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做法无疑是最稳妥的,但是李景现在看的并不是台湾这一个点,李景的目标是整个东南亚。
李景很清楚,靠谈判和威胁是不能让西方国家乖乖撤军的,最终还是要靠实际行动,靠武力把这些国家的驻军从东南亚驱逐出去。
但是武力收复不等于蛮干,李景的最终还要跟这些国家进行贸易,要是跟这些国家开战,那如何还能进行贸易?打那样的仗与大明的经济利益不符。
因此他要趁郑芝龙归顺朝廷的消息没有被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知道以前,以郑芝龙的名义把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从台湾,澳门和吕宋清除出去。
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郑芝龙归顺的消息就算李景怎么保密也难免会泄露,尤其过年的时候,一旦郑芝龙的部下借着酒兴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被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得知,李景就无法打着郑芝龙的旗号做事。
因为郑芝龙这时已经是大明的臣子,再以这个名义攻击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等于是向这两国宣战,这就属于蛮干了。
因此李景一定要在郑芝龙归顺的消息传出去之前,抓紧时间解决葡萄牙和西班牙在东南亚的驻军,让郑芝龙承担这个恶名。
李景这种战略意图跟孙猛和刘二愣还有孙传庭讲过多次,并一再强调要在明年春季以前解决这些问题。
因为春季过后,季风的风向改变,西方国家又会有舰队
来到大明,这时事情就麻烦了。
这时大明朝廷就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继续打,就等于是撕破脸,不准备跟各国做生意了。可是要是不打的话,这么折腾图的是什么?
政治这个东西其实是无耻的代名词,背地里哪怕做的再龌龊,表面上也得做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
郑芝龙现在无疑就是大明的遮羞布,有郑芝龙在前面做掩护,大明可以理直气壮地跟各国说,他做的事情跟我们没关系。
明面上甚至可以同意各国对郑芝龙用兵,而背地里却为郑芝龙源源不断地输送兵力和武器。反正只要能挡住满剌加这一线,这些国家就翻不出花去。
对于政治,孙猛和刘二愣是不大懂的,但是孙传庭却明白政治是个什么玩意儿。
说句难听的话,就是既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孙猛和刘二愣虽不懂政治,但是对李景的命令却会坚决的执行。
三人商议了一番以后,当即决定让孙化成不必考虑台湾的地方势力,率领部队快速奔袭鸡笼港,先将盘踞在台北的西班牙人歼灭,然后再回师南下清剿地方武装势力。
同时孙传庭会率领舰队与陆军密切配合,一旦西班牙人下海,由海军包围全歼。/》 由于通信不畅,孙传庭给孙化成先限定了时限,三天之内必须赶到鸡笼,于腊月初九向鸡笼发起攻击。而孙传庭则会在这个时间内安排舰队对鸡笼港形成包围之势。
正是得了这个命令以后,孙化成才率部直取台北。
其时,西班牙人在台北共建有两座城堡,一座是建在鸡笼湾的圣萨尔瓦多城,一座是建在淡水河口附近的圣多明哥城。
西班牙人的动作看似比荷兰人还大,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西班牙人占领台湾的目的是为了就近从日本掠夺白银,但是日本于崇祯六年突然下了锁国令,除中国和荷兰两国,禁绝对外贸易,西班牙的商路一下子断绝。
如果是以前的话,西班牙人肯定毫不犹豫对日本进行军事打击。
但是自万历十六年(1588年)西班牙和英国爆发加莱海战,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人打得全军覆没以后,
西班牙的国力日衰,已然组织不起大规模的舰队,能保住吕宋这块殖民地已经是尽了西班牙最大的能力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西班牙开始收缩兵力,将淡水和鸡笼的驻军大部撤回吕宋。现在淡水的西班牙人只有二百来人,鸡笼的驻军多一些,近一千来人。
孙化成部自南向北进攻,并未从台湾的腹心地带穿过,因为台湾的中部大多是森林,而是沿着西部的海岸线向北进攻,因此最先攻击的便是淡水的圣多明哥城。
在孙化成部雷霆般的攻势下,驻守多明哥城的西班牙驻军稍作抵抗便即弃城而逃,孙化成率部直追,一路追到了鸡笼的萨尔瓦多城,旋即对萨尔瓦多城进行包围。
与攻击荷兰人的热兰遮城几乎如出一撤,在明军猛烈的炮火下,西班牙人各处城墙纷纷失守。
但是萨尔瓦多城建在鸡笼湾,而且西班牙人在鸡笼湾停放有战舰,眼见局势不妙,西班牙守军毫不迟疑,当即弃城上船,意图从水路逃跑。
可惜孙传庭早已在鸡笼海域布好包围圈,西班牙舰队刚从鸡笼湾钻出来,便受到打着郑芝龙旗号的明军舰队攻击。
令西班牙人郁闷的是,这支舰队炮击密度明明不是很强,却偏偏令他们毫无反击的余地。
无他,明军的舰船虽然速度不及西班牙的战舰,但是火炮安装在船头和船尾,不需要横船便可以发起炮击。
而西班牙人想要反击必须横船,而横船速度就会下降。这时明军的战舰只需调整船帆的角度,便可避开西班牙战舰的侧面。
最要命的是,明军攻击的目标乃是西班牙船上的风帆,西班牙人要想向前直冲,风帆的正面恰好迎着明军的火炮。
西班牙驻防在鸡笼的舰船只是一些中型舰船,主帆的面积只有数百平米(注:大型舰船的主帆都是上千平米),当双方距离较远的时候,风帆的面积看起来并不大,再加上海上颠簸,火炮的命中率并不是很高。
但是西班牙人的舰船要是直接迎着明军炮火往前冲,当距离拉近以后,目标自然是越来越大,也不用冲到眼前,当距离拉近到三里的时候,明军的火炮命中率便大大提高。
实际上,不用西班牙拼死往前冲,明军的舰队已经在调整风帆的,
然后迎着西班牙舰船的正面慢慢接近。
当数艘西班牙舰船的风帆被摧毁之后,西班牙人放弃了抵抗,宣布投降。
不投降不行,西班牙一共才十多艘中型战舰,可对面的敌军却有近百艘,鸡笼湾外围数里方圆被团团包围,西班牙人冲出去的机会实在太过渺茫。
鸡笼湾海战并没有什么可书可点的地方,明军以十倍的兵力进行伏击,要是还打不赢这一仗实在是个笑话。
但是对于孙传庭来说,这一战的意义非凡,因为这一战检验了他的战术的可行性。
以后明军在海上与敌交战,便可以充分发挥大明战舰风帆转向灵活的优势正面迎敌,摧毁敌舰的风帆。
(注:明军的战舰大多是硬帆,硬帆的优点是转动灵活,船帆可以沿着桅杆旋转,可以利用各种风向的风力。硬帆的缺点是重量太沉,升降帆费劲,因此船帆不能做得太大。由于船帆面积小,接受风力没有软帆那么强,所以速度方面远不及西方国家的舰船。)
不过孙传庭也意识到明军的火炮在射程方面并没有任何优势,跟西班牙的重型火炮相比甚至还有所不及。而且明军的舰船抗击打能力不强,在接近敌舰的时候,还是要冒一定的风险的。
但是比起打接舷战来说,这样的风险还是值得冒的,毕竟接舷战士兵的伤亡太大。
在将西班牙人缴械之后,孙传庭命李国助将西班牙人押解到一处隐秘的岛屿看押起来。
因为明军现在扮演的是郑芝龙的角色,要是把西班牙人直接押回大明本土,岂不漏了破绽。
孙传庭要先把这些人暂时看押,然后再换回明军的角色,将这些人解救出来,这样一来西班牙人对明军自然是感恩戴德。
孙传庭并不担心李国助的部下装海盗像不像,李国助的部下原本就是海盗出身,完全不用装。
倒霉的只有西班牙人,落在海盗的手中,下场会怎么样用脚趾头想也能知道。好在这帮人以前也经常干海盗的营生,了解海盗的规矩,知道投降了以后,生命不会有危险。因为海盗也有海盗的规矩,对于乖乖投降,主动交出武器钱财的人,海盗很少会赶尽杀绝。
。。
第五百五十三章 西班牙人的梦想()
正因为西班牙人懂得海盗的规矩,因此才会主动投降。/》 而对于李国助极其部下,孙传庭并没有约束什么,当海盗就得有海盗的样子,要是严守军纪那还是海盗么?
因此鸡笼湾海战胜利后,最幸福的就是李国助和他手下这帮人。
在孙传庭把西班牙人的舰船带走以后,他们开始洗劫西班牙人随身携带的财物,另外西班牙人当中有很多在台湾生活了数年,有些人是带有家眷的,这些女眷难免要受到猥亵甚至侮辱。
西班牙人驻台湾的守军被全歼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吕宋。
因为说是全歼,可要说一个逃不掉也不可能。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西班牙人都住在萨尔瓦多城和多明哥城。
西班牙人在鸡笼和淡水建城以后,便强迫当地的高山族人信奉天主教,大搞奴化教育,看到大明王朝没管他们,干脆就大胆地修衙门,建政fu,征收赋税,还逼迫当地百姓开矿,对反抗的当地人进行清洗屠杀。
(崇祯五年发生的宜兰惨案,台湾东北部的宜兰地区无数当地居民死在西班牙人的屠刀之下。西班牙人这种行径,跟他们在北美和南美对印第安人的做法可谓一脉相承。)
西班牙人要干这么多事儿,当然不可能全部住在城里,有一些距离较远的,无法回城的便在当地居住。淡水和鸡笼一带枪炮轰鸣,这么大动静他们不可能听不到。
等他们发现自己的城堡被人占领,也不迟疑,从渔民手中抢了数艘渔船,费了一番周折之后,残存的西班牙人终于逃回了吕宋。
听说台湾的城堡被占,西班牙驻吕宋总督科奎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