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的所谓有争议的地区的要求后,中国政府才同意边界问题的谈判。很明显,这样的立场我们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因
此,我们拒绝答应这些先决条件。“
1974年12月,中国杂志《历史研究》发表了一篇文章。
文章再次肯定了中国政府的立场:中国不要求归还被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吞并的领土。但是这些不平等的条约是解
决边界问题的基础。苏联违犯了这些条约,继续侵占中国领土。作为全部解决有争议地区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地
区也同样考虑进行“调整”。
该杂志呼吁苏联把边境武装部队减少到“赫鲁晓夫”时期(即1964年以前)的水平。
在边界地区结束军事演习,结束挑衅活动,停止派遣特务进入中国。苏联应承认俄国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通
过武力割去的中国领土。苏联应同中国缔结临时协定以保持边界现状。
中亚边界的紧张(1974年3月~1976年2月)
据苏联的消息说,1974年3月14日,一架由两名边防士兵驾驶的直升飞机在途中抢运一名病危的维修人员时
迷失了方向,被其在中国的边疆省份新疆降落。第二天,尽管苏联外交部要求归还直升飞机和机组人员,但是,中国政
府在给苏联政府的照会中断言,直升飞机上既没有医务人员也没有药品,而从飞机上发现的证件可以证明飞机是从事间
谍活动的。照会还指出,自1973年1月以来,苏联飞机非法闯入新疆多达61次。照会声明:“除非苏联政府保证
以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否则由此而引起的一切后果全部由苏联负责。”
1974年3月28日,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否认中国作的结论。照会声明,近来发生的包括1973年2月
发生的飞机进入中国领空的事件,那只是苏联的民用飞机按常规飞行时迷失了方向。
苏联作了第三次抗议后,中国方面没有任何反应。中国拒绝了苏联提出的允许一名国际红十字会代表探望直升飞机
机组人员的请求。中国官方还反复声明:这三名苏联人“在适当的时候”将受到审讯。但中国报纸没有报道审讯的准备
情况。
这一事件与1974年1月中国驱逐五名声称犯有间谍罪的苏联侨民不同(见第九章)。
这一事件成了苏联报刊掀起一个宣传运动的主题。1974年5月15日,苏联《消息报》发表声明说,1973
年6月,苏联曾建议中苏两国应举行任何级别的谈判,包括国家首脑级谈判(众所周知,1973年6月苏联建议互不
侵犯条约,但尚未透露有关举行国家首脑级谈判的建议)。5月8日《文学报》杂志声称,中国人已经在边界制造了大
规模的侵犯事件,但是,苏联忍住了,没有把这些事件公开。
1974年12月,苏联方面收到了若干个未加证实的有关边界发生武装冲突的报告。据这些报告里所说的,11
月份,苏联军队同中国军队在中蒙边境发生了武装冲突。在冲突中,大约有30人伤亡。1975年1月,蒙古国家元
首尤。泽登巴尔在苏联的《远东问题》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声称,中国军队已侵犯蒙古边境地区,砍伐树木、
放火烧毁森林并将带有传染病的牲畜赶入蒙古境内。
三名被押的苏联直升飞机机组人员于1975年12月27日获释(他们被关押了21个月)。两天后,他们返回
莫斯科。
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指出,经过调查,国家安全机关认为,苏联人无意进入中国领空的说法是可靠的——这一说法
彻底地否定了中国当初关于苏联直升飞机从事间谍活动所作的结论。
尽管中国已作了和解的姿态,但是,在随后的几周里,两国继续进行着相互攻击的宣传活动。1976年2月3日
和6日,北京广播电台声称,中国军队曾几次将入侵新疆的苏联军队驱赶出境。但是,广播没有说出这些事件发生的日
期和细节。苏联方面绝对地否认了这种说法。
恢复边界谈判(1975年2月~1977年2月)
1975年2月12日,伊利切夫来到北京。中苏边界谈判又重新开始。5月5日,伊利切夫离开北京回莫斯科。
但是,苏联代表团的其他成员仍留在北京。根据未得到证实的资料透露,边界问题已达成一项协议。
协议的内容包括,边界问题应进行一个项目又一个项目的检查。开始达成这一协议时,已具备了这种较大的可能性。
1975年11月6日,中国政府发给苏联政府的庆祝十月革命胜利纪念日的贺电比上一年要简短得多。关于边界
问题,贺电是仅仅提及,严格来说,双方应根据1969年9月达成的谅解,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谈判,采取实际步
骤,解决边界争端问题。
1976年4月28日,《真理报》发表了署名为I。亚历山德罗夫的长篇文章(I。亚历山德罗夫是苏联政府用
来发表重要政策声明的笔名)。文章呼吁应重新恢复中苏边界谈判(见第九章)。中国政府对这一呼吁没有作出任何反
应。
文章指出:“中国政府提出了对苏联边界地区整整3。3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无理要求。北京方面蓄意使自1969
年10月就开始的谈判陷入僵局。中国代表团提出一个先决条件,既要求苏联承认所有这些苏联领土为‘有争议地区’,
并要求苏联放弃对这些地区的控制。此外,中国用最后通牒的口气宣布:只有在满足中国的所谓‘有争议的地区’的领
土要求以后,中国代表团才准备对边界的争端问题进行直接的调查。对这些问题,我们的立场是明确的、清楚的。苏联
准备通过实际的和具体的谈判,与中国解决边界问题,但是,不能有任何先决条件……至于需要核实的中苏边界的若干
地区,在平等并且可以接受的前提下,苏联也准备这样做。围绕边界谈判这件事,北京当局人为地炮制了许多问题。而
边界争端问题的解决,是符合苏联和中国的根本利益的……”“根据苏中边界谈判的项目,苏联代表团提出了一些富有
建设性的建议。讨论并履行这些建议,是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的,同时,也使我们的谈判立即从死胡同里走出来。谈判
是否能朝着这个方向取得进展;完全取决于中国方面。”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10月1日,《真理报》发表了署名为I。亚历山德罗夫的文章。文章建议,
“在没有任何先决条件下”进行边界谈判(见第十一章)。1976年11月27日,伊利切夫来到北京。中苏边界谈
判又重新开始(谈判已中断了18个月)。1977年1月28日,伊利切夫同中国外交部长黄华举行了会谈。2月2
8日,伊利切夫飞回莫斯科。
关于远东河流的谈判(1970年~1977年)
对于离了谱的边界争端问题,尽管中苏两国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但是,在远东河流航行的特殊问题上,谈判却取得
了某些进展。1970年7月10日至12月19日,中苏远东河流航行联合委员会在中国黑河镇举行会议。该联合委
员会纯粹是与技术问题有关的组织。除了1967年至1968年没有举行会议以外,自1951年成立以来,该委员
会都一年一度正常地举行会议。12月19日,塔斯社发表评论说,会议“以签订一份合适的议定书”而告结束。但是,
12月23日,新华通讯社却发表声明指出:“在所有进行过讨论的问题上,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中苏两国声明
都没有解释该委员会为什么1969年达成协议七个星期以后,又用五个月时间继续讨论这些问题。
1974年5月23日,在给中国的一个照会里,苏联外交部声明:“如果中国恢复尊重苏联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
场,苏联方面坚持认为,解决中国船只通过苏联内陆河道的问题不会有什么困难。”
苏联的照会特别提到了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的汇合处,该处在哈巴罗夫斯克①附近。两河的汇合处是名叫黑瞎子的
三角形岛屿(面积128平方英里)。当时苏联占领该岛,但中国仍然要求拥有该岛的主权。该岛以漠河以北为界,通
向西南的狭窄的著名的卡扎克维奇河道、一条较宽的通向东南的河道流经该岛。苏联坚持认为,这两条河道均是阿穆尔
河的支流。阿穆尔河与位于黑沙淄南面的乌苏里江汇合。然而,中国则坚持认为这两条河道是乌苏里江的支流。这两条
支流的汇合处应是在黑瞎子的东面,即在卡扎克维奇附近。
自1966年以来,苏联炮艇阻止中国船只通过东面河道。
苏联认为,这一河道是苏联的内陆河道。中国船只得被迫使用卡扎克维奇河道。但是,到了夏季,河道太浅,不利
船只航行。苏联在照会里提出建议,两国应合作加深该河道。河道加深以后,中国船只在得到苏联当局的约定和通知后,
可以利用这两条河道。
1974年5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把苏联照会提出的建议看作是“敲榨勒索”。
因此,中国拒绝接受这一建议。
声明又指出,黑瞎子岛是中国的领土,而苏联政府认为的这两条河道是她的内陆河道。中国船只有权使用阿穆尔河
和乌苏里江到两河汇合处之间的河道。尽管自1966年以来,苏联一直强行阻止中国船只在这里通行。
中苏远东河流联合委员会已有三年不召开会议了。1977年7月27日至10月6日,该委员会在中国黑河镇召
开会议。
会议期间,双方就船只在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航行这一问题达成一项有限的协定。而黑瞎子岛则成了悬而未决的问
题。协定规定,中国船只在河道太浅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