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活色生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ee,”易青笑道:“连宁姐这么有水准的娱乐业前辈都这么想,香港电影业的普遍想法大概也是如此了,所以……” 
  宁倩华瞪大眼睛道:“难道不对吗?看你还能说出什么新鲜东西来?” 
  易青道:“应该说宁姐讲的都对,这些都是某个电影之所以成功的因素之一,但是,仅仅是之一而已,不是主要的原因,或者说,宁姐所列举的,是很多一般香港电影人和影评人、观众所共同认可的,从一部成功电影表面上所能看到的东西。” 
  易青把“表面”两个字咬的很重,他笑道:“我们换个角度来说,假设我们现在找一帮电影人来。在《英雄本色》成功后,一起对这部电影进行分析,列举它成功的因素,诸如演员明星效应、暴力美学、枪战场面、情感特点……等等,我们把这部电影所有我们认为好的,成功的因素全拼在一起,集中在一处,甚至再加入其他大家公认是好的元素进去;再或者,用这种看似很多成功因素的方案把这部电影再拍一遍……得到的结果会是怎么样呢?” 
  宁倩华想了一下,哑然失笑道:“大概会票房惨败吧,以前很多跟风作品都是用这种方法做的。” 
  易青笑道:“是啊,要是之前的那种认知是正确的,如果一部电影的成功真的是多种元素拼凑的结果的话。那么用所有成功因素拼出来的作品应该更成功才对。可是结果却恰恰相反,这里就有个问题,我们模仿之前成功的电影里的东西,漏掉了什么?少掉了什么?” 
  宁倩华想了想,点头道:“我好象有点懂了。” 
  易青道:“电影也跟所有艺术形式一样,是一种有形有神,神形兼备的东西。宁姐刚才列举的东西,那只是一些表面化的东西,那是‘形’,不是‘神’;用这种表面化的因素拼凑起来的东西,好比一个人光有骨架和血肉,没有大脑和灵魂。拿《英雄本色》来说,发哥的表演也好,暴力美学也好,枪战场面也好,都只是表面上肤浅的部分,不是真正吸引观众的神髓、核心的部分。” 
  易青看宁倩华听的入了迷,微笑着道:“《英雄本色》的神髓,不是在于暴力美学,而是它所表达出来的东西,有意或者无意的暗合了那个时代香港人那种朦胧模糊的某种心态。在《英雄本色》和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盛行的时代,恰恰是香港人处于一种认知恐慌的时代——对于九七回归的前途莫测的恐慌,对于自己是英联邦人还是中国人的一种认知恐慌,对于港人的前途和集体形象和自身的价值认知的恐慌。所以那时代的香港电影,凡是当红的,莫不是具备几个特点,一个是强烈的浪子情结,一个是孤独桀骜的个人英雄主义,还有一个是排外的小门派主义,香港人要自己帮自己的义气主义。” 
  “……《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这个形象,恰恰是完全贴合了香港人当时几乎全部的潜意识渴望,所以发哥演的这个人物才能感染整整一代甚至两代三代香港人。再说无间道系列和古惑仔系列,为什么那么红?它也是贴合了一种香港人长期自身认知恐慌后的一种叛逆,一种价值混淆的状态——好人和坏人是模糊的,正义和公义还不如黑道义气来的重要;古惑仔系列所强调的那种所谓的‘黑白地带’,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两种秩序恰恰道出了一个时代香港人的心态。” 
  “……再说星爷的电影,以无厘头着称当然是一个原因,但那只是表面。更核心的理由是,整个时代都在进入一个把一切偶像拉下马,从新认识所谓英雄的时期,而星爷的后现代解构主义电影,恰恰贴合了这种时代需求……” 
  “……观众未必会理性的去思考这些东西,但是当电影的内在的东西能贴合他们的潜意识的时候,他们就会很激动,就会共鸣,就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跟着剧中的人物悲喜起落。不止是电影,这也是一切艺术创作的重要法门。” 
  宁倩华听完易青这样流畅完整的叙述,已经完全明白了易青的意思,她点头道:“是了,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那些只懂跟风的人,他们以为小马哥就是靠嚣张靠义气才得到观众的喜欢的,所以他们把《英雄本色》当红的原因理解成枪战场面、江湖义气那些东西,等于是学足了表面,但是把灵魂和神髓丢了,所以用看似一样的元素拼凑起来的跟风作品,观众却不买帐。学古惑仔的人以为观众就是喜欢看嚣张的砍人、看江湖义气;学星爷的人只懂模仿他的搞笑,却学不到后现代主义,所以也不能令观众共鸣和接受。” 
  易青大笑点头道:“善哉!宁姐不搞电影真是浪费天才。那些不懂电影创作的电影人,和不懂怎么欣赏电影的人,他们把电影理解为是一种类似积木和拼图类的东西。以为一个好电影就是明星阵容、动作场面、剧情故事等等这些东西拼凑堆砌在一起的。所以有些搞电影的人,只懂跟风和模仿,把别人成功的经验拿来七拼八凑;而有些所谓的影评人,只会评价什么这个电影场面又怎样怎样,故事剧情又老套或者新颖——完全牛头不对马嘴。” 
  “……其实拍电影这个东西,不象是盖房子、搭积木;而更象是种一朵花、一株草、一棵庄稼。你要先把那个能够令观众欣赏的‘种子’找到,然后用适当的方法种下去;那些动作场面、服装道具、演员阵容的东西,都是外在和表面的,好比你对这朵花的护理,相当于施个肥料,浇个水,修剪一下枝叶,安个花盆,搭个温室什么的……这些外在的东西只是锦上添花,却不是决定因素。真正决定这朵花的整体形象和它的实用价值的,是当初你种下去的那颗种子——一个电影在开始的时候,最灵魂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或者有没有找到一个灵魂、核心的东西,其实已经决定了最后它和观众的共鸣互动程度了!” 
  孙茹笑嘻嘻的听易青说完,马上促狭的叫道:“好!太好了!鼓掌!大家谢谢易老师!” 
  易青笑着伸手去打孙茹,大家一起哄笑起来。 
  宁倩华感慨的道:“你们别怪易青罗嗦,其实他全是解释给我听的。我现在知道你们为什么信心十足了,你们这些人,跟我所认识的那些香港电影商人实在太不一样了。” 
  依依道:“宁姐你也别这么说,我们中报也是豁然开朗。其实道理也知道一点,但是没有易了。现在我们要解决的是,我们要搞清楚现在的香港人是什么心理状态,他们希望看什么样的电影——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把我们需要的那颗‘种子’给找到!” 
 
 
 
  
第四集 第十四章 故人之子
 
  香港中环。 
  中华人影业集团,艺术创作部文学组写字间。 
  易青坐在一张桌子上,手里拿着一大叠刚刚打印出来的稿子,翻了又翻,叹了口气,随手放在一边。 
  他现在觉得,一个电影六大创作部门,就数编剧最难。 
  请了十个电影学院顶尖的文学系秀才回来啊!折腾了两三天了楞是拿不出一个象样的东西来。 
  “好了好了,先吃饭……”易青拍了拍巴掌,道:“吃完了回来再想。” 
  一个文学组的编剧使劲噼里啪啦的在键盘上胡敲一通,大声嚷道:“走出去!走出去……投身到火热的香港人民都市生活中去。毛主席教导我们,文艺创作作者要深入一线,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 
  话没说完,起码上十份文件夹劈头盖脑的朝着这个神经病砸了过去,打了他个满天花。 
  一个文学组的女编辑转过椅子来对着易青,抱怨道:“头儿,他说的其实也有点道理,还是要走出去看看香港人现在都什么心态和文化心理,不然关起门来闭门造车,写出来的都是垃圾。” 
  易青苦笑道:“拉倒吧!现在心里没东西,难道出去体验两天就有了?少废话了,赶紧下楼吃饭,泰国菜,我……呃,他请!” 
  “为什么是我?”刚刚被砸的七昏八素的某君刚刚缓过气来,忽然发现易青正笑呵呵的指着他,而全组人都象看末路羔羊一样看着他,不由发出杀猪般的哀号:“主啊,把他们的食道都结扎了吧!” 
  …… 
  香港九月的天气还热得要命,这时候吃辛辣的泰国菜真是刺激。 
  易青和十个满头大汗的编辑从馆子里出来,每人手里都提着自己的外套,领带歪斜,形象全无。 
  “好了好了,有冷气了。”好容易挨到了电梯里,易青第一个嚷了起来,太热了。 
  大家说说笑笑,上了楼,走进办公室。 
  易青自己一个人去了趟洗手间,出来的时候,前台招待的小姐叫住了他,道:“易总,有个人在会客厅等您,听说是来应聘的。” 
  “应聘?”易青诧异的道:“我们没有请人啊?”新公司成立以来,无论是财务、人力资源还是基础行政的各个岗位,都已经在本港聘请到了非常专业的人才。这全是那位商场经验非常丰富的行政顾问宁倩华小姐把关挑选的。所以早已结束了这一阶段的人事聘用。 
  小姐为难的道:“是啊,我也是这么说的,可他是保安主任吴先生介绍来的,说一定要见您。” 
  宝叔? 
  易青吓了一跳,以为自己听错了。宝叔这人可是个耿直汉子,他可是最讨厌自己身边的人搞裙带关系、因人设事这一套,怎么他自己又…… 
  易青把她打发走了,自己一个人拐进小会客厅。透过玻璃门,就看见宝叔正非常亲切的跟一位着装怪异的年轻人正在交谈。 
  易青推门而入,屋里的两个人同时抬起头来,尽管易青是学艺术的,见过不少希奇古怪的装束,但是这个人的样子还是让他看的呆了呆。 
  和宝叔正在交谈的是个肤色白皙的青年男子,他的皮肤白的几乎失去了血色,一时间几乎使人误会他是个白种人,一头油亮的长发,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