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泛承认的著名的五项原则实行和平共处,一切国际争端应当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在互利与和平竞赛的基础上发展各国
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关系应当受到鼓励……”“目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在各国间就裁减军备、停止实验和禁止使用原子武器
和氢武器、取消一切军事集团和外国设置的一切军事基地、缔结和平和集体安全公约达成协议。”
“但是,战争能否避免,不能仅靠爱好和平人民的善良愿望和他们单方面的努力。西方大国的侵略集团至今拒绝对
于维护和平采取任何认真的步骤,反而肆无忌惮地加剧国际紧张局势,使人类濒于战争灾难的边缘。但是,他们应当知
道,如果帝国主义战争狂人竟敢把战争强加在世界人民头上,那么所有爱好和平和爱好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必将紧密地团
结在一起,彻底消灭帝国主义侵略,奠定世界的永久和平。”
赫鲁晓夫返回莫斯科后,又于1958年8月5日写信给艾森豪威尔总统,以联合国安理会由美国及其同盟国所控
制为理由,收回了他对艾林豪威尔所建议召开的最高级会议的支持,并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当出席联合国会议。他态
度上的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被认为是北京会谈的直接结果。
赫鲁晓夫在后来的信中特别指出:“如果现在看一看安理会的成员,不能不得出结论,这个机构……变成了主要是
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参加国组成的一种特殊委员会,其中,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合法代表席位被政治僵尸蒋介石的代表所窃据。
“无视人民中国的这种政策是不明智的。这个伟大的国家存在着,不断巩固和发展着,不管某些政府是否承认它。
……
安理会和联合国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就不可能象联合国宪章所要求的那样成为维护和平与保障安全的真正
有效的组织。……因此造成这样的情况:安理会实际上瘫痪了,它不能通过任何不以美国意志为转移的、真正有助于保
障世界和平的决定……“
金门危机(1958年8月~10月)
1958年8月23日,中国军队开始几乎全天炮轰国民党军队所占据的金门岛。美国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
斯于9月4日公然宣称,将用美国军队来保护金门,而且到本月中旬,一支强大的空军和海军已经聚集在西太平洋。赫
鲁晓夫于9月8日警告艾林豪威尔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国的伟大朋友、同盟国和邻邦,对中国的侵犯就是对苏联
的侵犯”,与此同时他强调,希望“找到与你们的共同语言”以便有关各方能够“共同消除在远东出现的紧张局势。”
艾森豪威尔在9月13日的答复中,谴责了中国政府的“侵略行为”。在9月13日的照会中,赫鲁晓夫坚持认为美国
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应对这一危机负责,在美国武装部队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走之前,远东将不会有持久的和平。
美国政府正式拒绝了这一照会。1958年10月6日,中国政府暂时停止了对金门的炮击之后,这一地区的紧张
局势得到了缓和。
1962年9月,毛泽东透露,当时赫鲁晓夫曾建议中苏两国建立一支联合舰队。这一建议遭到了中国领导人的拒
绝,按照毛泽东的解释,他们把这个建议看作是苏联控制中国海岸线和便于可能封锁中国的一种企图。
人民公社运动和“大跃进”运动(1958年)
1958年4月至8月间,把农业合作社变为工农联合的人民公社的运动席卷了中国大地。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8月份正式批准了这一运动,并与此同时批准了中国迅速工业化的“大跃进”政策,与1957
年生产的590万吨钢产量指标相比,这一政策要求1958年的钢产量指标增加到1070万吨,为了这一目标,中
国党放弃了原来的工业产量主要靠苏联援助下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建成的大工业综合体的政策。相反,采取了在全国各地
建立成千上万中小型炼钢厂的政策。
中国政府的新经济政策没有得到苏联共产党的同意,苏联新闻界和广播电台对于这一政策保持了异常沉默的态度。
《华盛顿邮报》于1958年12月17日报道说:赫鲁晓夫在与美国参议员赫伯特。汉弗莱的最后一次会谈中,
把人民公社制度说成是“反动的”和不适当的。
1958年11月28日至12月10日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会议,批准了毛泽东为了集中精力于理论工作,
要求辞去共和国主席职务,只保留党的主席的建议。人们普遍认为,毛泽东是由于人民公社运动,钢产量翻一番的计划
以及中国对沿海岛屿政策的失败,而被迫辞去共和国主席这一职务的。
与此同时,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国家工业化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即从“按劳分配”原
则到“按需分配”的原则)的过渡,“从现在起将需要十五年、二十年、甚至更多年的时间”:“按需”分配生活用品
的尝试是“以好高鹜远的方式进入共产主义的一种尝试——这毋用置疑是一种无法实现的乌托邦思想。”1959年4
月,刘少奇接替毛泽东担任了共和国主席。
苏共二十一大(1959年1月~2月)
在1959年1月27日至2月5日举行了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中苏之间紧张迹象没有显露出来。
赫鲁晓夫在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把“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的侵犯政策”说成是远东紧张局势的主
要根源,并建议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建立无核区。他还指出:“中国共产党正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采取许多独特的形式,
但是,我们同中国共产党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分歧。我们对兄弟的中国共产党的一切都完全同意,尽管他建设社
会主义的方法在许多方面和我们的方法不同。”
周恩来在代表大会上发表了讲话,谈到了中苏之间“永久的颠扑不破的”友谊,读了一份毛泽东赞扬赫鲁晓夫“正
确领导”的电文,但没有提到后者的远东无核区的建议。
彭德怀事件插曲(1959年5月~9月)
在1959年5月29日至6月4日赫鲁晓夫正式访问阿尔巴尼亚期间,会见了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据后来
透露,彭德怀“元帅”让赫鲁晓夫看了一个强烈抨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备忘录。其后,彭德怀向7月和
8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提交了这份备忘录。
会议于9月17日宣布,彭德怀的国防部长职务已被林彪元帅接替。这一新的任命标志着中国军事政策的一次历史
性转变,正如彭德怀元帅倾向于苏联人关于现代武器是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的理论一样,林彪元帅则是毛泽东关于决定
战争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这一理论的主要鼓吹者。
苏联撕毁核武器协定(1959年6月)
苏联于1959年6月20日撕毁了1957年所签订的向中国提供生产核武器援助的秘密协定。显而易见,这一
政策变更的动机是由赫鲁晓夫希望实现与美国恢复友好关系和在远东建立无核区的计划,以及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好战倾
向日益不信任所引发的,这一政策的变更引起了中国人的强烈不满,并导致了彭德怀元帅的倒台。1963年8月15
日,中国的一篇广播首先透露了协定的详细情况,并宣称苏联撕毁协定是“苏联领导人9月到美国艾森豪威尔会谈的见
面礼。”
西藏事件(1959年8月)
1959年夏秋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是由赫鲁晓夫试图改善同美国的关系和中国对印度边界的政策所引起的,这些
事件使中苏在外交政策方面的分歧发展到了紧急关头。该年8月25日至26日,中国军队占领了西藏边境哨所,印度
政府声称,这个边境哨所是他们的东北边境机构。然而,周恩来在给印度政府的一个照会中坚持认为,这一边境哨所在
中国领土之内,并且被印度军队所非法占领。
1959年9月9日,塔斯社发表的一个声明指出,苏联“保持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的友好关系”;中
苏两国人民“是由建立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原则基础之上的颠扑不破的兄弟般的友谊所连结在一起的”:“苏印
两国之间友好合作的成功发展是与和平共处思想相一致的。”声明表示,苏联对中印两国将会解决由“悲惨的”边境事
件引起的误解抱有信心,并声称“为了煽动冷战,……利用这些事件的歧图……应当受到坚决的谴责。”在1960年
莫斯科会议(见下文)上,中国共产党总书记邓小平声称,上述“有倾向性”的公报第一次“向全世界暴露了我们的分
歧。”
赫鲁晓夫访问美国(1959年9月)
尼基塔。赫鲁晓夫和苏联外长安德烈。葛罗米柯于1959年9月15日至28日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访问结
束后,赫鲁晓夫与艾森豪威尔总统在戴维营进行了三天个人会谈。赫鲁晓夫在访问期间的公开声明中,多次强调核武器
的危险性,呼吁和平共处和平遍彻底裁军,高度赞扬了艾森豪威尔总统。返回莫斯科后,他表达了他对艾森豪威尔总统
“真诚希望结束冷战和改善我们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的信心。他对艾森豪威尔的赞扬激起了中国人的特别愤怒;在1
960年的莫斯科会议上,邓小平指出:“仅从外交礼节上考虑,无法解释和原谅赫鲁晓夫对艾森豪威尔和平他帝国主
义者言不得体的赞颂。”
赫鲁晓夫访问北京(1959年9月~10月)
赫鲁晓夫和葛罗米柯返回莫斯科后,立即飞往北京庆祝中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