?”朱由检惊道。
李景默默点了点头。
朱由检闻听顿时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