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活色生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现在的默契,就仿佛是一同生活了许多年的亲人,无话不谈,亲密无间。 
  走出校园,真正投入到天地山水之中,杨娴儿骨子里深藏着的惊人地美术天赋被彻底的激发了出来。 
  原本画风还比较写实的她。逐步进入了一个神鬼莫测的抽像世界;有时候,她的创作思维已经到了易青也跟不上的地步。易青常常对着杨娴儿给她看的一大堆油彩发呆,不知道她表达的是什么。 
  艺术,是一种跳跃性的感性思维。杨娴儿开始用画笔,然后用心。现在开始用灵魂来表达情绪。易青常常觉得,即使是看不懂她地画,也很容易被她其中想要表达的情绪,被那些油彩下面的喜怒哀乐所感染,心情随之变换。 
  用美术元素来制造情绪氛围,杨娴儿已经接近了许多电影美术大师终生追求的境界,所缺的只是实践地历练。 
  为了将来她地才华更好的运用于电影,易青开始鼓励她换一种创作方式——图片摄影。 
  用写实手法表达抽像思绪,用现实的一张张照片表达创作者的思考和情感,使得杨娴儿的种种抽像的艺术理念,从虚无缥缈又一次走向成熟,在超脱和洗练之后更加的接近了平民的生活。 
  易青和杨娴儿联合署名“杨柳青”的一系列摄影作品开始陆续的发往各个评奖委员会,在国内外的大型图片摄影展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欣赏他们的作品专家和艺术爱好者们纷纷猜测,这位“杨柳青”多半是位睿智的老人,或者是一位历尽沧桑的中年人——一个人要有何等深厚的艺术积淀,何等宽阔的胸怀世界,才能拍出这样一些作品,带着巨大的悲悯之心,带着讽世的意味和强烈的人文关怀。 
  全国艺术界,恐怕只有在横店拍戏的孙茹,和在电影学院大型巡演中忙碌的依依才知道,这位声名鹊起的“杨柳青”老师的真正身份。 
  一开始,孙茹对易青和杨娴儿结位出游这件事,真是耿耿于怀。 
  她没办法接受跟易青浪迹天涯的女孩竟不是自己,这件事令她无法释怀。 
  比起孙茹的醋海翻波,依依却表现了出人意料的态度。她不但一如既往的支持易青的选择,而且不用任何交流,就和易青达成了思想上的默契。 
  用易青的话说,孙茹是他生活上的伙伴,而依依,却是真正能和他灵魂相知的人。 
  依依清楚的知道,在电影学院的易青,无论他赢得多少财富和荣誉,他依然是个远未成熟的大男生。那样的易青,其实距离当年那个逃避数学高考的小高中生并不遥远。 
  他莽撞真诚而直接,喜怒尽显于表浅,聪明却缺乏智慧的积淀。 
  依依知道,易青最需要的,是真正走到人群中去认识社会,并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使命,主动的去承担起未来他要面对的生活,以及他答应孙老爷子所必须终生为之奋斗的那份事业。 
  易青太需要这样一个空间了,把他关在北京,关在电影学院地氛围里,只会使他更加不成熟。更加迷惘。 
  要知道,一个男孩变成一个男人的过程,是多么地不容易。 
  …… 
  吱—— 
  白晃晃地油花从羊肉筋上滴下来,落在烤红的炭上。溅起一溜白烟。 
  旁边桌子上的小炭炉上,一大砂锅羊骨头炖白菜热腾腾地冒着儿,易青面前已经摆了三四十根肉串签子…… 
  尽管这半年经常餐风宿露,有时候几天吃不上一顿热食,但是易青的肠胃却依然出奇的好。在他这里,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消化的,饭量好的惊人。 
  认识易青的每一位美女后来都公认,看易导吃东西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让人自己都很有食欲。 
  易青这两天真饿坏了。在草原上开了十几个小时的车,就干嚼了两包方便面,肚子里早掏空了。 
  半茶缸小烧酒下肚,吃了几十个肉串,易青终于缓过了气来。满足的伸了伸懒腰,盛了一碗热汤呼呼的喝了起来。 
  “你慢点儿!舌头烫起泡了……”杨娴儿嗔怪地说道,顺手掰了半坏牛肉胡萝卜馕饼给他。 
  易青接过饼咬了一口,道:“我听说这镇上,还有一个能坐一千多人的电影院呢!明天咱们过去看看?” 
  “明天干嘛?一会吃完就去!现在不到八点呢,还能看个夜场。”杨娴儿笑道:“你不是挺不住了吧?” 
  “切……你一会儿别在电影院里睡着了,要我背你回来就行。” 
  …… 
  饭后,易青和杨娴儿跟旅馆老板娘问清楚了路,驱车向镇上的电影院开去。 
  这大半年。易青每经过一个城市,都要去那些大大小小的电影院走走看看。去跟他们的负责人谈谈,问问收入、放映期、上座率以及国产片和外片之间地收入比这些问题。他的身上有一大叠孙老爷子帮他弄的盖了北影厂公章的空白介绍信,加上他不当初拍《两个人的奥运》时的高曝光率,走到哪里都被奉为上宾。 
  不过也有闹笑话的时候。当初易青和杨娴儿离京的时候。一开始后面还跟了几个记者。没两天,网络上就哄传第八代导演易青跟神秘的性感女子结伴出游地事;后来不知道谁爆出杨娴儿的真实身份,是某高级军官的女儿,又是电影学院的学生。人们开始纷纷议论,原来易青的真命天子另有其人;一些刘一菲地粉丝对易青这种“始乱终弃”的行为愤愤不平,甚至破口大骂,浑不顾刘一菲一再对媒体表示,她和易导“只是很好的朋友”。 
  后来易青和杨娴儿故意往险恶的荒郊野外走,那些娱乐记者事先没有任何物质准备,跟了半天就跟不下去了。从此,易青这个新闻人物就象人海中的浮沤一样,一下子在媒体上消失了。 
  那天易青突然在某电影院现身,向经理表明身份,由于当时造型比较邋遢,留得老长的胡子没及时刮。在媒体上“失踪”了这么久的名人突然出现,而且以这种造型出现,当然没法让人相信。那家经理差点没报了警,以为是哪个盲流冒充名人来诈骗的。 
  易青和杨娴儿驱车到了那家小电影院门口,才发现电影院的售票口,卖得居然是录像票。 
  大门口放的一个外置间箱里,可以听见里面录像播放的内容。 
  易青和杨娴儿停在门口听了一会,杨娴儿顿时面红过耳,随即冷笑道:“又是一家!” 
  音箱里传来一个女人像便秘了一样的哼哼声:“哦……呃……哼……啊……噢……哈啊……” 
  易青这大半年走过的中国城市中,像河南、山东、四川等地,凡是人口众多,经济负担沉重的地区,有许多的小型的电影院都发生这种现象。 
  国家当初重金购置的放影设备闲置着,影院经理早下海做生意去了。电影院则租给了当地一些不知道什么成分的人。这些人为了牟利,白天放一些二三流的香港烂片,一天五六部循环播放;晚上就以三倍五倍的票价公开的播放A片,敞开了大门什么客人都收,连未成年人也可以随便进入。 
  易青有一次和杨娴儿走进这种录像厅体验了一把,就亲眼在银幕的微光下,看见角落里一个穿着高中校服的控制不住自己的男生,半拉半拽着扯着另外一个穿校服的女生。女孩掀起裙子骑在男孩的两腿之间,正在剧烈的耸动。 
  这就是改革开放了二十年之后的中国电影。 
  易青叹息的在笔记本上又记下了无奈的一笔。 
  这又能怪谁呢?怪政府还是怪文艺界?还是怪那些影院的负责人或者怪那些承包电影院放录像的黑心商人? 
  国产电影的产量日渐萎缩,拍出来的东西动不动就因为政治原因不通过,弄的创作者的心都凉了;外国的好电影又卡着不让进来,到底中国的老百姓要到哪里支看电影? 
  那些自以为上层的人整天怪老百姓欣赏水平太低,可是这样的文化消费状况,一年连盗贴在内看不到三四部电影,你让老百姓去哪里提高欣赏水平? 
  一个把“超级女生”和港台言情武侠电视剧当做高级文化消费的国家,一个个拿电视剧的思维去判断一切艺术作品的人群,有什么文化前途可言?还奢谈什么振兴中华文化,振兴电影精神? 
  杨娴儿烦躁的拍了拍车门,道:“走吧!别呆在这儿,透不过气了。” 
  易青叹了口气,发动了车子,向郊外草原开去。 
  电视那千里葱绿的草原,现在即使是在锡林郭勒这种传说中水草服美的地方,也不太容易看到了。 
  这么多年的发展,其实是拿环境换了建设。易青最近老在内蒙境内开车,三角特别深。 
  草原沙化越来越严重了。草皮越长越稀,牛羊当然也就越来越瘦。 
  锡林郭勒当地最赚钱的大厂,还是那几个日资企业。当年笑容可掬的日本商人,千里迢迢来草原办毛绒场,圈地养羊。优质的羊种投下去,羊毛制品一件件的生产出来,老乡们个个感激的眼泪汪汪的。拿这些太君当救星,歌颂他们带来了技术和资金,带富了牧民家庭。 
  十几年以后,政府花大价钱从日本人手里把企业买回来转成国有,才发现千里草原都被日本人养的羊啃秃了。 
  恶性开发,竭泽而渔,拿中国人的环境换了大把的钞票,太君们腰包鼓鼓的走了,还要中国人拿钱把股份买回来,再花十倍百倍的钱来治理环境,恢复沙化植被。 
  整整半个世纪,我们在各个领域就是这样不停的充当冤大头的角色。 
  这个国家再不富强,岂有天理? 
  易青把车停在一片开阔地上。 
  眼前,就是辽阔的草原;头顶,就是疏朗的星空。 
  漫天的繁星下面,远远的传来一个草原女孩高亢嘹亮的长调,伴着欢快的马头琴声,一下消失在无边的星空里。 
  四下里静谧极了。 
  草原的星空比起城市里的,显得格外的辽远广大,一望无边的,却低低的,仿佛触手可及的一般。 
  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