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年,相当其他人十年或更长时间的拼搏。但秘书的风险也比较大,随着领导的变动而变动。自家领导一旦不得势、或出事了,秘书的前景便完全断绝。
肖子山不会再这个话题上多说,话多必失,手虚指杨东轩几下,轻轻摇摇头。
不一会,一个乡镇的书记从杨卓林办公室出来,过来跟肖子山招呼,见有另外的人在等,不免看杨东轩两眼。不认识,便点头示意,杨东轩笑笑,也在示好。那人跟肖子山说了有空聚聚、一起喝酒,便离开。肖子山没有移步送行,而是对杨东轩说,“老弟,走吧。”
杨卓林不是性子急躁的人,对工作却讲效率,不喜欢拖沓。
跟肖子山进书记办公室,杨卓林在办公桌后活动,舒展着手臂、扩胸,见杨东轩到来,绕过办公桌到沙发这边来。
杨东轩忙说,“书记好。”
“坐。”杨卓林说,走到沙发边坐了,手拍着身边沙发,要杨东轩别坐远。
肖子山不说话,给两人取杯子泡茶,端过来,听领导在问杨东轩最近工作情况,杨东轩一一问答,心里也羡慕杨东轩年轻轻的便得到领导肯定和倚重,前途美好。单从目前看,肖子山也是副科级,份量重,放出去便是行局一把手或者乡镇一二把手,杨东轩与肖子山之间的差距可不小,不过,肖子山煎熬了多少年?杨东轩跳出教师职业改行才多久?
肖子山弄好茶便离开,小心关上办公室门,觉得有必要跟杨东轩吃几回酒饭,使彼此之间更走近一步。
“东轩,最近有没有新消息?”杨卓林换了话题,杨东轩琢磨不透这是指哪方面。目前而言,省里对城南区压力大但不直接,市里压力小一些却是直接管辖。杨卓林更关注哪一方面的事?
见杨东轩没有及时回应,杨卓林又说,“周老那边有没有联系?”
“有。”杨东轩说,“主要向周老请教项目管理、质量监督方面的事。”
“好,这就好。周老都说些什么?”省里的压力最直接来至于周瑾瑜,杨东轩与之沟通越多,城南区这边的问题解决会越容易。
“还能说什么,告诫我做项目要细心、监督到位之类的话。”杨东轩不肯完全说实话,周瑾瑜如今少有问平秋市这边的事。
杨卓林点点头,上两次城南区这边到省里,周瑾瑜只肯见杨东轩,提到工作便沉默不语,让杨卓林很不踏实。周瑾瑜肯对杨东轩说这些,很说明问题,这次去将城南区在项目工程自查情况进行汇报,自查问题比较客观。有怀德镇的反面典型、年连成、向华等人拿下,又有杨东轩和两个工程项目给推出来做正面典型,材料比较丰富,过关难度不会大了。
当然,关键的还要看递交材料的人。
“这两天将工作交待一下,后天到省里跑一趟,没问题吧。”杨卓林见差不多,直接说了因由。
“我听书记安排。”杨东轩说,领导的意思自然听得明白。
“你看还要做其他准备?”杨卓林将一份材料递给杨东轩,这是去省里的汇报材料,给杨东轩看不是要征求他意见而是让他熟悉材料,周瑾瑜可能会问到城南区这边的情况,到时应答谁最适合,可说不好。
“……”杨东轩看着杨卓林,不知其他准备是意指什么。
“我们去省里,总不能空手去见领导吧。周老师前辈,最起码的礼节不能丢……”
杨东轩笑了笑,明白杨卓林的意思。到省里公关,他们肯定有经验,不过,周瑾瑜很个性该带什么有些拿不准。惹他不高兴,会起反作用的。“书记,在雄龙镇曾跟周老聊过熏腊狗肉的事,周老有些兴头。我想,去省里带几腿腊狗肉去,是不是适合?”
这方面杨东轩自然不肯做主,只是提这个话头。
“是不是太简陋了。”杨卓林也拿不准。
“要不我给周老打电话提一提?”
“还是不说,就按你说的,年前带点腊狗肉,年后再补一些礼。”杨卓林肯定了,“腊狗肉有准备吗?”
乡镇、村里肯定有货,区里让人去搜买会惊动其他人,杨卓林也怕留了口实被人抓住。
“书记,我去准备,您放心。”
“好,帐交给小肖处理。”
杨东轩应下,说好出发的时间,杨东轩便告辞。买腊狗肉的钱不需多说,一两千块钱,就算个人开支也能够承受。不过,这笔钱却要给肖子山来消化,才算是杨卓林的人情。
打电话交待林琳将狗肉带到市里来,杨东轩把工作交待了张诚智,要他多费心督促项目监督和财务室工作推进。又到大华大厦跟宋玥秋说明要往省里一趟,工作上的事只能服从领导安排,之余到省里有几天,他也说不准。
宋韵秋得知杨东轩要去省里,尖声说他又在搞歪门邪道,张蓝便骂她。宋嘉伦也很不满,说,“爸爸是好人,姑姑是大灰狼。”
宋韵秋刺杨东轩一眼,重重地哼一声,表达自己的不满。
入省汇报()
周瑾瑜虽然严正、甚至称得上刻板,工作上不给任何人面子,但他心里有数,有些工作的推动重点在于改善而不可能彻底根绝。 全省在建项目到底有多少在质量上能够过关?做一个客观统计的话,数据绝对很难看。要做的就是督促在位的领导将质量重视起来,监督到位,这才是工作的目标。
城南区如今动起来,全面进行核查,对危房做鉴定,消除安全隐患,基本达到之前的目标。周瑾瑜也不会再死揪住不放过,国内确实没有纯粹这样的存在。
杨东轩想了后,出发前还是给周瑾瑜先打电话,不提腊狗肉。先提一句城南区要到省里汇报,会拉着他一起跑省里,随即话题一转,聊到平秋市一中布局。
杨东轩之前怂恿杨卓林推动平秋市一中剥离,初高中分开管理,生源上、资源投入上也都尽可能集中。而在剥离后的建设问题,将讨论的话题推到社会,形成舆论导向。可惜市里对此持反对意见,城南区本身意见也难统一。
在市里干扰下,这个话题打住,杨卓林也不再提一中剥离。反思这一过程,杨东轩觉得根源还是在建设经费问题。平秋市需要建设的项目多,城南区财政虽较其他区、县稍强,但仅能维持运转,想挤出两个亿来剥离平秋市一中,谁肯这样做?
熊锐聪首先就反对,叶幸也想将财政花在更见政绩的项目上。教育确实重要,关系百年大计、子孙后代,可主政一方要全面权衡,轻重缓急得掂量清楚。
周瑾瑜曾经持赞同剥离的态度,也表示过到省里帮忙跑一跑,看能不能在省里拿到专项资金。后来,没有具体回音杨东轩也不好催,这时候,在电话里讨论一中管理工作,为见面提一提项目经费铺垫。
诉几句苦,周瑾瑜在电话那头笑骂起来,“行了,少装可怜。乘年轻时多做点实际工作,免得老了后悔。”
“周老,可惜不能换,要不我跟你换……”
“你是讨打不看日子呢,得了,到省城见面再说。”周瑾瑜说着挂了,对杨东轩的近况,他了解得清楚,张蓝、宋韵秋、宋玥秋都会跟他说,宋嘉伦也会说他的好话。
也只是在电话里杨东轩才敢贫几句,周瑾瑜也是因为说电话才说出这种话,真面对面聊天,会严肃多了,至少不会这般扯谈。
去省里杨东轩准备自己开车,这样方便些,只是,杨卓林却要他跟在他们车上。人不多,分散便冷清了。
杨卓林、苏培秀、肖子山、公安局的严磊,加上杨东轩和司机,原以为区政府会有人一起走,也不知杨卓林怎么想,一个都没带上。
出了市里,苏培秀说,“杨书,熊锐聪出发了吗。可不要让我们等久,到省里时间安排得看那边为准。”
“应该先走了。”杨卓林说,杨东轩才知道这次去两部车,熊锐聪带一些人先走。
到省里主要目标是周瑾瑜,但还有一些职能部门也要公关,那些事情主要交给熊锐聪去应付。都不是好受的事,分工来处理,杨卓林又宏观掌控,也体现了城南区这次工作的决心。
车里几个人都是熟面孔,杨东轩资历最浅,和肖子山年龄相仿,一路上主要听苏培秀说话,也听到一些城南区的工作。
这种闲谈式聊工作,比正式谈工作要有意思,隐含的东西不少,如非信得过的人,是不可能有这样机会。杨东轩进体制时间短,不少潜在的东西还理解不透但教师出身的人,接受能力很强,用心地听着,对城南区不少事有深层的认知。
这次之后,杨东轩算是正式走进杨卓林圈子。
到省城,先找落脚处。杨卓林这些人在省城有基本固定的点,人多的情况下,住进三星级酒店比较恰当。如果人少,档次会提高一些,到四星级。
选的酒店离周瑾瑜家不远,隔两条街,往来便利。步行、开车都可在十分钟内赶到,联系了领导后不会耽误,让领导久等。
杨东轩不是第一次跟着到省城来,每一次跟在领导身后,他都在细心观察,记下一些必要的事,免得今后自己办事没有章程。
带来的腊狗肉放在车后备箱,不需拿进酒店,安排房间时,严磊和杨东轩在一间。严磊比杨东轩没大几岁,块头结实,跟着到省城来主要是保护领导。严磊也是圈子里的人,有机会一起出来,杨卓林当然乐意带着跑。
跟严磊有过往来,关系虽不深,但交情不差。有这次一起到省里的经历,以后两人的关系更融洽。严磊话不多,善意十足,圈子里的人彼此之间自然默契。
进房间后,洗漱一番,丢一支烟倒在铺位上抽,一会房间里烟雾弥散,严磊忙开了窗让风吹散那些烟雾,免得房间顶喷出水来。
什么时候联系周瑾瑜或其他领导,杨东轩不会自作主张,要等杨卓林发话。躺在铺位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