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忠心给了当今皇帝。
至于其他的文官就更不用说了。
所谓的忠心从来都不是从一而忠,圣人有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官场就是一个交易场,之所以没交易成功,不是因为别的,而是付出的代价不够。
半本论语治天下。要读的进,读的懂才行。
晏殊手指头一动,两片金叶子就从门缝儿里溜了出去。“哎哟!”
“钱!”
两个小内侍一看两片金叶子从他们眼皮子底下溜了过去,顿时魂儿都被勾住了,蹲下身子手一按,就把这两片金叶子给瓜分了。
“金叶子!”
“真的是金的!”
中国自古便少重金属,特别是金银。这也就造成了中国的金银很少有贬值的情况。不像那铜钱,什么狗屁倒灶的事都有。更重要的是金银永远可以当钱玩。而铜钱却有一定法律效应。大多数的铜钱,什么当三钱,当五钱,真心是个坑。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的,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不作为货币使用。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770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
但事实上,却是差不多银铜兑换率在1两对2贯左右。到了南宋后,1贯铜钱的购买力远不如北宋。宋史上记载,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的一两银子可换3贯300文。
也就是说,不管朝廷怎么规定,铜钱,也就是国家法定的货币一直是处于贬值的状态。
小太监们打小进宫,获取的工资,按照官方牌价,以入宫1两黄金=10两白银=10000文计算,到他们老了,他们出宫,至少要贬值一半儿,也就是1两白银兑2贯铜钱。这还是没有计算他们当差时,朝廷出的当几,这样的铜钱。
如果算上。晚景凄凉,那是免不了的。
太监们当然想把自己的铜钱全换成会保值的金银。在这点上,绝对不要怀疑一个太监的金融能力。
但凡成为太监的,在这方面他们就少有不深造的。
然而没用。
就像这两个小内侍一样,不要说金子了,就是银子,他们都兑不到。不要看大人物们收受贿赂那都是几万几十万的来,但那是大人物们,哪怕这个国再不产金银,大人物们也是有的是门路。然而底下的人可就难了。
不仅事实上确实没这么多的金银,更是草民的财产一旦保了值。朝廷这只吸血怪兽还怎么吸血?
而且大宋的太监不像明清,他们很少拥有外快的能力,更不用说是黄金这样的小可爱了。抵挡这黄澄澄色泽的诱惑,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这也是晏殊选择金叶子的原因所在,他很明白什么样的色泽,对这些残缺之人的吸引力有多大。
想收买太后身边的人不下点儿苦功怎么行?
当年刘太后可没少赏赐自己的身边人,那也是一个非常有手腕的人。
她的身边基本上没什么漏洞。唯一的漏洞也就是不知民间的太后娘娘用铜钱赏赐,而不是金银。
这也不能怪她,大宋缺金银。金银用来笼络大人物都不够,小小内侍又哪儿有那资格。
于是晏殊抓住了这点,他也保留了这点。他从来不像那些目光短浅之辈,拼命保留金银。
晏殊性格刚毅直率,生活俭朴。但北宋的丞相收入可不低,月收入即有128万之巨!年收入超过1500万!
这些钱基本上都用在了这方面。
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这一点放之四海皆准,两个小内侍拿了晏殊的好处,也就不好意思不和晏殊说点什么,于是那个小内侍就说道:“晏丞相。你是不知道啊,那些贼人闯进后宫杀人了!这事咱们那个怕啊!就是陛下也多少有些紧张,好在有沈大人保护皇上,贼人才没有得逞”
这是晏殊第一次注意到沈石。毕竟他们的官级差的太远了。
同时晏殊也了解到,是曹皇后先镇定下来劝仁宗不可轻动,免遭毒手。随后曹皇后把内监宫人集中起来,分别把守宫门保护仁宗,又派心腹去调救兵预备救火。并亲手为每人剪下一绺头发,叛乱平息之后,以发为记,论功行赏。杀退了叛逆者临危不惧,应变有方,指挥若定,正是她预见叛军有可能纵火皇宫,她提前安排的预备救火,最终致使叛贼们纵火烧宫的计划流产了。
第281章 、规划()
这是晏殊第一次了解皇宫的那次情况。晏殊毕竟已经老了,他一边主持庆历新政,一边又有人使招让他修史,打的便是让他忙中出错的主意。
如果说处理政务,由于他有着丰富的经验,没什么问题的话。官场的勾心斗角就是大耗精力的事。他已经老了,这样的事,他能不参与就不参与。
所以他才会刚刚得知那帮人竟然有烧毁皇宫的计划。
这让晏殊心中不由一黯,忍不住开口道:“是啊,现在老夫才知道原来出了这么大的事,真是追悔莫及啊,想着给官家道歉,但是万岁爷这不是不见老夫了吗?那,不知道二位能否行个方便,放老夫出去给官家道个歉?”
知道了皇宫中发生了什么,他是内疚,但是政治人物的内疚就像鱼的记忆一样,三秒。
而且皇宫不是没烧成吗?现在的一切都要给新政让路,绝对不能让皇帝惊了他们。
两小内侍哈哈笑了出来。
“晏丞相,您呐,还是就这样先休息一下,等官家想见您了,自然会来见您。如果官家现在不想见您,您求咱们也没用,也见不着官家,而且,咱们哥俩可是听着官家的话吃饭的官家的命令是让您休息,您就休息呗,咱们哥俩要是让您出去了,到时候这吃饭的家伙事儿可就保不住了,那个时候,是您帮咱们哥俩把吃饭的家伙事儿给接回去?”
不得不说这刚调来的人手,就是守规矩。如果是那帮老油条在,早放他出去了,甚至放出宫都不含糊。
拿着鸡毛当令箭,说的就是小白们。
“晏丞相,您还是安安心心的休息一下,饭食少不了您老的,就这片金叶子,您老想吃什么,跟咱们哥俩说,咱们保证给您伺候的舒舒服服的。官家都说了,这天色晚了,留您在宫中过夜,这真的是皇恩浩荡啊!”
晏殊听了很想哭,还很想打人。这两个小内侍看着很老实的样子,为什么一开口却这么能侃?
但是他知道自己不是这两个小内侍的对手,如果是汉唐的丞相,揍两个小太监绝对跟玩的一样,但是大宋不一样,身为尊贵的文人士大夫,就不能自己亲自动手打人,那是不道德的。
于是乎晏殊手一滑,又是两片金叶子溜了出去,两小内侍一看,眼睛都直了,一捡起来细细一瞧,其中一个直接吓得把金叶子丢了出去,仿佛这金叶子是什么烫手的东西似的。
“晏丞相,咱们哥俩这辈子活到现在,别说金子了,就连银子也只是远远瞧见过,您能看的上咱们,给咱们金子,咱们哥俩肯定给您伺候的舒舒服服的,您又给咱们金叶子,这是要干什么啊?!杀人放火的事儿咱们哥俩可做不来啊!咱们是给官家当差的,不是强盗土匪啊!”
那小内侍说话的语气里都带上了哭腔。在这皇宫大内,有几个没听说过传说的阴暗面?
而且他们刚刚才经历过宫中的侍卫反叛,差一点儿烧了皇宫。
这是怎么说的?您老也要烧上一把火?为什么啊!
晏殊在里面听的嘴角直抽抽,心想你们这些小内侍还是道行太浅,你们要是知道你们那些前辈,当年太后身边的太监说一句话要收多少钱,你们可就不会这样想了。
但是晏殊转念一想,这两小内侍没见过那么多钱,好忽悠好吓唬,那自己成功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你们两个把这个钱收好了,那是老夫给你们的钱,你们收好便是,别管多少,把钱捡起来,收起来,明白吗?”
两个小内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的惊慌失措,不敢拿,侍卫反叛,整顿皇宫是免不了的。他们能到赵祯身边,已经说明了他们不是其他势力的人。
但是话又说回来,正因为不是,他们才纠结。从未见过金子的他们,面对金叶子的诱惑力约等于零。
金叶子就在眼前,太监对银钱的抵抗力实在是有限,要他们不拿,怎么可能啊?
“首相大人,您就说吧,您要咱们干什么,先说好,放火,咱们哥俩实在是不敢,您想干什么,就说,咱们哥俩尽力给您办到。”
一边是黄澄澄的小可爱,有了它,就不用再担心钱不当钱用的问题了。那些个晚景凄凉的老太监,临死的时候甚至连卷草席都买不起,他们一点儿也不想成为其中一员。
当然,为了金银,他们同样不敢犯上作乱。
晏殊明白,这两小白呢是好忽悠是不假,但是同样因为是小白,胆子也小,没有那些老鸟们胆量和手腕,这也是坏事儿,自己看来是出不了宫了,没办法给那些人传递消息,让他们多加防范了。这陛下万一有了军权,他会不会做些什么,然后
这事儿就不好办了。
怎么想,他也不可能不做什么。虽说自己一直在教导官家要仁……有人捅你一刀,你要问一问捅你刀的人累不累。
陛下一直做的很好。
可是现在他们就这么等不及了?想一把火烧死官家全家?
为了培养陛下的仁心,自己费了多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