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官员们要是有爵位或者是勋位亦或是散阶的话,拥有的土地数量可以加上勋爵和散阶的等级标准。
大明原来的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及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
勋位分文勋和武勋。
文勋分为五品十级,正一品为左右柱国,从一品为柱国,正二品为正治上卿,从二品为正治卿,正三品为资治尹,从三品为资治少尹,正四品为赞治尹,从四品为赞治少尹,正五品为修正庶尹,从五品为协正庶尹。
武勋分为六品十二级,正一品为左右柱国,从一品为柱国;正二品为上护军,从二品为护军;正三品为上轻骑都尉,从三品为轻骑都尉;正四品为上骑都尉,从四品为骑都尉;正五品为骑尉,从五品为飞骑尉;正六品为云骑尉,从六品为武骑
尉。
散阶分文散和武散。文散共九品四十二阶,武散六品三十阶。
文散和武散正一品和从一品相同,正一品都是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从一品为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自正二品以下开始区分,文散五品以上为大夫。
文散正二品为三资大夫,即资善大夫,资政大夫,资德大夫。
从二品为三奉大夫,即中奉大夫,通奉大夫,正奉大夫。
正三品为三议大夫,即嘉议大夫,通议大夫,正议大夫。
从三品为中三大夫,即亚中大夫,中大夫,大中大夫。
正四品为中顺大夫,中宪大夫,中议大夫,亦称前三中大夫。
从四品为朝列大夫,朝议大夫,朝请大夫,即三朝大夫。
正五品为奉议大夫,奉政大夫,
从五品为奉训大夫,奉直大夫。
五品以下为郎。
正六品为承直郎和承德郎。
从六品为承务郎和儒林郎。
正七品为承事郎和文林郎。
从七品为从仕郎和征仕郎。
正八品为迪功郎和修职郎。
从八品为迪功佐郎和修职佐郎。
正九品为将仕郎和登仕郎。
从九品为将仕佐郎和登仕佐郎。
武散正二品为骠骑将军,金吾将军,龙虎将军。
从二品为镇国将军,定国将军,奉国将军。
正三品为昭勇将军,昭毅将军,昭武将军。
从三品为怀远将军,定远将军,安远将军。
正四品为明威将军,宣威将军,广威将军。
从四品为宣武将军,显武将军,信武将军。
正五品为武德将军,武节将军。
从五品为武略将军,武毅将军。
正六品为昭信校尉,承信校尉。
从六品为忠显校尉,忠武校尉。
在大明,爵位最为荣耀,并且世袭。勋位只授予本人,不可传于后代。散阶相当于荣誉称号,跟职务并无联系,很多官员一生也得不到荣号。
李景执政以后,勋爵制度依旧保留,但是授勋和封爵要比原来严格得多。
原来只要跟皇帝沾亲就可以封爵,像周皇后的父亲,田贵妃的父亲这样的外戚都能获得爵位。
而李景规定只有立下军功才可封爵授勋,迄今为止,得到爵位的只有五人,这五人当中李景是被朱由检强行加封为兴国公的,剩下四人分别为袁可立,徐光启,曹文诏还有皇太极。
其中袁可立是李景的老师,徐光启算是李景的半个老师,对李景入主中枢帮助极大,因此李景让朱由检封他俩为一等公。
曹文诏这几年南征北讨,立下军功无数,李景本意封他为公爵,但曹文诏不愿出风头或者说不敢跟李景平级,最后只受了侯爵。
皇太极是清国的皇帝,李景为了让他协助治理辽东,特意封他为定辽侯。
李景保留勋爵制度,是为了刺激将士们战时勇于作战立功,保留散阶制度是为了激励官员们用心做事。不过李景取消了爵位的世袭制度,规定最多只能袭传三代。另外李景设定封爵的标准极高,能获得爵位的人并不会太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能争取勋位和散阶,勋位和散阶虽然不能传给子孙,但是能获得职务以外的土地配额。
不要小看这个土地配额,因为土地配额事关一名官员能拥有多少土地。
根据李景制定的标准,一名七品官,如果只有职务的话,最多允许置办一百亩土地,但是如果他还有七品的勋爵或者散阶的话就可以多置办一百亩土地,也就是说他可以拥有两百亩土地。
如果这名官员没有违法,依靠自己的俸禄或者是别的途径置办了两百亩土地的话,那么这两百亩土地以后就可以传给后代。
要是他没有勋爵和散阶,那么他最多只能置办一百亩土地。
如果官员拥有的土地数量超过规定的标准,按圈占土地罪论处,轻者籍没多占的土
地,重者革职查办。
在农业社会,土地的诱惑力极大。有了这个制度,官员要想多拥有土地,就得努力工作争取获得勋爵或者散阶,那样他就可以多置办土地了。骆养性的级别可以拥有五百亩土地,不过他原来的财产大多被抄没,想重新置办五百亩土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李景封赏土地主要是给那些作战勇敢,并且立功的士兵,现在让马五赏骆养性一百亩土地,可算是极大的恩典。
。。
第五百一十四章 招安()
不过,马五随即明白李景让他赏赐骆养性的另一个目的,那就是收服人心。
骆养性是前任锦衣卫指挥使,而马五的出身跟骆养性相比可谓天差地远,以前更曾经在骆养性面前低三下四过,两人碰面的时候,骆养性天然就有一种优越感。
骆养性成为马五的下属以后,之所以俯首听命不敢有违,其实是因为马五的身后站的是李景,所有人都知道马五是李景的死忠,李景对马五异常信任。
但是作为特殊部门的主管,马五不能永远靠李景帮他镇场子,必须自己做到令下面的人信服。
想让下面的人信服,一是使用铁腕手段,令下面的畏惧,其次是对下面的人施以恩惠,令下面的人心生感激。恩威并施才是为上之道。
有李景在,没人敢跟马五叫板,手腕怎么铁都没有问题,剩下就是如何才能收买人心,马五想把李景送给自己的酒楼赏给骆养性就是出于这个目的。
不过用自己个人的财产赏赐远不及帮骆养性争取官方的立功赏赐,这样才能显出马五的力度。李景提点马五,就是让马五明白这两点之间的差距。
见马五很快领悟了自己的意思,李景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即打开马五送来的资料认真地看了起来。
黄宗羲,字太冲,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庚戌年八月初八生人(万历三十八年)。
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万历年进士,天启年任中官御史,东林党人,与杨涟,左光斗等人交好,因弹劾魏忠贤死于诏狱,东林七君子之一。
崇祯登基后查办阉党,黄宗羲进京诉讼冤屈,上疏请杀阉党曹钦程,李实,并于庭审时出庭作证。与许显纯,崔应元等人对簿公堂时,暗藏锥子,当庭锥刺许显纯,又殴打崔应元。后又追杀杀死其父的牢卒。人称“姚江黄孝子”,朱由检叹其为“忠臣孤子”。
替父平冤后,黄宗羲归乡开始发奋读书,后师从刘宗周,得蕺山(此二人为哲学家)。
崇祯四年,张溥在南京召开金陵大会,黄宗羲适逢其会,后经友人周镳介绍参加复社,并成为社中活跃人物。
同年,黄宗羲还加入了何乔远成立的诗社,后来黄宗羲和万泰,陆符及弟弟黄宗炎,黄宗会等人在老家余姚组建梨
州复社。
看完黄宗羲的资料,李景皱了皱眉,从这份资料中实在看不出黄宗羲有什么能力,只知他是东林党后裔,复社成员。
不过想来骆养性的手下也识不了几个字,像黄宗羲这样的人说的话,这些人听了也不知什么意思,至于让他们记录下来,不免有些勉为其难了。
摇摇头,李景将黄宗羲的资料放在一边,然后拿起方以智的资料看了起来。
方以智,字密之,安庆府桐城县人,辛亥年生人(万历三十九年)。
方以智出身于桐城世家,祖父方大镇万历年间曾任大理寺左少卿。
父亲方孔,字潜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曾任嘉定州知州,后调任福宁知州,兵部主事。天启年任职方司郎中,因忤逆魏忠贤,被罢官免职。崇祯即位后复职升任尚宝司卿,次年方大镇去世,回家守制。服丧期满回京复职,不久升任佥都御史,后巡抚湖广,李景执政后,裁撤巡抚,方孔回京。
方以智幼时由母亲和姑姑抚养长大,姑姑方维仪颇有才气,是当时著名的女诗人,方以智自幼秉承家学,并师从白瑜,王宣,傅海峰等人。
方以智十四岁时,曾徒步数百里参加会试,以此磨练意志。
成年后,方以智曾泛游江淮吴越等地,遍访藏书大家,博览群书。
方以智喜欢四处交游,结识学友,与传教士毕方济,汤若望等人颇有交情,并从汤若望等人处学习西方知识。/》 曾与张溥,陈子龙,吴伟业,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人主盟复社。崇祯七年,桐城民变,移居南京,与黄宗羲等人结识。与冒襄,侯方域,陈贞慧合称四公子。
轻轻合上资料,李景轻轻摇了摇头,仅凭这些资料根本看不出这两个人有什么才能。不过这个方以智十四岁时居然徒步数百里参加会试,这份毅力就很令人敬佩。另外此人跟汤若望熟识,并且学过西方的知识,看来并非迂腐之人。
想了想,李景说道:“把这两人找来,等我从福建回来,我见见这二人。”
马五笑道:“那个黄宗羲现在何处不得而知,不过这个方以智现在就在京城。”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